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鈦媒體電臺與《大理寺日誌》導演槐佳佳,好傳動畫創始人尚遊見面的前一晚,這部動畫片在B站的播放量破億了。
今年4月10日,《大理寺日誌》第一季在B站上線,由好傳動畫出品,改編自同名漫畫。在這個架空世界裡,故事背景為武皇執政的唐朝,講述大理寺眾人在大理寺少卿李餅的帶領下, 應對奇案、冤案,一步步陷入政治鬥爭並找尋真相的故事,目前豆瓣評分為8.6分。
或許是因為好消息頻頻,或許是因為作品第一季已圓滿收官,兩個人精神狀態都比較放鬆。
導演槐佳佳說自己的職責就是「挑刺的」,項目組其他成員審美技術都全程在線,他更多是要保證這部作品的「下限」,為了作品幾乎不妥協。
好傳動畫創始人尚遊也是這部動畫片的出品人,既然導演這麼瀟灑,那麼對於「又得管錢又得背鍋」的出品人來說,他要妥協的事就得多一點。
點擊下方音頻,即可收聽《大理寺日誌》導演槐佳佳和出品人尚遊的「相愛相殺」現場,完整音頻可以在「喜馬拉雅」搜索「鈦媒體」進行收聽。
《大理寺日誌》的主角們
嘉賓:槐佳佳、尚遊
主播:曉欣、棉籤
剪輯:棉籤
2014年,好傳動畫與漫畫家RC開始策劃《大理寺日誌》項目,第二年,RC創作的《大理寺日誌》漫畫開始連載,2016年,好傳動畫決定將這部漫畫動畫化。
2020年,《大理寺日誌》第一季動畫終於面世,而漫畫目前已經更新到238話,大理寺眾人早就各開支線。
在第一季動畫片中,製作組把劇情定點至李餅等人正式開啟主線前的武皇壽宴,即63話前的內容。也就是說,《大理寺日誌》動畫片第一季內容主要是介紹人物背景,為後面的主線進行了少許鋪墊。
因此,一些未看過漫畫的觀眾認為動畫片劇情較碎,故事不完整。槐佳佳說他們內部之前也有過爭論,但最終大家還是決定通過較日常的內容先豐滿人物,畢竟之後每個人都會有比較獨立的故事線,需要觀眾先熟悉每個人的性格才可以使各自的情節合理化。
「我們更想把『團魂』的感覺做出來。你看少卿李餅本是名門後代,後因一些事從這麼高的位子跌落下來,其中他一直都是孤單的一個人,但在大理寺中,他慢慢地被周圍同事轉變,他們的情感需要不斷遞進的。」
另外一部分原因在於,預算不夠。
槐佳佳說他們剛開始寫動畫劇本的時候,沒想到之後在製作中,項目體量越來越大。一方面,項目參與人員越來越多,最開始製作組不到30人,做到最後,製作組增加至100多人。
另一方面,槐佳佳守護的作品「下限」越來越高,製作費也跟著水漲船高。
本來大家打算做一個偏日常向的作品,但之後槐佳佳一看,項目組的同事交出來的東西每次都能給他驚喜,採用後整體品質再跟著提高一層就是順水推舟的事,成本也就跟著上漲,預算追加審批和壓力則到了尚遊這邊。
「我最討厭預算追加,我最討厭這種,說好了這麼多錢,他就不斷地追加。」尚遊說這話時,神情和世界上每一個、你的、我的、普通的老闆一樣。
話雖這麼說,但每次,尚遊因為追加預算而重新考慮這一項目的時候,槐佳佳他們就交出一些很精彩的鏡頭打動他:
「就把我給忽悠了,就得繼續做下去。」
觀眾估計都明白尚遊當時被打動的感覺,畢竟在社交平臺的評論中,大家吐槽時長太短、等得太久,但幾乎沒人說這部動畫片偷懶、省事兒、畫風粗糙、鏡頭平庸、情節無趣。
因此,尚遊在《大理寺日誌》項目中的狀態可能是這樣的 :
畫面不錯啊——花的錢有點多啊——要不要先停一停這個項目——畫面更好了啊,不捨得停了——花的錢有點多啊——要不要先停一停這個項目——作品越來越完整了啊,不捨得停了 。
錢得花在刀刃上
「沒錢有沒錢的方法,有錢則是一個花錢效率的問題,只要這個錢沒有浪費,是花在作品上的,就OK。」
這是老闆尚遊的花錢守則。
在老闆眼裡,去故事發生的地點採風,收集信息,直觀感受歷史文物,這筆錢是可以花的。因為影視劇中的唐朝元素也是藝術加工過的,「人家嚼過的口香糖,你再嚼怎麼都不是味了。」
立項之後,槐佳佳他們在前期準備上花了一年多的時間,由於唐朝文物較少,為了搜集資料,他們去了洛陽、陝西、河北、日本奈良各地的博物館。在《三聯生活周刊》的報導中,槐佳佳說日本一些博物館不允許拍照,他們就站在那當場畫下來。
另一方面,在老闆眼裡,採風時的奢侈生活,這筆錢是不可以花的。
槐佳佳說他們採風時非常貧窮,給的錢只夠車費、住宿費和博物館門票錢,日本物價又貴,他們不敢去飯店吃飯,都是去便利店買盒飯吃。
尚遊聽著聽著回了一句:「飯錢自費,你可以挑貴的吃。」
槐佳佳開始往回找補:「感謝公司公費讓我們旅遊,我們拍了7000多張照片,這筆投資是很划算的。」
但具體到內容製作中的妥協,反而是尚遊掰著手指數說——在《大理寺日誌》第一季的製作過程中,他有過三次妥協。作為出品人,他對預算的使用做了清晰的規劃,但在第一集的製作中,規劃就做出了妥協。
第一集,主角陳拾初到洛陽城,製作組製作了一個從洛陽城街景右移至陳拾臉上的長鏡頭,尚遊一看就知道這個鏡頭下功夫了,與之相比,前後的鏡頭水平就不太行,他沒說話就走了,心裏面想著如果其他鏡頭都能做到那個鏡頭的水平,追加預算也能往下做下去。
改了好多次,第一集終於能達到尚遊想要的效果了,他滿意的同時覺得背後應該花了不少錢,但影視作品的第一集成本本就該是其他集的三倍,這個結果還在自己的接受範圍內。更何況,他還想賦予《大理寺日誌》這個IP更長的生命周期,這就必須得確保動畫第一季的高質量。
其實此時,槐佳佳就「壞心眼」地想讓自己老闆明白這麼一個道理:花這麼點錢,能做出來你非常滿意的效果,不花錢是不可能有好東西的。
後來出了第二集,尚遊發現美術又升級了,他開始覺得不對勁了,等到了第三集,出來的作品在畫面上已經超出他的預想了,這也意味著成本超出了尚遊的計劃了。但他想著公司現在人手少,作品最重要:
「你再怎麼花,能花到哪去?」
第二次追加預算是2017年,好傳動畫製作的動畫電影《大護法》上映了,十幾天內,豆瓣上超過7萬名網友給這部作品打出了8分的成績。
《大護法》收官後,好傳動畫的同事對其他項目的期待值再次增高,大家回過頭看之前做的內容,覺得還能把《大理寺日誌》做更好。
就這樣,項目組又跟自己槓上了,憋著勁,他們先把每集的時長增加了,同時,他們還增加了鏡頭量。一般來說,一部劇集在十分鐘內的鏡頭數大多在120左右,《大理寺日誌》最多鏡頭數增加到了160,甚至到200個以上的鏡頭數。
尚遊當時去了解情況,發現實際情況是槐佳佳加了很多小細節,需要通過密集的鏡頭去表現,並不是項目組節外生枝製造了不必要的成本與鏡頭,就也妥協了。
但尚遊沒想到,項目組在最後一集能增加到400多個鏡頭。
在這裡,鈦媒體電臺先向各位講述下最後一集的內容:
去掉OP和ED,《大理寺日誌》前11集時長在10分鐘左右,最後一集,《大理寺日誌》時長長達24分鐘左右,除了大部分講述洛陽城歡度節日的街景、燈景、人群等畫面,還有多處打鬥情節。其中,李餅與儺戲戲子的打鬥戲畫面流暢,動作專業,音樂契合。
為了達到想要的效果,槐佳佳把自家音樂導演之前為某部電影做的試音小樣拿了過來,還請了《霧山五行》的導演林魂設計動作,新傳動畫《朔風—破陣子》的導演鄭午應下槐佳佳的邀請,帶著傷續完了原畫。
槐佳佳之後發了一個長微博,感謝了以上幫助他的同事,他說是大理寺製作組成全了他重置的任性。其實,當時尚遊也找他聊過好幾次,因為最後一集方案成本和工作量超出了計劃,但槐佳佳每次都信誓旦旦地保證結果,尚遊還是妥協了。
幸好,與槐佳佳的保證一樣,《大理寺日誌》最後一集大受好評,知乎有一個提問是「如何評價《大理寺日誌》第12集」,所有的回答都肯定了製作組的用心和燃燒的經費,「每一幀都能拿來當壁紙。」
《大理寺日誌》第十二集劇照
好的反響讓槐佳佳也放鬆了下來,還有心思逗尚遊:「其實我之前做的第一版時長更長,那個成本超太多,我不敢讓你看,怕你受不了。」
但行好事,坐等前程
單看經歷的話,槐佳佳和尚遊兩個人非常像。
兩個人大學專業和現在的工作都不對口,尚遊畢業於建築學院,槐佳佳學的是國際經濟和貿易。畢業後,兩個從小看日本動畫的人都想做原創動畫,槐佳佳把爸媽給的房租錢拿去交學費在「火神」動畫機構學動畫製作,尚遊則是去建築行業待了一段時間後又主動離開。
之後,槐佳佳和尚遊都幹起了「代工」的工作,那時候,中國動畫行業的工作室就像一座座小型富士康,他們接收國外的訂單,做的是動畫產業鏈中無需創造力的那一環節。
那麼國內呢?當時國內的大部分動畫片都是電視臺訂製的兒童向作品,你的原創作品和用戶之間隔著一道由一些人看守的鐵門。
2011年,尚遊成立了好傳動畫,槐佳佳聽尚遊說在這裡可以做原創,就也加入了進來。不過加入後,槐佳佳他們三不五時還是得接點行活維持生計。
之後的故事我們就比較熟悉了,2012年,《十萬個冷笑話》讓長視頻平臺和用戶注意到了國產動畫,2015年的《西遊記之大聖歸來》、2016年的《大魚海棠》、2017年的《大護法》三部「大字輩」動畫電影被觀眾稱為「國漫良心之作」。
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拿到了50億的票房,《羅小黑戰記》也已經讓導演木頭回本,給了他創作第二部的動力。
隨著每一部優秀國產動畫的上映,都有人大喊「國漫崛起」。但說難聽點,每年只有一部受眾較廣的國產動畫,這不能說國產動畫行業開始崛起,只能說它在反覆仰臥起坐。
不管是《哪吒》的導演餃子,還是槐佳佳、尚遊,他們也都覺得現在還沒到所謂「國漫崛起時刻 」。
「等到沒人問『國漫是不是崛起了』這個問題的時候,就是崛起了。」
尚遊覺得國產動畫的數量和內容質量得先上去,之前來看,一年一部很好的動畫就很厲害了,那麼,像《羅小黑戰記》《哪吒》《刺客五伍六七》這樣的作品,一年能來十部,影院各個檔期都能有一部動畫電影,長視頻平臺中還得有類似《火影忍者》那樣的民工漫,他覺得《鬥羅大陸》就有這個潛力。
「環境現在是沒問題的,之後一定會更好。」尚遊如此說道。
同樣親身經歷過國產動畫困難時期的槐佳佳在旁邊點頭同意,他面對「國漫是否崛起」這個問題時,用了「但行好事,莫問前程」這句話,他進入行業時並沒有太多包袱,並不在意有多少人看到自己的作品,只是想踏踏實實做點動畫。
在《大理寺日誌》動畫中,李餅說過兩次「但行好事,莫問前程」,一次是從獄中出來,他被任命為大理寺少卿。家族已被武皇抄斬,自己醒來又變成了貓的模樣,他對自己的遭遇感到憤怒,又無能為力。在夕陽下說完這句話後,他接受了自己的遭遇,決定履行自己的職責,並盡力探尋真相與武皇等黑勢力鬥爭。
第二次是被滅門的崔倍又在煩惱自己的「被動技能」——誰挨著他誰倒黴,李餅說逃避是沒有用的,不如與命運一博,去做著自己認為對的事,不論成敗,都比留下遺憾好。
其實這句話還出現了第三次,是《大理寺日誌》最後一集的片尾,B站的觀眾自發刷起了「但行好事,莫問前程」的彈幕。
在好傳動畫的官網中,「赤子之心,匠人之情,但行好事,莫問前程」12個字顯示在首頁上。尚遊向鈦媒體電臺解釋他對這句話的理解:
「『莫問前程』也不是說我們就是悶著頭地幹。對於我們來講,我們是知道這個『前程』是一個很遠的目標,我們知道國產動畫一定會崛起,一定會做出那種能夠走向世界舞臺的優秀作品。只是說,你每天坐著想是沒有用的。朝這個目標去努力,我們先把力所能及的事做好,我們現在做《大理寺日誌》,就先把《大理寺日誌》做好,以後做其他的內容,我就把這個內容做好。這時,這個目標什麼時候來就已經不重要了,首先因為它早晚會來,也許我們這一代它來不了,後面它也會來。因為我特別堅信它一定會來,所以我們就是把每件事做好,等著它來就行了。不然就是你就會非常焦慮,未來有很多不確定的東西,你每天被不確定性困擾,你就啥也幹不下去了。」
在界面新聞的報導中,尚遊和槐佳佳「官方確認」了他們已經準備好了《大理寺日誌》六季的劇本大綱,平均兩年做一季。
7月17日,他們進行了《大理寺日誌》第二季的開機儀式,拜得是中國美術片的開拓者、他們的祖師爺——萬氏兄弟。最近公司裡祖師爺的香火尤其旺盛,有的人貢煙,有的人貢餅乾,堆得滿滿的,槐佳佳吐槽他們也不管祖師爺吃不吃那些東西就放上去。
但就《大理寺日誌》的市場反映來看,祖師爺應該還是挺滿意他們進貢的零食的。
也希望在祖師爺的保佑下,每位「但行好事,莫問前程」的動畫人,都能前程似錦。(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丨小黃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