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5年】從「工業楊浦」到「創新楊浦」,老城區蓬勃「逆生長」

2020-12-22 澎湃新聞

「十三五」時期,楊浦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三區聯動、三城融合」,一張藍圖幹到底,以科技創新推動「工業楊浦」變為「創新楊浦」,以城市更新推動「工業鏽帶」變為「生活秀帶」,以自我革新推動「陌鄰家園」變為「睦鄰家園」。今日起,人民城市工作室推出「我們這5年」專題系列報導,講述百年楊浦這五年的創新發展之路。

區域路網結構持續優化,對外交通聯繫通道不斷增加,綜合交通網絡功能不斷增強;

濱江岸線由「工業鏽帶」變身「生活秀帶」「發展秀場」;

微更新項目讓市民在不經意間邂逅城市中的「小確幸」……

作為具有百年市政文明的老城區,相比其他中心城區,楊浦市政基礎設施相對薄弱。「十三五」期間,楊浦發力城區建設,加快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濱江貫通提升、城市有機更新。

強「經絡」

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提速

12月初,隨著「創新楊浦號」矩形頂管機機頭抵達西線接收井,標誌著由楊浦自主立項、自主管理、自主投資額最大的重大市政工程——淞滬路-三門路下立交工程主體工程基本完工,預計明年7月1日前建成。該工程位於淞滬路、三門路、閘殷路五岔路口,未來,它將與正在建設中的新江灣城空中鑽石連廊、三門路公交樞紐,以及即將啟動的軌交20號線和地下步行系統,共同構成大創智區域的立體交通服務網絡,助力大創智區域蝶變為人才匯聚的寶地、創新創業的福地、產業發展的高地。

「十三五」期間,楊浦堅持一張藍圖畫到底,連續五年滾動推進「雙十」重點項目為代表的基礎設施補短板,全面提速「路、橋、軌、隧、水、電」六大系統的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十三五』期間,楊浦的基礎設施服務能級得到整體性、系統性提升,基本實現道路外聯內暢、軌道交通成網、河道水清岸綠、排水除澇提標,電力保障堅強。」楊浦建設管理工作黨委書記、區重大辦主任牟娟表示。

2019年10月31日晚,西起楊浦區周家嘴路內江路交叉口的周家嘴路越江隧道主線正式通車,市民於此過江僅需5分鐘左右,進一步提高了黃浦江兩岸的通達性,完善了楊浦區域路網結構。未來,該隧道還將與橫貫上海6區的「大動脈」——北橫通道相接,成為上海一條重要的東西快捷通道。看著這條隧道從無到有,居住在附近的楊浦居民朱興虎不禁感嘆:「以前我們每天上下班要坐擺渡,很辛苦。後來有了很多過江方式,比如跨江大橋、地鐵等,越江隧道也越建越多,真的方便了很多。」

而隨著周家嘴路越江隧道建成通車,楊浦區越江通道增至大連路隧道、翔殷路隧道、軍工路隧道、周家嘴路隧道、楊浦大橋等5條,另有1條江浦路隧道基本建成,隆昌路隧道、嫩江路隧道等2條處於前期研究階段,預計「十三五」末,楊浦區越江通道平均間距2.95km,相比「十二五」末5.1km,越江通道布局得到進一步優化。

與此同時,軌道交通建設也在持續推進,「十三五」末,軌交10號線二期通車,18號線財經大學站、復旦大學站、國權路站、撫順路站、江浦路站、江浦公園站、平涼路站、丹陽路站8個站點基本建成,全區軌交線網密度(扣除黃浦江水域面積)將提升到每平方公裡0.61公裡,軌交換乘站密度將達到每10平方公裡0.8個。

包括淞滬路-三門路下立交在內,「十三五」期間,全區路網建設形成了「大幹快上」的火熱態勢,建成了中環線新增國定東路下匝道,北橫通道、軍工路快速路新建工程、楊樹浦路綜合改造工程等市重大工程也在加快建設。濱江南段路網、濱江技能博物館配套路網工程等重點地區、重大項目交通配套不斷完善。另外,積極協調推進的區區對接道路建設,殷行路、殷高路、小吉浦河橋、淞滬路橋等均已建成。新江灣城空軍留用土地區域內路網實現貫通。

在提升交通可達性的同時,市民慢行體驗也在不斷改善。新江灣城社區建成10.45公裡綠道;政通路建成全市首條「拉杆箱專用道」,獲得「ChinaRAP」全國首個「五星級道路」星級評定認證……適宜漫步的道路街區,讓市民盡享「慢生活」。

塑「肌理」

濱江「工業鏽帶」煥然新生

「以前窗外都是廠房,從來不覺得自己離黃浦江這麼近,今天重回舊地,看見嶄新的楊浦濱江公共空間,才知道原來風景這麼美!」今年10月30日,由上海制皂廠生產輔助區改造而成的「皂夢空間」展示體驗館試運營開放,坐在色彩簡約、設計硬朗,工業風滿滿的「白七」咖啡館裡,制皂廠的老員工徐偉娣重溫故地,感慨萬分。

百年歷史的上海制皂廠是遠東地區最早和最大的制皂廠,上海人乃至全國人民都熟悉的蜂花肥皂、上海藥皂、檀香皂、硫磺皂等發源於此。後來隨著制皂廠逐步遷往外地,僅在楊浦濱江留下這麼一處制皂工業遺蹟。「皂夢空間」展示體驗館就是在其上生發出的「老枝新葉」,聞皂香、吹「肥皂泡」、了解肥皂歷史、體驗制皂工藝……走進「皂夢空間」,館內所有空間全部以圓形管道連接,高度還原了制皂廠原始風貌,參觀者就如同一塊小小的肥皂,穿梭於各個輸送管道和生產車間之間,可以全方位體驗一把制皂時空之旅。

「皂夢空間」正是楊浦濱江岸線開發建設的生動縮影。楊浦濱江是上海乃至中國近代工業最重要的發源地之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專家稱為「世界僅存的最大濱江工業帶」。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伴隨城市轉型、產業結構調整,15.5公裡長的楊浦濱江岸線上,不少老廠紛紛關停,廢棄的廠房荒草叢生,機器設備鏽跡斑斑。「十三五」期間,楊浦濱江取得了矚目的開發建設成效,完成了「還江於民、還岸於民、還景於民」的鄭重承諾。

2019年9月,楊浦南段濱江5.5公裡公共空間全線貫通開放,一改長期以來楊浦居民「有江看不到江、走不到江」的窘境。讓群眾「進得來」的同時,努力建設充滿活力、特色生態、舒適便捷的世界一流濱水公共開放空間,讓群眾「待得住」。正如區濱江辦常務副主任,區濱江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左衛東所說,「『十三五』期間,我們著重打造高質量濱江公共空間,開發出一批新晉地標、網紅打卡點,完善公共服務設施,開展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活動,讓市民從原來的『臨江不見江』,到如今縱覽浦江兩岸風貌。」

對於濱江南段核心區保留的24處、總建築面積達26.2萬平方米的歷史建築和其他大量百年工業遺存,楊浦通過實施有限介入、低衝擊開發,積極推動工業遺存的「再利用」。「十三五」期間,菸草公司機修倉庫經減量和生態化改造,形成立體公園、網紅打卡地「綠之丘」;曾經的明華糖廠臨江倉庫拆除了後期搭建的部分,將老建築最具歷史特色和感染力的部分從繁複雜亂的現狀環境中整理展現出來;正在「蛻變」中的「雙子樓」永安棧房,後續將分別建成世界技能博物館和涵芬樓文化藝術中心……一批歷史建築修繕改造工程的先後實施,讓工業遺存煥發新生,也讓每一個來到楊浦濱江的人,閱讀這座城市的建築,感受這座城市的肌理,感悟這座城市特有的歷史文化風貌。

為滿足市民遊客旅遊、休閒、漫步、消費等多樣化需求,南段濱江建成並開放公共綠地約21.6萬平方米,建成7處黨群服務驛站、3處咖啡館、多處公共廁所。濱江遊覽項目和全市首條無線智能感應導覽系統開通,做深做活「建築可閱讀」城市微旅行名片;先後舉辦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第五屆上海楊浦非遺節、第十屆國際傳統藝術邀請展-楊浦巡展、2020《中國好聲音》全國海選上海賽總決賽、2020上海國際攝影節暨第十五屆上海國際攝影藝術展覽、楊樹浦國際創新論壇等一批高品質展覽、演出、論壇活動,吸引世界目光聚焦。2020 年,楊浦濱江以「最有溫度的生活秀帶」入選「上海文旅推廣窗口」。

提「顏值」

微更新激活城市老舊空間

在開魯新村,一塊3800平方米的中心綠地,曾經雜草叢生,破敗不堪。2019年11月,殷行街道對這裡啟動微更新改造。半年後,這裡成了一個漂亮的社區花園,有圓形小廣場、清幽迴廊、長條木椅、塑膠地面、親子遊樂區,還有塗鴉牆。「我兒子現在可以自豪地說,我們小區也有花園了!」社區居民陳女士說。

這一切,正是殷行街道對口的社區規劃師、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王蘭教授和她的團隊精心為開魯居民送上的禮物。作為本市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中心城區,楊浦區域內像開魯新村一樣的老舊小區眾多,居民群眾改善居住環境的需求迫切。2016年起,社區公共空間微更新工作陸續開展。為進一步提升社區更新工作的整體品質,2018年1月,楊浦探索建立了社區規劃師制度,12位同濟大學規劃、建築、景觀專業的專家被正式聘任為楊浦區社區規劃師,對社區更新工作進行指導。

截至目前全區已有16個微更新方案落地,形成了以四平路1028弄、鐵路新村中心花園、開魯三村中心花園為代表的、廣受居民好評的一批微更新項目。

如今,社區規劃師已成為楊浦社區更新、社區治理的一張名片,社區規劃師和社區政工師、社區健康師、社區黨建顧問、社區治理顧問、社區法律顧問一起,形成了楊浦首創的「三師三顧問」制度。對此,楊浦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局長張漢陵表示,「社區規劃師」探索了城市更新新模式,相對於大動幹戈的建設開發和更新改造,微更新成本低,可參與度高,更利於複製和推廣,「打通了社區治理新渠道,改變了以往政府主導、自上而下的社區更新模式,實現了社區居民的全過程有序、充分參與,努力把社區微更新的過程轉變為居民自治、社區共治的過程;拓展了區校聯動新平臺,進一步促進了高校智力資源溢出校區融入社區,為區校聯動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提供了新的結合點。」

宜業、宜居、宜樂、宜遊的老城區蓬勃「逆生長」。人民群眾的笑臉就是城市的最靚顏值、最好名片。

轉載請註明出處

人民城市工作室:董志雯 楊曉梅

視頻剪輯:王子亮

原標題:《【我們這5年】從「工業楊浦」到「創新楊浦」,老城區蓬勃「逆生長」》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品區五年|楊浦:「破圈」帶來了什麼?
    上世紀90年代,隨著上海城市結構調整,楊浦作為老工業的傳統優勢逐步弱化,上海從「四個中心」建設出發,做出創立楊浦知識創新區的決策。從老工業區轉型知識創新區,從產業更新到空間更新,楊浦努力打破一個個圈層蕩漾開去。尤其這五年,是楊浦的「創業高峰期」。而一個個關於「破圈」的故事,總是出現在區域發展的每個關鍵時期。
  • 品區•五年 | 楊浦:「破圈」帶來了什麼?
    上世紀90年代,隨著上海城市結構調整,楊浦作為老工業的傳統優勢逐步弱化,上海從「四個中心」建設出發,做出創立楊浦知識創新區的決策。從老工業區轉型知識創新區,從產業更新到空間更新,楊浦努力打破一個個圈層蕩漾開去。尤其這五年,是楊浦的「創業高峰期」。而一個個關於「破圈」的故事,總是出現在區域發展的每個關鍵時期。
  • 楊浦的未來充滿生機和活力
    此次調研發現,楊浦青年充分了解楊浦濱江從「工業鏽帶」變成「生活秀帶」、「發展秀場」的歷程,這是有別於其他區的特有現象。今後楊浦濱江建設,能為青年創造怎樣的發展機遇和空間,青年生活會有怎樣的新變化?  謝堅鋼  從「工業鏽帶」到打造成「生活秀帶」的五六年間,楊浦濱江發生了華麗的轉變。我們要讓老建築有新故事,包括楊浦大橋以西的永安棧房的舊址,將來就是世界技能博物館和涵芬樓藝術中心,這就是給老建築賦予新的功能和故事。還有我們和郎朗音樂世界合作,在上海港機修造廠原址打造音樂藝術中心。
  • 楊浦這幾條建築微旅行線路,你值得收藏!
    楊浦這12條建築微旅遊線路不容錯過!都有哪些歷史建築等待著我們呢?該路線包含楊浦濱江南段十餘處點位,跟隨總書記的腳步,見證昔日的「工業鏽帶」轉變成為「生活秀帶」。03楊浦百年工業之旅類型:海派文化線路長度(km):5.5預計遊覽時間:3小時涉及建築黃埔碼頭舊址-瑞鎔船廠舊址-英商怡和紗廠舊址-楊樹浦水廠-上海第一魚貨交易市場-祥泰木行舊址-上海電站輔機西廠舊址-日商上海紡織株式會社舊址
  • 楊浦| 藍帶、綠網、多氣泡……未來楊浦將出現這樣的綠道!
    全民跑步時代已經到來,越來越多人意識到跑步對健康的重要性。相較於室內跑,大多數人更喜歡戶外跑。那麼在哪裡戶外跑呢? 首選肯定是綠道! 「藍帶」 利用未來楊浦濱水豐富的綠地資源,建設楊浦區的濱水活力綠道,主要包括楊浦濱江綠道(即黃浦江)、城區濱河綠道(即走馬塘及蘭州河)。
  • 楊浦濱江的這6座「元氣」補給站,不簡單!
    沿著5.5公裡的楊浦濱江岸線, 有一條黨建服務帶——楊樹浦驛站, 6個主題鮮明的站點, 成為市民遊客的「元氣」補給站, 這裡生動演繹著「還江於民」的實踐
  • 藝術的「上海時間」④|楊浦濱江百年遺存,孕育水岸藝術空間
    從「下只角」的工業地帶,到岸線貫通,舊廠房煥發新功能、5.5公裡濱江岸線還首次將公共藝術作品引入其中,並與建築師的改建、景觀設計相融合,提升公共空間品質。2010年對楊浦濱江南段3.4公裡岸線,36.8平方公裡範圍的地區舉辦了第一次國際方案徵集,以上海船廠、楊浦大橋地區為核心,綜合工業遺產和產業開發,試圖形成濱江開發的理念。楊浦濱江是最重要的工業轉型地帶,在多輪討論調研後,規劃理念逐漸清晰,到了2017年,在市規局的協調下,確定了利用輸水管建造棧橋的方案,利用原有的高樁碼頭,解決了濱江貫通的難題。
  • 楊浦百年市政之旅,發現楊浦那些有故事的建築!
    而上述地區恰好是楊浦「三個百年」(百年市政、百年大學、百年工業)最集中的地域。由此可見,楊浦的「三個百年」在歷史的發展進程中,留下了許多珍貴的建築遺存。百年市政篇孫中山先生在民國11年所著之《建國方略》中提出:上海「苟長此不變,則無以適合於將來為世界商港之需用與要求」。
  • 快來楊浦濱江全新開放的「皂夢空間」看看
    金秋時節的楊浦濱江又有了什麼樣的新變化?10月30日,改造於原上海制皂廠生產輔助區的展示體驗館「皂夢空間」迎來試運營,周到君進行了實地探訪。制皂工業遺蹟變成展示體驗館 沿著平定路走到楊浦濱江,幾幅懷舊感十足的「國營上海制皂廠」老海報吸引了周到君的目光。
  • 中共上海市楊浦區委關於制定楊浦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
    五年來,面對複雜嚴峻的外部環境和自身轉型的雙重壓力,全區上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三區聯動、三城融合」,一張藍圖幹到底,以科技創新推動「工業楊浦」變為「創新楊浦」,以城市更新推動「工業鏽帶」變為「生活秀帶」,以自我革新推動「陌鄰家園」變為「睦鄰家園」。
  • 這個地方,曾被譽為楊浦的「南京路」
    1990年「八埭頭」街市02楊浦的「南京路」宣統元年(1909年)後,平涼路、福祿街上的惟興裡和亞納裡等一批舊式裡弄建成,從此,八埭頭以通北路為縱向滬東狀元樓以燒、蒸、烤、燉等烹調手法見長,除了紅燒冰糖甲魚這道促成「狀元樓」店名由來的名菜外,狀元樓還有好幾道招牌菜,如雪菜大黃魚、腐乳黃魚豆腐、清炒蟶子、苔條花生米等,冷盆中的鰻鯗、銀蚶、熗蝦熗蟹、烤菜等,各具風味,讓生活在楊浦的市民盡享舌尖之福。
  • 上海楊浦綠道將形成「藍帶綠網多氣泡」
    中青在線上海1月19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王燁捷)今天下午,楊浦區綠化市容局公開發布了2018年綠道建設規劃,提出了「藍帶綠網多氣泡」的規劃總體結構。    據悉,「藍帶」為藍色活力帶,利用未來楊浦濱水豐富的綠地資源,建設楊浦區的濱水活力綠道,主要包括楊浦濱江綠道(即黃浦江)、城區濱河綠道(即走馬塘及蘭州河)。
  • 【四史教育】讓楊浦中小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在紅色課程中「潤物無聲」
    如學生在控二小學院士館通過研學形成理性思維方式,從而感悟對待生命的求真態度;學生通過對雷鋒精神的解讀,理解生命的意義,從而夯實理想信念,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學生在學於漪、呂型偉事跡中認識生命的價值,勇於開拓、善於創新,樹立屬於本民族的文化自信。
  • 依託進博會國際平臺,北歐五國與上海楊浦「情緣」再升華
    依託第三屆中國進口博覽會大平臺,有力推動海外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周與進博會溢出效應之間的結合,實現從創新創業到商業落地的有效嫁接和轉化,推動項目成果落地實踐,打造全球區域合作的示範效應。 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主任鄭浩峻表示,海外活動周是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的重要組成部分,三年來在五大洲20多個國家50多個城市展開了100多場雙創活動,產生了廣泛的國際影響力。希望以此次活動為契機,雙方聚集共識,互學互鑑,共同為可持續發展領域的深入創新合作開啟篇章。
  • 楊浦首家「盒小馬」開門迎客啦!
    楊浦首家「盒小馬」開門迎客啦!盒馬mini開發選址負責人陳彥婕介紹說:「你正常打開盒馬APP,到我們的首頁裡,往下拉有一個叫『鮮食自取』。當顧客在家的時候,可以打開手機直接下單,從家裡走到這裡後,就可以把新鮮的、熱的早餐帶走。」
  • 她從楊浦這裡走上螢屏…
    最楊浦的記憶 楊浦濱江有著一種「最楊浦的記憶」,靠著黃浦江優越的航運條件,楊樹浦江兩側曾是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搖籃在經濟轉型發展中,機器的轟鳴聲逐漸消逝,原本熱鬧的工廠變得寂寥,楊樹浦路成了一條「工業鏽帶」。
  • 楊浦首家法國蘭蔻閃耀啟幕
    一排排口紅整齊劃一地擺在眼前,各種香水、彩妝隨手可取,精華、面霜免費試用……這畫面光是想想就很美對不對?!就在今天!高檔化妝品品牌法國蘭蔻正式入駐百聯又一城啦!還帶來了諸多優惠,開不開「森」~蘭蔻又一城店是全國第297家蘭蔻新店,也是楊浦首家新店。店內全線護膚、彩妝、香水一應俱全,小黑瓶眼霜、精華,菁純系列眼霜、面霜等當家王牌產品都可在此一站式配齊,蘭蔻美容顧問也將為消費者帶來最專業的服務。新店開業,蘭蔻又一城店推出了諸多優惠活動!
  • 浙江台州寧波與上海楊浦啟動人才服務「一卡通」
    台州與上海楊浦共同認定的「一卡通」人才,在楊浦開辦企業的可享受人才專員、教育諮詢、健康管理、人才發展等八大類服務,在台州可享受景區門票、酒店民宿、體育場館等特色服務資源。台州與寧波共同認定的「一卡通」人才,在甬、臺兩地均可享受景區門票、酒店民宿、體育場館等特色服務資源。
  • LADY M 終於來楊浦了!
    LADY M 終於來楊浦了! 網紅千層蛋糕品牌Lady M,將楊浦第一家店開進楊浦五角場啦,就在合生匯!堂食、外賣同步推出。進入合生匯1樓中庭位置,Lady M品牌一貫的白色簡約設計風格映入眼帘。
  • 【記憶】楊浦濱江的「上海魚市場」,你了解TA的過去嗎?
    初建1933年,上海計劃建設規模較大的魚市場。上海魚市場場址選擇租用浚浦局新填定海島(因島上定海路得名,1945年後改名復興島)土地共4.54公頃,江岸線長335米。大樓之南建造魚業交易場地4975平方米;大樓之北造魚貨倉庫6座,容量為412立方米;冷庫一座,其中製冷室5間,面積817.5平方米,容積2659.3立方米,製冰房一間,面積204.5平方米,冰凍機房一間,日產冰約50噸;西為經紀人辦公室28間。主樓屋頂裝有霓虹燈,「上海魚市場」5個大字。船進吳淞口就能看到,黑夜更為醒目,指示航船來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