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習馬會三周年研討會」上,馬英九提出包括「不排斥統一」在內的「新三不」主張,引來蔡英文、賴清德等民進黨高層重話批判。隨著選情告急,中南部大本營面臨「翻盤」危險,民進黨近期重拾「反中牌」故伎,或許在綠營看來「新三不」來的正是時候,見獵心喜向藍營發起猛攻。
然而,根據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的輿情分析發現,由「新三不」引發的輿情只是一陣風颳過。無論是馬的言論還是蔡、賴的反駁,網民「無感」、輿論反響很小。反倒是11月10日臺北市長的電視政見發表會上,原本只有不到1%支持率的無黨籍參選人吳萼洋,憑藉「蜂蜜檸檬」與「愛江山更愛美人」的表演意外爆紅,成為民眾茶餘飯後的談資。
輿情數據顯示,以同一個社交媒體平臺為參考系,吳萼洋「蜂蜜檸檬」等言行獲得的該平臺網民關注度,是馬英九「新三不」所引發後續話題所獲關注度的4倍。更何況,吳萼洋所帶動的輿情長尾延續至今,網民紛紛在自己主頁PO出自製蜂蜜檸檬水的照片,「人生短短幾個秋」更是被KUSO為各種版本,成為「洗腦神曲」。
民進黨原本想借「新三不」開闢新戰場,通過「反中牌」不斷加碼奪回輿論主導權。殊不知,當局大力操作統獨議題,卻抵不過一杯蜂蜜檸檬水引發的滾滾輿論熱潮。
而上述現象,就是近半年來臺灣縣市長選情的縮影。
正如蔡英文日前在輔選時反問,國民黨說要用選票教訓民進黨,憑什麼?話音剛落,陳水扁立刻在臉書反嗆「人民有權決定!」頭腦之清楚,遠超綠營袞袞諸公。民進黨不知該如何打選戰,不知為何而戰,連連誤判選情、誤判民意,陷入了今天的被動局面,「抹紅」不僅無濟於事,更是遭遇反效果。
不少臺灣民眾認為,民進黨喊「臺獨」也好、操弄「反中」民粹也罷,目的都是「騙選票」,因而被藍營視為「政治詐騙集團」。的確,歷次島內大型選舉,「反中牌」都充當了「騙票神器」,屢試不爽。這就是為什麼民進黨執政後,黨內年年都有調整「臺獨黨綱」的聲音,但每次都無疾而終的原因。
畢竟民進黨就是吃意識形態這口飯的,神主牌丟了那還得了?
不過,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正如很多詐騙集團行騙數年,越騙越大,最後騙到連自己也入戲太深一樣,民進黨操弄「反中」、「臺獨」議題同樣深陷其中,沒想到也把自己騙了。此次選戰期間,大搞「反併吞」遊行集會、聲稱此次選舉非「藍綠對決」而是「紅綠對決」、妄稱參選人高人氣背後是「大陸網軍」,連檢調機構都拉來為「反大陸介入」背書,一系列言行荒謬至極。但是,即便民眾對此再無感、抹紅再無效,民進黨還是要變本加厲地操弄到底。
深陷於「反中牌」的迷信之中,民進黨已經忘記了老百姓真正要的是什麼、想的是什麼。悉數此次選舉的網紅話題,無論是「蜂蜜檸檬水」、「愛情摩天輪」,還是「虧雞福來爹」,這都指向了一個事實:老百姓過得實在是太悶了!生活悶、工作悶、經濟悶,這不就是民心民聲所在嗎?當局無法改善經濟民生,無法提升民眾幸福感,把全部歸結於「大陸因素」,怎麼可能會獲得民眾響應呢?
更何況,炒作「大陸因素」本身就相當無聊。當前兩岸交流如此頻密,百萬臺商、臺生、臺青在大陸奮鬥打拼、創業學習,大陸影視劇、音樂、網路遊戲、電子支付也深入臺灣社會,成為臺灣民眾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對於臺灣而言,兩岸關係是繞不開、躲不過的,大陸因素「永遠在這兒」。
所以,歸根到底,改善當前島內「悶經濟」,鑰匙還是在兩岸關係。正如這句此次選舉中耳熟能詳的口號,貨賣得出去,人進的來,臺灣才能發大財。最近有報導稱,中美貿易摩擦下,越南臺商反而獲得「中國製造、外銷美國」的新商機,就印證了這個簡單的道理。
評論員:束沐
責編:若若
來源:中評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