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進補食補還是藥補

2020-12-23 聯康衛仕

冬至是一年中白晝最短是一天,過了冬至,太陽光直射點開始向北半球移動,北半球的白天將逐漸加長,黑夜逐漸縮短,而南半球則相反。冬至是24節氣中最重要的節氣,對人的影響極大,是人體陰陽氣交的關鍵時期。冬令進補多選擇冬至開始,此時進補可發揮最大效應,促進人體陽氣的萌生,消耗相對減少。

俗話說,藥補不如食補。在冬季如果能恰當選擇既美味,而又具有補益身體的食物,無疑會讓大家接受。在冬季適宜補益的食品中,中醫又分為幾大類。天寒地凍,首選溫補類食物。如雞,羊肉,牛肉,鯽魚等。上述幾種,均屬美味,在冬季可作為進補的佳品。但過多地進食溫補類食品,容易上火。進補平補類食物,如蓮子、芡實、苡仁、赤豆、大棗、燕窩、蛤士蟆、銀耳、豬肝等,這些食物既無偏寒、偏溫的特性,又無滋膩妨胃的不足。還有一類滋補類食物,具有滋陰益腎、填精補髓的功效。主要有:木耳、黑棗、芝麻、黑豆、豬脊、海參、龜肉、甲魚、鮑魚等。

冬令時節飲食調理,要針對不同的個體,相應選擇適宜補益的食品,這樣才能達到真正養生的效果。以中醫學的角度而言,不同時間裡出生的人,性格不同,因而對飲食的要求也是不一樣的。根據我國古代五行形相學認為,人可以分為金木水火土等五行人,每種人的體質不一,食補也各異。

相關焦點

  • 朗迪告訴你,中老年人補鈣食補還是藥補?
    老年人補鈣食補好還是藥補好?有人會比較偏執地認為老年人補鈣食補勝過鈣製劑補,這其實是個很大的誤區,老年人腸胃吸收弱,食量大多也會減小,即便含鈣量高的食物,要想達到老年人對鈣的需求量,也是一件很困難的事,而且很多流行的補鈣食譜也並不靠譜。
  • 補充時,是食補好還是藥補好?
    一群人吃了刺激性的食物,只有你上火了,那你的體內可能是缺少維生素B2,它的量不足,便會經常有上火、口腔潰瘍的困擾,還很容易被炎症找上門,我們可以通過食補來進行補充,效果是比較不錯的。多數人發現自己有不良的症狀時,會通過藥物的方式對維生素B進行補充,但也有人認為長期吃補充劑是不好的,維生素B究竟是食補的效果比較好,還是藥補方式更佳呢?補充維生素B,應該採取食補還是藥補?
  • 養生食間 | 食補還是藥補?都要注意辨證!
    都說冬季是進補強身的最佳時機,進補的方式一般有兩種:一是食補,二是藥補,而俗話說:「藥補不如食補」,如果能邊享受美食邊調理身體,誰喜歡喝苦澀的湯藥呢~而補也有補的說法,很多蘿蔔絲兒都留言說:「自己一吃點補的就上火,這可怎麼辦吶!
  • 【網絡謠言粉碎機】冬至日是一年中最冷的一天?
    【網絡謠言粉碎機】冬至日是一年中最冷的一天?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今日冬至
  • 冬至進補 開春打虎
    今年12月21日是冬至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北方「冬至大如年」,有家家戶戶吃餃子的習慣。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治未病科主任羅運花介紹,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冬季陽氣潛藏、陰氣極盛,萬物活動趨向緩慢。冬至養精蓄銳,是養生的大好時機。俗話說,冬至進補,開春打虎。冬天進補,食補與藥補相結合,以溫補為宜。
  • 陳皮食譜:冬至到,要進補,陳皮蘿蔔燉羊肉
    明天就是冬至了,冬至是我國第22個節氣,民間素有「氣始於冬至」的說法。脾胃是氣血生化之源,因此冬至被認為是健脾胃養生的最佳時節。此時迎來最寒冷的天氣,有「冬至陽生」的說法。這是因為節氣運行到冬至這一天,陰極陽生,因為這一天的白天是一年中最短的一天,太陽幾乎直射在南回歸線上。過了冬至後,隨著太陽直射的北移,白天的時間漸漸長起來。此時人體內陽氣蓬勃生發,最易吸收外來的營養,而發揮其滋補功效。可見,冬至前後人們開始進補是最好時間。俗話說,藥補不如食補。
  • 冬季進補不可盲目?宋主任教你冬季如何養出好身體!
    前兩天我們特別為會員朋友們策劃了冬季進補(食補)的直播專題,獲得會員朋友們的一致好評,小編也在後臺收到了更多會員朋友們的更多關於冬季進補(藥補)方面的問題。 是的,冬天來了,苦夏過後人易瘦,冬天正是進補的日子。
  • 冬至到「數九寒天」正式開啟 宜早睡晚起合理進補
    12月21日進入冬至節氣,這一天是一年中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也意味著一年中最寒冷的時段來臨,「數九寒天」正式開啟。我國幅員遼闊,各地氣候大不同,北方地區多流傳這樣的數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久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 冬至進補開春打虎,中醫專家推出養生秘方
    三湘都市報12月21日訊(記者 李琪 通訊員 羅運花)今天是冬至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北方"冬至大如年",有家家戶戶吃餃子的習慣。 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治未病科主任羅運花副教授介紹,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冬季陽氣潛藏、陰氣極盛,萬物活動趨向緩慢。
  • 冬令進補 三春打虎 究竟怎麼補?立冬養生應該怎麼補?
    冬令進補,即冬季進行的滋補。中醫學認為,人類生活在自然界裡,人體的生理功能往往隨著季節不同而有所變化。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人類到了冬季,也同樣處於「封藏」時期,此時服用的補品、補藥,可以使營養物質易於吸收蘊蓄,進而發揮更好的作用。因此,民間有「冬令進補,三春打虎」之說。
  • 這些進補偏方有用嗎?專家點評:切忌辨證不清胡亂進補
    正處在生長發育時期的小孩是純陽之體,正氣比較充沛,一般不需要特意進補,只要調整飲食、多加運動就容易恢復正常狀態。但若孩子確係體質虛弱,或者因為患有虛弱病證,可以輔助藥物治療適當食補,一般選用太子參、北沙參等,補肺健脾、增強免疫力。小孩子容易飲食積滯,可吃些山楂消食導滯,使脾氣健運,從而達到間接補益的作用。
  • 冬至進補,中醫專家推薦這「三寶」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古人說「氣始於冬至」,冬至之後,白晝一天比一天長,所以古人認為,冬至是陰陽轉換之時,也是陽氣開始回升的時節,大地萬物生命由衰轉盛、由靜轉動,人體內也是「陰極陽生」,此時最容易吸收外來的營養。「正所謂『冬藏』,這是人們養精蓄銳、儲藏能量的最佳時間,所以冬至是進補的最好時機。」
  • 多力冬至到一場南北大戰的開始
    >不管吃餃子還是湯圓最好能夠一家人團團圓圓,吃頓熱乎飯從胃暖到的心,冬至不冷冬至快樂!-01-北吃餃子有講究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北方人冬至有吃餃子的傳統即吃「捏凍耳朵」吃了「嬌耳喝了「祛寒湯'不畏寒冬
  • 冬至進補開春打虎!中醫教您這樣吃,為來年身體打好基礎
    今年12月21日是冬至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北方「冬至大如年」,有家家戶戶吃餃子的習慣。 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治未病科主任羅運花副教授介紹,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冬季陽氣潛藏、陰氣極盛,萬物活動趨向緩慢。 冬至養精蓄銳,是養生的大好時機。
  • 冬至|陛下,滿漢全席已備好,請享用!
    / 陛下,冬至要進補,保重龍體啊/ 此時的您,還在溫暖的被窩中無法自拔嗎/ 愛妃已經吩咐御膳房備好饕餮大餐等您用膳了/ 快起身嘗嘗這秀色可餐的瑪瑙奇石宴吧最易吸收外來的營養而發揮其滋補功效可見,冬至前後是人們開始進補的最好時間
  • 今日冬至|數九寒天重藏養,養陽秘精益脾腎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節氣。冬至節亦稱冬節、交冬。民間素來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俗話說,冬至到,吃水餃。北方的餃子,南方的湯圓是冬至的「節令飯」。新年的腳步,越來越近了。我國傳統有從冬至開始「數九」的習俗。冬至這一日為「一九」的頭一天,直至「九九」數盡,共八十一日(其中三九最冷)。
  • 冬至大如年,這些講究不能忘!
    「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是故官府放假休息,軍隊待命,商旅停業,親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 唐、宋時,冬至是祭祀天、祖先的日子,皇帝要率領大臣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普通庶民百姓則要祭拜逝去的祖先。 明、清時,皇帝要在冬至這天舉行祭天大典,謂之「冬至郊天」。
  • 氣始於冬至推薦冬日進補第一方:當歸生薑羊肉湯
    (圖片來源:www.pexels.com)冬至·食養冬至為二十四節氣之首,古人講: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冬至是一年中白天最短而夜晚最長的一天,此時也是陰氣最盛而陽氣最弱的時候,自冬至起,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即下一個循環開始了,冬至一陽生、天地陽氣回升。冬至養生要護陽保暖,防寒邪擾動陽氣;要靜攝守志,讓陽氣得以內藏;要以艾灸扶陽,助陽氣順利萌生;要補益膳食,滋陰養陽御風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