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7日,臺灣「大華網絡報」中發表的文章指出,這一次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非常特殊,而最為特殊的地方,其實就在於雖然表面上民進黨佔據了絕對的優勢,但是在造勢場合中卻出現了高度反差的現象。1月5日,在臺南舉辦的大型集會上,出現了臺上當選,臺下散場的現象,現場的氣氛非常冷清,人流也稀稀落落,根本沒有往年綠營的那種熱度和氛圍。
在過去民進黨的造勢場合中,哪一次不是萬人歡呼,人潮擁擠,基本上不用怎麼動員,群眾自己就能掀起一層波浪。但是,現在蔡英文的動員能力大幅度下降,所以,民進黨也很少再進行類似的造勢活動,如果有萬不得已的大型集會,也都需要動用遊覽車,只有這樣才有人願意前來,就算做到這樣的地步,現場人員也都往往堅持不到活動結束就已經離去。
隨著2020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的熱潮到來,蔡英文和民進黨在基層接觸時,現場感大幅度下降,所以在評估整個選情的時候,也有了很強的不確定感。所以,受到這種不確定因素的影響,民進黨改變了這次選舉的打法,其讓文宣全力對對手發起攻擊,並且積極組織票源的爭取,而蔡英文則負責在適當的時候推動政策。
最近一段時間,蔡英文也開始了小動作,例如「查水錶」,對公開在臉書等社交平臺上發布了不利於綠營信息的民眾,頻繁的開展傳訊等偵辦行動。根據群眾反映,曾遭遇北中南三個地「警署」的傳訊,這很有可能是蔡英文通過「司法」手段來壓制對她不利的言論。
實際上,蔡英文之所以會採取這些舉動,主要是想通過「司法傳訊」。給「挺藍」民眾施加壓力,就算傳訊後,法院判定這些民眾並沒有過錯,那麼蔡英文也可以通過「司法訴訟」的繁雜程序,為藍軍製造麻煩。這樣,蔡英文就能對報紙、電臺和網絡社交平臺的輿論進行控制,為自己選舉拉票,對藍軍進行壓制,新興媒體就不敢再繼續發聲,而製造出一種民進黨文宣「『挺綠』大過『挺藍』」的假象。
在這場選舉拉票面前,民進黨的策略非常明顯,就是充分利用自身執政的優勢,組織當局政策和施政等作為,將選情控制在預想的範圍內,只有這樣,才能將國民黨的韓國瑜擊敗,實現蔡英文的繼續執政。不過,在整個過程中,民進黨並沒有想到,臺灣民眾如今的自主意識覺醒已經越來越高,雖然有些人願意因為綠營的作為而投支持票,但是依然有很多選民,有自己的主見,希望未來的領導人,能夠真正的對臺灣民眾有所作為。
至於結果會不會想蔡英文預想的那樣,1月11日投票公開之後,我們就能知道答案。雖然距離投票結束僅僅只有幾天時間,不過蔡英文依然在為自己拉票,為了贏得這次選舉,可能會不擇手段,所以韓國瑜也在保持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