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地圖上看,山西位於太行山以西,河北位於太行山以東,河北和山東都位於太行山以東,而且相對於山東來說,河北所處的方位更正。貌似河北更有資格叫山東,但現實卻是以黃河為地標和河南配成了一對。為什麼河北不叫山東而叫河北呢?
圖-山東、河北均位於太行山以東
我們都知道我國行政區劃大體上遵循山川形便,以山川、河流、湖泊等作為標誌性的地標來劃分和命名,像湖南、湖北以洞庭湖為界,河南、河北以黃河為界,山西、山東以太行山為界,山東位於太行山以東,山西位於太行山西。
如果單純從現今的區劃以及地理位置上來看,河北如果叫山東也可以,但是如果河北叫山東的話,那山東又該何去何從?山東又該叫什麼呢?黃河下遊出河南後自西南往東北流入大海,山東主體部分位於黃河東南方向,而且半島部分突出到大海裡去了,叫河東省不太貼切,山西如果叫河東的話更好。想用水做地標是不行了,那山呢?不好意思,沒有像太行山,秦嶺這種大的山脈,山東是丘陵地貌,不算太高的泰山山脈也勉強可以作為地標。但是泰山山脈位於山東腹地,總不能把山東叫泰山省吧。沒辦法,只好往西看,找個大一點的山脈,就太行山了。
圖-河北、山東地區地形圖
再看看河北,有黃河和太行山可以作為地標。如果用太行山做地標也不是不可以,但是河北的張家口和承德這兩大塊可是位於陰山山脈了,再用太行山來給它們定位就不太合適了。何況這兩塊地面積可不小,佔河北總面積的百分之四十了。相比之下,用黃河作為地標來定位河北更合適一些。
有人說河北、河南是以漳河為界來命名的,如果按現在的區劃來看,漳河確實位於兩省的交界地帶。但實際上兩省的名稱並非是根據漳河來的。要知道河南河北最初的區劃並非如今天這樣,歷史上區劃的變動實在是太大。再說了,漳河的體量還夠不上作為地標的資格。實際上河北之所以命名為河北,地理上來說因其處於太行以東,黃河以北,而且並非只是單純地根據地理位置來的,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因素就是歷史的沿革。
圖-我國中東部部分地區地形圖
大禹治水以後,將天下分為九州:冀、青、兗、徐、豫、揚、荊、梁、雍。河北簡稱為「冀」,若要追源,最早就是從九州之一冀州來的,不過那個時候的冀州面積頗大,包括山西全部,陝西、河北、河南一部分。後來的朝代的區劃中,雖然範圍有所變化,但有些沿用了冀州這個名稱。春秋戰國時期,河北乃四戰之地,燕、齊、趙、魏在這裡互毆,甚至連小國中山國也不甘寂寞。到了西漢時期,設冀州,轄河北一部分土地。
從歷史上來說,「河北」這兩個字作為地方行政區的名稱是從唐代設置的河北道開始的,而且所轄範圍和如今的河北省大致相同,差不太多。北宋時期,河北道又被分為兩塊,河北東路和河北西路,不過河北北部的北京、天津那塊已經被遼國所佔。元、明、清時期,河北距離京師近,乃京畿重地,直接隸屬京師,民初還被叫作直隸省。後來因為北京失去了京城的地位,1928年才改為河北省一直沿用至今。
圖-河北省人文地圖
周王朝將姜子牙分封在齊國,春秋戰國時期的齊國發展迅猛,稱為霸主之一,不但徵服了膠東半島,而且向北拓展到天津附近,佔了太行山以東河北很大一部分土地,而河北範圍的其餘土地則被燕、趙、魏、中山國所分。齊魯是山東的代表,如果從地理位置上看,太行以東為山東的說法追溯到這個時期的話,還是很合理的。
「山東」這個詞出現在戰國時期,不過那時的「山東」則泛指崤山以東。山東正式成為明確的行政單位是從金代開始的,設置山東東路和山東西路。元朝的行省就相當於如今的省的概念,但是山東和河北當時都屬於中書省的轄區。明朝沿用元朝的行省制,設山東行省,雖然改名山東布政使司,實際上老百姓還是習慣叫山東省。山東省一直沿用至今。
圖-山東地形示意圖
綜合地理、歷史因素可以發現,從地理位置上河北更適合叫山東,但是從歷史上來看,後來山東叫山東的時候,河北還在中書、直隸中,沒辦法只好讓山東先用了。再說了,河北始於唐代,山東始於金,本著向前溯源的原則,河北叫河北歷史更悠久也不虧。本文地圖出自下方《中國歷史地圖集》,含300多幅地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