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而頭髮作為「頭」等大事,更是使得很多人願意花大量心思去「折騰」它,無論是追求時尚的年輕人,還是想重返黑髮的老年人,都喜歡不時地去染染頭髮。
但其實,染髮是有風險的!最近,就有人染完發後,頭皮居然發麻流膿,這到底怎麼回事?一起來看看!
近日,張女士在家附近一間理髮店進行染髮和燙頭,然而剛染完發在衝洗過程中,她感覺頭皮出現了異常,「洗頭髮就是很痛那種,拿手一摸就很痛了」。當天晚上,張女士感覺頭皮發麻,整個人昏昏沉沉的,沒想到的是,第二天她的頭皮出現了更為嚴重的症狀——頭皮有燒灼感,流膿,有疤。
又過了兩天,張女士頭重、困意頻繁的情況,仍然沒有改善,頭疼還有進一步加重的情況。去醫院一檢查,竟然是接觸性皮炎!
醫生認為,張女士患上接觸性皮炎,其過敏性體質是誘因,染髮劑的刺激成分也是不可忽視的因素。
除了像張女士這樣染髮過敏的,「染髮致癌」「損害肝腎」等報導也層出不窮,但大多數人對染髮背後的問題還是一知半解。
央視的一項網絡調查顯示,在2600名被調查的人中有90%以上的人染過頭髮,有接近四成的人經常染髮,從十幾歲的學生到七八十歲的老人。但你知道嗎,染色劑、燙髮水其實並非人人皆宜。
染膏的主要成分是對苯二胺,極易引發皮膚敏感,染膏顏色越深,對苯二胺的含量就越高。皮膚易敏感人群染髮前應連續3天在耳後做過敏測試。
燙髮劑所含的鹼性成分較多,因此過敏的情況相對較少,但人的皮膚對鹼的耐受性較差,易出現刺激反應。
雖然沒有關於經期燙染髮的異常報導,但人體頭皮的毛孔超過十萬個,吸收化學藥劑的速率很快。
經期女性存在抵抗力低,皮膚敏感等問題,此時更易受到染髮劑的侵害,甚至影響內分泌。若是一定要染,建議選擇簡單的發尾挑染。
交警、環衛工人等露天工作者,頭髮會長期暴露在陽光下,發質易乾燥受損。此外,冬季戶外寒冷,頭皮因血管處於收縮狀態而無法得到充分營養。
這類人燙染髮會對頭髮造成較大傷害,建議戶外工作者平時加強頭部防護,如戴頭巾、帽子等。
原本發質就比較糟糕,易開叉、斷裂的人群,比如缺鐵、有甲狀腺問題的人及內分泌失調者,不適宜染燙髮。這類人原本就易脫髮,再加上燙染,無疑是雪上加霜。
整個妊娠和哺乳過程中,都應避免接觸不必要的化學品,以免影響自己和孩子。在此期間,女性生理狀態都有所變化,發質較脆弱,容易脫落,再用化學品燙染髮,更會加劇頭髮脫落,還會影響孩子的正常生長發育。
包括溼疹、牛皮癬、毛囊炎、外傷等。這類人皮膚屏障不完整,燙染髮不僅會加重原有的皮膚問題,還會增加破損處的皮膚對有害物質的吸收。
小孩皮膚嬌嫩,對化學品更易出現過敏反應,且身體的解毒能力較弱。老人肝腎功能逐漸減弱,有害物質可能積聚體內,增加健康隱患。肝腎功能不全者,身體的解毒能力已經出現問題,更不宜增加其負擔,致使病情加重。
專業美髮師會在染髮前,給客人頭皮抹上專業隔離液,起到保護頭皮的作用。若在家染髮,可在頭皮和肩頸皮膚抹一層凡士林,也可達到隔離效果。
取少量染髮劑塗抹在耳後或手肘內側,並用透氣膠布貼上24~48小時,若測試期間皮膚紅腫、有燒灼感等情況,代表自己對這種染髮劑過敏,應避免使用;若無反應,則表示安全。
染髮過程中,為了避免頭皮沾上大量染髮劑,千萬不要以「洗頭」的方式染髮。
染髮後須隨時注意頭皮狀況,有發癢、腫脹等過敏反應,應立即就醫。若置之不理,容易造成毛囊壞死。
為避免過度刺激,損壞頭皮和毛囊,兩次染髮須間隔3個月以上。頻繁染髮易破壞發質,令染髮效果越來越差。
使發色持久的最佳方法是避免發質受損,如使用護髮產品、洗頭水溫不要太燙、吹風機溫度不要太熱,或由內而外通過均衡飲食、充足睡眠,都可令頭髮保持健康、光滑柔亮,從而保證染髮劑充分保留、不易掉色。
人的頭髮平均一個月長1~2釐米,所以髮根處需要經常補染,由於髮根靠近頭皮,建議補染時儘量讓專業的美髮師來處理。
染髮有風險,愛美需謹慎!
最好去正規的美髮店,
找靠譜的tony老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