鎌倉時代的文化,簡而言之就是刀光劍影,具體便為家徽和軍記物語

2020-12-14 觀文殿大學士

引言:

自日本平安時代之後,以武家政權為代表的鎌倉時代,逐漸拉開了歷史的序幕。眾所周知,鎌倉時代的開啟,也標誌著幕府時代的到來,即天皇大權旁落,朝政軍政大權皆由「徵夷大將軍」所掌管。

所謂「幕府」,實際上就是徵夷大將軍辦公的場所,有別於皇宮。而自鎌倉幕府開始,日本之後又經歷了室町幕府及江戶幕府兩個時代,直到最終江戶幕府的德川慶喜將權力重新歸於天皇,這才結束了維持近七百年之久日本幕府時代。

有一點需要說明的是,儘管日本幕府時代維持許久,天皇始終處於幕後吉祥物的地位,但無論各方如何紛爭奪權,哪怕是在最為混亂的日本戰國時代,日本天皇也只有權力旁落的說法,而無被武家政權取而代之的說法。因此日本民間所謂天皇「萬世一系」的說法,如果是站在天皇傳承的角度來看,並沒有錯,只不過其中不乏誇大的言辭。

日本幕府將軍畫像

而早在武家政權崛起之前的平安時代,日本受唐風、和風交流融合的影響,孕育出了獨具日本民族特色的文化體系,尤其是經由奈良時代和平安時代之後,日本文化的特徵及內涵也基本成型。因此,自鎌倉時代開始後,日本之後的文化發展並無如平安時代之繁多璀璨。順帶說一句,所謂鎌倉時代,就是指自源平戰爭結束後,源賴朝取得勝利,於鎌倉(今日本鎌倉市)建立幕府而得名,同樣也象徵著武家政權正式登上了歷史的舞臺。

那麼,拋開幕府時代的硝煙與紛爭不談,在鎌倉時代開啟後,日本自平安時代積澱形成的文化,又出現了怎樣的改變和發展呢?如果從那一時期文化的總體特徵上來看,大致可以將鎌倉時代的文化總結為兩點。

日本家徽(家紋)文化

首先就是家徽文化的興起,即所謂的家族徽章。家徽的產生最早出現於朝廷貴族當中,如天皇的家徽便是十六瓣八重表菊紋,這也就是為何日本至今仍舊有「菊禁忌」的說法,即不得以任何形式和言語抨擊菊花。但隨著武士階級的興起,為了更好地與敵作戰,避免誤傷友軍,便逐漸採用並吸收了貴族製作供奉家徽的形式。因此日本史學界也普遍將鎌倉時代,視為日本武士家紋,即家徽產生發展的源頭。

之所以強調家徽的產生,則是因為時至今日,家徽已然成為了日本傳統文化中重要的分支,對現今的日本仍舊具有極大的影響力。

順帶一提,自平安時代末期爆發的「源平之戰」,也為家徽的產生和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所謂「源平之戰」,就是指以源賴朝和平清盛兩股武家勢力進行決戰的時期。不過由於當時民間並無家徽一說,所以隸屬於民間的源氏,作戰過程中只是打著白旗,由於相信白旗代表著純潔,有能令神明附著其上的說法,白旗便成為了源氏一族歷代相傳的專用標誌。相對的,代表著朝廷一方的平氏,則用赤旗作為標誌,寓意熱烈和勇猛。

而在源賴朝率兵徵伐盤踞在奧州的藤原氏,大軍途徑下野國宇都宮時,佐竹隆義所率領的大軍成功同其匯合。不過需要說明一點的是,佐竹隆義原本效忠於平氏,且也不是源氏宗親,但在作戰過程中,卻同樣使用白旗作為標誌,這一點令源賴朝感到十分不滿。但畢竟佐竹隆義的投誠對源氏同平氏的對抗起到了推進作用,所以經過多番考慮,源賴朝便將一把紋有明月的軍扇,交予佐竹隆義手中,並令其比作繪製軍旗。

再之後,有了佐竹隆義繪製軍旗的開端,其他源氏族人也紛紛效仿,在軍旗上繪製不同種類的紋飾,用以區別其他勢力。而這一發生在源平合戰過程中的小插曲,也往往被視作武士家徽的起源。

但儘管如此,仍需注意一點,那就是武家文化的誕生並非「無中生有」,而是以朝廷文化為基礎,並在此基礎上經由借鑑吸收,從而逐漸發展起來的一個新興分支。雖然在鎌倉時代之後,由於武家政權影響的日益擴大,武家文化也成為了獨立的文化。但在鎌倉幕府初期,武家文化尚不具備獨立文化的特質。

至於武家文化的形成,則是因為當時武家政權對外要同朝廷保持聯繫,對內要對族人進行管理,所以源賴朝便啟用了諸多下級文人(代指那一時期,受戰亂或生活影響,沒落的朝廷文員)。但由於這一批人曾效忠於朝廷,所以在為武家政權服務的過程中,尤其是在武家禮儀方面,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比如儘管武士階級本長期居住於農村地區,但在幕府每年舉辦的年中行事(即一年中定期舉辦的各類祭祀活動)中,並沒有鄉野禮節的特徵,反倒是完全沿襲了朝廷貴族的禮儀。這是由於武家政權建立之初,為了自表正統,需要藉助朝廷的禮儀來展示威望。

因此,待幕府同朝廷的對抗開始後,獨具武家文化特色的禮儀才漸漸成型。按照史學界的觀點,鎌倉幕府在所有的「行事」活動中,最具特點的,便是由幕府大將軍參拜被視為其守護神的鶴崗八幡宮(存於今日本鎌倉市)。而由於武家政權本就是由武士階級所構成,因此在舉行行事祭祀的過程中,除卻少許朝廷禮儀之外,一些展示武士本領的弓馬刀劍之術,也被作為祭祀樂舞所廣為流行。

物語文學爭奇鬥豔,軍記物語獨樹一幟

所以說,作為鎌倉時代下的文學發展,也同樣充斥著刀光劍影,這便是鎌倉時代下文化的又一特徵,即鎌倉時代「軍記物語」的產生。正如筆者在前文提過的那樣,出現於平安時代的物語文學,以紫式部的《源氏物語》為巔峰代表。而在鎌倉時代開啟後,在保持平安時代文化特徵大體不變的前提下,將武家文化適當的融入其中,除了如《宇治拾遺物語》、《今昔物語》等物語文學的問世,以描繪戰爭為題材的「軍記物語」,也開始相繼問世。

所謂「軍記物語」,便是指在這一類物語文學中,主角往往是武士,內容則以如記錄源平合戰的《陸奧話記》、《將門記》,及記錄保元之亂和平治之亂的《平治物語》、《保元物語》為主,直至最終《平家物語》這一物語文學上的又一巔峰的出現。

不過,有不少學者研究認為,《平家物語》在整體上似不屬於軍記物語的範疇,原因在於軍記物語以描述戰爭為主,文風多趨向於寫實。但《平家物語》的文風卻側重於抒情,並用大篇幅的文字記載了許多愛情故事,甚至打破了軍記物語的慣例,突出女性的存在,將原本果敢勇武的武士,賦予多愁善感的情愫,大力刻畫渲染兒女情長。因此,《平家物語》的文風以悲情為主,是日本文學的一大重要特質。

而日本學術界之所以對《平家物語》的評價如此之高,則是由於作者以敘述平氏盛衰為背景,闡發了諸行無常,盛者必衰的道理(《平家物語》的頭文詩,便是:祗園精舍的鐘聲,鳴諸行無常之響;婆娑雙樹的花色,呈盛者必衰之理),同樣也在世界文學史的殿堂中佔有一席之位。此外,《平家物語》最大的藝術成就,便是塑造了一個個與王朝文學不同的英雄人物,標誌著日本古典文學與王朝文學的分離,開啟了新的文學傳統。

總結:

總而言之,鎌倉時代作為日本幕府時代的初期,無論是以彰顯武士家族榮譽觀念的家徽文化,亦或是以描述軍事戰爭為主題的軍記物語,無不充斥著武家政權的身影,不僅對日本之後的文化發展影響深遠,同樣也為武士道精神的形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相關焦點

  • 日本源平時代時期的女將【巴御前】
    歷史上的巴御前巴御前是在軍記物語《平家物語》和《源平盛衰記》中登場的女性人物。但是在當時的第一手史料,由鎌倉幕府編撰的《吾妻鏡》,以及當時流傳下來的公卿日記中中卻沒有這個人物,從日本史學界的普遍觀點來看,巴御前是軍記物語創造出來的文學角色。
  • 漫畫鎌倉物語:前世比翼鳥,轉世仍相依,男女主角為什麼一見鍾情
    鎌倉物語中男主比女主的年齡大二十歲男主正和與小他二十歲的女主亞紀子當初剛一見面,兩人之所以會「一見鍾情」,是因為從平安時代開始,正和和亞紀子兩人就是「生生世世的夫妻」。鎌倉物語讓人看完相信世間有真愛看完鎌倉物語,會讓人覺得,原來這個世界上,真的有愛情。
  • 治癒系《鎌倉物語》:散文化詩意敘事和生活化溫暖氣息的日式奇幻
    這部慢節奏電影時長足有兩小時,需要大家摒棄快餐時代的浮躁感,用心去聆聽和感知。影片通過一色正和、亞紀子、優子太太和化成青蛙怪的本田先生這幾個關鍵人物,展現他們的言行舉止、生活細節,配合光影音樂,折射出鎌倉作為異界和人間交匯處,妖魔鬼怪與人類和平共處的奇幻本色。
  • 《鎌倉物語》:只有好人才會變成妖怪
    鎌倉,相傳是日本陰陽兩界的邊境,鬼怪在凌晨兩點到五點可以自由出入人間。《鎌倉物語》講的就是人與鬼怪如何相處的故事。和國人喜歡視覺大片不同,日本人更喜歡打動人心的溫馨的作品,《鎌倉物語》裡的妖怪很有人情味,亡靈對親友都有深深的掛念,人與人之間的深厚情感被叫做羈絆。
  • 《鎌倉物語》中的江之電列車——神話與人文的結晶
    而在日本則有一種叫做「物語」的電影呈現形式,同樣也是以分段的方式進行電影故事的呈現。因為物語在日語中本就有故事的意思,所以日本電影中,某某物語也就是某某的故事的意思。比如今天要講的《鎌倉物語》,講述的自然是發生在鎌倉的故事。
  • 家紋-圖解日本家徽文化
    十六瓣八重表菊紋又是日本皇室的徽章,同時也是作為日本國徽而使用。需要提醒的是,日本護照上使用的也是這樣一枚菊紋,但在規格上,雖然花瓣數相同,但屬於一重表菊紋。五七五桐紋:桐紋最初因足利氏推翻鎌倉幕府被後醍醐天皇賜「尊」氏,同時賜桐紋與足利,足利又賜給畠山、細川等功勳武將,到室町幕府十五代將軍足利義昭時又將桐紋賜織田信長,後信長又將桐紋賜豐臣秀吉使用。豐臣秀吉統一日本戰國後,一度擁有菊紋、桐紋的使用權,但這裡要說明,豐臣秀吉所使用的桐紋,在桐葉上的瓣數為五三桐紋,兩側為三葉,中間五葉,這是為與皇室地位的區分。
  • 日本銅鏡——桔梗家徽垂柳對立鶴鏡(B005_J)
    「桔梗」反過來並去掉偏旁做「更吉」,日語讀作「よし」,沒有實際含義,但是一般表示一種果斷做某事的決心,所以「桔梗」對於大和武將來說寓意非常好,屬於一種專門被武將使用的家徽。其首次作為家徽使用要追溯到平安時期至鎌倉時期,當時武將土岐光衡將桔梗花插在盔甲頭盔上作為自己成員的標誌。日本新劇《麒麟來了》就是以日本的戰國時代為背景,喜歡日劇的朋友應該對明智光秀的「水色桔梗」旗幟很不陌生。
  • 流行歐洲和日本的家徽,在中國沒見過?
    從一個個小小的家徽中,我們便可知曉自己家族的傳承路徑。因此,日本家徽更像是記錄家族歷史文化的一個符號。 雖說中國的確沒有家徽,但有著幾千年家文化的中國,還有很多其他體現家族特色的東西。一天晚上,餘華祖父家進了小賊,祖父找到小賊後,不僅放了他,還送給他大米和銅錢。
  • 日本湘南文化之旅:從三島由紀夫到夏目漱石,淺談鎌倉文學的蛻變
    在很多了解一點日本地理的眼裡,日本湘南就是連綿的海與充足的陽光,但是這裡也孕育著一個文化古都——鎌倉,鎌倉除了曾作為日本「鎌倉幕府」的根據地外,其依山傍水的位置,自古亦為一處修養之所。許多文人、旅人相偕前來,一同賦予鎌倉這座近山靠海的城鎮,一股既美麗又惆悵的獨特氣氛。跟著《東京進行曲》,乘坐小田急逃離東京吧!
  • 日本鎌倉:海濱的文化古都(圖)
    鎌倉幕府主政,「以中國為師」是日本已持續了近六百年的國策。宋文明在東瀛最後的餘蘊因緣,可說集中在了鎌倉。直到目前,鎌倉城內依然保持了相對完好的古建築群,還有不少神社和寺院,佛教文化十分繁榮。美麗錯落的古院落,神社和佛教寺廟,古道山林之上四季應時的各種花卉草木,都使人美不勝收!
  • —《鎌倉物語》
    《鎌倉物語》電影劇照古都鎌倉,是一個神秘的所在,人類與神、精靈、妖怪同在,生者與死者可以相會、靈體可以在肉體外遊蕩……總之無論在鎌倉見到什麼,都不必感到奇怪。日本的愛情電影看不得,免不了入心入肺。一色先生與亞紀子的愛到底從什麼時候開始動人的呢?
  • 圈兒丨揭秘日本家徽文化
    徽章在歐洲是個人的標識,而日本是家族、家世的記號,所以叫「家紋」,全稱為家族紋章。家紋(かもん)一詞源自古時的日本,日本辭書《広辭苑》中的解釋,意為用來表示家族地位和血統而使用的紋章。一種說法是家紋起源於日本的平安時代末期,宮廷貴族把原先印在衣著、物品上的圖案漸漸發展為每個家族特定的家徽,成了誇耀家族門楣的標識。隨著時間推移,這種注重貴族門第之風使得有些貴族會專門創製出特定徽文來紀念並彰顯家族地位,世代子孫也沿襲這種做法,使該徽文成了家族的固定圖案並逐漸演化為該家族的特有標誌。
  • 家徽裡的日本史
    徽章在歐洲是個人的標識,而日本是家族、家世的記號,所以叫「家紋」,譯作家徽更便於理解。和歐洲的徽章有所不同,日本的家徽基本是單色白底,多構成圓形的對稱。圖案大都取自植物,不像歐洲那麼愛用可怕的動物,也不用魚類。從日本的平安時代末期開始,原先印在衣著、物品上的圖案漸漸發展為每個家族特定的家徽,成了誇耀家族門楣的標識。
  • 《鎌倉物語》:珍惜每一次遇見,因為那是難得到來的緣分
    《鎌倉物語》,是一部於2017年上映的一部充滿日式童話風格的愛情電影,故事講述了一個叫鎌倉的地方,居住著人類和魔怪等生物,推理作家一色正和和妻子跨越人間與黃泉的愛情故事。電影一開場就是一個暖洋洋的橘黃色影調,給人一種很舒服的感覺,隨著電影的開展,導演生動形象的向我們展示了一對恩愛夫妻的日常,這樣的生活真的是可以用甜蜜來概括,在加上影片中鎌倉中各種各樣的妖怪,給人一種新奇的感覺,卻又沒有打破溫馨的氣氛,整部影評還是給人一種暖洋洋的感覺。
  • 你知道嗎,其實你有家徽.
    放了這賊,並送上那袋大米和一串銅錢,勸其向善。誰知自那以後,祖父家門環上常被人放下一條鮮魚,幾番蹲守才知道,原來送魚人是那賊的兒子,送魚上門是他父親的臨終遺願。祖父怕把人家吃垮,便讓送魚人用刀子在自家門上刻了一條魚,以此代替真魚,並說無需再送。後來這魚的圖案也按祖父意思被一直保留著,漸漸就成了餘家家徽。徽章在歐洲,是榮譽和血統的象徵,是貴族們堅守的血脈標籤。
  • 淺談物語文化《輝夜姬》與《源氏物語》
    它們或產生於遠古時代,反映了遠古時代對大自然的好奇和崇拜;有的文學作品誕生於文明開化的時代,反映了對剛剛誕生的漢文字文化發展的探索;有的誕生於政權強勢或落敗時期代,是文學家對時事政治下的民間的寫照。網絡圖庫其中,讓我最感興趣的,莫過於從遠古時代便產生,一直源遠流傳至今的物語文化。 說到日本的物語文化,對日本文化有一定了解的人一定會想到那些出名的日本物語。
  • 《鎌倉物語》:重生之後,我依然會找到你
    《鎌倉物語》:重生之後,我依然會找到你有些人,有些感情,時間消磨不掉,生死驅散不了。即使陰陽相隔,即使人鬼並存,也只有一句:我依然會找到你。今天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對愛人陰陽相隔的故事。導演山崎貴腦洞大開,創造了一個人、神、鬼並存的合理世界,將動畫與真人融合在一起,創造了這部《鎌倉物語》。話不多說,讓我們一起走進這部愛情與奇幻融為一體的影片吧。故事裡,男主人公一色正和是一個小有名氣的作家,女主人公亞紀子則是她善良且沒頭腦到可愛的新婚妻子。影片初始,是正和和亞紀子蜜月結束回家的畫面。
  • 蒙古襲來時的列島之壁:鎌倉時代的日本武士
    不過衣著上來說,鎌倉時代的武士著裝還是有很多特色。日常時的武士、禮儀活動時的武士、狩獵的武士、軍陣前備戰的武士都有各自不同的著裝。 日常著裝而言,鎌倉時代武家的武士們會穿著一種叫做「直垂(ひたたれ)」的日常服飾。直垂由上下衣構成,上半身衣領相交,衣袖為三角形廣袖,並在胸前系有菊綴結和胸鈕。下半身則是袴褲,有束腰,形制上方便行動和帶刀,上下衣都裝飾有統一的花紋。
  • 日本的家紋文化
    今天我們就來了解日本的家紋文化。★家紋的歷史家紋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平安後期,最初是作為裝飾紋樣被使用,後來就發展為一個家族的象徵流行於公家之間,比如藤原一族的德大寺實能將「木瓜紋」作為家紋,菅原一族的「梅紋」等。
  • 《鎌倉物語》:一趟通往幸福婚姻的列車
    就像《鎌倉物語》中亞紀子在被問到為什麼要嫁給大自己那麼多的丈夫時說到:「第一眼看到,就覺得他會是我的丈夫。電影《鎌倉物語》是山崎貴導演執導的奇幻劇情片。影片如夢幻般的場景中,蘊藏了點點滴滴治癒人心的愛情故事。電影講述了一對新婚夫婦來到鎌倉這個充滿奇幻色彩的小鎮,通過婚後夫妻的遭遇來講述了他們之間的羈絆和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