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國家衛健委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派出醫療隊支援武漢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有關情況。
國家醫療專家組成員、北京地壇醫院感染性疾病診療與研究中心首席專家透露,新型肺炎出現新特點,部分病人沒有肺炎表現。發布會還就潛伏期病毒能否傳染人等問題給予回應。
新京報記者 吳寧 攝
數據
全國累計確診4515例
1月27日0-24時,30個省(區、市)報告新增確診病例1771例,新增重症病例515例,新增死亡病例26例(湖北省24例、北京市1例、海南省1例),新增治癒出院病例9例,新增疑似病例2077例。
截至1月27日24時,國家衛生健康委收到30個省(區、市)累計報告確診病例4515例,現有重症病例976例,累計死亡病例106例,累計治癒出院60例。現有疑似病例6973例。目前累計追蹤到密切接觸者47833人,當日解除醫學觀察914人,現有44132人正在接受醫學觀察。
累計收到港澳臺地區通報確診病例:香港特別行政區8例,澳門特別行政區7例,臺灣地區5例。
出院病例將隨時間增多
從公布的數據來看,治癒出院的患者佔比比例小。李興旺表示,當前疫情病例在大幅度增加,應該是最近一段時間病人處於住院治療和恢復時期。目前看,輕症病人在一周左右會逐漸恢復,偏重的病人可能需要2周甚至更長時間。
「我們的出院標準是這樣規定的:病人的臨床症狀基本緩解、體溫正常,之後再做兩次的核酸檢測陰性才能出院,我們要確保這些病人出院時是沒有傳染性的。這就造成目前能夠看到的現象,隨著時間的延長,病人的出院數據可能會逐漸增加。」李興旺說。
新特點
部分病人沒有肺炎表現
李興旺表示,早期見到的病人更多的是以發熱、乏力、乾咳為主要的臨床表現,有一部分嚴重病人可出現呼吸困難甚至呼吸衰竭,以及原有基礎疾病加重。隨著近期輕症病例的增多,有一部分病人並沒有肺炎表現,只有輕度發熱或者偶爾有一些乾咳,「這也是我們目前看到的疾病的一些新的特點。」
追問
1.新型肺炎潛伏期,病毒本身是否具有傳播力?
李興旺表示,對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我們目前還缺乏更多的了解,還有待深入研究。但是從一般的呼吸道傳染病規律來講,潛伏期在末期,也就是說病人快發病時是具有一定的傳染力的,在早期,按一般傳染病規律來講,是不應該有傳染性的。
2.網傳武漢發熱病人住不上院?
最新的疫情數據顯示,現有疑似病例6973例。目前武漢部分患者表示存在看不上病、住不上院的情況。對此,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副局長焦雅輝表示,這的確也是全國和國家衛健委都高度關注的一個問題,目前各方都高度重視這個問題,積極採取措施來解決。
據介紹,目前武漢市建立「10+10」模式,就是10家大醫院出人員、出技術、出力量,徵用了10家中小型醫院,出場地、出床位和醫務人員,作為定點醫院收治疑似病例和確診的病例。該模式計劃可以開放床位到5311張;武漢正在緊急開工的火神山醫院和雷神山醫院,計劃共2000—2300張床位;武漢市緊急徵用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新的院區,包括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的東院區等共14家醫院騰退出約6000餘張床位。總數達1萬多張,可以收治現在的疑似病例和確診病例,包括發熱留觀待排查的病例。
3.網傳現在感染確診病例10萬左右?
李興旺說,「我第一次聽說10萬個病人的數據。目前我們的數據每天都在進行實時更新,如實向全國、全球公告。」
多知道一點
病毒與蝙蝠冠狀病毒85%同源
1月28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四版),首提經呼吸道飛沫傳播是主要傳播途徑,並指出新型冠狀病毒與蝙蝠SARS樣冠狀病毒(bat-SL-CoVZC45)同源性達85%以上。
相比第三版,最新診療方案新增了流行病學三大特點,分別為:
1目前所見傳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
2經呼吸道飛沫傳播是主要的傳播途徑,亦可通過接觸傳播;
3人群普遍易感,老年人及患有基礎疾病者感染後病情較重,兒童及嬰幼兒也有發病。
知道君注意到,此前武漢病毒所石正麗團隊研究發現新型冠狀病毒與一種蝙蝠中的冠狀病毒的序列一致性高達96%,推斷新型冠狀病毒或來源於蝙蝠。
記者 陳琳 許雯
攝影 吳寧
編輯 小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