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當局前「經濟部長「:蔡當局經濟成績都是大陸的貢獻,將成常態

2021-01-07 銳看臺灣

@銳看臺灣報導 臺當局前「經濟部長」、「經建會主委」尹啟銘昨日在中時電子報發表評論文章表示,臺灣經濟靠大陸是新常態,蔡當局所標榜的臺灣經濟成長率高於全球平均及居亞洲四小龍第一,幾乎都是來自大陸的貢獻。文章刪減如下——

日前蔡當局「行政院主計長」朱澤民表示:隨臺灣內部投資規模擴增,「以後除非基期因素等特殊狀態,否則臺灣經濟成長高於全球平均及居亞洲四小龍前段班將會是常態。」不禁讓人對「主計長」的大膽預測感到佩服,另方面則對於他有關經濟成長動力的解讀,若不是外行就是在故意誤導社會大眾感到可悲。

當前全球經濟情勢處於不確定狀態,不確定性的來源雖多,近兩年主要是受美國與中國大陸貿易戰和新冠肺炎疫情衝擊。美國和中國大陸GDP合佔全世界40%,雙方2019年對戰進入混亂狀態,造成全球經濟處於高度不確定,影響經濟和貿易成長。

至於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貿帶來的衝擊更不在話下,國際貨幣基金預估去年經濟成長率從前年的2.8%掉到衰退4.4%,雖預期今年會達到5.2%,仍需視疫情狀況適時修正。展望未來,疫情正夯,美中對立仍將持續,世局動蕩,誰都不敢鐵口直斷;去年「主計長」已經幾度預估全年經濟成長率失靈,失去社會公信力,現在又勇於就未來常態作如此大膽預測,令人不得不佩服他的勇氣。

至於經濟成長動力來源,依據「主計總處」去年11月的公布,去年臺灣經濟成長率預估2.54%,其中對外貿易的貢獻2.36%,貢獻率高達93%;對外貿易的貢獻又幾乎全部來自對大陸和香港的貿易順差。若將去年前3季的對外貿易抽離對陸、港的貿易順差,則前3季經濟成長率瞬間轉正為負。換言之,蔡當局所標榜的臺灣經濟成長率高於全球平均及居亞洲四小龍第一,幾都是來自大陸的貢獻。

反觀蔡當局一再吹噓的投資臺灣三大方案總投資額去年底達到1兆1,663億元始終未見成效。去年民間投資對經濟成長率2.54%的貢獻預估為0.29%,貢獻率僅11.4%,遠低於去年2月預估的25.3%。「主計總處」一方面不去檢討超高投資額的表面數字實際未能振興經濟的原因,另又無視經濟成長依賴大陸,仍舊拿著內部投資規模擴增的招牌在唬弄民眾,這難道不是有意在散布假訊息?

自從蔡當局執政後,堅持"反中"立場,企圖將對大陸依賴分散到其他地方,因此大力推進新南向政策,投下龐大資源。但近5年來臺灣對新南向18國的出口成長率平均僅約0.52%,遠落後馬當局8年的4.8%。花了龐大預算,成果卻不進反退,唯一的解讀是蔡當局無能。

新南向無成,對大陸依賴卻日漸升高。馬當局8年陸、港佔臺灣出口比重平均40.3%,近5年則升為41.3%,去年8、9兩月甚至衝達46%,創下歷史新高。另外臺商回臺投資創新高應可降低外銷訂單海外生產比重,但馬當局8年該比重約為51%,近五年卻增為53%,亦是不降反升,絕大部分在大陸。種種數據顯示蔡當局執政之下,臺灣經濟依賴大陸已成新常態。

經濟依賴大陸固會存在風險,蔡當局執意提升兩岸敵對態勢更將臺灣經濟置於風險頂端。持續激化兩岸對立,蔡當局作好大陸若採取貿易報復行動的因應準備了嗎?

相關焦點

  • 臺學者:臺灣經濟靠大陸才是常態
    參考消息網1月7日報導臺灣中時新聞網1月5日發表臺灣中華大學教授尹啟銘的文章,題為《臺灣經濟靠大陸才是新常態》。全文摘編如下:日前媒體報導臺當局行政部門人士的話表示:「隨著臺灣投資規模擴增,以後除非基期因素等特殊狀態,否則臺灣經濟成長高於全球平均及居亞洲四小龍前段班將會是常態。」不禁讓人對該人士的大膽預測感到佩服,另一方面則對於他有關經濟成長動力的解讀,若不是外行就是在故意誤導社會大眾感到可悲。
  • 臺灣經濟成長率「傲世全球」?臺經濟部門打臉:靠大陸撐起來的
    ,衝上「萬五」高峰,不過,就在一切看來喜氣洋洋的時候,冷不防被臺灣「財政部」的數字打臉,原來,臺灣的一切經濟榮景都是靠著中國大陸撐起來的?攤開數據來看,臺灣在經濟上似乎更仰賴中國大陸,也讓臺灣經濟依賴中國大陸的議題再次掀起爭端,前「經濟部長」尹啟銘就直接炮轟蔡當局是無知,「集合愚、蠢、呆、笨、傻、鈍、痴之大全,丟盡『經濟部』等部會的臉…請別把政治汙染該是講求專業的『經濟部』吧!」
  • 臺「新南向」三連敗 兩岸經濟「脫鉤」行不通
    臺財政部門26日發布統計顯示,今年前10個月,臺灣對東協出口僅432.3億美元,創下新低,依存度由2013年的高位19.0%下滑至15.4%;而對大陸的依存度則上升至43.6%。臺灣問題專家表示,數據說明,蔡當局「新南向」陷入歧途,無異於緣木求魚,妄言與大陸「脫鉤」更是完全行不通。
  • 臺媒痛批蔡當局刻意淡化RCEP影響:臺灣變亞洲經濟孤島
    臺「經濟部長」王美花16日承認,石化、紡織、鋼鐵產業恐受影響,但仍試圖淡化RCEP的作用,聲稱「對臺灣與東協的經貿影響相對沒這麼大」,還用推動「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來搪塞民眾。新北市議員葉元之痛批這是酸葡萄心理,因為吃不到葡萄,所以說葡萄是酸的。臺灣此時在亞洲經貿體系已成為「孤兒」,民進黨當局應該拿出對策,而不是欺騙人民。
  • RCEP起航,國民黨痛批蔡當局讓臺灣地區變「經濟邊緣人」
    2020年11月15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籤訂。2020年11月15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第四次領導人會議通過視頻方式舉行,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出席會議。會上,在15國領導人共同見證下,各國貿易部長籤署了RCEP協定。商務部鐘山部長代表中國政府籤署協定。
  • 謝楠:與美搞經濟勾連,蔡當局越走越偏
    其實,無論是從美方參與對談的人員安排、美方特殊的政治時期還是議程上看,民進黨當局不過是再次配合美方唱戲,極難獲得實際經濟利益。這不過是再次證明,民進黨當局「倚美抗中」、企圖「脫鉤」大陸的經濟路線走不通。此前,臺未能參與RCEP在島內投下「震撼彈」,島內工商界、學界普遍認為挑戰嚴峻,有悲觀者甚至認為「臺灣經濟將失落20年」。
  • 蔡當局或面臨大陸終止ECFA
    臺「衛福部長」陳時中說是「為了換取國際地位」,臺「經濟部長」王美花更直白,認為美豬美牛問題不解決,不可能加入CPTPP(「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陳時中坦承是在美國衛生部長阿扎訪臺後,才被高層告知開放美豬美牛決策,甚至被問到「衛福部」有沒有參與決策過程,陳都無法正面回答,推託說這個問題要問蔡英文。連主管食品安全政策的「衛福部」都沒有參與決策過程,只有政治利益,沒有專業把關的決策,又如何有效照顧民眾健康、守護農民權益? 事實上,開放美豬美牛是否能換到民進黨想要的「國際地位」,還非常可疑。
  • 臺灣對大陸出口成長14%,「藍委」:蔡當局經濟「傾中」創新高
    國民黨「立委」李貴敏指出,今年1到11月的出口數據,臺灣出口成長4.2%,貿易順差530億美元,看似光鮮亮眼;但光是對大陸出口就成長14.0%,佔臺灣出口高達43.8%,創歷史新高,順差更高達783億美元。換言之,臺灣當局「政治仇中、經濟傾中」的傾向已進一步惡化,宛如燙手山芋。
  • 民進黨當局一番「折騰」後,臺灣對大陸經濟更依賴了
    原本在今年年初,民進黨當局還想出各種舉措,意圖達成與大陸經濟「脫鉤」的目的。可現如今民進黨當局卻不得不接受現實,經過一番「折騰」後,兩岸經濟不僅沒有愈發生疏,反而讓臺灣對大陸經濟更加依賴了。據數據表明,在6月份臺灣出口大陸的總佔比達46.1%,這也是史上最高紀錄。
  • 在2020年臺灣經濟表現中,有很多是民進黨當局「不能說的秘密」
    但是臺當局為了吹噓自己的「成績」,把臺灣地區的經濟發展歸功於民進黨當局的領導。臺灣「主計總處」發布最新預測,臺灣人均GDP在2021年首次突破3萬美元。臺當局行政機構把臺灣地區2020年經濟增長預測從1.56%調至2.54%。臺當局藉此宣揚這些都是他們的「成績」,是執政黨的功勞,但是真實情況並不是這樣的。
  • 蔡英文當局刻意淡化RCEP對臺灣地區的影響
    (記者 倪鴻祥)中國大陸與東協10國、日本、韓國、澳洲與紐西蘭共15個國家15日籤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為世界最大自由貿易協定。臺當局「經濟部長」王美花、「行政院政務委員」鄧振中等蔡當局官員都認為對臺經貿影響不大,刻意淡化。
  • 臺「新南向」三連敗 兩岸經濟「脫鉤」行不通
    臺財政部門26日發布統計顯示,今年前10個月,臺灣對東協出口僅432.3億美元,創下新低,依存度由2013年的高位19.0%下滑至15.4%;而對大陸的依存度則上升至43.6%。臺灣問題專家表示,數據說明,蔡當局「新南向」陷入歧途,無異於緣木求魚,妄言與大陸「脫鉤」更是完全行不通。
  • 「迷之自信」的臺灣經濟
    臺灣地區經濟主管部門歸納取得「好成績」的原因有三點,包括「出口超預期反彈」「加碼投資刺激經濟」「當局努力推動紓困與振興方案」。   對外出口表現良好,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最大動能。據臺灣地區國際貿易主管部門統計,2020年1-11月,臺灣地區對外貿易總額為5715.76億美元,同比增長2.37%。
  • 兩岸經濟增長,臺當局:大陸根本離不開臺灣
    從會議數據中不難看出,臺灣地區之所以能在疫情期間維持增長的經濟狀況,很大的原因來自大陸。如果沒有大陸,臺灣地區的經濟增長將難以實現。但是臺灣陸委會卻認為,從臺灣地區的「出口額」能看出,大陸非常依賴臺灣地區「出口」的商品。
  • 吹噓臺灣經濟,民進黨有多少「不能說的秘密」?
    民進黨當局據此宣揚他們「執政有成」,綠營政客大肆吹噓說「這一切都要歸功於蔡英文過去4年在拼經濟上的政績」。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剛剛過去的一年,全球經濟都受到了嚴重衝擊,臺灣當然也無法置身事外。事實上,民進黨當局吹噓的這些經濟數字背後,恰恰暴露出更多他們不想承認的真相。在2020年臺灣經濟表現中,有很多是民進黨當局「不能說的秘密」。
  • 蔡當局阻撓民眾參加海峽論壇!臺學者:逼大陸中止ECFA?
    蔡英文 你好臺灣網9月4日消息 繼封殺愛奇藝、處罰淘寶臺灣後,民進黨當局3日宣布禁止島內舉辦海峽論壇相關活動,並恫嚇臺灣民眾和民間團體勿輕易參加
  • 蔡當局卡臺灣農產品銷大陸令人憤怒
    據臺灣《聯合報》7月6日報導,臺「調查局」上周啟動選舉查察,並首度將「陸企採購農產品」列為所謂「境外資金介入選舉」,懷疑大陸可能借採購農產品「為特定候選人拉抬造勢」,「影響選舉」。  這說明,大陸儘管高度關注臺灣地區的選舉,但是從來不會介入其中。臺灣蔡英文當局懷疑大陸可能借採購農產品「為特定候選人拉抬造勢」,是刻意詆毀抹黑大陸選舉招數;也是賊喊捉賊的心虛表現。
  • 蔡當局口號不切實際,難以「點亮臺灣」
    臺灣當局「經濟部長」李世光因此請辭。如此大面積的停電無疑像是在臺灣發生大地震一樣,點燃民眾的憤怒。臺灣輿論一面倒地痛批蔡當局。 「世紀謊言被揭穿,這政權還有臉執政?」、「不是承諾不會限電嗎,這樣的當局還能夠期待?」、「半個臺灣癱瘓,人民憤怒升至最高點」等等,這樣的標題充斥著臺灣各大媒體頭條。
  • 全臺停電 蔡當局要用蠟燭「點亮臺灣」?
    臺當局「經濟部長」李世光於昨晚向全臺民眾鞠躬道歉,請辭被獲準。蔡英文競選時曾打著「點亮臺灣」的口號,如今全臺出現大規模停電。香港《大公報》評論文章指出,臺灣民眾當初投民進黨一票,原本是寄望民進黨能帶領臺灣走向更光明的未來,然而,不過是一年光景,當局卻把臺灣帶入缺電的「黑暗時代」,實乃臺灣之不幸。
  • 島內諷美臺經濟對話大幅縮水:裡子和面子盡失的「外交」
    臺灣《聯合報》19日稱,美國國務院從宣布克拉奇將訪臺主持經濟與商業對話後,便再也無說明,直到克拉奇出發前才發消息稱克拉奇此行是參加李登輝的告別式。因為突然變得低調,當克拉奇17日抵達臺北松山機場時,民進黨當局對媒體宣稱因機場「場地限制,無法全面開放各家媒體採訪」,只由一家電子媒體及一家平面媒體代表採訪,電視畫面上松山機場整個空蕩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