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全省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PM2.5、PM10為有監測記錄以來最...

2021-01-07 瀟湘晨報

6 月 3 日上午,省政府新聞辦召開全省生態環境新聞發布會,對 2019 年全省生態環境狀況進行通報。

記者獲悉,去年全省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多項指標達到近年來最好水平。全省平均優良天數比例 71.8%,全省 16 個設區市重度及以上汙染天數累計 70 天,同比下降 50.0%。

長江流域總體水質狀況好轉,由良好轉為優,新安江流域 4 條支流水質狀況均為優。

[ 大氣環境 ]

A:城市環境空氣

16 個設區市重度及以上汙染天數同比下降 50.0%

省生態環境廳廳長徐恆秋介紹,2019 年,全省平均細顆粒物(PM2.5)和可吸入顆粒物(PM10)平均濃度均為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好水平,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和一氧化碳(CO)濃度均達到一級標準。

其中,全省 PM2.5 年均濃度為 46 微克 / 立方米,同比下降 2.1%;PM10 年均濃度為 72 微克 / 立方米,同比下降 1.4%;SO2 年均濃度為 10 微克 / 立方米,同比下降 16.7%;NO2 年均濃度為 31 微克 / 立方米,同比下降 3.1%;CO 濃度為 1.2 毫克 / 立方米,同比下降 7.7%;O3 濃度為 165 微克 / 立方米,同比上升 8.6%。黃山市環境空氣品質全面達標,在全國 168 個重點城市排名中位居第 5 位。

2019 年,全省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 71.8%;全省 16 個設區市重度及以上汙染天數累計 70 天,同比下降 50.0%。

B:酸雨

有 5 個市出現了酸雨

2019 年,全省平均酸雨頻率為 11.8%,同比上升 4.6 個百分點。有 5 個市出現了酸雨,比 2018 年減少 1 個。全省降水 pH 年均值為 5.79,同比下降 0.14。

[ 水環境 ]

地表水環境質量總體改善

在水環境方面,徐恆秋介紹,2019 年全省地表水環境質量總體有所改善。監測的 136 條河流、36 座湖泊水庫共 320 個監測斷面(點位)中,Ⅰ—Ⅲ類水質斷面(點位)佔 72.8%,同比上升 3.3 個百分點;劣Ⅴ類斷面(點位)佔 1.9%,同比下降 1.8 個百分點。

A:長江流域

32 條水質狀況為優 2 條為重度汙染

長江流域總體水質狀況由良好好轉為優。長江幹流總體水質狀況持續為優,支流總體水質狀況為良好。監測的 46 條支流中,32 條水質狀況為優、9 條為良好、2 條為輕度汙染、1 條為中度汙染、2 條為重度汙染。

B:淮河流域

支流總體水質狀況為輕度汙染

淮河幹流總體水質狀況持續為優,支流總體水質狀況為輕度汙染。監測的 62 條支流中,15 條水質狀況為優、13 條為良好、30 條為輕度汙染、4 條為中度汙染。

C:新安江流域

4 條支流水質狀況均為優

新安江流域水質狀況持續為優。幹流水質狀況持續為優;揚之河、率水、橫江和練江 4 條支流水質狀況均為優。

D:巢湖流域

環湖河流總體水質由輕度汙染轉良好

全湖平均水質為Ⅳ類、輕度汙染、呈輕度富營養狀態。其中,東半湖水質為Ⅳ類、輕度汙染、呈輕度富營養狀態;西半湖水質為Ⅴ類、中度汙染、呈輕度富營養狀態。

環湖河流總體水質狀況由輕度汙染好轉為良好,監測的 21 條環湖河流中,5 條河流水質狀況為優、10 條為良好、2 條為輕度汙染、1 條為中度汙染、3 條為重度汙染。

E:其他主要湖泊、水庫及地下水

總體水質狀況為良好

全省其他 35 個(座)主要湖泊(水庫)總體水質狀況為良好。17 座水庫中,10 座水質狀況為優、7 座為良好;18 個湖泊中,9 個水質狀況為良好、5 個為輕度汙染、4 個為中度汙染。

2019 年,全省地下水化學類型較為穩定,仍以 HCO3-Ca(Mg、Na)型為主。

F:城市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地

15 個設區市達標率均為 100%

2019 年,全省 16 個設區市 39 個在用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地(其中,地表水源地 25 個、地下水源地 14 個)中,除亳州市地下水源地因地質原因氟化物超標外,其餘 15 個設區市達標率均為 100%。

8 個縣級市和 55 個縣城所在鎮(含黃山市的黃山區和徽州區)的 72 個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地(其中,地表水源地 59 個、地下水源地 13 個)中,水量達標率為 92.1%,水源地個數達標比例為 88.9%。

[ 聲環境 ]

夜間達標率為 73.4%

2019 年,全省城市區域聲環境晝間平均等效聲級為 54.2 分貝,質量等級為二級。全省城市道路交通聲環境晝間平均等效聲級為 66.9 分貝,質量等級為一級。全省各類功能區聲環境質量晝間達標率為 88.4%、夜間達標率為 73.4%。

[ 輻射與生態 ]

合肥電磁環境質量狀況良好

在輻射環境方面,徐恆秋介紹,2019 年,全省伽瑪輻射空氣吸收劑量率(含宇宙射線貢獻值)處於正常本底水平。

各設區市集中式地表飲用水水源地放射性水平處於正常水平範圍。各設區市土壤監測點中放射性核素活度水平均為本底水平。其中,在合肥市開展了城市電磁輻射(射頻)環境質量監測,電磁環境質量狀況良好。

在生態環境方面,2018 年,全省生態環境狀況保持良好。16 個設區市中,黃山、池州、宣城、安慶和六安市生態環境狀況優,銅陵、蕪湖、馬鞍山、滁州、淮南、合肥、蚌埠、淮北、宿州、亳州和阜陽市生態環境狀況良好。

【來源:合肥晚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全市PM2.5、PM10連續六年雙下降
    自 2017 年中央及省開展環保督察以來,全市就生態環保問題已問責 379 人次。自去年 9 月以來,南淝河國考斷面連續七個月穩定達標。巢湖全湖水質同比提升一個類別達Ⅳ類。合肥市還在全省率先核發非道路移動機械環保標牌,目前已核發 6019 塊環保標牌。2019 年,共啟動預警響應 24 天,應急減排效果明顯。全市 PM2.5、PM10 實現連續六年 " 雙下降 ",PM10 為有監測記錄以來首次達到國家空氣品質二級標準。
  • 聊城PM2.5和PM10濃度上升
    僅2018年上半年,環境空氣品質綜合指數為6.76,同比改善15.1%。源於此,聊城市還獲得了省級生態補償資金2824萬元,居全省第1名。在此基礎上,聊城2018年全年的空氣品質改善明顯。其中,2018年主要汙染物中PM2.5同比改善15.5%;PM10同比改善11.1%;二氧化硫同比改善22.2%;二氧化氮同比改善2.5%;重汙染天數為21天,同比減少5天;「藍天白雲,繁星閃爍」天數為227天,同比增加8天;按國控監測站點統計,優良天數為176天,同比增加14天。在重拳之下,經過全面整治,聊城市的空氣品質有了明顯的改善,但這種情況在秋冬季節出現了反轉。
  • 綜合指數、PM10、O改善率全省第一邯鄲市上半年空氣品質持續改善
    今年以來,我市統籌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和打贏藍天保衛戰,緊盯重點時段、重點區域、重點任務,持續強化科學治汙、精準治汙、依法治汙,全市空氣品質持續好轉。為全面打贏藍天保衛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大氣汙染防治工作,今年以來,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先後召開4次全市高規格會議動員部署,主要領導、主管領導、分包領導深入到一線,督導檢查,幫扶指導,全面推進。各縣(市、區)黨政領導抓生態環境治理、抓汙染防治、抓大氣治理成為工作常態,在全市形成上下聯動、黨政同心、齊抓共管、攻堅克難的大氣汙染防治工作氛圍。
  • 邯鄲上半年空氣品質持續改善綜合指數、PM10、O改善率全省第一
    邯報融媒體記者從市生態環境局獲悉,今年上半年,我市空氣品質綜合指數5.96,PM2.5年均濃度為61微克/立方米,PM10平均濃度為106微克/立方米,O濃度為183微克/立方米。優良天數102天,增加36天,優良天比例56.0%。
  • PM10、PM2.5濃度不降反升 安陽、濟源、駐馬店、許昌4市被約談
    問題:4市大氣環境問題突出,PM10、PM2.5濃度不降反升1.駐馬店市:PM2.5濃度連續9個月同比不降反升 環境監測能力建設嚴重滯後約談會上指出,駐馬店主要存在以下問題,分別是:PM10、PM2.5同比不降反升;所轄縣空氣品質排名落後;汙染管控存在盲區;重汙染天氣應急管控不力;環境監測能力建設嚴重滯後,其中,全市鄉鎮空氣自動站建設聯網率為零
  • 酉陽縣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向好
    昨日,記者從縣生態環境局獲悉,近5年來,我縣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交出一份亮眼的生態環境質量成績單。市生態環境局數據顯示:2016年至2020年,酉陽PM2.5濃度分別為37、34、28、25、19ug/m3,PM2.5濃度連續降低,環境空氣品質穩中向好。
  • 合肥PM2.5和PM10濃度持續下降
    4月9日,記者從合肥市生態環境局獲悉,合肥市對外公布的落實第二輪安徽省環境保護督察反饋意見整改情況報告顯示,2019年該市生態環境質量和汙染防治水平穩步提升,PM2.5、PM10平均濃度同比下降4.3%、0.6%,2014年以來,合肥市大氣顆粒物PM2.5和PM10濃度已持續6年下降
  • 全文實錄|山東發布2020年10月和1—10月全省生態環境質量狀況
    7個傳輸通道城市優良天數比例平均為63.8%,同比增加13.9個百分點;PM2.5平均濃度為47μg/m3,同比下降9.6%;PM10平均濃度為85μg/m3,同比下降12.4%;環境空氣品質綜合指數平均為5.09,同比下降11.2%。省生態環境保護宣傳教育中心副主任 薛梅:感謝張金智處長的介紹,接下來請劉時四級調研員介紹1-10月份水生態環境質量狀況。
  • 河南2019年大氣環境成績單發布:PM2.5和PM10圓滿完成國家目標
    」第9場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我省汙染防治攻堅強力推進,大氣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河南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焦飛在發布會上公布了我省2019年大氣質量成績單。2019年我省PM2.5年均濃度為58.82微克/立方米,低於國家和省下達的60微克/立方米目標值1.18微克/立方米;PM10年均濃度為96微克立方米,低於省定98微克/立方米的目標值2微克立方米,圓滿完成國家和省定目標任務。
  • 柳州今年一季度空氣品質怎麼樣? PM10和PM2.5濃度有升有降總體向好
    近日柳州市生態環境部門發布了一季度空氣品質監測報告,數據顯示,1-3月柳州空氣品質穩步改善,但個別站點的PM10和PM2.5濃度均值有所上升。  4項參數濃度值均達到新《環境空氣品質標準》實施以來同期最好水平。空氣品質綜合指數值為3.18,同比下降10.4%,整體環境空氣品質達到近5年來同期最好水平。
  • 廣東環境質量創同期最好水平,上半年PM2.5達世衛第二階段標準
    15日,省生態環境廳召開發布會,通報1-6月廣東環境質量狀況。今年上半年,全省空氣優良天數比例(AQI)平均達97%,PM2.5濃度達到世界衛生組織第二階段標準,同時71個地表水國考斷面中水質優良率(Ⅰ類-Ⅲ類)為85.9%,劣Ⅴ類國考斷面全部消除。
  • 四川上半年空氣品質報告出爐 PM10PM2.5雙降 優良天數增多
    全省空氣品質較去年同期改善,實現了主要考核指標PM10和PM2.5「雙降」。其中,全省PM10平均濃度同比下降0.9%,未達標城市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1.9%。優良天數率達到79.1%,較去年同期上升1.5%。但臭氧汙染天數率為4.6%,較去年同期上升1.1%。
  • 2019年四川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發布 3個關鍵詞透視環境質量之變
    去年,我省在全國率先開展長江經濟帶戰略環評「三線一單」編制,率先通過生態環境部審核驗收;新增5個空氣品質達標城市,成都市首次消除重度汙染天;首次全面消除國、省考核劣V類斷面,水環境質量創「十三五」以來最好水平……  本次發布的公報不僅盤點了我省現有生態環境質量,還對未來趨勢進行分析研判。公報中有哪些亮眼數據?背後又體現了哪些變化?記者進行了採訪。
  • 連雲港改善環境質量提升城市核心競爭力
    連雲港面對單位產值資源能源消耗量大、單位產值汙染負荷高、土地開發強度高、經濟基礎相對薄弱的發展現狀,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以改善環境質量為主線,以體制機制創新為動力,以全民共建共享為基礎,全面落實責任,全面管控源頭,全面治理修復,全面提升手段,縱深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工程,促進人居環境持續改善,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對生態環境的滿意度,在建設開創國際化海港中心城市的同時
  • 京津冀空氣品質明顯改善 PM2.5年均濃度去年比2015年降36%
    中新網北京12月8日電 (記者 杜燕)「十三五」期間,京津冀三地空氣品質實現大幅明顯改善,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2019年與2015年相比下降36%,區域共享空氣品質改善成果。推進完善區域協作機制劉賢姝稱,京津冀協同發展是重大國家戰略,生態環境保護是三大率先突破的重點領域之一。「十三五」期間,北京市積極推動三地在協作機制、統一立法、統一標準、聯合執法等多方面深入合作、不斷突破,協同治理成效明顯,京津冀三地空氣品質實現大幅明顯改善。
  • PM2.5年均濃度值連續兩年優於國家標準
    3月13日,記者從市生態環境局了解到,2019年我市PM2.5年均濃度值達到國家環境空氣品質二級標準。據統計,2018年和2019年我市PM2.5年均濃度值均為31微克每立方米,優於國家二級標準,濃度值為全省最低,實現了有監測記錄以來的連續兩年最好水平。
  • 藍天天數多了 水更清了 安徽多項環境指標達監測以來最好水平
    合肥市民孫亮是晨練「達人」,對戶外空氣品質的變化如是感慨。「十三五」期間,我省高質量推進汙染防治攻堅戰,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全面打響藍天保衛戰、碧水保衛戰、淨土保衛戰,藍天多了,水更清了。    與市民觀感一致,一組躍動的數據,展現環境質量改善。
  • 廣東21地市PM2.5首次全部達標
    僅2019年,就減排各類汙染物約376.57噸,二氧化碳8617.81噸,為深圳大氣持續保持全省乃至全國領先,作出重要貢獻。以優質生態環境為核心競爭力的惠州,發展水泥工業的計劃曾讓人擔憂。去年11月,惠州首例水泥廠超低排放改造項目通過驗收,監測數據顯示,改造後的水泥窯廢氣中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濃度比水泥行業大氣特別排放限值還低一半以上,大幅降低了對環境空氣品質的影響,在全市水泥廠超低排放改造中具有表率作用。
  • 鄭州市生態環境局:PM10和PM2.5濃度反彈幅度得到控制
    一、 鄭州市空氣品質狀況今年以來,甚至去年秋冬季以來,由於惡劣的氣象氣候因素的影響,在我省乃至京津冀及汾渭平原地區汙染物濃度大面積同比不降反升,環境空氣品質嚴重惡化的大環境下,我市環境空氣品質同比變差、全國城市排名落後、壓力巨大。但在我市積極開展汙染管控、有效實施重汙染過程應對措施下,使PM10和PM2.5濃度反彈幅度得到控制。
  • 比去年多出42個「無錫藍」 無錫空氣品質達2013年以來最好水平
    這是不少無錫市民今年對空氣品質的直觀感受。根據最新環境監測數據,今年截至12月10日,無錫市環境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達286天,而去年同期為244天,提前21天完成省政府下達的年度指標(年度優良天數比率77.8%)。優良天數比率達到82.9%,而去年同期為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