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又是半年過去了(為什麼要說又呢),iQOO一頓操作猛如虎,vivo本尊該有大動作了,這甚至已經成為某種默契和慣例。年中的X50系列(尤其是緊鑼密鼓而來的「超大杯」X50 Pro+)給人留下深刻印象,「讓你從此不怕夜的黑」,其特性鮮明的影像系統和出眾的設計語言是各家媒體著墨尤重的地方。或者說,整個vivo X系列產品線的品味層次因它而再上一個臺階。
如果再說遠一點,大約一年前的X30系列就已經呈現出了這種趨勢。那麼,在X30系列完成5G先發使命而X50系列順勢強化「形色兼具」的美學戰術之後,vivo的確該讓X60系列出場為2020年收官了。畢竟,精彩紛呈而又殘酷嗜血的2020年手機市場,各巨頭都想在年末再亮亮傢伙事兒,算是為2021年叫個陣。
有意思的是,vivo X60系列不僅繼續強化了整套契合時宜的成熟方案,還非常精確地展現了vivo在新的一年「戰事」裡會用到的幾樣「大殺器」,有全新的系統,有全新的運算平臺,有全新的設計語言,全新的IoT鏈條,甚至還有開創性的影像組合——第二代微雲臺與蔡司光學鏡頭「雙劍合璧」。應該說,X60系列在這個時間點出現,本身就承擔了很多戰略考量。
不過今天話題還是收得小一些。感受X60系列整體產品思路,我們總覺得vivo這次想要對用戶層面表達的東西其實很簡單,就是繼續由內自外升華事關「美」這個關鍵詞的一切元素,無論是形色美還是「行攝美」。畢竟,這兩樣是用戶能夠實實在在感知的東西。所以,一句「春風拂檻露華濃」給此篇定了主題,也算呼應大眾「雲想衣裳花想容」。
配置圖
一切從新開始,鏡頭篇
在12月17號vivo與蔡司聯合召開全球影像戰略合作發布會的時候(實際上是在宣布召開這個發布會之時),業內就已經沸騰了。要知道,站在影像光學的角度,蔡司的名氣可不比徠卡小,都是純正德味,且蔡司在此手機影像領域的戰史更加豐富和悠久。這也不難理解,當vivo與蔡司的合作正式官宣的時候,各媒體人驚呼「藍色logo這次穩了」!
既然是第一次合作,尊客之道,那就先聊蔡司。這一次,vivo與蔡司雙方通過合作,探討光學領域的專業知識並在攝像頭核心基礎素質、光學成像和量產機體驗等方向交流,很明顯可以看出vivo對2021年的手機影像領域抱有非常大的「野心」。
從之前的X50 Pro與Pro+身上,我們其實已經有很明顯的感受了,但總覺得還差點什麼無法形容的「力」。如今豁然開朗,友商有徠卡,vivo就玩蔡司,總要有個光學巨頭來站臺壓陣才能更進一步。
有著175年研發經驗的蔡司,憑藉多年對光學技術的積累和理解,為手機提供專業光學領域的指導,功力更是爐火純青。同時,vivo採用行業領先的製造技術以提高裝配和製造精度,確保光學系統的成像性能準確再現設計規範,也對成像質量進行了調整,圖像的銳度和清晰度都得到了增強,以獲得更精確的顏色,從而確保光學系統符合蔡司嚴格的質量標準。
作為雙方第一次合作,蔡司為vivo的旗艦系列產品X60系列提供了影像系統設計、光學工程和質量標準的專業知識,而vivo擁有豐富的移動智能產品的專業製造經驗,可謂強強聯合。蔡司通過「vivo蔡司聯合影像系統」,支持vivo在旗艦系列產品上達到高質量水平。
詳細說來,蔡司這次給X60系列機型加持了三大要素。
首先是蔡司光學鏡頭,我們都知道,鏡頭是智慧型手機攝像頭的關鍵元素之一也是出色的移動成像的不可或缺的部分,重要性並不亞於感光元件。蔡司光學標誌著聯合影像系統的質量標準,vivo吸收蔡司的光學設計理念,在與蔡司緊密配合後,在X60系列上推出蔡司光學鏡頭,具有高解析度,改善了各種光學問題,包括色散、眩光、紫邊和鬼影等等各類光學問題。這對於滿足不同拍攝場景的用戶的需求至關重要,能夠使他們以非常方便的方式享受高質量的攝影。
其次是蔡司T*鍍膜。1935年,蔡司工程師亞歷山大·斯馬庫拉(Alexander Smakula)通過在真空中加熱和蒸發低折射率氟化物薄膜,發明了一種名為「T」的鍍膜。這項創新是一種可用於鏡頭表面抗反射的鍍膜工藝。如今它已成為各類光學表面鍍膜技術的行業標準,也是當今消費品類裡最先進的鍍膜技術之一。
為了證明符合蔡司T*鍍膜的要求,vivo在X60 Pro+上採用了ALD納米晶鍍膜工藝(該工藝首次使用到手機產品上)。ALD工藝可以將鏡頭中心區域和邊緣區域的反射率實現平均值0.25%,相當於(鏡頭表面)中心區域的光線反射率降低了50%,邊緣區域的反射率降低了87.5%。簡單來說,它可以使手機鏡頭的成像更透明,顏色更真實,尤其暗光夜景畫面的表現提升明顯。
最後是攝友們熟悉的蔡司Biotar人像風格。說起來,Biotar的確是一支極具傳奇色彩的蔡司鏡頭,在問世的幾十年裡,一直被世界各國的專業攝影師和攝影愛好者追捧。它最突出的特徵就是中心人物清晰的同時,焦外虛化呈現出渦旋的、醒目的、夢幻的超現實人像攝影效果。現在,vivo通過重新構建空間深度和光斑模型,在X60系列上再現了經典蔡司 Biotar 鏡頭的夢幻的旋轉虛化效果,讓人像照片更加具有獨特風味。
總之,X60系列現在已經有了濃濃「德系相機」的味道,看點十足。
一切從新開始,雲臺篇
眾所周知,之前X50 Pro被用戶津津樂道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那套開創性的「微雲臺」,那也是vivo引以為傲的東西。這次X60系列則是全系標配了微雲臺組件,並且是進一步優化後的2.0版本,讓防抖體驗得以升華。
在聊X50系列的時候我們說過,客觀空間的局限性、對工業設計的挑戰和工藝高精度的要求等,是行業內未普遍採用微雲臺方案的原因之一,並且將微雲臺放入手機,也對攝像頭模組小型化和性能均衡帶來了挑戰。說到底,一是成本原因,二是技術原因,微雲臺不是那麼好做的。
vivo不僅做了,還把微雲臺方案推出了第二代(當然,長期規劃的必然性是合理的),尤為可貴。實際上,在保證微雲臺得以正常工作的前提下,vivo是通過不斷的嘗試才將微雲臺佔板面積節省約了40%,厚度減少1mm,「極限」壓縮微雲臺與屏幕的距離至0.13mm,再加以良好的結構保護措施,實現了外觀設計與主板布局接近「完美」平衡的堆疊方案。
從成品來看,vivo X60 Pro的4800萬像素主攝鏡頭在第二代微雲臺基礎上實現了f/1.48的超大光圈(X50 Pro是f/1.6)。通過採用精度更高的AOA組裝工藝,精確調整及控制多組件間的同軸性、傾斜及間距等,有效改善了大光圈鏡頭的邊緣像差。
可以看到,使用X60 Pro進行拍照時,擁有第二代微雲臺意味著夜景拍攝能夠有更充沛的曝光時間,且糊片的機率也會更小。
同時,在X60 Pro上,當微雲臺中的測距模塊獲取到拍攝距離在10cm至50cm內,拍攝者的手在X或Y軸產生平移方向的抖動時,微雲臺會啟動防抖補償。通過補償X軸平移、Y軸平移、YAW和PITCH抖動,帶來四軸拍照防抖效果。
最後,X60全系列沿用了第一代X50 Pro上的採用五軸VIS視頻防抖技術,通過「X軸轉動+Y軸轉動」的超穩微雲臺防抖,配合「X軸平移+Y軸平移+Z軸旋轉」的電子防抖,實現X/Y/YAW/PITCH/ROLL「五軸視頻防抖」效果。畢竟,視頻拍攝已經成為了性能消費的熱點,vivo也是全力以赴了。
一切從新開始,影像調校篇
有了蔡司鏡頭與微雲臺的硬體層面雙保險,算法與調校的軟實力就看vivo一貫的風格了。這其中最重要的還是暗光環境下的拍攝性能,實際上也是前面那「雙保險所要營造的結果」。畢竟,我們說X50 Pro的暗光拍攝性能是詮釋了「暗光進化論」,那麼X60 Pro必然要有「再進化」的實力才行。
在不同的暗光場景下,X60 Pro的超級夜景算法覆蓋了更多場景,根據極限黑暗、城市夜景和超逆光夜景等不同環境光場景進行優化。比如黑光夜視2.0,就是瞬間點亮暗夜之美的關鍵。而在AI降噪模型與算法優化方面,X60系列繼續沿用了X50系列上採用的自研AI降噪算法並對其進行了升級,通過優化噪聲模型實現了ISO感光能力的三倍提升。
我們知道,在極暗環境下提升ISO會帶來更複雜的噪點。vivo通過自研RAW域AI空域降噪模型,對單幀RAW圖進行空域降噪;通過海量AI學習識別畫面高中低頻區域進行不同程度的降噪,在提升畫面純淨度的同時,儘可能地保留畫面中高低頻的細節。另外,vivo自研算法的強大多圖層處理能力,還可以將人物、天空、建築、植物等不同曝光主題進行多圖層的單獨處理,融合成一張畫面表現細膩的夜景照片。
對於我們普通人使用頻率最高的夜景人像拍攝,vivo繼續為X60 Pro配置了超級夜景算法,同時將人物和背景分離處理,提亮人物的同時保證背景不過曝。在城市燈光夜景以及大逆光場景中,輕鬆拍攝出人像片。至於超廣角拍攝城市夜景風格,也是延續「賽博朋克」「黑金」「藍冰」和「青橙」四套時下熱門且適合城市夜景的風格效果,並新增「藍橙」「銀橙」和「暗黑猩紅」三款夜景風格。
在視頻拍攝方面,X60 Pro可實現2.35:1的寬畫幅拍攝。同時,在錄製過程中的降噪與人聲增強能力增強及三麥立體降噪追音配合,實現定向變焦、清晰無雜音的聲音效果。視頻剪輯首頁輯區新增美顏功能,可對視頻內的人像進行磨皮、美白處理。豐富的視頻模板,適應多種風格的創作需求,導入圖片和視頻,即可輕鬆生成節奏感十足的視頻作品。基本上,更為強大的硬體底子,讓X60 Pro能夠更好地完成X50 Pro的「電影級視頻理想」。
最後,60倍超級變焦和50mm人像鏡頭,都是vivo的拿手戲,近期產品在此均有不錯的表現,X60 Pro作為vivo升華美學境界的旗艦機型,自然呈現得更加得心應手。
一切從新開始,系統篇
實際上,在11月份的時候vivo給大眾帶來了一次大驚喜,而這份驚喜本身的意義是超出任何一臺vivo終端的,包括今日的X60系列機型。沒錯,就是全新的系統OriginOS。在推出微雲臺、120W快充等多項硬體技術後,vivo在2020的年末正式發布自家第二套深度定製的作業系統OriginOS,以此替代服役七年多的Funtouch OS,這的確是值得聊的大事。畢竟,vivo的用戶其實等這一天已經很久了,這些年Funtouch OS且不說好壞良莠,單單是新鮮感也後勁乏力。
不得不說,包括「以UI起家」的小米MIUI在內,這些年基於安卓的第三方終端OS其實水準都差不多。華為的EMUI有自己的特色,OPPO的Color OS也有自己的特色,vivo的Funtouch OS亦是如此。但人的需求是不斷變化的,人的審美是不斷提升的,改變需要一個合適的時間周期,也需要一個合適的時間契機。現在看來,幾個競爭對手都已經在OS方面有了動作,vivo能否後發制人先不談,但至少應該拿出自己的答卷了。
對於OriginOS,在這裡不會做太詳細的評析,因為我們在之前已經另外安排了一篇專題進行討論。在此,我們只是借著vivo X60系列機型的品賞的展開,再簡單地聊聊。畢竟,X60系列機型作為搭載Origin OS的首發終端,接這個話題很自然。
早在11月18日的vivo開發者大會上,全新的OriginOS(中文名:原OS)的發布從一露面就徹底顛覆了大眾對於vivo手機操作界面的印象,格調和色彩的配合如入化境,高級感很強烈。那麼,什麼是OriginOS?vivo的回答是「數字與真實世界的鑰匙」。vivo強調,這是以貼近現實的真實體驗,與我們的情感本能互動。聽起來很玄學?
其實,vivo做了很多實在的事,並非玄學。正如它的slogan「Brave New World」,要營造出起源和發源的意思,是要考究真功夫的。顯而易見的是,OriginOS對於vivo而言,更加側重整個自有生態鏈(IoT)的構建與連接,畢竟各個智能終端都需要一套更完善和好用的基準系統。
「基於最新的Android 11系統底層打造、UI界面會進行重繪、風格更加年輕化簡約化」,這些事,每個品牌都在做,如何勝出?事實上,OriginOS採用的全新擬態UI風格,與目前已知主流的扁平化MD設計和擬物化設計不同。大量水粉色系的應用也顯得系統更加輕快俏皮,適合年輕人使用。從視覺效果的第一印象來說,全新的桌面網格體系,將傳統的桌面掛件、圖標、交互打破再重新組合,vivo的設計師將其稱為華容網格,其應用圖標能像實現三種形狀變化。同時,桌面上的圖標組件名稱被隱藏,直接以功能按鈕和圖標顯示。
值得一提的是,vivo還為OriginOS提供新舊兩套系統風格,可以在桌面自行切換。實際上,OriginOS以變形器的方式換掉了主題,我們如果要用主題的話,可以切換為熟悉的vivo傳統經典桌面。在變形器中,桌面能切換單色、模糊、天空、時光四種風格,單色和模糊能疊加,這個效果也能在經典桌面使用。本來OriginOS主屏已經顯得很百搭,更換第三方壁紙也顯得協調。現在通過單色、模糊的組合,能進一步增強視覺上的舒適性和一體感。
TIPS
特別強調一下,擬態化設計(Neumorphism、Soft Design)既具有科幻色彩,它起源是一位在Dribbble上名叫 Alexplyuto 的設計師所拋出來一些概念稿的風格(這些作品發出來之後,一路飆升至Dribbble 2019 年 POP 排行第一熱門)。多說一句,按照目前的視覺設計趨勢來看,擬態化設計在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廠商採用。
人們津津樂道OriginOS由前蘋果iOS設計師操刀,過渡動畫更加豐富細膩,並針對高刷新率屏幕做進一步的全局適配,但事實上它的優化遠不止這些。諸如多級黑夜模式、APP全局小窗口化、遊戲模式都會有全新的升級,同時vivo針對該系統功耗進行優化,以求帶來一個流暢、安全和省電的全新作業系統。
也同樣是因為「設計理念的認同感」,OriginOS在操作邏輯上採用了新的互動設計,點擊交互池圖標,直接在桌面上自由調整交互形式,所見即所得。可實現26種不同組合,涵蓋了大部分用戶熟悉的交互方式。
除了好看,動畫效果和流暢度想必也是大家最關心的。從解鎖開始開始,OriginOS的就加入了多種動效。實際操作上,這套系統對於120Hz屏幕和240Hz觸控採樣進行了可以感知的優化。界面的跟手度比之前的Funtouch OS提升明顯,菜單滾動快速到底會表現自然的回彈。涉及到漸變變化的地方,如通知欄下拉、返回、關閉應用,這些過渡也變得更加線性。單單從這個角度來說,vivo X60系列就已經有點「量身定製,開山之作」的感覺。
對了,OriginOS將會適配絕大部分vivo和iQOO手機,包括不限於vivo NEX3系列,vivo X50系列,vivo X30系列,iQOO Neo3系列,iQOO3和iQOO5系列。當然,過於老舊的機型由於處理器原因可能無法更新。具體詳細的機型升級名單這裡就不多提了,各位可以去vivo官方平臺查看。
一切從新開始,平臺篇
把全新的系統放在全新的平臺之前,這種篇章排序的考慮是有原因的。畢竟,在此之後不是每款vivo機型都會用這套三星的Exynos,但基本上每款vivo的機型都會用OriginOS。好了,接著聊。
當初X30系列不僅首發了Exynos 980來傳遞vivo與三星和親密合作信號,更在影像拍攝方麵塑造了一片屬於vivo的新領域。顯然,vivo一貫堅持的「產業融合協作」與「築牢5G戰線」這兩大立身之本會繼續下去,而X60系列需要對此有所呈現。其實在X50系列發布的之前,很多人猜測其會選擇的運算平臺是三星Exynos 980甚至最新的Exynos處理器,但並非如此。
現在想來,「最新的Exynos」在半年前出現並不是一個好建議,這其中的風險與未知因素絕不是單純的技術問題。如今,時機合適,於是我們看到了這套Exynos 1080。對,它依舊是vivo所獨佔的處理器平臺,畢竟vivo和三星的關係擺在那裡。
眾人皆知,三星一直就想進入國內的手機處理器市場,卻苦於時機「總是不湊巧」。去年年底的vivo X30系列首發的三星Exynos 980其實在性能上並沒有橫向比較的槽點,但實際市場成績嘛,縱向比較是很一般的。而眼前這套Exynos 1080處理器是三星處理器戰術的重中之重,作為vivo與三星合作的第二款處理器,甚至有傳言說小米和OPPO也決定會有該平臺的機型推出。那麼vivo既然有著頭彩之位,自然要悉心打造才對得起自己。
現在還是具體來聊聊這顆Exynos 1080。顯然,作為一處最大的賣點,5nm製程工藝是必然的,蘋果的A14和華為的麒麟9000都已經展現出了5nm的威力,市場期望是很急迫和正向的。所以,Exynos 1080作為三星首款採用5nm EUV FinFET工藝的移動處理器,構架方面,其八核CPU結合了一個最高性能的Cortex-A78內核(最高頻率為2.8 GHz)、三個高性能的Cortex-A78內核和四個高效的Cortex-A55內核,使其CPU性能幾乎是之前產品的兩倍。
與此同時,藉助基於第二代Valhall架構的ARM最新GPU,即Mali-G78,Exynos 1080的GPU性能也提升達25%,可以更快速處理圖片及流暢地運行大型視頻遊戲。不僅如此,Exynos1080晶片還搭載了集成高性能NPU和DSP的內置AI解決方案,可以在沉浸式VR/XR、智能語音助理識別、AI增強智能攝影等應用程式上進行準確、快速的識別對象或檢測場景。至於對LPDDR5 RAM的支持就不多說了,必須的。跑個分吧,我們編輯部實測的安兔兔成績超過62萬分,很不錯的。
在周邊支持方面,Exynos 1080的顯示系統支持FHD+解析度下最高達144Hz的顯示刷新率以及支持解析RGB 10bit的畫面。為了提供更加智能的拍照體驗,Exynos 1080的圖像信號處理器能支持最高達2億像素的圖像解析度(三星本身的感光元件造詣頗高,這也算是自己給自己造就完美閉環),最多可接收六個傳感器的信號,並最多可以同時接收三個輸入信號,以提供完整的三攝同時操作的支持。
況且,Exynos1080為更強的圖像處理能力獨家定製AISP架構,將NPU強介入到ISP中,在原始RAW域上便可通過機器學習智能調節各參數至最佳值,讓ISP能更好地調整白平衡、曝光、色度、飽和度、清晰度等,讓用戶輕鬆拍出專業級照片。
在網絡連接方面,Exynos 1080集成了三星最新的5G NSA/SA雙模基帶,支持最高5.1Gbps的下載速度。該數據機除了支持5G NR Sub-6和毫米波之外,還支持2G到4G的全頻段網絡,以實現更大程度的全球網絡覆蓋。Wi-Fi 6和藍牙5.2也是情理之中。
為了配合Exynos 1080平臺,vivo給X60 Pro準備了UFS3.1標準的ROM(其實X60全系都是)。不過,RAM還是LPDDR4X的規範,這也不算是遺憾,只是有點小失落。
在運算平臺之外,X60 Pro具備Wi-Fi 6 MU-MIMO技術,能提升室內通信性能,滿足用戶在室內穿牆、多人遊戲、高速上傳下載的網際網路需求;優化CPG架構(CP-engine)架構對大流量、閒時通路解調能力,覆蓋GSM/CDMA/WCDMA通話、LTE上網/高速率傳輸、VolTE及視頻通話、5G待機、5G NSA/SA上網等場景。
天線布局方面,vivo給X60系列的天線裡融合了四頻段天線和雙頻段 Wi-Fi 天線,大幅提升空間使用率;側邊分布式天線:將大部分 5G 天線布置於側邊上端的側邊分布式天線,相較傳統頂邊和底邊天線,降低了手掌對信號的影響 ;智能 NR 多天線切換技術:基於不同場景(橫握與豎握手勢),並自動切換性能良好的上行天線來發射信號,保證高速穩定的數據上傳。
說到處理器平臺,就連帶著聊聊電池。現在手機的續航是個讓人頭疼的問題,手機沒有大電池,出門都沒有安全感。回想起來,之前vivo X30系列標配了4300mAh電池,配合33W的vivo FlashCharge閃充,市場口碑不錯。而後X50系列延續了這套方案,只是略微調整了電池容量(但變化很小)。
當時我們在評論X50系列的時候說,考慮到機身纖薄的進步那麼大(X50與X30的比較),又添了那麼多黑科技,電池配置的結果甚至算意外之喜。X60系列無論是電池容量還是充電規範都與前兩代機型幾乎沒有區別,考慮到電池容量繼續為機身設計而有所保留(的確,X60 Pro的機身厚度比之前兩代的Pro機型薄得多),只是略微遺憾,希望下一代能升級到44W的超快閃充」。
輕盈,一件觸及靈魂的事
人類是視覺動物,追求好看,是基因決定的。大眾在選擇手機時,同樣遵循著這一原始本能。好看,這個概念在當前的手機產品裡,顯性的表達首先就是輕薄輕盈。記得在前不久的第八屆中國手機設計大賽天鵝獎頒獎禮上,vivo X系列產品經理趙典同與會嘉賓分享了「設計驅動」下的vivo X50系列如何去解決「5G與智慧型手機在外觀設計、工業設計甚至架構設計方面的巨大矛盾」這個話題。當時趙典強調,手機本身就有便攜移動的屬性,輕盈、便攜就是智慧型手機的根本追求之一。對於vivo尤其是X系列而言,輕薄輕盈的基因是觸及靈魂的事。
當然了,輕薄輕盈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你不能拿5G機型與當初3G手機來單純地比輕或者薄。換句話說,追求極致的過程,還是要符合時代特質。所以,結合前面聊的新系統的話題一起,我們可以發現,X60系列以「回歸本原」為整體設計理念,包含了工業設計、配色設計和OS設計在內,由內到外均以「回歸本原」為出發點,既符合X系列用戶審美偏好的同時,也傳遞了X系列的人文之美。
vivo X系列的第一代5G產品是2019年年底推出的X30系列,當時行業其實也在摸索5G手機的設計,vivo的表達其實有實驗性質。第二代產品X50系列,設計團隊則重點去克服了5G對整機厚度、外觀的影響,有了明確的頭緒。比如vivo X50系列的攝像頭部分做了雙色雲階的設計,就是一出妙招。
那麼回到今日的話題,既然有做「全球迄今最薄5G手機」的野心(X60標準版),X60系列需要被vivo賦予了怎樣的設計靈魂呢?正如前面章節我們說的,X60系列的機身厚度已經遠遠薄於X30系列和X50系列了,無論是與競品的橫向比較還是與自家產品的縱向比較,都有明顯的優勢。可以說,這個厚度即使用戶配上矽膠手機殼,也依舊符合我們習慣上「薄」的概念。
整體的三圍尺寸和重量,vivo也讓X60系列在家族歷史裡成為了一種標杆。要知道,這個結果是在升級的微雲臺組件和全新的處理器組件存在的情況下達成的,的確不易。
我們從X60 Pro來具體看看vivo這次的美學設計思路。X60 Pro採用前後3D曲面屏設計,對器件布局是一個很大的挑戰,為了在有限的空間內布置後置鏡頭模組,將主板挖空約1/3的布局面積;為了降低整機厚度,在PCB上進行精簡同軸線、器件小型化、縮小屏蔽蓋焊點等極致化布局;通過一系列工藝創新,X60 Pro在保證電池「不拉胯」(與前作幾乎沒有區別)的前提下,實現了整機厚度僅7.59mm,而X60標準版則以7.36mm的厚度成為目前全球最薄5G手機。
在機身工藝上,X60系列採用了最新的「緞面AG工藝」,使玻璃表面呈現出像是雲層覆蓋的朦朧質感,拿在手中稍加偏轉時,還會透出微微的光澤,如同絲綢在陽光下流轉著銀光。對於X系列來說,觸感與觀感同等重要。在全新工藝的打磨下,X60系列摸上去如同綢緞般絲滑,而且幾乎不沾指紋,觸不留痕,還可以有效防止刮花。
與此同時,雙色雲階設計被繼續發揚。雙色雲階解決了超穩微雲臺和主攝凸包的厚重感,定義攝像頭「新秩序」,使整個攝像頭模組如雲層一般扁平而舒展,呈現出極為乾淨、輕薄的視覺觀感,功能布局更清晰合理。同時,強化了X系列品牌心智,以自信優雅的姿態詮釋了專業影像和人文情懷的完美融合。至於時尚Choker項圈設計,也在X60系列上進一步獲得了進化。Choker項圈元素擁有流光溢彩的曲面線條和優雅精緻細節,通過頂部裝飾件弧面處理,使手機的正面視覺更挺拔飽滿、形態語言更親和、手感體驗更順滑,呈現自信、優雅的獨特質感。
在機身配色方面,這次Pro版的X60隻有兩種配色版本,「原力」和「華彩」,這也是一種「各位一定會喜歡」的自信。「原力」不是單純的黑色系,而是一種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它如同夜幕一般,在月光的映照下流轉著點點銀光,那是億萬年前就開始持續閃爍著的光芒,穿越漫長的時光映入你的眼帘,絲毫不曾褪色;「華彩」則是一種奇妙的熟悉而又陌生的暖色調漸變,這樣極為罕見的色彩,只停留片刻便消失殆盡,目的是給予我們熱忱的力量。從主觀的美學評判來說,這次X60 Pro的「華彩」與之前X50 Pro的「引力」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不是說色系一致,而是給人的愉悅一致。
畢竟,X60系列的色彩主題為「復甦」,它傳遞著一種溫暖、寧靜、新生的情感基調,恬靜而溫和,帶來放鬆、平和的感受,卻又帶著蓬勃向上的力量,回歸了人類對溫暖最原始的嚮往。這是X系列始終堅持的人文之悅。
屏幕選擇,一次商業操作的典範
在屏幕的選擇上X60系列將僅3.96mm的前置攝像頭開孔放到了屏幕上方的正中央,相比起業內普遍採用的邊角布局,中極點在自拍時眼神不會飄忽,臉部角度不會往左右兩邊偏,照片顯得更加自然。同時,這種布局的屏幕搭載OriginOS基於中極點設計的UI,視覺上也更加美觀對稱。但是,這都不是最有意思的看點。在屏幕本身的選擇和搭配上,才是詮釋vivo「商場老手」的力證。
E3發光材料讓X60 系列屏幕峰值亮度達到1300nit,屏幕對比度高達6000000:1(配合LTM陽光屏),色域覆蓋100% DCI-P3色域。至於SGS Eye Care Display護眼認證則是理所當然的vivo風格。HDR 10+技術讓視覺體驗再升級,也是加分項。基本上,如果不考慮開孔位置的話,X60 Pro這塊屏幕的體驗與X50 Pro是一致的。
標準版的X60也是使用的一塊6.56英寸LED屏幕,120Hz刷新率+240Hz觸控採樣率,沒有因為其標準版的身份而有所妥協。
EF點評
從X60系列本身,我們感受到vivo依舊保持「謹慎的大膽」,這在接下來的2021年裡應該也調性不變。說到底,還是看產品本身的實力,不然一切都是流雲空談。毫無疑問,X60系列機型的外觀設計、影像素養、系統新意都充分力證著我們此篇的主題。甚至,我們因此都差點忘了在總結裡給性能強大的三星Exynos 1080處理器平臺露個臉。
前文我們提到各大媒體驚呼「藍色logo這次穩了」,想來也確有一語三關的寓意,「藍廠」vivo配上蔡司的「小藍牌」,在算上同樣是藍色logo的三星,這「藍上加藍再加藍」的組合恐怕在2021年上半年裡會讓大部分競品都「難上加難再加難」。
在這個浮躁的、殺紅了眼的市場裡,能「為格調的堅守而雲淡風輕」已是難得,vivo還能在此基礎上留足充分的戰術迴旋空間,一揮衣袖,把別人的雲彩也帶走了,果然是「老牌勁旅」。還是那句話,「美學炫技」是一件充滿風險但又極具價值的事,玩砸了是東施,玩好了西施。
之前vivo X50系列在美學角度交出的答卷是高分卷,這實際上無形中增加了vivo在X60系列上炫技的難度。更可貴的是,從定價策略看,大眾獲得X60系列的門檻並不高(參照之前X50系列機型而言),各位根本無需「會向瑤臺月下逢」,這恰恰彰顯了vivo市場決策的聰明之處。
至於如何選擇具體版本,在我們看來,「藍上加藍」的Pro版本不用猶豫,直接買「華彩」版本,各位就當是給自己的新春禮物吧,況且它還有之前X50 Pro+才具備的CS43131獨立音頻運放晶片,怎麼看都更值得。但如果各位「還不知足」,也可以等等「超大杯」的X60 Pro+,它的思路與之前X50 Pro+之於X50系列,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這裡就不多談了,各位可以等到2021年1月份vivo官方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