文明創建既是一項「永不落幕的民生工程」,也是一場「沒有終點的幸福接力」。深圳至今已連續六屆榮膺全國文明城市稱號,展現出邁向「城市文明典範」的堅定步履。記者昨天獲悉,中國文明網近日發布《中央文明委關於表彰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和第二屆全國文明家庭、文明校園及新一屆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的決定》。深圳共有9家單位獲評第六屆「全國文明單位」稱號,其中,福田區園嶺小學入選全國文明校園,福中社區、下沙社區、皇崗股份公司、荔園小學經過複評決定保留全國文明單位稱號,書寫了文明建設的優異答卷。
園嶺小學:營造寬鬆文化氛圍 擦亮學校特色品牌
建於1984年的深圳市福田區園嶺小學(以下簡稱園嶺小學),是一所設施完備、師資雄厚、特色鮮明、質量一流的特區窗口學校。
在教書育人方面,園嶺小學堅持提升教師師德水平和業務能力,有效落實以價值取向、品質態度、創造能力為特徵的「奠基幸福人生」的課程建設理念。
在校園活動方面,園嶺小學通過「行為規範月」「園嶺之星」等活動,不斷豐富校園文化內涵;通過60餘個學生社團的建設,搭建了學生實踐創新的多元平臺。園嶺小學創客社團曾在國際機器人大賽中國賽區中挑戰中學生,並捧回了冠軍獎盃;18個學生曾獲得新型發明專利證書;足球小將還衝上「達能少年世界盃」中國區總決賽總冠軍的講臺。目前,「機器人」「校園足球」「少兒版畫」「群文閱讀」已成為園嶺小學特色品牌活動,有效提升了學生歸屬感和集體榮譽感。
福中社區:以豐富品牌活動激發文明創建內生力
福中社區地處深圳市中心區的核心區域。為了做好創文工作,福中社區成立創文工作組,以黨群服務中心為陣地,集合各方力量,形成社區黨委統籌、物業協同、志願者和社工全面參與的格局,並以「網格員+志願者」的工作機制,確保各點位文明建設全面達標。
同時,福中社區以特色文明品牌為載體,推動文明建設不斷走深走實。社區精心打磨品牌活動,打造「一核五融」樓宇共建品牌,組織「閃出我風採,黨員在行動」樓宇快閃等大量樓宇黨群活動,構建「黨委統籌,社工負責,學校家庭支持,黨員志願者和義工參與」的青少年服務體系,用豐富的品牌活動激發文明創建內生力。
下沙社區:「點、線、面」多維發力 立體構建創文格局
下沙社區,是一座建村已800餘年的古村落,憑藉濃鬱的民俗風情文化,宜居宜業環境,書寫了農村城市化的傳奇。
為了做好文明單位創建工作,下沙社區從「點、線、面」三個維度發力。首先,下沙社區從「點」上實施突破。通過重點專項清理整治城中村背街小巷衛生黑點等問題,積極督促沿街門店落實「門前三包」責任,加強對佔道經營及機動車、非機動車亂停放的整治。通過一系列舉措,下沙社區的市容市貌得到全面提升,城中村面貌由此煥然一新。全體居民參與創文局面喜人。
下沙社區還藉助自身歷史文化優勢,打造文化城中村——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例如舉辦「海外僑領大盆菜宴」,「下沙祭祖」,還通過建設道德講堂、科普活動室、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舉措,積極開展宣教活動。
皇崗股份公司:傳承核心文化理念 續寫皇崗發展新篇章
成立於1992年的深圳市皇崗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皇崗股份公司),在多年的工作實踐中堅持以黨建為引領,並以此輻射未成年人教育多次升級村民子女獎學金制度,近3年在校學生每人每年補助超過13萬元;開展新疆塔縣對口精準扶貧,領導班子先後三次赴新疆塔縣考察,為援建項目調研選址、洽談和奠基。
皇崗股份公司在嚴抓安全生產的同時,持續改善社區人文環境,推進城中村綜合整治和環境升級改造,推動燃氣入戶、優質引用水、雨汙分流、5G網絡等民生工程,高標準打造承載歷史傳承和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功能的皇崗村博物館。同時,不斷推動各類社會文體組織、公益團隊的成立和發展,促進各類文體活動實現常態化,加大社區青少年籃球培訓班,立書畫班、瑜伽班等的持續性投入。在擦亮兩年一屆的大型社區運動會等品牌的同時,引入各類文藝演出,不斷豐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
荔園小學:完善三大德育工作機制,打造全面全程育人體系
作為深圳市規模最大、辦學條件最為優越的小學,深圳市福田區荔園小學(以下簡稱荔園小學)制定了《教師文明禮儀規範》《文明禮儀教育工作實施細則》《文明禮儀之星評選辦法》等系列制度,並在教育實踐中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人生導師機制」「家校合作機制」「督導評價機制」等三大德育工作機制。
荔園小學積極構建德育課程,學校分年級確定每學期、每月主題系列活動,形成德育活動課程體系;主動研發融合優秀傳統文化、傳統美德、民族精神等內容的德育校本課程,努力挖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涵,研發德育精品課程。學校一直以「文明禮儀」養成教育工作為德育工作重點,提煉以「知禮儀、懂禮貌、講文明」為突破口的特色建設。
荔園小學以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不斷賦能課程教育,堅持「每日一讀,每周一事,每月一辯,每學期一會,每年度競選」五大路徑為學生營建充滿正能量的生活。學校每年組織開展「三周三節」等十餘個特色活動,還成立了20多個社團,用豐富多彩的活動打造全體、全面、全程育人的多元教育。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劉暢、王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