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書店的氣息 l《在森崎書店的日子》

2022-01-11 長耳兔的小樹洞

這是一部大概看了一眼海報就決定要找個時間看的電影,日系電影的風格看起來很是治癒。但是電影似乎並沒有達到我的預期,或許一開始貴子(女主)去書店的理由太狗血。

被男朋友劈腿後辭職去到叔叔的舊書店裡幫忙,從一開始的不看書,到慢慢被身邊的人、這舊書的氣味感染。閉著眼睛觸摸到哪本書便開啟了閱讀,這樣的細節倒是讓我想起大學沉浸在圖書館的日子,隨意走走停停,跟一本書相遇,常獲驚喜。人跟書相遇還真挺看緣分。

無論是去圖書館,還是書店,我似乎也一直都從不感覺孤單。或許正如電影裡的臺詞說的「神保町就像一本書,表面像書一樣安靜,打開書就會發現是一個喧鬧的世界,讀完合上書後也會傾注寧靜。」啊,安靜,也充實。

慢慢與書的相遇,就像之前看過的一句話「雖然說『讀各種書,體驗書中的各種情感,就可以自我拯救』多少有點言過其實,但在現實中,我確實有好幾次靠讀書挺過了難熬的日子。在那個時刻,真是覺得讀書太好了。

無論是貴子還是我,都在某些時刻,被書治癒著。或許是在書裡找到共鳴之處,又或許是慢慢打開看世界、看生命的視角,但終歸對我來說,就像是一種救贖,來自生命深深的觸動。

書店老闆悟叔叔的經歷也很觸動著我,從學生時代便懷揣著夢想畢業,想在社會中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奈何商業化、利益化充斥著這個金錢的社會,他開始質疑自己,開始質疑意義,開始思考,到底這個世界是否有它的立足之處,他選擇了旅行、看書,最後再回到這個夢想開始的地方,在書店裡、在這條古老的街上找到了自己的立身之處。「人總是在尋找所失之物的同時活下去的呢」。

剛畢業的我也一直處於這樣的困擾中,常常覺得找不到意義,不僅是工作的意義,甚至是活下去的意義,和終歸又是一邊尋找著又一邊活下來了。至於找到了沒有呢,或許還在慢慢尋找吧,有時似乎也接納了這樣一種狀態——或許我這一輩子都在尋找的路上。我常也害怕自己錯過太多、自己的起點,但什麼又是真正的起點呢?「人生何處都可以是起點」吧。

關於書店的電影,我想,比起這部電影,我還是更沉浸於另一部西班牙電影《書店》,還有那本古老的書《查令十字街84號》,那句「你們若恰好路經查令十字街84號,請代我獻上一吻,我虧欠她良多……

LIFE IS LIKE A JOURNEY  ▲

相關焦點

  • 《在森崎書店的日子》丨 這裡歡迎真實自然的你
    圖書《在森崎書店的日子》作者:(日)八木澤裡志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出版時間:2020年03月
  • 衝擊之下,書店的生存之道在哪裡?
    這也說明,當下的閱讀環境,導致了書店生存的艱難。舊書店的未來與新書店相比,舊書店遭遇到的難題更大。這是因為舊書店多依賴於讀者到店消費。儘管孔夫子舊書網的出現,改變了舊書店的格局,給舊書店的發展注入了活力,但也給舊書店增加了新的壓力。
  • 一座城市,不能沒有一家舊書店 | 增知舊書店
    一座城市不能沒有一家舊書店這大概是城市最後的精神角落老舊的居民樓狹窄的門店21年來這個舊書店以「文化擺渡人」的方式堅守著這座城市裡最後的「心靈驛站」樸素的陳設與昏暗的燈光遙相呼應,使古老書籍的紙面愈加泛黃,夾雜著一股古書特有的陳舊油墨氣味撲面而來!
  • 上海:菜市場樓上的舊書店(2)
    新華社照片,上海,2020年7月13日上海:菜市場樓上的舊書店7月13日,讀者在復旦舊書店內挑選書籍。在上海楊浦區政肅路一家菜市場的樓上,有一家專門經營舊書的書店,67平方米的空間外加半環繞的閣樓上,近五萬本各類書籍將必要通道以外的所有空間佔滿,空氣中瀰漫著舊書特有的氣息。書店的主人是來自江蘇鹽城的張強夫婦。從2002年開店至今,這家只出售舊書的書店靠著愛書人的口耳相傳,漸漸有了點名氣。
  • 最後的舊書店
    作者是之前「有人讀書」計劃中結識的肖暘同學,我們都是獨立書店控,都喜歡一家又一家散落在城市角落裡的「小書店」。書店裡那滿是圖書的甬道,其實是通往每座城市核心的秘密暗道。不同於我們熟悉的獨立書店,現在的舊書店恐怕在很多城市已經消失了。今天介紹的這家舊書店,從2000年開始,一直守候在安徽合肥的六安路一隅。取名「增知」,而書店的主人朱老闆,在今年出版了一本書:《最後的舊書店》。
  • 復旦舊書店20年:「為讀者找書,為書找讀者」
    2002年起,在政肅路55號二樓,張強夫婦經營的復旦舊書店駐紮將近20年。算上在復旦大學文科圖書館前擺地攤的日子,江蘇鹽城人張強與復旦、與書結下的因緣已經超過20年。    在顧客指導下,張強登上了「小紅書」。「寶藏」「天堂」「最美書店」……關於復旦舊書店的記錄撲面而來。最近,網友們說得最多的是,這是一家除了書還是書的書店。
  • 歷經20年,舊書店永遠在等對的人
    陳禹潛最近,一家「復旦舊書店」火了,「小紅書」將坐落在政肅路55號二樓的這家舊書店標註為「寶藏」「天堂」「
  • 舊書店的氣味,到底有多美好
    一次,去上海的舊書店,是跟著淘書客去的。友人嗜書如命,唯一的愛好就是購書與讀書。於是,我這才有機會聽聞那家復旦舊書店。書店開了10多年,復旦周圍的小吃攤、列印店來來去去,舊書店始終巋然不動。書店之「舊」是名副其實的。若無熟人領路,著實難找——書店在二樓,藏在菜場、網咖、白領公寓之間。穿行過堆疊如山的共享單車,書店的入口出現了。復旦舊書店不是書客起的別稱,而是寫在牌子上正兒八經的店名。壅塞的樓道口,牆體的每一方寸都安排得很妥當,左邊是復旦舊書店的招牌,右邊是「晶晶白領公寓客房」的廣告,對稱宛如對聯。臺階的廣告位則被「晶晶網咖」佔據,想來與白領公寓是同一個主人家。
  • 黃鶴樓腳下的舊書店,還好嗎?
    原以為店主一定是個談吐不凡的中年人士,沒想到是一個三十多歲的儒雅先生,被書香浸染的人是自帶一種文藝氣息的。店內布局工整,每一本書都被有序的歸置在書架上,若不是這撲面而來的舊書的味道,一晃神還真有種進入新書店的錯覺。
  • 島上書店Vol.01 | 舊書店和「野書」們
    「島上書店」欄目,正要捕捉這些微波粼粼的片影,把它們當做線索,去尋覓鷺島隱藏的智性氣息和美好生活。第一站——我們來到廈門島內的三家舊書店。小漁島書店位於廈門著名的避風港「沙坡尾」的一角,門面雖小,內部卻有如淘書愛好者的寶庫,足夠讓愛書的人在裡面待一整晌。作為一家經營了8年之久的二手書店,小漁島書店在廈門的書友圈已經相當有名,店主原本是泉州的一位國文老師,被書友們親切地稱為「老島」。據說,連南京先鋒書店的老闆也曾在此淘書。
  • 李犁: 程漢明和他的舊書店
    程漢明和他的舊書店 李犁 我走進他的舊書店,是在一個春日的上午。書店在懷德路,靠近西河橋頭的地方。書店的旁邊是副食店和雜貨店,再遠一點的地方,是理髮店和按摩房。 我記得他的舊書店原來在西大街(也許時間太久,記憶有些模糊,也可能是我記錯了),一條狹長的巷子,進他的店還要下幾級臺階。那時候我在南山腳下的一個牙縫裡冒清水的事業單位裡按部就班,經常下鄉或者駐隊,難得有閒暇的時間在街上轉悠。
  • 【海上記憶】錢乃榮說舊書店:書卷多情似故人
    1962年,17歲的少年錢乃榮走進位於淮海路的上海舊書店時,千萬種關於活著的和活過的人的氣息,藉由舊書,撲面而來。它們屬於眼下,又不屬於眼下,與窗外的時代互為補充,傳遞著新書不能傳遞的豐富信息。它們成了錢乃榮的啟蒙者和引路人,也如草蛇灰線,將他未來的人生軌跡,一點點預示出來。
  • 復旦舊書店關門危機迎來轉機,店主:保留的可能性非常大
    復旦舊書店關門危機現轉機,店主:書店未來安排已有初步計劃 澎湃新聞記者 範佳來 2020-12-24 17:00 來源
  • 臺灣舊書店:頑強生長的文化種子(圖)
    ▼位於臺北羅斯福路臺灣大學附近的茉莉二手書店,是臺北新式舊書店的代表。  這些書店,儼然是臺北文化中生長於街巷的文化根脈和「種子」。入臺以來,深圳商報記者也尋訪了多家臺北的舊書店,試圖透過這道舊書店風景,解讀這些文化「種子」頑強生長的基因。
  • 少了舊書店、舊書攤,也就少了很多淘書的樂趣
    作者 | 天明書店-店主來源 | 孔夫子舊書網動態#嗜書日常# 昨晚八九點,歸家途中,見一流動書攤,很是稀奇。攤主把一小貨車進行了改造,車廂裡焊造了一個金屬書架,從頭到尾立在中間。書架擺滿書後,可以從車左、右、尾三面觀看查閱。
  • 新民快評|只見「高顏值」書店,城市「舊書香」何處尋?
    這兩天,在復旦大學邊上一家舊書店的命運受到各方的關注。因為租賃合同將於12月31日到期,如果在明年初的緩衝期裡,合約不再續籤,舊書店就將正式關門謝客。對此,許多老讀者表示不舍,一些學者也深感惋惜。圖片來源:東方IC在熙熙攘攘的城市中,舊書店的「簡陋」與網紅書店的「高顏值」形成了鮮明對比。僅僅在今年12月,蔦屋書店、朵雲書院·戲劇店等相繼在上海出現,一些網友更是感嘆,「書店,竟然可以美得如此『任性』。」相比之下,如果不是因為遇到「關門謝客」的窘境,復旦舊書店在朋友圈只是默默無聞。
  • 你看,上海這家舊書店讓光陰在故紙堆中開出了花
    見證、誕生了許多溫暖故事的小朱書店,樣貌平淡無奇,小小的門面蝸居於浦東新區塘橋社區活動中心一角,門框上畫著一隻卡通小豬。小朱書店小朱書店的門面 郭新洋小朱書店被譽為「上海規模最大、藏書最多、品種最全的民營舊書店」。
  • 二手書店④丨毛邊書局:讓書香飄進社區,尋找舊書店的新時光
    二手書店,顧名思義,就是賣二手書的書店,也是舊書流轉的場所。世界上許多著名的二手書店都已有近百年的歷史,而中國現存的二手書店基本是改革開放以後發展起來的。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實體書店受到衝擊,二手書店的生存更顯艱難。他們還在堅持什麼?二手書店存在的意義是什麼?未來要如何走下去?
  • 書店:守護城市書香~
    興義眾多盈滿書香的溫暖據點,給這座城市添了一抹生動的人文氣息。近日,記者打卡了興義的部分書店,感受了濃濃的書香味。鑫誠書屋:舊書店裡恆久的回憶 「老闆,你這有古漢語詞典賣嗎?」鑫誠書屋的老闆時常聽到這樣的問話。 沒有濃鬱的咖啡香,沒有舒適的座椅,在這家店裡,甚至沒有落腳的地方。小小的兩間房子,整齊堆放的書籍,不少人在這裡找到了文字本身的喜悅。
  • 日本古書店淘書指南
    衝繩「市場的舊書店烏拉拉」大概是因為日本人在出版行業進入發展階段之後,對書的質量還是很有要求的。大阪丸善書店一些古書店(二手書店)也就以各種姿態存在了。如東京古書會館的書市;夏天是舊書市最多的季節,其中京都的「下鴨納涼舊書祭」十分出名;一年一度在神保町舉行的「神田古書祭」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舊書愛好者、舊書迷和讀書人,神保町有160家舊書店聚在這狹小的地區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