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古國希臘曾經因為戰勝波斯帝國而聲名大噪,但是從此之後世界歷史對它也沒有過多的關注,我們只知道它逐漸被羅馬所徵服,在對抗羅馬的運動中,沒有出現像溫泉關戰役、馬拉松戰役等可歌可泣的事跡。不過有一點希臘人還是瞧不起羅馬人的,那就是羅馬人抄襲了希臘神話。譬如:
朱庇特 Jupiter 神王,相對應於希臘神話的宙斯Zeus.
朱諾 Juno 神後,相對應於希臘神話的赫拉Hera.
密涅瓦 Minerva 智慧女神,相對應於希臘神話的雅典娜Athena。
維納斯 Venus 美神、愛神,相對應於希臘神話的阿佛洛狄忒Aphrodite。
可能在我們眼裡,朱庇特比不上宙斯出名,朱諾也不及赫拉。不過好歹羅馬人也不是吃素的,抄襲了希臘神話後,也自己加工創作了一些人物。比如提及美神、愛神,我們更多的想到的是羅馬神話中的維納斯,(那一尊斷臂的維納斯雕像,傳遍了整個世界,)而不是希臘神話中的阿佛洛狄忒。
羅馬神話中還有一個神仙比希臘神話出名,那就是愛神丘比特(相當於希臘神話中身為愛與美神阿佛洛狄忒之子的厄洛斯),他通常的形象是一各手持弓箭的調皮小男孩,人們對他又愛又恨,愛的原因是他的金箭是讓兩個人產生愛情的神物,但是他還有一種鉛箭,射入人心會使相愛的人產生憎惡,以分手而告終,說白了,這孩子是身兼婚姻登記處和離婚登記處兩個崗位,想一想,還是咱們中國的月老好呀,年紀長有經驗,只管牽紅繩,絕不拆姻緣。
丘比特有一對閃閃發光的金色翅膀,帶著弓箭漫遊,經常無目的地瞎射,不要說世間的凡人,就是包括十二主神在內的神仙都難逃他的惡作劇。就讓我們看看有哪些倒黴的神中招了吧:
阿波羅有一個功績就是射殺了巨蟒皮同,因此得到銀弓大神的稱號,而有一天他看到也拿著弓箭的小愛神丘比特,毫不客氣地警告丘比特說:「弓箭是很危險的東西,小孩子不要隨便拿來玩。」(也有一說是:阿波羅是嘲笑丘比特,說:「我的弓箭能夠射殺大蛇,你的弓箭能做什麼?」)
丘比特被阿波羅這麼一說,心裡很不服氣,於是他偷偷跟著阿波羅,當阿波羅走到河神珀涅俄斯的女兒達佛涅身邊的時候,丘比特把那支產生厭惡之情的鉛箭射向達佛涅,被射中的達佛涅,立刻就變得十分厭惡愛情。然後他又向阿波羅射出了熱愛的金箭,阿波羅立刻愛上了眼前的達佛涅,可達佛涅憎恨愛情,急忙逃避阿波羅的追求,為了逃避阿波羅,達佛涅請求自己的父親河神珀紐斯將自己變成一棵月桂樹。
為了紀念達佛涅,阿波羅將月桂樹作為自己的聖樹,從此頭戴桂冠的樣子成了阿波羅的標誌形象。
這個悲劇的始作俑者就是丘比特。
說了丘比特的胡鬧,順便再讓我們看看中國的月老的軼事吧:
韋固夜遇月老訂姻緣
唐朝元和二年,杜陵有個叫韋固的書生去清河訪友,途中借宿在宋州宋城縣南店客棧。同住客棧的張姓客人聽說他還沒有娶妻,說是要把原清河太守潘昉的女兒介紹給他,約定第二天早晨在龍興寺門前碰頭,告訴他女方的回音。
次日四更天時,韋固就匆匆起床趕往龍興寺,張姓客人還沒有到,倒見一鬚髮銀白的老翁坐在臺階上,倚著布袋對月翻書。他踅過去窺看,卻一字不識,便對老翁說:「小生熟讀經書,怎麼一字不識?」老人笑笑說:「此非人間凡書,你如何識得?上面所載,是天下男女匹配的婚牘。」
韋固將信將疑,又問布袋裡裝的什麼東西。老翁道:「是為紅線,用來系夫妻兩人的腳,一男一女降生時就已拴住了,以後即使仇敵之家、貧富懸殊、醜美不等、相隔萬裡,也必成夫妻。」韋固益發驚奇,再問:「小生的妻子應是哪位千金?」老翁翻了翻書說:「宋城南店北面賣菜陳婆的女兒便今年才三歲,十六歲時與你結為連理。至於潘昉之女,與你無緣。」
韋固暗想,她十六歲時,我已過而立之年了,哪有差這麼多年的?於是說:「可否得見未來的娘子?」
老翁領著他進入一個菜市場,看到有個瞎了一隻眼的婦人,抱著個小女孩蹣跚而來。其指著小女孩說:「這就是你的娘子。」韋固生氣地說:「若我知書達理之人,豈能娶鄉野老婆子家的粗俗女兒,不如殺了她吧。」老翁哈哈大笑:「已是赤繩繫足的了,豈可逆轉?」言畢飄然而去。
韋固哪裡肯信?令僕人殺了小女孩(這韋固,也忒心狠手辣了),僕人膽小,只刺破了小女孩的眉間,拔腿逃之夭夭。
以後年復一年,雖有好事之人為韋固提親說媒,卻都未成功。轉眼十多年過去了,韋固家未成而業已有,在相州刺史王泰手下當了參軍官。王泰欣賞他才學過人,將女兒許配給了他,擇定黃道吉日拜堂成親。新娘王氏年方二八,美若瑤池仙子下凡來,韋固滿意非常,夫妻相敬如賓。
那新娘眉目間總貼著一朵彩色紙花,晚上睡覺時也不取下,沐浴後還要重新貼上。韋固忍不住詢問原由。回說小時候被歹徒刺傷,貼紙花以掩飾傷疤。
韋固暗暗吃驚,再問妻子身世,王氏如實道來。
王氏襁褓中時父母雙亡,跟著靠賣菜為生的奶媽陳氏艱難生活,後來陳婆打聽得她的叔叔王泰當了刺史,便送與王泰收養。王泰當作親生女兒一般對待,撫養至十六歲時把她嫁給韋固。聽完妻子敘說,韋固大為詫異,想起了當年龍興寺前遇見老翁對月翻書事,認定這月下老人正是主管人間婚姻的媒神,逢人便津津樂道這樁奇遇,至遠近皆知。稍後,學人李復言把這則傳聞取名「定婚店」,由是世代相傳,男女老少鹹知,「月下老人」即成了姻緣之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