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06 17: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2020年6月5日是第49個世界環境日,為進一步增強公眾的環境保護意識,推動社會各界積極參與生態文明建設,營造人人關心環保、支持環保、參與環保的濃厚氛圍,我區各地市、各部門緊緊圍繞「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主題開展形式多樣的生態環境保護宣傳教育活動。
在拉薩市宇拓路「環保一條街」宣傳活動現場,幾名群眾正依照拉薩市環衛局工作人員的指導,學習垃圾分類知識,然後將垃圾投放到不同顏色的垃圾桶裡。「回家後我要把今天學到的垃圾分類知識教給我的家人,尤其是我的小孩,教會他從小事做起,為環保助力。」市民多吉次仁表示。
記者在現場看到,街道兩側擺放著各式各樣的展板,各單位宣傳點的桌子上整齊擺放著宣傳手冊,身著各色制服的工作人員圍著攤位忙進忙出,熱鬧的街道上,不時有過路的群眾駐足了解環保知識,領取宣傳海報、材料。據統計,本次活動共有來自自治區和拉薩市42家相關單位參與,區直單位共派出工作人員175人參與宣傳,發放宣傳資料357種93166份(個),拉薩市直單位共發放宣傳冊及環保用品187種41810份(個)。各相關單位通過設立宣傳展板、發放宣傳手冊、解答疑難問題等多種形式,向人們普及環保知識、傳播環保理念、倡導生態文明。
為進一步提升企業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日喀則市生態環境局組織開展環保宣傳「進企業、進工地」活動。宣傳人員先後深入四通房地產扎德路工地和華濟醫院,向企業宣傳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安全生產知識,現場解答企業在汙水處理排放、輻射安全許可證辦理、醫療廢物收集處置、環境監測等方面遇到的現實困難及疑慮。通過開展生態環保宣傳「進企業、進工地」活動,切實拉近了企業與生態環境部門的距離,有效提升了企業守法意識,調動企業了解環保、支持環保、參與環保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為推動公眾積極參與生態文明建設,自治區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積極組織開展環保公眾開放日活動,邀請西藏大學環境科學專業師生近30餘人和自治區交通廳、住建廳、自然資源廳及地勘局的第九批中央單位援藏幹部到監測中心參觀交流。監測中心負責人向參觀人員介紹了地表水、環境空氣、土壤和噪聲等項目的現場採樣和監測情況,並對監測中心的實驗分析區進行了介紹,從樣品前處理室到手工監測實驗室,從無機金屬分析到有機物分析,各種高精度實驗分析儀器讓人印象深刻。監測中心負責人表示,今後將以公眾開放活動作為宣傳環境監測的重要手段,建立公眾與環境監測部門的溝通橋梁,努力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參與環境保護,踐行綠色生活,共建美麗西藏的良好社會環境。
為提高少年兒童環保意識,近日自治區環境信息中心與墨竹工卡縣甲瑪希望小學聯合舉辦環保宣傳進校園活動。通過向學生贈送環保小禮品,發放藏漢雙語環保宣傳海報等形式,進一步擴大了生態環境宣傳覆蓋面,增強了青少年對生態環境保護的知曉度、認可度和參與度,引導其積極參與到改善環境質量、推動綠色發展的行動中來。
為引導動員全縣各組幹部群眾積極參與生態環境保護實踐。6月5日,那曲市生態環境局索縣分局組織縣檢察院、法院、掃黑辦、交通局等聯合開展了「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為主題的「6.5環境日」活動。活動現場,工作人員通過懸掛橫幅,設立諮詢臺,發放宣傳資料以及環保袋等形式,向過往群眾普及生活中息息相關的環保法律知識和垃圾處理條例以及農牧區生活汙水、生活垃圾、畜禽養殖、農業生產等常見生態環境保護問題。據統計活動共發放各類宣傳手冊260份,懸掛環保宣傳標語3條,宣傳單300份、環保宣傳手提袋430個,解答群眾疑惑30餘個。
6月5號,林芝市組織開展2020年六五環境日集中宣傳活動。活動現場,林芝市42家市直單位及企業通過宣傳展板、發放宣傳資料、設立環保諮詢臺等形式向過往群眾宣傳環境保護知識,號召全社會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將綠色環保理念深入人心,增強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共同建設天藍地綠水淨的美好家園。活動共展出展板18個,發放環境保護法律法規讀本300餘本,宣傳冊5000餘份,受教群眾5000餘人,接受環保諮詢30餘人次,移交警務站環保垃圾袋4000餘個。活動期間,林芝市生態環境局還組織業務骨幹深入市直單位學校,向公眾進一步普及環境保護知識,增強了全社會環境保護責任意識,營造了人人關心環保、支持環保、參與環保的濃厚氛圍。
「今天,我們在此發出環保倡議:第一,樹立環保意識,積極參與環保宣傳活……」舞臺中央,來自昌都市初級中學的旦增邊瑪、斯朗措姆、次成郎加三名學生聲音響亮,信誓旦旦。6月5日上午,昌都市六五環境日主題宣傳活動在茶馬廣場舉行。昌都市林草局等28家單位、企業的工作人員正熱情地為現場市民發放宣傳資料和物品,並積極向他們介紹全市生態環保工作現狀。為了使環保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昌都市生態環境局還聯合市教育局共同舉辦了2020年「六•五世界環境日」環保徵文、徵畫、創意環保作品活動,號召廣大市民群眾從自身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共同守護美好家園。
(來源:西藏日報APP 記者:潘璐 萬靖 萬慧 張斌 張猛)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