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0 10: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彈棉花又稱「彈棉」、「彈棉絮」,能把棉花彈成鬆軟溫暖的棉絮,是中國歷史悠久的傳統手藝之一。彈棉花,對於崇明年輕一代人來說已不太常見,但曾經,這個詞承載的是溫暖的記憶。在崇明城橋鎮西引路,有一個李師傅,二十年來,和妻子一起經營著一個彈棉花小鋪,用老手藝散播溫暖。
從師、創業
學習這門手藝為了餬口也是為了傳承。二十幾年前,李師傅從學徒做起,跟著老師傅學習彈棉花技巧,等手藝成熟後,便來到崇明開了一家小作坊,開啟了夫妻兩人的創業之路。
「每逢秋冬就會有不少人來找我們做被子。」李師傅說:「棉花被子厚實、暖和,比現在市場上購買的太空棉被、羽絨被等更受歡迎。」
每逢秋冬時節,就會有不少老顧客帶著老被子讓李師傅加工,把舊被子拆掉之後,打面機、彈棉花、上線、壓實、訂裝……一整套工序完成,一條暖暖的棉被在夫妻倆數小時的辛苦勞作下就完成了。
溫暖的手藝
小小的作坊,古老的工具,棉絮飛揚,空氣裡蕩漾著彈棉花的節奏音。看著李師傅撥動著長弦,年輕的顧客也忍不住想試一下,卻不知這也是個費力氣的動作,不一會便堅持不下去了。
彈棉花對手肘力量的要求是極高的,彈一會手指便有疼痛的感覺,如果沒有經過系統的學習與長時間的反覆練習,手指破皮是一定會發生的事情。
滿手老繭是彈棉花老藝人的常態,關於傳承的話題,李師傅表示,如今很少有年輕一輩願意從事這並不「高大上」的行業,但不管怎麼說他們還會一直做下去。彈棉花有價,但像李師傅夫妻這樣的老手藝人的初心與匠心是無價的,都是值得被尊重的。
二十載堅守
李師傅兩口子來到崇明時,他們的兒子還只是一個小毛孩,如今小毛孩也有了兒子,老兩口也成了爺爺奶奶。日子雖然不是大富大貴,也算溫馨幸福。
彈棉花是一門分季節的生意,秋冬時期是旺季,春夏時期便是淡季,為了餬口,老兩口在沒生意的時候會到工地打工貼補家用,但這個小作坊,他們卻一直沒有放棄,擇一業,為終身,用匠心堅守了二十載。
記者:宋健
原標題:《崇明這對老夫妻,用二十年堅守這門漸行漸遠的老手藝》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