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速的去判斷一塊翡翠原石的質量好壞,對於新手來說,應該是最重要的事吧,接觸過翡翠原石的玩家都知道,原石從翡翠礦床裡挖出來,都是有一層風化皮殼包裹著,裡面的肉質是看不到的,只有擦口或者切了才能知道,翡翠原石也被稱為「賭石」,是具有一定風險性的。
垮和漲都是翡翠原石的真實寫照。那麼新玩家剛開始接觸翡翠,首先要去學習哪些翡翠知識,才可以更快的熟悉翡翠原石呢?下面給大家簡單的聊一下剛開始的經驗。
一塊翡翠原石聯繫到的知識太多了,要從好幾個方面去研究觀察,才可以大概的知道它的好壞品質等,它的價值。場口,皮殼,種的老與嫩,裂棉的多少。當我們看到一塊料子的時候,首先就要去判斷它是什麼場口的,俗話說的「不識場口,不玩賭石」並不是說說而已的。
每一個場口所產的原石的肉質細膩程度,底子顏色都是有一定差距的,黑石頭容易偏藍,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油青,後江的一般裂比較多,大馬坎的水石 很溫潤出的玻璃種是品質最好的,山石和半山半水的料子容易出黃加綠,大馬坎的霧層價值比較高,現在的木那一般肉質不會太好,要學會看皮殼賭霧層,有的莫西沙棉是比較怕棉的,棉一進去那一片的價值就會大打折扣。還有好幾個場口,以後給大家慢慢舉例子。
我們在去觀察一塊翡翠原石的時候,首先考慮的是場口,其次呢,會用水壺把這塊翡翠原石的皮殼打溼,然後去可以觀察到一般的吸水比較快的就是皮殼的翻砂比較鬆散,比較粗,所以吸水要快一點,吸水慢就是翻砂比較緊密,裡面的肉質肯定也會不錯。這些只是一個簡單的道理。打水在皮殼上面可以更容易地去看到紋裂,就拿黑石頭來說吧。打溼皮殼之後可以看到很多的裂紋。
除此之外,還要去注意它的重量,就是壓手感,翡翠原石種是和肉質晶體顆粒大小和排序有著極大的相關性的,種老肉質細膩它的重量就相對的要重一點,種差的話肉質也就比較散,重量就相對的輕點。就像現在市場上面的部分會卡一樣,打燈的光是很散的,看著像燈泡一樣,其實種是非常嫩的。拿著也就不會有所謂的壓手感。莫西沙的象 皮脫沙,種是很老的。拿著就會有壓手感,沉甸甸的那種感覺。
並不是說壓手感強的就是種好的料子,就像一些黑石頭的公斤料,也是重量感覺很重的,但它並不是種好,而是石性比較重,就是沒種感覺就像石頭一樣的意思。這個也要根據料子去判斷的,翡翠的知識並不是一成不變的。都是根據料子的具體再去分析判斷。
翡翠原石的經驗簡單而又複雜,何為簡單呢,就是皮殼好,翻砂均勻緊密等,然後再去看場口,霧層,有蟒帶的再去判斷蟒帶松花等。根據裂,棉的具體情況再去判斷大概的價值。一塊原石的好壞就是這樣判斷的。可是這些都是要慢慢地去學習的,離不開時間的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