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韓宋輝)11月5日,中國精算師協會在京舉辦新聞通氣會,正式發布《中國人身保險業重大疾病經驗發生率表(2020)》(下稱2020版重疾表)。銀保監會、國家衛生健康委、精算師協會、保險行業協會、醫師協會相關負責人參加了會議。
據了解,2013年中國精算師協會在原保監會的指導下組織行業首次編制了《中國人身保險業重大疾病經驗發生率表(2006-2010)》,改變了過去定價、準備金計算等依賴國外經驗的現狀。重疾發生率表真正反映了國內被保險人的特徵,對促進健康保險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不過,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體檢的普及和醫學診療技術的不斷革新,我國的疾病譜及重疾發生率已發生較大變化,現有重疾表已經不能滿足保險行業發展和消費者多元化需求的需要。在銀保監會的指導和推動下,2019年1月以來,中國精算師協會牽頭積極組織行業力量,成立數據標準與數據清洗、高年齡外推、曲線修勻、趨勢研究等7個工作小組,在全面收集數據、充分開展測試、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紮實有序推進相關工作,歷時近兩年完成了重疾表修訂工作。
本次重疾表修訂取得了多項成果。一是首次編制形成了2020版定義規範下的粵港澳大灣區病種合計經驗發生率專屬參考表,對粵港澳大灣區創新開發專屬產品具有重要作用。二是首次編制了2020版定義規範下的重度惡性腫瘤、較重急性心肌梗死、嚴重腦中風後遺症特定疾病經驗發生率表,為保險公司健康保險產品創新提供數據支持。三是首次編制了2020版定義規範下的兩種老年人代表性病種發生率參考表,開創了專門針對老年重疾經驗發生率研究分析的先河,對老年人專屬保險產品的創新和供給具有重要意義。
2020版定義規範下的全國病種合計發生率表和數據更新的2007版定義規範下的全國病種合計發生率表,充分反映了當下重疾的風險變化,為切實防範金融風險提供了有力保證。本次修訂首次研究形成了應用方便、可複製、可推廣的重疾數據信息標準,為動態修訂重疾表、規範全行業重疾險經營提供了一套覆蓋全部業務流程的操作標準,形成了《中國人身保險業重大疾病經驗發生率表(2020)編制報告》及其副本《國民防範重大疾病健康教育讀本》,為國家醫療衛生研究和國民健康教育提供重要參考。
據悉,本次重疾表修訂以反映實情和適度前瞻為基本原則,結合行業實際情況,做了大量探索和創新。一方面切實夯實基礎數據,首次實現了數據信息覆蓋所有人身險公司、覆蓋全部重疾險產品、覆蓋承保核保理賠全部業務環節、覆蓋截至到2018年底的重疾險產品全部歷史數據,共梳理疾病保險產品約2900款,摘錄疾病160種,收集承保數據近4億條、理賠數據約587萬條,針對約75萬件信息不完整賠案進行了人工補錄,為經驗發生率準確計算提供了有力保證。另一方面科學優化風險邊際,由於所用基礎數據規模和質量都遠超以往,相關經驗發生率穩定性顯著提高,為風險邊際的進一步優化提供了保障。通過科學分析和趨勢判斷,2020版重疾表對包含波動性調整因子、未來趨勢調整因子在內的風險邊際進行了科學、合理的調整與優化。
此外,針對定義變化、粗發生率計算、波動性調整、經驗趨勢調整和修勻、高年齡段外推等關鍵技術環節,通過定性與定量相結合、以定量分析為主的方式,科學、準確地確定了對發生率的影響。本次修訂還充分運用了人工智慧等新技術、機器學習模型等新方法\理賠文本自動清洗等新工具,完成了對500餘萬賠案理賠文本的分類,以及 105種重疾、55種輕症、26種癌症部位、80種死亡原因的理賠細分,形成了可直接對行業外輸出的技術和應用工具。
中國精算師協會副秘書長李勁松表示,重疾表修訂成果的發布是加強保險業基礎設施建設、服務金融供給側改革、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的重要舉措,在推動保險業高質量發展、堅持長期穩健經營、保護消費者權益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下一步,中國精算師協會將在銀保監會的指導下,進一步發揮專業平臺作用,匯聚全行業力量,探索建立重疾表動態調整長效工作機制,更好的服務於健康保險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