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從小就很喜歡吃各種咖喱的人,記得以前還沒有日式咖喱塊的時候,媽媽會買小包裝的家樂黃咖喱粉,用油炒香之後再炒土豆塊和雞塊,這是我兒時最喜歡的幾道菜之一。
長大之後體質不知道怎麼變得特別容易上火,吃泰式咖喱、印度咖喱或者小時候吃的咖喱粉做的菜餚都會上火。唯獨用日式咖喱塊燒出來的咖喱,吃了沒事,所以之後就一直在吃日式咖喱。
但是「燒鍋白開水,衝點日式咖喱塊」這樣的普通方子做出來的日式咖喱終究是……太平凡了一點。我本人是一個非常喜歡研究料理小竅門的人,所以趁著吃日式咖喱的好時節,公布一下我自己的秘方。
如果你也愛吃日式咖喱,並且有挑剔的品味和敏感的味蕾,不妨按照我的配方試著做做看,說不定能打開「新世界的大門」!
材料準備
【可供4-6人食用】
- 配料 -
S&B 咖喱塊 - 1整塊
辣醬油 / Worcestershire sauce
番茄醬(番茄沙司也可以)
淡奶油
蘋果(或蘋果泥)
鹽和胡椒
- 食材 -
牛仔骨 - 500g
洋蔥 - 1~2隻
土豆 - 2隻
番茄 - 2隻
蘆筍 - 1把
Fukujin Zuke 醃蘿蔔
* 除了番茄是必須要放的之外,別的食材根據你自己的喜好,可以換成雞塊、胡蘿蔔、蘑菇等等,總是喜歡吃什麼就放什麼。
烹飪步驟
1. 所有蔬菜都洗好。番茄和洋蔥切小塊,土豆稍微切大一點的塊,蘆筍切成小指長的段。
I. 辣椒或者青椒不要放。我放了,但是有很多青椒皮,口感不好。
II. 洋蔥一定要大量,而且宜多不宜少!我用了兩個小洋蔥,切出來一看少了,後來補了半個大洋蔥。
III. 洋蔥和番茄是為了調味的,切小一點,方便化在湯裡;而土豆和蘆筍是要作為食材被吃到的,所以不能切太小。
2. 蘋果切小塊。用壓蒜器壓成泥。
你也可以用任何方法把蘋果弄成泥。小蘋果要一整個,大蘋果需要大半個。
3. 把牛仔骨去骨,剩下的肉切小塊,骨頭留著吊湯。
我用牛仔骨的原因,一來是因為肉比較嫩,二來剔除的骨頭可以熬湯。
4. 蘆筍要過一下水,去掉點草的味道…
燒開水 — 蘆筍丟進去 — 水再次開就馬上撈起來,不能煮太久。
5. 牛肉稍微用鹽和胡椒season一下,吃起來才不會淡淡的
6. 鍋裡吊著湯(記得打沫子),所有食材都準備好就可以開炒了。鍋裡放足夠的油,油熱了之後大火炒牛肉粒斷生,然後依次放入洋蔥和土豆。
再次注意,圖中有辣椒,失誤,你別放。喜歡胡蘿蔔的可以放胡蘿蔔,但是我不愛吃所以沒放。
7. 所有食材炒好之後,在鍋裡倒入熬好的骨頭湯。
一般第一次加湯,沒過所有的食材就行了,否則湯汁太稀了之後很難調整。
8. 放蘋果泥、切好的番茄和1整塊日式咖喱塊,攪勻,開始燉
咖喱塊:1整塊=4小塊=半盒
9. 燉到一半記得把蘆筍加進去,接著燉,直到蔬菜和牛肉酥軟。
燉的時候要不時檢查一下食材有沒有粘底,以及控制好湯汁的濃稠度。
10. 1勺番茄醬+1勺辣醬油+1勺淡奶油,攪勻。在出鍋前一起倒進鍋裡,也攪勻。稍微煮煮就能吃啦!(有沒有感受到香味??)
注意,番茄醬偏酸,而番茄沙司偏甜。如果你用的是番茄沙司,做出來的咖喱可能會偏甜。
11. 記得配上 Fukujin Zuke 醃蘿蔔,專門配咖喱吃的~ 我還喜歡在飯上撒點海苔粉
TIPS
1. 不要放任何辣椒,因為辣椒的肉很容易燒化,剩下的皮混在咖喱裡非常破壞口感。
2. 別偷懶,肉、土豆和洋蔥都要過油炒一炒才會香。
3. 還是別偷懶,用肉骨頭吊個湯,畢竟肉湯和白水,你覺得誰更鮮美?
4. 真的需要很多很多洋蔥,下手要狠。
5. 辣醬油+牛奶+番茄醬的組合聽起來怪怪的?但這三樣才是提升美味程度的竅門,如果你燒的咖喱量很少,那可以適當減少三者的量,或者邊嘗邊放。
雖然這個方子看起來要放很多調料和食材,但是實際上既不考驗刀工也不考驗你對火候的掌握,新手只要掌握了配料的竅門,就能穩贏烹飪老手們做出的咖喱!趁著這個冷颼颼的季節,煮一鍋超級美味香濃暖人心的咖喱,分享給你愛的幸運人們吧!
快把你身邊追求風格多於流行的好品味星人都帶回母星吧!
新浪微博請關注:
FIGURINE生活志
微信訂閱請掃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