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器材難覓兒童「專屬」 居民呼籲高質量遊樂設施

2021-01-10 中國新聞網

  健身器材難覓兒童「專屬」 居民呼籲高質量遊樂設施

  部分地區開始探索創建兒童友好社區;市人大代表呼籲城市公園等公共場所也應融入「兒童友好」理念

  朝陽區某小區,孩子使用健身器材,整個人懸空。新京報記者 吳寧 攝

朝陽區周井大院社區,玩耍的孩子夠不到直立健身車的踏板。新京報記者 張璐 攝

  朝陽區某小區,健身器材的尺寸都是適合成年人的,孩子使用很吃力。新京報記者 吳寧 攝

  西三旗街道通過做遊戲,讓孩子選出喜歡的遊戲方式和設施。清華同衡風景園林二所供圖

  暑假過半,孩子的活動場所從學校轉為公共場所,社區的健身區域、體育公園、露天體育場……不過,這些公共區域的健身設施真的適合孩子鍛鍊嗎?新京報記者探訪發現,有的社區沒有兒童遊樂設施,孩子只能在成年人的健身器材上攀爬;有的社區裡,中學生找不到單槓練習引體向上。

  記者了解到,為改變這一局面,北京部分地區已經開始探索創建兒童友好社區。如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與海澱區西三旗街道合作,在安居裡社區附近進行「兒童友好」改造。

  今年初的北京市人代會上,市人大代表秦紅嶺建議北京推進並創建兒童友好型城市,同時城市公園、圖書館等公共場所也應融入「兒童友好」理念。據了解,相關部門已就代表建議給出回復,其中市文化旅遊局表示將鼓勵基層圖書館改善面積不足的少年兒童閱讀空間。

  現象1

  健身設施「有點大」

  7月23日傍晚,不少居民來到朝陽區周井大院社區健身廣場上乘涼鍛鍊。記者注意到,廣場上只有一處鞦韆適合兒童玩耍,其餘的腰背按摩器、彈振壓腿器、室外橢圓機、直立健身車等大多按照成年人身形設計,注意事項中標有「未成年人必須在成年人監護下使用!」的紅字。

  一個小女孩一會兒在按摩器上攀爬,一會兒踏著橢圓機「瘋跑」。由於身高不足一米,她只能握著器械扶手的最下端。另一個孩子被老人抱著坐上了直立健身車,雙手扶著扶手,伸腿盡力想夠下面的踏板,但還差了一大截兒。「踢不到呀!」孩子嚷了起來。抱孩子的老人直言,「健身廣場上要是多點小孩能玩的就好了。」

  家長王女士認為,孩子玩成年人的健身器材存在安全隱患。「孩子身材矮小,一些器材夠不著、抓不住容易摔倒、磕碰。另外,很多器材是鍛鍊肌肉力量的,孩子推不動可能拉傷」。她希望社區健身區域能根據孩子成長發育特點,為孩子設置「專屬」的小型健身器材。

  記者聯繫北京一家健身器材銷售公司,工作人員稱,目前公司產品中,適合兒童的遊樂設施包括兒童滑梯、搖搖馬等,適合青年運動的設施包括桌球臺、羽毛球圍網等,但需要較大場地,在老舊小區難以配置。

  現象2

  找不到單槓練引體向上

  市人大代表、北京建築大學教授秦紅嶺長期關注兒童友好型城市建設。今年初的北京市人代會上,秦紅嶺建議北京推進並創建兒童友好型城市,在社區建立就近的兒童運動和遊戲場地,公園、公共文化空間也應融入「兒童友好」理念。

  秦紅嶺告訴記者,她妹妹的兒子上初三,上周還抱怨,小區裡有老年人的健身設施,也有兒童的遊樂設施,但找不到針對十多歲少年設置的運動設施,希望有個單槓能做引體向上運動,鍛鍊一下臂力。「社區沒有適合少年兒童的運動設施和活動場地,也是造成小胖墩和『宅男』的部分原因。」

  此外秦紅嶺提到,北京現有的公園中兒童活動場所通常都依賴兒童器材,普遍存在千篇一律的情況,缺乏自然性、趣味性和益智性。

  「近幾年,我們學校不少年輕老師帶著孩子去國外訪學,回國後他們反映,與發達國家相比,國內城市針對青少年的體育設施和文化基礎設施無論在數量上還是人性化程度方面,存在一定差距。」秦紅嶺舉例,海澱區新建一座定位為有童趣的社區公園,有老師發來國外相關公園對比照片,感覺設計單調,體現不出童趣。

  現象3

  搖搖車音樂被指擾民

  在朝陽區石韻浩庭小區,每天上午9點、傍晚6點,都有不少老人帶著孩子到小區「兒童樂園」,玩滑梯和蹺蹺板。「2006年搬來的時候就有了,孩子下樓就能玩,挺方便的。」居民張先生說,雖只有三個遊樂設施,但家長很滿意樂園的軟性地面材料,安全性比較高,小孩摔倒了也不會受傷。

  目前,一些新建小區已經規劃或正在引入兒童遊樂設施,對於兒童遊樂設施的種類和質量,家長有更高的期待。

  家住朝陽區的史女士說,前不久,小區物業在小區中心廣場一隅安裝了兩個兒童投幣搖搖車,在業主群裡引起很大爭議。有居民認為,搖搖車的卡通形象有點醜,和小區自然清新的環境不相符。家住低層的居民則反映,夏天大家都開著窗子,搖搖車大聲播放音樂很擾民。「還有些居民認為,小區應該引入免費、益智、質量高的兒童遊樂設施,而不是通過這類設施賺錢。在居民的強烈要求下,物業將搖搖車拆除。」

  ■ 探索

  設施細分年齡段 打造兒童友好社區

  怎麼讓城市空間對兒童更加友好?目前北京部分地區已經開始探索。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與海澱區西三旗街道合作,在安居裡社區附近進行「兒童友好」改造。

  規劃師李金晨去年提出在街區更新中實踐「兒童友好社區」,選擇安居裡社區附近一條兒童上下學的必經之路,營造遊戲和社交空間。「在我們的構想中,這條路是為孩子帶來藝術薰陶的街巷,不僅設置滑梯等遊戲設施,還將通過牆繪、兒童作品展示等形式,吸引孩子放學後在此停留。」

  在國際《兒童權利公約》中,兒童指18歲以下的人,李金晨團隊研究和服務的對象更多是14歲以下的兒童。「達到兒童友好,首先要讓兒童參與進來。」設計團隊做了幾場活動,通過投票遊戲和問答,了解孩子的真實需求。「我們發現,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對於場景的感受和設施的依賴性有所不同。」為此,設計師細分孩子年齡段,計劃按照0-3歲、4-6歲、7-9歲、10-11歲、12-14歲等不同階段兒童的身高和特徵,提供相應的空間和遊戲,同時也設計了讓孩子們共融、有交集的空間。

  他認為,北京的口袋公園、街邊綠地等都可以嵌入兒童友好空間。他強調,「兒童友好」一定要堅持「公益性」,否則就和室內商場的收費遊樂園沒有本質區別。

  建設兒童友好社區 安全性至關重要

  今年,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在史家胡同啟動兒童友好社區的研究。規劃師王虹光介紹,現在的孩子獨立玩耍時間、課後互動社交時間較短,「很多孩子走出校門,就鑽進父母的車裡,喪失了交流和自主活動的條件。」項目中,北京交通大學老師組織的「路上觀察團」發現,家長之所以不敢放手讓孩子自己玩,是認為車輛和行人過多,交通安全無法保障。

  「我們想了一些辦法,比如劃定特定時段的交通禁行區,以史家小學為例,上下學期間車輛不能進入胡同。但是城市建設過程中,很多主體參與城市空間的使用,這些想法推動實踐仍然存在困難,需要政府和居民的支持。實踐的效果好不好,也需要檢驗。目前,實踐比理論要落後,我們希望能找到願意嘗試的街區。」

  除物理空間的安全,人的安全也是一個話題。「拐賣等社會新聞也會導致家長不敢離開小朋友,孩子不能直接到社區探索和互動,與社會環境是隔離的。」

  王虹光說,規劃師特意組織史家胡同小學二年級學生走進胡同自發探索,讓他們從兒童視角發掘找到胡同的「缺失」。「對於孩子的建議和需求,我們將探討如何回應和滿足。」

  秦紅嶺也建議,街道空間、社區空間精細化設計方面,要重點關注兒童安全問題。對不利於兒童安全成長的設施予以改造,保障兒童出行、玩耍、上下學時段的安全。

  ■ 對話

  建議建立社區15分鐘兒童運動圈

  在今年年初的北京市人代會上,市人大代表秦紅嶺建議北京推進並創建兒童友好型城市。

  現狀

  中國尚無被認證的兒童友好型城市

  新京報:兒童友好型城市是如何提出的?中國有哪些城市是兒童友好型城市?

  秦紅嶺:1996年,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和聯合國人類住區規劃署共同發起了創建兒童友好型城市倡議。兒童友好型城市是指能充分響應少年兒童需求、為其提供安全、幸福、可靠的成長環境的城市和社區,是充滿人性化關懷、適合所有人群的城市。

  目前全球已有870多個城市和地區獲得兒童友好型城市認證,但我國還沒有一個城市被認證為兒童友好型城市。深圳、上海、廣州、長沙、武漢等城市已紛紛將建設兒童友好型城市提上日程。

  新京報:除了健身運動設施,「兒童友好」還體現在哪些方面?北京的現狀如何?

  秦紅嶺:城市的圖書館、博物館和文化館等公共文化空間,也應該融入「兒童友好」理念。

  近年來,北京城市建設在關注兒童全面發展方面做出了較大成績,很多方面都有改進。例如北京市有獨立建制的少兒圖書館,公共圖書館普遍設置了專門的兒童閱讀區,此外許多書店還設置了兒童圖書區。但總體上看,無論是數量和發展力度方面,還是為兒童提供更加精細化、專業化、個性化的服務方面,我們與世界發達城市相比還有待改進。

  比如在建設兒童友好的社區圖書館方面,我認為社區圖書館應在設計時就參考兒童的意見,調動社會力量共同舉辦吸引孩子的活動,通過拓展服務外延,使得社區圖書館成為兒童願意去的文化空間。

  建議

  建立公益性兒童公園

  新京報:你的建議包含哪些內容?

  秦紅嶺:我建議北京正式提出創建兒童友好型城市並獲兒童友好型城市(CFC)認證的目標。編制《北京市建設兒童友好型城市戰略規劃》,關注兒童城市空間權力訴求並推進建設規劃,構建兒童友好的街道空間。在具體項目上,可分別關注兒童城市交通安全、兒童運動設施規劃建設、與自然親密接觸的兒童空間建設等具體問題。

  比如,在兒童運動設施上,應該挖掘城市現有場所和設施的潛力,依託現有郊野公園、城市公園和社區活動空間,開闢兒童運動和遊戲區域。新建或者改擴建兒童公共服務設施、以兒童需求和行為特徵為基礎的公益性兒童公園。

  需要注意的是,社區的兒童運動和遊戲場地要有「可達性」。健身是日常活動,不是偶然的「郊遊」活動。我們常說15分鐘生活圈,能不能也建設15分鐘兒童活動健身圈。

  展望

  專項規劃編制將考慮兒童需求

  新京報:這些建議如何更好實現?

  秦紅嶺:要從城市尺度和社區尺度兩方面加強建設。孩子的發言渠道很少,城市規劃不妨俯下身子,採用「母親視角」發現問題,並注重傾聽孩子的意見,讓孩子發聲。

  新京報:相關部門對你的建議是如何回復的?

  秦紅嶺:建議辦理報告稱,北京市婦兒工委辦公室將學習借鑑先進省區市的經驗,以起草編制「十四五」兒童規劃為契機,最大限度地將創建兒童友好型社會環境的目標指標納入到兒童規劃中,以規劃的形式推動北京市兒童友好型城市建設的實現。

  市規劃自然資源委將在總規落實過程中考慮兒童群體訴求。同時,在進一步的控規編制工作和相關專項規劃編制工作中考慮兒童的需求。

  市文化旅遊局將推進區級圖書館增添動靜相宜、寓教於樂的少年兒童閱讀服務設備設施;鼓勵基層圖書館改善面積不足的少年兒童閱讀空間。

  市公安局將重點對次幹路和城市支路學校門前完善學校區域限速30公裡/小時的限速標誌。同時配合道路產權單位,共同研究減速帶、減速壟等設施的設置方案,控制好學校周邊的車速,為兒童營造安全的交通環境。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駐華辦事處在中國啟動兒童友好型城市倡議項目後,將對感興趣的城市提供技術支持,對接國際先進經驗,推動兒童友好型城市倡議在中國的進一步實踐落實。

  應把兒童友好型城市建設納入政府發展規劃,納入兒童發展綱要。利用北京作為高校院所、學術智庫聚集地的優勢,從國家層面爭取政策,分析北京兒童權利和發展狀況,提供政策支持和研究支撐。在解決「大城市病」的過程中,北京應該關注有利於兒童的生態環境、社會環境的建設,關注兒童入園難、早期發展和教育、就醫難、交通安全等焦點難點。中國兒童中心科研部部長王秀江

  新京報記者 張璐

相關焦點

  • 在休閒中尋樂趣,家門口的健身器材和兒童遊樂設施「真香」|走向...
    全民健身日剛過去不久,「華虹苑」公租房的居民就歡喜地用上了家門口的健身器材和兒童遊樂設施。此次新添置的體育健身器材和兒童遊樂設施包括上肢牽引器、腰背按摩器、騎馬器、兒童多軌道滑梯、卡通蹺蹺板等,不僅滿足居民的室外活動的需求,同時也解決了「無處遛娃」的煩惱,讓兒童和大人都能在休閒健身中尋得樂趣。「再也不用走十幾分鐘,去涼城公園鍛鍊了!」
  • 4歲男童玩健身器材傷到手指導致截肢,這種器材很多小區都有!
    如今,健身器材幾乎成了小區和公園裡的「標配」設施,也是人氣最旺的地方。除了大人,大一些的孩子獨自在器械上「翻飛」,小一些的也在家長的幫助下嘗試體驗。「強身健體」的目標直截了當,甚至讓很多家長忘了,有些器材可能不適合孩子,甚至會帶來安全隱患。
  • 大連一小區剛安的健身器材和晾衣架被人推倒 小區居民氣憤不已
    「剛安的健身器材和晾衣架,還沒用就被人推倒了,這也太過分了。」近日,家住遼寧大連西崗區連平街的居民反映樓前新安的公共設施遭到破壞,記者對此進行了採訪。前幾天,施工人員在王先生所在的樓前小院安裝了多部健身器材,同時為便於居民們晾曬衣物,還安裝了兩排公共晾衣架。「這些健身器材還有晾衣架都是新安的,我們還沒來得及使用,就遭到了破壞。」王先生說,12月4日晚上,居民樓前的一排晾衣架被連根拔起,第二天居民發現了,但不清楚什麼人幹的。
  • 大連一小區樓前剛安的健身器材和晾衣架被推倒 小區居民氣憤不已
    " 剛安的健身器材和晾衣架,還沒用就被人推倒了,這也太過分了。" 近日,家住大連連平街的居民反映樓前新安的公共設施遭到破壞,記者對此進行了採訪。前幾天,施工人員在王先生所在的樓前小院安裝了多部健身器材,同時為便於居民們晾曬衣物,還安裝了兩排公共晾衣架。" 這些健身器材還有晾衣架都是新安的,我們還沒來得及使用,就遭到了破壞。" 王先生說,12 月 4 日晚上,居民樓前的一排晾衣架被連根拔起,第二天居民發現了,但不清楚什麼人幹的。
  • 小區安裝健身器材 居民健身盡享樂趣
    建設美麗新寧夏 共圓偉大中國夢 為了滿足社區居民健身需求,活躍社區體育生活,提高居民身體素質,解決居民健身無器材的問題,近日,我縣針對居民小區健身器材覆蓋不全
  • 城市公園綠心打造兒童遊樂設施!
    北投集團副總經理蘭慧賓回答:為了更好服務市民及遊客,城市綠心森林公園專設的運動場地,從功能分區上,主要分為足球運動區、籃球運動區及全民健身區,總面積近18000平米。運動場地的設計及選址充分考慮了功能的差異性、布局的合理性和運動的便捷性等特點,均設置在交通便利、臨近門區、周邊配套設施齊全的區域。足球運動區在公園北門區東側。其中5人制足球場地共設置8片,綜合運動場地1片。為提高使用率,特選取場地小,便於活動組織的5人制足球場地作為該區域的主要功能,使足球愛好者有更多接觸球的機會。
  • 鹹安東門社區增設健身器材 居民盡享健身樂趣
    鹹寧網訊(記者葛利利 通訊員陳麗)「家門口有了這些健身器材,我們以後鍛鍊就方便了。」昨日上午,鹹安永安街道辦事處東門社區居民老餘一邊在新安裝的健身器材上鍛鍊,一邊高興地說。據了解,東門社區工作人員在入戶走訪中了解到姚家花園居民需要健身器材。
  • 兒童遊樂設施——沙池,怎樣做才能更好滿足兒童需求?
    沙、水這兩類元素都是兒童喜愛的,這種喜愛是天生的,沒有太多緣由。所以在小孩子的遊樂清單上,沙地、沙灘等等場景都很有分量,在現在的一些遊樂配套區域中,更是將這類元素更好地利用起來,讓孩子們可以在沙地中獲取更多的歡樂,更好地接觸自然擁抱自然,讓戶外空間變得更加趣味盎然。
  • 兒童遊樂活動場地與設施設計 | 公開課直播
    每一項的 兒童活動遊樂設施 都在挑戰兒童對自己身體認識和創造性,並幫助孩子探索和理解所處的環境和身體的變化,有利於孩子 充分發揮活動能力和想像力 ,在玩得開心快樂的同時,喚起兒童活力,讓兒童在活動中接觸大自然, 鍛鍊身體和增長知識。
  • 溫泉度假區戶外兒童遊樂設施_金帝貿易
    溫泉度假區戶外兒童遊樂設施,金帝貿易,在中國幼兒早教逝年才興起,而幼兒玩具則是幼兒早教的最佳幫手。溫泉度假區戶外兒童遊樂設施, 今天多雲3℃12℃同上明天多雲8℃14℃同上01-10陰7℃14℃同上01-11陰6℃15℃同上01-12多雲6℃17℃同上01-13陰10℃18℃建議著薄外套、開衫牛仔衫褲等服裝。
  • 「問政調查」小區健身器材有破損 居民盼望修復防傷身
    這不僅給居民健身帶來不便,還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實在讓人鬧心,希望有關部門能儘快維修損壞的器材,滿足小區居民的健身需求。新贛南路社區九曲巷內一處健身廣場部分器材破損。接到市民的反映後,記者來到新贛南路社區九曲巷調查了解情況。
  • 共青城市金湖鄉:健身器材換「新衣」 強身健體有去處
    公共健身器材是全民健身、強健身體的好幫手。但是,經過長時間的風吹日曬,部分器材出現零件破損、掉漆等情況,不僅影響了居民的正常健身,而且存在安全隱患。為完善和保障健身器材的功能和使用安全,11月13日,共青城市金湖鄉對轄區的健身器材進行檢查、維修和補漆,為當地提供功能更多、使用更安全的健身設施。在施工現場,工人先對破損的健身器材進行維修、打磨,再調和相同顏色進行覆蓋,最後再噴上漆,不一會兒嶄新的健身器材就呈現在大家面前。為了防止地面留下漆印,地上專門鋪有紙殼,方便清理。
  • 充氣城堡「飛走」,搖擺機傷手——小型兒童遊樂設施誰來監管?
    新華社濟南5月31日專電(記者邵琨)充氣城堡、搖擺機、軌道小火車等小型遊樂設施,在給兒童帶來快樂的同時,也時不時帶來傷害。這些設施與少年兒童的健康和安全息息相關,卻沒有相應的國家標準或安全規範。
  • 兒童樂園、健身設施全配齊
    生活舞臺南側,原有一片空地現在成了「小老虎之家」兒童樂園,增設老虎滑梯、搖搖椅等兒童娛樂設施,頗受孩子們喜愛。    公園內更新的健身設施及新修的慢行步道,為不同年齡段的居民提供了舒適的健身環境。「跑起來會有微風哦」,步道上的「提示語」趣味十足。
  • 行走在「惠民」路上的智慧健身器材
    由青島市即墨區科技創新園內的青島英派斯健康股份科技有限公司設計建設的長樂公園智能健身園區,自投入使用一年來,日均人流量在6000人次以上,節假日高峰期能突破1.5萬人次,滿足了周邊社區居民、企事業職工近10萬群眾的健身需求。
  • 東方時評丨公共場所健身設施短缺,欠帳應及時補上
    很快,他們為居民申請的健身器材便獲批,並及時安裝在小區另一側的空地上。用著嶄新的器材,小區居民心裡樂開了花。這個欠帳補得及時,可謂雷厲風行,滿足了小區群眾的鍛鍊需求。  如今,漫步機、旋轉器、扭腰器、蹬腿器、雙槓等健身器材成為很多小區和公園的標準配置。這些器材既能讓居民在家門口鍛鍊健身,又增添了生活的樂趣,深受居民歡迎。
  • 更換窗戶、維修道路、安裝健身器材...困擾居民的「關鍵小事」解決了
    來源標題:困擾居民的「關鍵小事」解決了 窗戶破損、道路坑窪、缺少健身器材……近日,北京多個社區的居民反映,生活中遇到的煩心事得到了解決。事情雖小,居民們的幸福感卻大大提升。
  • 兒童戶外拓展訓練器材有哪些 戶外運動拓展訓練器材
    不少小區裡設置很多供兒童玩耍的戶外遊樂設備,但是經常玩孩子還是皮了,就不想玩了。不少家長想方設法的想讓孩子多運動,很多家長會在周末的時候讓孩子參加一些兒童戶外拓展訓練,為孩子提供新的樂趣,既能鍛鍊身體,有能玩耍,尤其是童趣園遊樂的無動力的拓展設施,集娛樂、運動和冒險於一體。兒童拓展設備有利於促進孩子創造性的形成與發展,創造力的發展離不開幼兒個性的形成。
  • 安樂社區增設健身器材 貼心服務讓居民共享健身樂趣
    為了滿足社區居民健身需求,活躍社區體育生活,提高居民身體素質,解決居民健身場地少、器材少的問題,11月17日,吉林街道安樂社區根據社區居民的需要,在轄區內安裝了臂力訓練器、立式腰背按摩器、扭腰器等12件全民健身器材。
  • 健身器材「亮相」老舊小區
    「以前沒有專門鍛鍊的地方,我們運動就是走走路、散散步,自從家門口安裝了健身器材,我隨時都能感受運動的樂趣了。」12月18日,茄子溪街道伏牛溪社區居民周彬一邊在健身器材上鍛鍊身體,一邊高興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