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大概看了一眼海報就決定要找個時間看的電影,日系電影的風格看起來很是治癒。但是電影似乎並沒有達到我的預期,或許一開始貴子(女主)去書店的理由太狗血。
被男朋友劈腿後辭職去到叔叔的舊書店裡幫忙,從一開始的不看書,到慢慢被身邊的人、這舊書的氣味感染。閉著眼睛觸摸到哪本書便開啟了閱讀,這樣的細節倒是讓我想起大學沉浸在圖書館的日子,隨意走走停停,跟一本書相遇,常獲驚喜。人跟書相遇還真挺看緣分。
無論是去圖書館,還是書店,我似乎也一直都從不感覺孤單。或許正如電影裡的臺詞說的「神保町就像一本書,表面像書一樣安靜,打開書就會發現是一個喧鬧的世界,讀完合上書後也會傾注寧靜。」啊,安靜,也充實。
慢慢與書的相遇,就像之前看過的一句話「雖然說『讀各種書,體驗書中的各種情感,就可以自我拯救』多少有點言過其實,但在現實中,我確實有好幾次靠讀書挺過了難熬的日子。在那個時刻,真是覺得讀書太好了。」
無論是貴子還是我,都在某些時刻,被書治癒著。或許是在書裡找到共鳴之處,又或許是慢慢打開看世界、看生命的視角,但終歸對我來說,就像是一種救贖,來自生命深深的觸動。
書店老闆悟叔叔的經歷也很觸動著我,從學生時代便懷揣著夢想畢業,想在社會中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奈何商業化、利益化充斥著這個金錢的社會,他開始質疑自己,開始質疑意義,開始思考,到底這個世界是否有它的立足之處,他選擇了旅行、看書,最後再回到這個夢想開始的地方,在書店裡、在這條古老的街上找到了自己的立身之處。「人總是在尋找所失之物的同時活下去的呢」。
剛畢業的我也一直處於這樣的困擾中,常常覺得找不到意義,不僅是工作的意義,甚至是活下去的意義,和終歸又是一邊尋找著又一邊活下來了。至於找到了沒有呢,或許還在慢慢尋找吧,有時似乎也接納了這樣一種狀態——或許我這一輩子都在尋找的路上。我常也害怕自己錯過太多、自己的起點,但什麼又是真正的起點呢?「人生何處都可以是起點」吧。
關於書店的電影,我想,比起這部電影,我還是更沉浸於另一部西班牙電影《書店》,還有那本古老的書《查令十字街84號》,那句「你們若恰好路經查令十字街84號,請代我獻上一吻,我虧欠她良多……」
LIFE IS LIKE A JOURNE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