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歷盡千帆,歸來仍少年。」
很喜歡馮唐的這句詩,它總能在不經意間激發我們對「少年」潛藏著的那一股子熱情。
前幾天,有一檔關於少年們的節目又雙叒叕延播了,這可引來了一大波觀眾的「不滿」,究竟是怎樣的節目能如此吸引人?一起來瞧瞧吧。
這檔節目叫作《恰好是少年》,拍的是董子健、劉昊然和王俊凱三位「少年」的自助遊歷之旅。
節目名字用「少年」這個詞,就有人會產生疑問了,「按照通行概念,少年指的是10周歲到18周歲上下的未成年人,27歲的董子健、23歲的劉昊然、21歲的王俊凱,他們都還是少年嗎?」
答案是肯定的。這裡的「少年」不是描述他們本身的年紀,而是說他們身上那種少年感。
就像王俊凱說道:「少年與年齡無關,是一種內心憧憬。」
關於節目的名稱,其實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
要知道這個節目最初的名稱叫作《長大成人》,可後來由於他們三人太能鬧騰,導演組常常跟不上「少年們」的節奏而被甩在車後,這可和「長大成人」一點都不搭邊,導演組便臨時決定改節目名字為《恰好是少年》。
這好像是我們第一次聽說一檔綜藝節目會因為嘉賓太鬧騰而修改名字,於是這檔節目還未開播就帶著熱度出現在了大眾的眼前。
區別於其他旅行類真人秀對線路的精細規劃,《恰好是少年》節目組讓董子健、劉昊然、王俊凱三個人自由選擇目的地,全程由他們自己決定旅行路線和食宿。
就這樣,三位「自由人」人手一個GoPro,懷揣著滿滿的期待出發了。
這是一個「隨意」的節目。沒有明確流程也沒有腳本,去哪兒常常靠臨時起意,交通方式主要是自駕。
更隨意的是,節目組有過多次把藝人跟丟的情況,大量鏡頭壓根就是少年們自拍的。
沒有刻意拗,一切恰恰好。
或許這就是這個節目能夠吸引大批粉絲的原因吧,因為它展現了少年們該有的樣子,讓我們看到了三個最自然、真實的少年。
「少年」,這本就是很美好的一個詞,在恰好是少年的時間,還能和三兩知心好友慢慢走、慢慢遊,真好!
看過這檔節目的人,都會被它深深地吸引。節目裡每一處風景都引人入勝,每一幀畫面都美得可以當手機壁紙。
少年們的步履好像代替我踏上了旅途,少年們的眼睛好像代替我欣賞了沿途的風景,仿佛我也成了這次旅行中的一員。
在旅途中有這樣一幕場景令我至今難以忘懷:三個少年靜靜地站在觀景臺上望著梅裡雪山,慢慢地,整座雪山的雪霧散去,取而代之的是一層耀眼奪目的金色。
看到這令人震撼的場景,我不禁會去思考:少年們在旅行時,收穫了些什麼呢?只是那立於天地之間的罕見風景嗎?
應該不只是這樣吧。
旅行能得到的,應該是立於天地間某一刻的感受,是去往天地間的整個過程,是一路上遇到的人與物,是人和人之間不經意的坦誠交流……
風景固然美好,但旅途中的經歷才是最為可貴的。這一路上,少年們會經歷許多開心的事,但隨之也會產生一些不開心的事,無論開心與否,這些經歷都會是少年成長路上的財富。
只有去經歷,少年才會成為更加不一樣的「少年」。
因此,少年遊歷的重點其實不在於遊,而在於歷。通過經歷,他們都會收穫屬於自己獨特的少年感。
最喜歡奧特曼、周董和宇宙的王俊凱,從第一期就總是做出許多「中二熱血」少年的行為,比如不穿秋褲、頭撞到燈、無效泡腳、坐彩虹小馬結果漂到水中央……
但他也會在廚房裡熟練地做菜,想盡各種方法安慰和逗笑哥哥們,主動幫忙承擔各種任務……
當他坐下來認真談「私生」現象、談工作與生活的邊界感的時候,我們就會發現這個嘻嘻哈哈的少年在一次次的經歷之中將自己的內心沉澱了下來,他始終有著自己明確的目標,保持著那份初心。
這個少年身上的少年感是清澈、單純、美好。
而當提起劉昊然,我們總會想起《最好的我們》中那個長著虎牙、帶著青澀和稚氣的餘淮。
在這個節目中,他總是有著許多稀奇古怪的想法,「諧音梗」隨口就來,整蠱人一定有他的份兒……
節目中他坦誠說道,「做不到像剛入行時那樣對演戲充滿精力」「公眾人物保持中庸態度是最安全的」……這些可都是危險發言,很有可能會被有心之人拿去炒作、造謠,可是他並不害怕。
在經歷一次次的磨練後,他依舊無所畏懼、敢說敢做。
這個少年身上的少年感是陽光、活力、熱情。
看似最不符合「少年」標準的董子健,已經成家立業並且有了孩子。
他是一個富二代,小時候想上學就上學,不想上學了就和母親出去籤合同。他年紀輕輕便公開戀情,選擇結婚。
在大眾眼裡,「京圈太子」「成名早」一直是他的標籤。
在節目中他總是習慣性照顧弟弟們,永遠是那個「孤獨的行車者」,看到雙子座流星雨會想到自己雙子座的老婆……他總能和弟弟們玩嗨起來,聊起奧特曼話題也能侃侃而談。
從17歲到27歲,他一直都是溫柔成熟,但又仍能葆有童心。
這個少年身上的少年感是溫柔、細膩、感性。
不管經歷了什麼,這三個少年總是發著光的,他們都擁有著自己獨特的少年標籤。雖然他們風格不同,但每個人都是「少年」這個詞的代表。
少年可以擁有多種多樣的標籤,當然這些標籤並不局限於「活潑」「朝氣」「溫柔」。
少年就應該有許許多多的樣子。
當然,少年們的頻道也是相通的,無論在你心裡少年是什麼樣的,在這個節目裡,你都可以找到你心中少年的影子。
他們打打鬧鬧,跟陌生人交心,給好朋友過生日,去梅裡雪山看日出,體驗水上運動、滑翔傘……他們熱愛祖國山河風景,他們熱愛生活,他們敢闖、敢拼。
「少年就是少年,他們看春風不喜,看夏蟬不煩,看秋風不悲,看冬雪不嘆,看滿身富貴懶察覺,看不公不允敢面對,只因他們是少年。」
「少年」從不是指年齡,而是一種心態。
「少年」,無關性別,他們,亦或是她們。
「少年」,是在任何時候做最好的自己。
郭德綱老師說過:「人一輩子,一個人一個活法,不要管他人是怎樣,自個兒心中要有太陽。」
當我們年輕時,要有理想、有朝氣。當我們年老時,要有智慧、有魄力。無論我們處在哪個年齡階段,當我們心中擁有隻屬於自己的太陽時,我相信,誰都可以成為那個最獨特的少年。
把窗簾拉開,先讓光進來。
把窗戶打開,讓微風進來。
把門打開,去尋找自己的「少年心」。
-END-
— 加疆疆 做好友 —
—加入「我從新疆來」志願者團隊—
主 編:阿布德吾力
副 主 編:劉美儀、艾孜則
版 塊:生活研究所
版 主:史傑
作 者:王萍萍
校 對:江琰紅
排 版:劉依芃
圖 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