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面幾章裡已經說明了身體心靈如何產生緊張壓力、阻塞、不平衡等各種現象,我也介紹了幾種探索和發展身體心靈的方法,同時告訴你如何利用這些方法幫助你消除妨礙身體心靈發展的衝突及限制。我們一步步由下而上解釋身體心靈的各個部位,希望讓讀者了解心靈的習慣與偏好如何反映在身體形狀和形態上,並且使大家明白各個昆達裡尼能量中心不只對應不同的身體部位,也與人類發展的各個階段有所關聯。
在我們談到第七個能量中心時,讀者應該能夠很清楚地看出:前面六個能量中心可視為整個探險歷程的阻礙和挑戰,最終目的正是最後一個能量中心所對應的自我體會。
第七個能量中心(又稱頂輪)位於頭頂,在身體心靈的最頂端 連接位於「第三眼」後下方附近的松果體①。(本章內容裡雖然沒有提到體內的其他腺體,不過我們在這裡由上而下一一列出來:松果體、甲狀腺和副甲狀腺、胸腺、腎上腺、胰腺以及性腺。)松果體就在大腦正中央,「根據瑜伽的說法……松果體是身體最重要的腺體,負責控制身體其他腺體。松果體所分泌的激素會刺激其他腺體。」
第七能量中心對應的是人類發展的最高層次,到此階段,身體心靈的緊張與衝突已經消除,各種潛能也已經獲得充分發展。凡是能達到第七能量中心的人已經能夠完全了解自己,並且也控制了前六個能量中心所對應的要素與特性。當一個人達到個人發展的這個層次時,他可說是一個「完全認知」的個體。根據神話學家坎伯的說法:
這段旅程到此結束。具有魔力的女神經歷了生命和覺知的各種形式之後,將它們拋在後方,達到她的最高境界。
到達這個層次的覺知意識是一種最幸福、最美好的經驗,與整個宇宙產生合而為一的感覺。我們常用來形容這種身體心靈發展最高層次的講法包括:啟蒙、三摩地(Samadhi)、尼耳瓦拉(Nirvara)、極樂至福、神性意識、宇宙意識……
關於這個層次的人類意識,19世紀的一位加拿大醫師提了最具啟發性的解釋。理察·比克(Richard Bucke)醫師的著作《宇宙意識》 (Cosmic Consciousness) 引發長期的爭論,他在這本書中簡單地說明各種層次的意識,並提出各意識層次進化推演的觀點。在今天,我們更能看出比克醫師的先見之明。根據我自己多年的研究經驗,我還沒找出一種更簡單、更直截了當的分析方法來說明人類覺知推演的過程。因此我決定在這一章裡採用比克醫師的說法和觀點,藉以解釋第七能量中心的境界和自我認識過程的推演。
比克覺得,在20世紀的某一段時間內,人類的進化過程將有突破性的升躍,得以進入更高的自我意識、智力思考、自我覺知、與他人親密結合的境界。他覺得當人類獲得足夠的信息和經驗,脫離衝突、困惑、無知和身心貧乏,衝破自身的極限和發展壓力時,這項改變就會發生。
比克認為,這項改變主要著重於身體與心靈未知領域的探索,這些方面的發展可以產生更高層次的新觀點,提升我們的生存、感覺、視覺和覺知。他認為通過越來越多的教師,加上各種方法、活動和過程,人類便可以達成這項進化發展。這種改變的結果便是使人類進化至一個全新的意識層次,也就是他所說的「宇宙意識」。
我們的後代早晚都會發展到宇宙意識的階段,就像很久以前我們的祖先由簡單的心智進入自我意識……這一個進化步驟已經展開,情況也很明顯了……具有進化結構的人已經越來越多了,而且我們也越來越接近自我意識的階段,由此逐步邁向宇宙意識的層次。
為了清楚說明人類覺知意識的進化過程,比克醫師把人類的意識層次分為三個等級。第一個最基本的層次是「簡單意識」(simple consciousness):
……動物界裡二分之一的智慧較高的族類具有這種簡單意識。這種意識覺知能力可以讓一隻狗或一匹馬和人類一樣了解周遭的事物,也可以感覺到自己的手腳和四肢,因為那是身體的一部分。
在身體心靈發展的這個層次裡,食物、住所、自我保護、生殖等都是生物的進化動機和基本生存需求。然而在這種簡單意識的基本能力之上,還有另一種更進步的覺知能力,比克醫師稱之為「自我意識」(self-consciousness)。
經由這種意識,人類不只感覺到周圍的樹木、石頭、河川、本身的四肢、身體,也能感受到自己是獨立於宇宙中的一個個體。
由於我們是具有自我意識的生物,我們同時存在於兩個世界裡:一個是感覺、概念、生物衝動的世界,另一個則是語言、信念、思想、自我反省的世界。簡單地說,到了這個層次,我們不僅意識到各種事物,也了解我們擁有意識。
一個完全發展出自我意識能力的人已經擁有前六個能量中心的一切特質和要素:生存、性衝動、力氣、愛、溝通、自我反省和自我意識。一旦達到這個層次,他便可以開始探索、發展第七個能量中心所對應的智慧潛能和自我認識。第七能量中心是通往宇宙意識的入口,也正是比克醫師所認定的人類發展的最高境界。
在宇宙意識之下,簡單意識與自我意識仍繼續發揮作用,只是人類將更能認識宇宙的整體,深深感覺自己與宇宙所有部分、所有過程聯結在一起。正如比克醫師所說:
宇宙意識最主要的重點就是對於宇宙的意識,也就是對於生命和宇宙秩序的意識……這種宇宙意識附帶了許多其他要素。其中有些可以清楚地列舉出來,例如智慧啟蒙或開導——可以使人進入另一種生存境界,幾乎變成另一族類的成員。另外還有崇高的道德,提升、振奮、快樂的感覺,道德感增強等。道德感的增強對個人和人類全體來說,比智慧的提升更重要。以上種種合起來便是「不朽」的感覺,也就是對永恒生命的體會。並非相信自己可以永生,而是讓他確定他已經得到永生了。
比克醫師相信,如果許多人開始有興趣探索身體心靈的潛能範圍和極限,人類進化至宇宙意識的過程便可以加速演進。這種探索行動一開始只限於非常隱秘的個人層面,不過最後必將匯成人類所有信仰和所有形式的變化過程。
我很同意比克醫師的說法,也就是人類自我意識之上還有一個更高層次的意識覺知,而且這項進化至宇宙意識的過程正在我們面前展開。我不認為自己已經達到這種層次的意識覺知,就算有,也只是極短暫的片刻而已,所以我無法提供第一手的數據給你。不過我卻已經看到足夠的證據,顯示近來擴展身體心靈潛能的全球熱潮,以及追尋自我反省、自我改進、自我改變的新方法的熱潮,極有可能就是促進人類意識演化的主要管道。
如果我們都能夠體會:現在的我們是地球上生物進化過程到目前為止的產物,我們也就會相信自我發展過程正是人類演進至更高意識層次的過程。地球上的生物經過了幾億年的進化,發展為目前的我們,因此人類可說是處於現階段演化波浪的最高峰,在整個地球歷史中不斷向前推演。這種發展就記錄在我們的身體心靈裡,除此之外,它也把我們的身體心靈塑造成推演的工具,繼續推動人類的演進。
因此,隨著時間一分一秒的流逝,我們的身體心靈正隨著時間推演,帶領我們從昨天走向明天,這之間的橋梁便是我們自己。我們的身體特色和形狀以這種方式忠實反映出生命中的生理和情緒活動,顯露它們所留下的疤痕和不規則形態,並且以它們 發展演變的潛能來預測我們的未來①。(活著的人類有機體從不曾以靜態結構的形式存在。如果它要以靜態形式存在,所有內在與外在的生命及運動都必須停止,而時間恆流也必須凍結。由於以上兩項假設成立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此在我們試圖孤立、捕捉時間的過程中,人類結構變成了我們以自身思想和攝影機創造出來的抽象概念,也因而將我們本身從時間洪流的脈動中抽離出來。就本質而言,結構可視為凍結的功能。)
我在這本書裡想探究、討論的是如何以我們的經驗、習慣、信仰和感覺來塑造自己、創造自己。我希望讓大家了解:如果能用心留意自己的身體心靈,就能以自己的力量創造出沒有衝突、沒有疾病、充滿覺知、享受健康的未來。由於我相信增強身體心靈意識可以協助我們更了解自我、發掘及拓展潛能,所以我將討論重點大多放在個人和身心因素上,而排除許多文化、遺傳、營養方面的因素。這麼做並不是因為後面這幾項因素不重要,而是根據個人經驗,我覺得身體心靈方面一些尚未解答的疑問,由個人層面直接加以探索最能找出直接的答案。
乍聽之下,這種強調探索、擴展身體心靈極限的主張,或許會讓大家以為我提倡完全以自我為中心或自戀的態度來處理自我責任和周遭責任。事實並非如此,我相信如果從自我探索著手,便可以處於最有利位置,推動社會、文化形態的改變與演進。
由於我的行為和人際互動乃是我這個人、我的感覺、我的信念或信仰的延伸與投射,那我能為別人做的最有意義的一件事,就是呈現一個最開放、最有創造性和充滿愛意的「我」。如果我不快樂、不高興、不對勁,我所有的行動和投射反應就會受到內在衝突與限制的影響;如果我很專注、開放、親切,那麼我所有的行動(無論多麼微不足道)都可以視為我為這個世界所提供的服務,讓我幫助大家創造一個美麗新世界。
以我來看,這項基本工作必須從頭做起——從本身開始。社會、文化、全球的交流都必須依賴「個人」的行動和行為,這些「個人」共同形成了群體的生理和心理網絡。這個群體如果想改變、演進,就必須先由它的成員開始改變、發展。有些人覺得這種方法根本不可能達到改變的目的,他們認為個人的改變必須在文化規範、經濟體系、環境結構都改變之後,才有可能發生。然而何謂文化?何謂環境?何謂經濟?這不都是我們的組織、我們的行為投射嗎?這些難道不是我們內在衝突、內在發展的反映嗎?要想改變投射出來的影像,當然得先調整投影機的焦距,因此,我們必須先改變自己。
我在本書中一再強調:我相信許多衝突都是來自我們本身、我們的身體心靈。我也認為在許多情況下,化解這些阻礙人類發展、成長因素的方法就在我們身上,等著我們去探索、發掘。有愈來愈多人開始重視擴展覺知、追求健康、追求個人成長,這表示許多人對外界的探索和依賴已不再存有幻想,於是轉而向內尋求化解衝突與不適的方法和答案。
由於我把身體心靈視為生命潛能進化的寶庫,因此我希望以這種方式探索自我,試著進一步開發身體心靈的各個層面和各種特質;如此一來,我們就能進入自我認知的更高領域,期待人類覺知意識的演進逐步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