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寒冷的冬季,宋朝人有什麼禦寒神器呢?

2021-01-08 駱賽娛樂屋

本文由【駱賽娛樂屋】獨家創作,作品未經作者本人允許,禁止抄襲轉發,侵權必究。本文圖片來源自網絡,如果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宋朝詩人範成大有過這樣的一句詩「放船閒看雪山晴,風定奇寒晚更凝。坐聽一篙珠玉碎,不知湖面已成冰」,從這首詩中,我們就可以感受到宋朝冬天的寒冷。大家都知道,冬季寒冷,蔬菜短缺,而對於傳統的北方人來說,入冬前要做的準備有兩樣,一是儲存大白菜,二是打開供暖設施。相比之下,在現代人們的生活,還是比較幸福的,可以使用供暖設施抵禦寒冷,那麼古代沒有集中供暖的時候,他們是怎樣過冬的呢?下面我們就以宋朝為例,來了解一下,他們在寒冷的冬季,都有什麼禦寒神器呢?

眾所周知,要想度過既寒冷又漫長的冬季,那麼是離不開一床溫暖厚實的棉被的。而古人的床榻之上,棉被自然也是必不可少的。這時候也許就會有人認為,棉花傳入中國是比較晚的,古代沒有棉花,那麼他們怎樣製作出來棉被的呢?其實我國種植棉花的時間並沒有那麼晚,大約在唐宋時期,棉花就已經傳進了中原地區。南宋時期,福建、江南、川蜀等地,就已經出現了棉花種植產業。宋人有言「閩嶺以南多木綿,土人竟植之,有至數千株者,採其花為布,號吉貝布」。

宋朝時期,人們喜歡把棉花稱作是「吉貝」,又常稱作是「木綿」,所以在今天,人們時常會把「木棉」與之混淆。但是宋朝所說的「木綿」,「高僅數尺」,「二三月下種,秋生黃花,其實熟時,皮四裂,中綻出如綿」,根據這樣的描寫,可以看出這種作物肯定是棉花,而沒可能是木棉。因為當時的棉花種植已經非常廣泛,所以宋朝的許多紡織品都是由棉花製成的。蘇轍有詩「永漏侵春已數籌,地爐猶擁木綿裘」,這裡的「木棉裘」這的也就是我們今天的棉襖了。

在浙江蘭溪縣南宋墓曾經出土過一件完整的棉毯,是由棉花織成的,現在收藏於浙江博物館內。由此可見,宋朝人的棉織技術已經很是成熟了。在寒冷的冬天棉被的保暖程度是非常不錯的,不過宋朝時期還沒有「棉被」一說,他們一般把棉被稱作是「重衾」或者「棉衾」。當時宋朝有個叫華嶽的人,他獲得別人贈予的一床棉被之後,十分的高興,還寫下了一首詩,表達自己從此再也不怕寒冬的心情:「一床浪卷芙蓉皺,十幅香重錦繡開。不怕夜寒侵鬥帳,卻愁春夢到陽臺」。

可是如果是在北方的話,那麼就算蓋了棉被,也是抵擋不了寒冷的,畢竟有句話說「羅衾不耐五更寒」,這又該怎麼辦啊?宋朝詩人蘇軾就有一個禦寒的神器,它的名字叫做「暖腳銅缶」,其實也就跟我們當今使用的暖水壺是一個類型的東西,就是在裡面灌上熱水,然後擰緊蓋子,把它放進棉被裡面,可以用來暖被窩,也可以暖腳。宋朝人把它稱為是「湯婆子」或者「腳婆」。

在寒冷的冬季裡,如果進被窩之前,可以喝上一碗熱氣騰騰的茶湯,那麼肯定可以稱得上是一種享受。而宋朝人自然也是這麼做的,當時在汴京,到了三更半夜的時候,還有人在提著茶瓶賣茶湯,因為在下半夜,外出辦事的人,大多會買一碗茶湯,來喝了取暖。宋朝把這種賣茶湯的人稱為是「提茶瓶人」,我們可以想像,這些提茶瓶人所賣的茶湯,肯定是十分熱氣騰騰的,在寒冷的冬天給人送去溫暖。

除了喝茶湯,宋人還喜歡喝黃酒暖身子。黃酒大多是要燙熱了才喝,在冬天更是如此,飲酒可以暖身,那麼冬季的熱酒效果更是不錯。關於溫酒器皿,宋朝有專用的設備,它的名字叫做「溫碗注子」,注子是酒壺,溫碗是放注子的器皿。飲酒的時候,先用注子盛了酒,再把注子放在溫碗上,溫碗裡可以倒上開水,把注子裡的酒溫熱,然後就可以喝了取暖了。在宋代,如果可以擁有以上這些東西,那麼就可以過一個溫暖的冬天了。

相關焦點

  • 冬季電動車騎行的這些「禦寒神器」要警惕?!
    冬季電動車騎行的這些「禦寒神器」要警惕?!冬季騎電動車,為了防寒保暖,大家各顯神通,陸續搬出了車把手套、長圍巾、反穿衣、擋風被等騎車版「禦寒神器」。騎車版「禦寒神器」NO.1 最開始「車把手套」
  • 冬季電動車騎行的這些「禦寒神器」要警惕!
    冬季騎電動車為了防寒保暖大家各顯神通,陸續搬出了車把手套、長圍巾、反穿衣、擋風被等騎車版「禦寒神器」騎車版「禦寒神器」NO.1 最開始「車把手套」NO.2 緊接著「長圍巾」NO.3 還是冷?再「反穿衣」NO.4 最後全方位「擋風被」但是這些「禦寒神器」在使用時卻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如果你身邊有親朋好友在使用
  • 冬季騎行要小心 這些「禦寒神器」有風險
    原標題:冬季騎行要小心 這些「禦寒神器」有風險   天氣越來越冷,對於騎電動車的人來說,出行成了一件痛苦的事。
  • 宋朝以前沒有棉花,一般百姓又買不起禦寒衣物,那他們怎麼過冬?
    冬天對於中國的廣大地區來說都是比較難熬的,在寒冷的天氣當中,人們不僅出行不便,還經常因此生病。「年關」難過的說法,與冬天的嚴寒也有關係。當然,人們也會想辦法禦寒,而棉花就是禦寒最重要的東西。棉花不僅能做成衣服,還能做成被褥,在寒冷的冬天為我們提供溫暖。不過,棉花卻不是中國的本土植物。棉花產自印度和阿拉伯,根據史料的記載,中國有了自己的棉花的朝代是宋朝。至於宋朝以前,別說自己產的棉花,連從外引進的都沒有。這不免令人疑惑,宋朝以前的古人沒有棉花,那他們是怎麼過冬的呢?其實,古人也有自己的辦法。
  • 古人怎麼禦寒?宋朝之前沒有棉花,那古人用什麼做衣服被子?
    上期,小宮帶大家探秘了唐朝是否以胖為美,今天,小宮要帶大家來看看古人沒有棉花,怎麼禦寒呢?廢話不多說,來一起看看古人們的禦寒發展史吧!宋朝的時候,棉花傳入了中國。可惜的是,起初,宋朝的人們並沒有當棉花是禦寒之物,反而將棉花作為觀賞植物。
  • 【雲端養生】天氣寒冷吃什麼能禦寒暖身?學做冬季暖身湯
    【新朋友】可以通過點擊圖片上方藍色字雲端重慶關注我們【老朋友】點擊右上角,將本文分享到朋友圈 冬天的腳步越來越近了,氣溫漸漸下降,「寒」是冬季氣候變化的主要特點,冬天的寒冷氣候影響人體的內分泌系統,使人體的甲狀腺素、腎上腺素等分泌增加,從而促進和加速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類熱源營養素的分解,以增加機體的禦寒能力,這樣就造成人體熱量散失過多
  • 宋朝以前沒棉被,那麼古人在冬天是如何禦寒的?
    宋朝以前沒棉被,到了冬天,古人禦寒的手段自然也是千奇百怪。就拿宋朝來說,雖然沒有棉花,老百姓也買不起皮襖,但有個姓王的人居然想到用紙做棉襖,而且也能保暖,所以當時也被人稱「王紙襖」。宋曾慥《集仙傳》:王先生隱王屋山 ,常衣紙襖,人呼王紙襖。
  • 冬季禦寒神器,大衣與長褲的結合,不僅保暖並且時尚耐看
    01貂絨外套搭配牛仔褲貂絨我們都知道,是冬季的禦寒神器,它不僅僅是禦寒效果好,而且集高貴大方,典雅精緻於一身,是冬季時尚穿搭的精緻選擇,並且這樣的外套不僅不會有臃腫感,反而顯瘦。做冬季最潮穿搭,領時尚潮流,你還在等什麼??
  • 冬季禦寒保暖吃哪些食物?冬季禦寒保暖有哪些方法?
    隨著現在的天氣氣溫在不斷的下降,寒冷的冬天已經到來了,然而很多朋友們在冬季都是非常怕冷的,因此我們在飲食方面要多吃一些禦寒保暖的食物,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些禦寒保暖的食物和方法,希望對大家有幫助。那麼冬季禦寒保暖吃哪些食物?冬季禦寒保暖有哪些方法?
  • 沒有棉衣棉褲,也沒有暖氣,那宋朝人的冬天怎麼過?
    宋朝時期,棉花也沒有在中國大面積種植,所以就沒有什麼棉衣棉褲了。那暖氣,取暖器,空調什麼的,就更沒有了。沒有棉衣棉褲,也沒有暖氣的前提下,那宋朝人的冬天都如何度過呢?據史料考證,至少東漢時期,我國還沒有出現棉花。魏晉南北朝時,南方出現栽種木棉樹的記載。「棉」這個字,首次出現於隋朝時期的典籍中。
  • 內蒙人的禦寒神器你都了解嗎?
    禦寒神器/winter/ 這幾天的內蒙古 溫度已經很低 尤其呼倫貝爾已經出現低於零下40度的極寒天氣 最低氣溫出現在根河市 達到-43.6℃ 你知道內蒙人的禦寒神器有哪些嗎?
  • 冬季寒冷留神健康隱患 這份「禦寒寶典」請收好
    編者按:冬季寒冷的天氣易引發或加重高血壓、冠心病、腦卒中等心腦血管疾病,以及導致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流感)、肺炎、哮喘(特別是兒童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等疾病。因此,公眾應注意加強自身的保暖防護,儘量避免與冷空氣直接接觸。
  • 想喝白酒禦寒可能會更寒冷 冬季養生有個「三點式」
    冬季養生需注意什麼?天氣寒冷,有的人為了出門禦寒,喜歡喝點酒暖暖身子,這是真的嗎?還有人喜歡吃點好吃的來補補,這樣做對嗎?更有人在沒有需要時,就泡在家裡不出門,這樣有利於身體健康嗎?下面就介紹一些關於冬季的小常識,讓您了解一下。冬季養生4個誤區別踩舔嘴唇可保溼?
  • 寒冷季節吃什麼最適合禦寒保暖、調理身體?這6類食物或可幫你
    國慶假期一過,寒冷全面侵襲,氣溫普遍在二十攝氏度以下。俗話說四季不同食,那麼寒冷季節吃什麼最適合禦寒保暖,調理身體?冬季食補,多吃這6類食物,可以幫助我們禦寒保暖,強身健體。你知道有哪些嗎?1.牛羊肉、蔥姜韭蒜等溫熱食品冬季天氣寒冷,多雨雪,為了更好地維持體溫恆定,幫助人體適應寒冷的氣候,我們對飲食結構也要做出相應調整,應該多吃溫熱食品。除了牛羊肉、蔥姜韭蒜之外,大棗、花生、核桃等也屬於溫熱性食品,可以適當多吃。
  • 羊絨衫 | 冬季的禦寒神器
    冬天真的又來了,作為寒冷季節裡必備的禦寒利器,羊絨衫改變傳統的&34;的風格,羊絨衫穿起來也有時髦感。溫暖到心在現代設計與製作工藝下穿羊絨早已不只是為了遵循保暖禦寒的古老傳統而是一種回歸自然貴如真我的獨特生活態度時髦星人即使在寒冬
  • 漲點知識|天寒地凍,古人有哪些取暖神器用來禦寒?
    小雪節氣已過,寒冷的冬天已經到來,現代人有暖氣、空調、暖寶等取暖裝備,古人又是怎麼禦寒取暖的呢? 古人冬季禦寒服飾:裘皮、棉衣
  • 杭州人當心,這些「禦寒神器」很危險!街上很多人都有…
    最近的杭州調成「速凍」模式 據說新一輪的冷空氣 即將到達 昨夜起又將會持續幾天的陰雨天氣,主要集中在今天傍晚到19日,而且由於這兩天夜裡溫度較低,所以平原局部地區有可能會有雨夾雪,而山區基本是以雨夾雪為主,局部高山區就是純雪了。20日雨雪止轉為多雲到陰的天氣。
  • 冬天禦寒有奇招,女生們都鍾愛這件法寶,連女星們對其也愛不釋手
    今年的冬天仿佛比去年要更加寒冷了一些,據了解,目前已經有多地的氣溫突破了歷史極值,不少人每天都在「冷冷冷」的抱怨聲度過,冬天雖然寒冷,但是如果有了好的抗寒或保暖的方式,其實在面對寒冷的冬天時它也不會變得那麼可怕,那麼冬天到底該如何保暖呢?應該採用什麼樣的方式進行禦寒呢?
  • 禦寒神器熱銷 取暖不再靠「抖」
    ,市面上的禦寒產品備受歡迎。    取暖小家電熱銷 網紅產品受歡迎    曾經有人調侃:「北方人禦寒靠供暖,南方人禦寒全靠抖。」如今防寒商品推陳出新,湛江市民取暖已不再靠抖。天氣寒冷,賣場上首先「火」起來的就是取暖家電。近日,記者走訪各大電器賣場時發現,出入口、外牆等顯眼處早已張貼了各類取暖電器的促銷廣告,折扣、補貼、滿減、買贈,以優惠的價格留住消費者的腳步。
  • 冬季保暖禦寒指南
    冬季禦寒指南Winter .今天北京的天氣可謂是格外的冷冷冷,未來的幾天基本上都會持續這個溫度,不知道大家的小棉襖有沒有穿好呀,這個時候還是以溫度為主吧,不能只要風度不要溫度哦。冬季是流感的高發期,據說今年是一個冷冬,所以一定要禦寒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