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武術作為中國文化和歷史的經典傳承,它經歷了幾千年的風風雨雨,但是我們炎黃子孫為之驕傲驕傲的一種強身健體、防禦外侵的生存技能。
鑑於中國武術如此博大精深,很多武術愛好者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認可中國武術、喜歡中國功夫。
因此,有許多影視題材專門用來演繹中國功夫,通過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不同門派的中國功夫的獨特魅力所在,藉此機會傳播中國武術的魂與魄、美與剛,也讓大眾更深刻地體會中國武術的精髓所在。
隨著這些影片的問世,有很多武打巨星被大家熟悉和喜愛,像成龍、李連杰這樣的國際巨星都是由於在影視作品中出演相關角色,完美地展示了中國武術的力量與精神才被全世界的人熟知。
正因為中國武術有著這樣獨特的魅力,使得不只是中國人、世界各地的有許多人都對武術有著不同尋常的熱愛。
在這些人當中,來自德國的安娜就是其中比較典型的一位,她由於喜歡中國武術,進而喜歡中國文化,之後她帶著這些喜愛又在中國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也在中國安了家,過著屬於他們自己幸福的生活。
德國出生,品學兼優成女學霸
安娜出生於德國,但她的父母卻給她取名叫安娜。聽到這個美麗的名字,大家都不得不想到世界文壇巨匠列夫·託爾斯泰的經典之作《安娜·卡列尼娜》。安娜並不是俄國人,那為什麼會被取名為一個如此有俄國風格的名字呢?
因為安娜的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俄國人,但由於工作的原因,他們從俄國移民到了德國。出於他們對故鄉的一份牽掛和懷念,他們於是給自己的女兒取名安娜以寄託他們對俄國的一份特殊的情感。
安娜的父母是企業家,雖然企業不大,但收入不菲,家裡頗為寬裕。而安娜作為家裡她父母的掌上明珠,從來就是想要什麼,父母就給買什麼,安娜想做什麼,父母都支持他做什麼。安娜的過著「公主」一般養尊處優的生活。
安娜雖然是個有父母寵著的小公主,但她並沒有被慣壞,她總是很清楚自己想要什麼並努力奮鬥爭取,在求學的道路上堪稱學霸。
懷著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濃烈興趣,安娜高中畢業後,就在父母的支持下遠赴異國他鄉的中國上海交通大學學習,隨後在本科畢業後,安娜又考取了英國倫敦大學的研究生。安娜極其富有語言天賦,在求學的過程中熟練掌握了據說多達五門之多的語言。
原本,安娜的計劃是學成後歸國工作。以她的條件,回到德國找一份一流的工作,找一個合適的人組建,組建一個富裕幸福的家庭,是一條顯而易見和足以讓大多數人羨慕的人生軌跡。然而,這一切似乎都被「武術」耽擱了。
熱愛武術,嫁到中國成「洋媳婦」
說起安娜和武術的緣分,主要和她的父母有關。
在安娜11歲的那一年,安娜父母突發奇想覺得安娜應該學點功夫一樣的本領,一方面鍛鍊身體,另一方面也可以在關鍵的時候保護自己。
日本的空手道,韓國的跆拳道,泰國的泰拳,西方的拳擊,夫妻倆人選來選去,最後選中了中國的武術。
於是夫妻倆人找了一家附近的中國武館,把11歲的安娜送了進去學習武術。從安娜第一次進入武館學習武術開始,安娜就被武術深深地吸引住了。
武術作為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精髓之一,當然不止強身健體那麼簡單。與主要強調攻擊防守的其他格鬥術不同,武術中還蘊含著很多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幫助人塑造高尚的品德和不屈的精神。
安娜在學習武術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受到了這些影響,一個原本嬌生慣養的大小姐,很快變的勇敢樂觀和意志堅強,這一顯而易見的成長讓安娜父母慶幸當初做對了選擇,也讓安娜體會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開始對它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也因為這個因素,等到安娜即將高中畢業報考大學的時候,她又「任性」了一把,她提出想去中國上大學,以便她可以更加近距離的接觸和學習中國文化和武術。
安娜父母的思想本就是非常的開明,有別於一些所謂的傳統精英,他們尊重孩子的想法,支持孩子去走自己的道路,追求自己的理想。
看到孩子能有自己的目標,並且為之付諸於行動,安娜夫婦心裡反倒非常的寬慰,他們感謝武術給孩子帶來的成長,自然不會反對孩子的要求。也正是因為如此,才有了本文先前提到的安娜來到中國上海交通大學求學的事情。
來到中國的安娜,迫不及待的想要學習更加正宗的武術。學校的武術社團顯然已經不能滿足她的要求。於是在朋友的幫助下,利用假期,她不遠萬裡長途跋涉,來到河南的一所武術學校學習。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這裡安娜不光精進了武術,還遇到了她的一生摯愛。愛情就是這麼「任性」,在任何時候都可能敲開人的心門。
在武校學習的時候,有一次班上組織學生去當地旅遊。河南有不少好山好水,辛苦訓練的閒暇出來看看,非常適合調節心情。就在這一次旅途中,安娜和一個叫詹金龍的小夥兒相遇了。
詹金龍來自普通的安徽農村,從小喜歡武術,6歲的時候就已經進入武校學習。他武術打的非常好,也沒有放棄這條路,學成後一直在武術學校任教。
詹金龍和武術就像親兄弟一下,從小到大誰也沒有離開過誰。多年的習武,讓詹金龍全身上下自然而然地散發著迥異於普通人的武者的氣場和精神。
安娜第一次遇到這個小夥,就被他身上的武者氣質深深地吸引了,並因此不自覺的總是多關注他一眼。隨後,偶然的一次機會,詹金龍給大家表演了武術表演。一招一式都乾淨利落又行雲流水,讓安娜這個異國的武術愛好者徹底傾倒和折服。
安娜開始主動和詹金龍攀談起來,攀談過程中,詹金龍了解到安娜是懷著對武術和中國傳統文化的熱忱,獨自一人來到中國求學,心裡頓時也對這個女孩子產生了敬佩之情,願意交她這個朋友。
安娜和詹金龍起初只是想當個普通朋友,因為都熱愛武術,倆人特別聊得來。結果沒想到聊著聊著,居然聊成了男女朋友。我們不知道是誰先動的心思,總之,這事成了。
家庭幸福,公婆愛護夫妻和睦
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倆人有了更加深入地了解。雖然詹金龍不像德國人一樣,喜歡把「我愛你」掛在嘴邊,但是他總是能用實際行動讓安娜感受到這一點。聽其言、更要觀其行,詹金龍特有的東方人表達愛意的方式,讓安娜覺得很踏實。
而安娜雖然是個學霸,畢業於著名學府,可是對詹金龍這個文化知識相差甚遠的農村小夥兒,從來沒有任何的嫌棄,這讓詹金龍找到了愛情的自信,讓他相信他們能夠走到一起。兩個國籍家庭背景學識完全不搭邊的年輕人,就這樣決定結婚了。
安娜的父母一向開明,女兒已經長大成人,有著優秀的判斷力,他們相信女兒的選擇。詹金龍的父母更是做夢都沒想過這輩子會有個洋媳婦兒。
安娜第一次進門見詹金龍父母的時候,懂事大方,討人喜歡,完全沒有老兩口擔心的被嫌棄,老兩口樂開了花。2012年,倆人正式成親,還在當地引起了小小的轟動。
結婚後,安娜選擇和丈夫留在中國,她知道文化的差異不是說克服就能克服的,熱戀之後的新婚生活更需要時間的磨合。
而她已經在中國生活了很多年,相比詹金龍去德國,顯然留在中國更加有利於他倆的婚姻。而詹金龍的父母也對兒媳婦照顧有加,生怕兒媳婦有不適應,各方面都非常照顧兒媳婦的習慣。
在一家人共同的努力下,儘管有著巨大的習慣差異,但是因為互相敬重和關愛,既然偶然有小摩擦,也很快就能解釋清楚而後煙消雲散,詹金龍和安娜的小家異常的和睦幸福,也完全沒有傳統的婆媳關係的困擾。
而反觀現在的社會,觀念上越來越盛行「門當戶對」,相親首先看的是對方的家庭背景和職業收入,其次才是長相和人品。
甚至一些婚戀網站都會自動地根據背景信息去做配對篩選。詹金龍和安娜的故事讓我們看到只要有真情在,其他都是可以掃清的障礙。
婚姻應該建立在志趣相投、有共同語言的同時可以互相包容的愛情的基礎上。「門當戶對」可能有利於人們更好地發現這一愛情基礎,但是如果把它當成幸福婚姻的前提標準和必要條件,是不是有點本末倒置了呢?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圖片或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作者聯繫,如反映情況屬實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責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