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星固廢網訊:無廢城市試點建設工作開展以來,內蒙古包頭市不斷強化技術創新和科技引領作用,在構建產學研用平臺、實現智慧化管理、開展基礎實驗等方面持續發力,從根本上破解「固廢圍城」的難題,使包頭市無廢城市建設實現了新飛越。
開放引智 構建產學研用平臺
內蒙古大宗工業固廢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以北京大學包頭創新研究院為依託,聯合內蒙古科技大學等62家科研單位,目前已建成國家和自治區級固體廢物研究中心6個,吸引落地企業研發中心5個,現已促成高爐渣生產纖維、粉煤灰多功能綠色板材、碳金樹池蓋板等多個合作項目。
高爐渣生產纖維項目生產成本低、能耗低、附加值高,粉煤灰環保託盤項目因粉煤灰用量超過50%,包鋼集團與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合作開展的「碳化法鋼渣生產高純碳酸鈣」技術,可實現年處理42萬噸碳化法鋼渣,並減少10多萬噸的工業二氧化碳排放量,實現了汙染物的協同處置。土右旗元泰豐生物科技公司採用國際先進技術生產生物有機肥,實現年綜合利用煤泥28.8萬噸、褐煤31.2萬噸,在推動冶金渣、粉煤灰等綜合利用方面發揮了好的示範作用。碳金樹池蓋板項目以工業固廢粉煤灰為主要原料,研發出碳金樹池蓋板,產品在道路施工中得到充分應用。
科技突破 開動創新技術引擎
包頭市與生態環境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展開合作,通過採用衛星遙感技術對固體廢物堆場進行監測並形成衛星影像,摸清了固體廢物堆場的現狀,對各類場地的環境敏感性和潛在危害性進行評價,為生態修復治理和規範管理提供科學支撐。
建立「網際網路+物聯網」監控系統,為全市工業固體廢物資源交易管理提供了大數據服務支撐。目前監控系統已接入物聯網企業共70家,設置視頻監控點位282個,配套輔助監控設施近百套,除邊遠地區網絡無法覆蓋的尾礦外,實現了對包頭市90%以上一般工業固體廢物進行全覆蓋監管。
實驗研究 夯實生態修復基礎
通過大量基礎性試驗,包頭市共形成原煤、粉煤灰、爐渣、脫硫石膏、堆場混合固廢理化特性試驗數據4300個、環境行為實驗數據2200個、環境本底監測數據1500個,初步構建全市重點行業的工業固體廢物汙染特徵資料庫,為工業固體廢物用於生態修復夯實了技術基礎。
政策推動 形成制度護航模式
包頭市不斷強化頂層設計、豐富政策支撐,制定了《包頭市加快推進工業固廢汙染防治綜合利用政策措施》、《包頭市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發展規劃》,科學研究制定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用於生態修復、道路建設等領域的相關標準及技術規範。由內蒙古交通科學研究院、包鋼集團起草的《內蒙古地區鋼渣梯級利用生產技術規範》等3項地方標準列入自治區2020年地方標準制訂計劃,目前已在省道315磴口段開展路基填築實驗。
項目示範 樹立以廢治廢標杆
包頭市經過認真實驗分析,反覆研究論證,科學制定了利用固體廢物開展礦山生態修復的方案,圓滿完成了整改任務,為工業固體廢物利用於生態系統修復闖出了一條全新道路,目前正在快速推進東河區楊圪塄長悅、海柳樹廢棄煤礦綜合治理工作。同時推進工業固廢、建築垃圾、農業廢物、生活汙泥、再生水的利用,實現「五廢」上山、以廢治廢。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