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靡的「校園詛咒卡」
「那天我孩子回家,拿了一打『校園詛咒卡』玩,卡上面的內容很消極。」昨日,平頂山市民鄭女士向大河報記者反映,稱最近平頂山一些小學周圍商店「校園詛咒卡」熱銷,不少孩子都在購買、玩耍,而且還會在卡片上寫下所要詛咒人的名字,家長擔憂卡片上的內容不利於孩子身心健康,學校認為沒法阻止學生購買,只能勸導。
反映
卡片內容不利於孩子健康
昨日上午11時許,在鄭女士的指引下,記者來到平頂山市新華區繼紅小學東側一個小賣部,只見店主將「校園詛咒卡」放在店鋪的顯著位置。這種卡有撲克牌和名片大小兩種,卡片裝在一個透明塑膠袋裡,每個塑膠袋中裝有5到10張,5角錢一包。
記者掏出1元錢買了兩包,只見卡片上印著「我詛咒×××屁股長成這樣」、「我詛咒×××吃西瓜都是西瓜子」、「我詛咒×××上課內急成這樣」……每一張卡片上還印有與咒語相應的卡通形象。卡片的背後還附有一則「爆笑校園」小笑話。記者注意到,有的卡片上還印有「高壓群」專用,功能是「緩解不開心情緒,徹底毀三觀掉節操無下限」,適用於「長期處於高壓狀態、無節操無下限樂於毀三觀者,熱愛重口味者」。據店主介紹,有不少小學生喜歡玩這種小卡片,這已經是第二代了。他說,卡片上的內容很好玩很搞笑,可以用來捉弄同學。
記者注意到,在平頂山市的其他一些中小學校小賣部,同樣能看到正在熱銷的各式各樣「校園詛咒卡」。對於這種卡片的熱銷,鄭女士表示了她的擔憂。她認為,這種卡片上刊登的內容很消極,充滿了報復和仇恨心態,不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
調查
「詛咒卡」學校附近都有賣的
在平頂山市湛河區實驗小學附近,中午放學的時候,孩子們已經在陸陸續續地走出學校,學校門口還有一些家長站在一起等著接孩子放學。
「你們見過這種卡片嗎?」記者拿著剛買的「校園詛咒卡」問剛從學校出來的孩子們。
「詛咒卡!見過。」幾個二年級的孩子告訴記者,學校附近都有賣的。
旁邊一位等著接孩子放學的家長告訴記者,自己家的孩子也買過這種「校園詛咒卡」,「看到孩子拿回來『小棺材』很驚訝,在學生的文具店裡怎麼能賣『詛咒卡』,上面還貼著符,宣傳迷信思想。對孩子的身心發展都有害。這些小卡片因為價格便宜,孩子自己就能買回來,都攔不住。」這位家長說。
學校
無法制止只能勸阻
昨天中午,新華區實驗小學少先大隊輔導員馬會真看了記者買來的這種卡片後說,這種卡片就像學生間的惡作劇一樣,屬於學生發洩不良情緒的一種方式。
據了解,針對「校園詛咒卡」這類卡片,平頂山市一些小學已召開班主任會議,要求班主任在班會上教育學生,讓他們認識到這類玩具不利於身心健康發展,且具有封建迷信色彩,勸阻學生不要再玩此類玩具。
「對於學生買類似的小卡片,學校無法採取強制措施。」有小學老師稱,「小卡片因為價格便宜,在學生中特別容易流行起來。如果一個孩子買『校園詛咒卡』,就會帶動班裡的其他孩子買。一些小卡片在孩子看來個性、新奇,但是他們的辨別能力、判斷力弱,這就導致他們分不清好壞。就像校園詛咒卡上面的一些內容,『毀三觀』、『無節操』、『重口味』等詞在學生群中傳播,非常不利於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我們學校老師只能注意觀察,及時發現,教育他們,讓他們認識一些內容的惡劣性,並勸阻他們不要再玩。」
專家
詛咒會產生負能量
「這種卡片不利於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平頂山市二院心理門診主任郭滿紅認為,藉助「詛咒卡」以惡語詛咒他人來宣洩不滿與憤怒情緒,以犧牲別人的精神健康來換取自己內心的平衡,雖然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起到宣洩的作用,但這不是合理的宣洩方式。另外,詛咒會產生強大的負能量,不利於學生積極向上、陽光健康心態的形成。學校、家長要做出適當的引導,讓孩子明白玩這種「詛咒」並不是一種好的交往方式。
也有一些教育專家認為,教育、工商等多部門應聯合監管,只有生產方停止此類玩具的生產,銷售商停止銷售,才能從源頭上制止學生購買此類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