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這幾年作為鑑寶節目的「常客」,經常活躍在鏡頭前,他對古董文物風趣的解說和介紹以及談吐中透露出的深刻內涵,吸引著大批觀眾,不少人都因為看了他的節目或作品開始了解古董、收藏古董。
不過收藏這項活動雖然門檻比較低,小到郵票古錢,大到金銀玉器都可以作為收藏的對象,但若是想專業做收藏其實並不容易。
在很多人看來,馬未都是位很出色的收藏家,他在某些領域幾乎被奉為權威。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國際上有位名氣很大的收藏家,令馬未都佩服不已,他的大名早已響徹海內外。
有一次,大家明知道他的藏品是「贗品」,但還是願意出高價購買,此人便是國際收藏大師安思遠。很多人都會有疑惑,究竟是什麼樣的能力,才能把一幅假字畫賣到300萬的高價。
一、人脈廣
安思遠這個名字雖然聽起來很像中國人,但他其實是個地地道道的美國人。上世紀20年代末,安思遠出生於美國的一個普通家庭。
他從小就表現出了異乎常人的性格,平時比較安靜,喜歡一個人鼓搗東西。十幾歲的時候,安思遠喜歡上了收藏,他幾乎搜集了世界上各種珍稀的郵票,不過他最喜歡的還是中國的郵票。
安思遠的大半輩子其實都在與中國元素打交道,他曾在著名的耶魯大學學習,期間結識了在晚清書畫研究領域,頗有造詣的中國學者王方宇,二人興趣相投,交流甚是頻繁。
在這段時間裡,安思遠對中國的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他愈發覺得這種獨特的東方文化獨具魅力,為此還請王方宇給起了個中國名字。
在一家古董店工作時,安思遠得以借著工作的機會,接觸到來自亞洲的各種珍稀藝術品,其中有相當一部分古董來自中國的各個朝代,這讓安思遠對中國文化的認識再次上了一個臺階。
不過他在收藏之路上除了得到王方宇的指點外,還有另一個人的幫助也非常大,此人便是著名的收藏家龐耐。
大家都知道,真正的古董是很值錢的,可能普普通通的一件就要上百萬甚至上千萬,所以想做收藏古董的生意,必須要有足夠的本錢,光有技術和經驗是遠遠不夠的。
龐耐為安思遠的收藏事業提供了寶貴的資金支持,並且她也會偶爾在比較專業的領域指點一下安思遠,這讓安思遠進步的非常迅速。
二、眼光毒
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安思遠的成功之路上,廣泛的人脈的確在很多方面給予了他支持,但很多事情都是講究天賦的,收藏這一行如果自己沒有天賦,遇見再好的老師也沒用。
安思遠就屬於既肯虛心請教,又很有想法的「優等生」,可以說他在古董的真假鑑定和價值評估方面獨具慧眼,眼光很毒。
上世紀60年代,安思遠已經在古董收藏領域做出了一些成績,不過他並不滿足,彼時他察覺到亞洲藝術會是個很有潛力的收藏項目。
因此大膽地與另一位古董商詹姆斯高德合作,在紐約開了一家專門經營亞洲藝術品的畫廊,順便也帶一點英國的工藝品。
到了80年代,安思遠在亞洲藝術品上的投資已經頗有成效,而後他又大膽地收藏了上千件來自印度和中國的藏品,神奇的是短時間內就出手了半數。
這對於一個收藏家來說是很不錯的成績,說明安思遠很能把握潮流和趨勢,當然他也因此聲名大噪,被稱為「中國古董教父」。
三、人品牛
人常言無奸不商、無商不奸,不過這都是針對小攤小販的說法,真正有大格局的人、能做大事的人一定要人品過關。
安思遠曾收藏過數卷北宋時期的《淳化閣帖》,這些拓本幾乎是絕版,世界上恐怕再難找出第二份。因此當時故宮博物院對這些文化瑰寶很感興趣,便試圖聯繫安思遠,希望他能出手。
一聽說這些拓本對中國如此重要,安思遠心裡也有些猶豫,因為這些文物很珍貴,日本等國都給出了很高的價錢。
但權衡再三後,他還是以450萬美元的價格轉手給了中國博物館,這個價格雖然也很驚人,但相較於其他國家的出價已經很低了。
當然安思遠並不會做賠本的買賣,但他很了解中國文化,他知道這些拓本對中國人意味著什麼,所以他願意送個人情,低價轉給中國,讓它們回到自己本就應該在的位置。
安思遠的經驗和技術讓許多同行佩服,他的超高人品更讓人折服,因此安思遠這個名字最終稱為了古董收藏界的一塊金字招牌,只要是他的藏品,完全可以閉著眼睛買。
因此有一次安思遠要拍賣一幅米芾的字,結果他看走眼了,這幅字並非米芾真跡,可即便如此還是有人願意給出300萬的高價。
結語
安思遠可以說將自己的畢生精力都花在了古董收藏上,他一輩子就專注做了一件事,最後果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如今安思遠這個名字儼然成了古董收藏界的一面旗幟,在國際上都頗負盛名,連馬未都不得不服。人生雖然可以有很多選擇,但做事情一定要專注,這樣才會獲得更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