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讀了記不住?1小時榨乾一本乾貨書,讓我辭職成了職業讀書人

2020-12-06 箏小錢

想榨乾一本書的乾貨知識,速度還得快?這題我太會答了。

作為一名職業讀書人,靠閱讀謀生這3年,基本功就是榨乾所有書,賺出買書錢,外加養活自己。

今天就拿1小時讀完《認知覺醒》,並完成1篇書評大綱,說說我是怎麼做的:

閱讀前先提問帶著問題快速閱讀深度閱讀付諸實踐敢於分享

1.閱讀前先提問

閱讀前為什麼要提問?不提問不行嗎?

不提問當然可以,但是閱讀效率就低了很多。帶著問題閱讀,就好比燈塔之於大海上航行的船隻,能夠為我們的閱讀指明方向,不至於盲目讀了很長時間,最終卻沒有任何收穫。

拿到一本書,我們首先要瀏覽書的標題、副標題、封面、推薦語、序言、目錄,大致了解這本書講了什麼,自己想從中收穫什麼知識,想要解決哪些問題等等,然後提出3個自己最想知道答案的問題。

比如看了《認知覺醒》的封面、標題、推薦語、序言、目錄以後,我提出了3個問題:深度學習有哪些好處?為什麼要進行深度學習?如何進行深度學習?

閱讀的時候,我就可以重點閱讀有關「深度學習」的章節,其他章節的內容可以快速帶過,這樣就能有效解決從頭到尾讀完一本書,抓不住重點,到頭來什麼都記不住的問題。

小tips:如果不知道如何提問,可以參考一個「萬能模板」——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

2.帶著問題快速閱讀

提出了3個問題以後,就帶著問題快速翻閱整本書,不理解的內容也不用糾結,把重點內容和有難度的章節做好標記,在翻完整本書以後,再回過頭重點學習這些內容就可以了。

在快速閱讀的過程中,我藉助了一個高效的閱讀工具——九宮格,圍繞著最初提的3個問題,記錄下與其相關的重要概念和內容,這有助於我們深度閱讀和回憶書中的重點內容。在這裡需要注意的是,重點內容最多是9個,也可以不足9個,內容太多就無法突出重點,還會影響閱讀效率。

讀到《認知覺醒》第五章「深度學習」的時候,我會適當放慢閱讀速度,尋找問題答案的同時,把重點內容記錄在九宮格中,並註明頁碼。這樣做,是為了方便回到書中查找相關內容,分享和寫書評的時候,能夠幫助我們快速定位書中的具體內容。

完成一張九宮格,一本書中的重點內容也就一目了然了,無論什麼時候看它,都能快速回憶起一本書的重點,而且這還是一篇書評大綱的雛形,少做改動就是一篇質量很高的書評大綱。

3.深度閱讀

快速閱讀整本書並完成九宮格以後,我們對書的內容已經有了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然後針對自己感興趣的章節,或者想要深入學習的章節,進行深度閱讀。

深度閱讀的時候,不只是要看內容、劃重點、做讀書筆記,還要有深度的思考,把書中的內容與已有的知識聯繫起來,用以指導實際行動。

比如《認知覺醒》中介紹了「學習金字塔」模型,深度學習就是,在學習的過程中既要做思維導圖/學習筆記,學完以後還要多實操、討論,並把學到的知識分享給他人。

於是,我聯想到了「深度閱讀」,閱讀不是簡單地看完一本書就可以了,而是需要思考和輸出的。如果邊看書邊記讀書筆記或者畫思維導圖,讀完以後嘗試寫書評或者做分享,效果是不是更好?

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我發現這樣閱讀的確更高效,不但能夠加深對書的理解,而且很容易就能記住重點內容。

4.付諸實踐

知識只有用到實踐中,才能提現出學習的價值,否則學習的過程就只是對知識的低效堆砌。

看了《認知覺醒》以後,我意識到了深度學習的重要性,每次看書的時候,不再只是劃重點,而是認真地把好的觀點、方法以及思考記錄下來,在工作、學習中反覆實踐,同時也在堅持寫書評,讀書的效率的確有了很大的提升。

5.敢於分享

「學習的最高標準是會教」。

閱讀完一本書,如果我們能條理清晰、重點突出地把書中的內容分享給他人,就對書中內容有了比較深刻的理解。

現在我每天都會在朋友圈分享書中好的語句,也會把自己的思考分享給大家。每讀完一本書,我還會輸出一篇書評,把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寫出來,和大家相互交流,收穫了很多新的思考,對我的幫助非常大。

當然,我也會把書中觸動我的內容分享給周圍的朋友,告訴他們書中哪些觀點很受用,推薦他們閱讀等等。

無論是寫書評還是做分享,都是有效的輸出方式,這個過程既能鍛鍊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還能提升邏輯思維能力,最關鍵的是,能把很多相關知識串聯起來,將知識網絡越織越大。

如果你也想跟我一樣,快速榨乾書並變成錢,那就現在試試這套方法,也寫篇書評,開始投稿之路吧。

相關焦點

  • 21年堅持24小時營業的書店歇業:買書讀了是讀書人,不讀是慈善家
    一家書店,24小時開門營業,無論驕陽,不管風雨,始終為讀書人亮著燈。然而,作為誠品書店的第一家店和唯一一家24小時書店,誠品書店敦南店於5月31日關門了。書香味,只留給了網絡和朋友,書店和書一臉落寞。「不是我不明白,只是這世界變化快」,油墨味曾是一種別致的書香,卻易被吹散,消釋。雲閱讀時代,我們更希望看到一座24小時營業的書店,來提醒我們,什麼樣的閱讀是最好的閱讀。
  • 從閱讀小白,到職業讀書人,我用了這三個方法
    「我也想像你一樣,每年閱讀50-100本書,但總是堅持不下來,讀書的效果也不盡如人意,怎麼辦?」大學同學看我1年高效閱讀50+本書,非常羨慕,也想通過閱讀讓自己成長起來,嘗試了很多方法,就是無法堅持下去,她很焦慮。剛開始閱讀的時候,我也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計劃一個禮拜讀3本書,結果1個月也沒讀完一本。
  • 從閱讀小白到職業讀書人,是什麼讓我放下手機去讀書?
    曾經有一段時間,下班後我不是追劇,就是刷朋友圈、某博,經常玩手機到凌晨,結果就是視力和專注力都在下降。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看到一個作者在做轉發抽書活動,而且書的內容我很感興趣,出於碰運氣的心理轉發了,沒想到居然中獎了。
  • 西西弗書店,書不能賣給讀書人
    問題二:西西弗書店為何要搞定不讀書人?探索市場增量時,不一定非要鎖定剛需用戶。問題三:西西弗書店如何搞定不讀書人?放棄大數據,擁抱小數據。放棄自以為是的「主編精選」模式,改為「算命」模式。History does not repeat itself, but it rhymes.問題1:為何線下書店復活?
  • 北京地鐵上的讀書人:他手裡那本書正在發著光
    她知道這是一本關於人生哲學的有趣的名著,但自己並沒有看過,「我很想問他:『好看嗎?』可是我不好意思,就只是把他讀那本書的場景拍了下來。」從此以後,朱利偉開始逐漸留心那些在地鐵上讀書的人,並隨手把他們讀書的畫面用手機鏡頭記錄下來。
  • 如果生活是一本艱澀的書,也請耐心讀下去———讀《我要快樂,不必正常》
    最近讀完了2021年第一本書《我要快樂,不必正常》,慚愧的講實際上這本書在2020年初就開始讀了,中間斷斷續續好幾個月。
  • 讀書人四體不勤不懂種地,讀書沒用?讀過書的人做什麼都擅長
    有讀書人是這樣,但不是都是這樣。我可以,倒可以告訴你們,讀過書的人。往往會比沒讀過書的人或者讀書讀的少的人,種地種得更好。有網友就幫我說了,說袁隆平什麼科學種地什麼,我告訴你都扯不了那麼遠,我要跟你講科學種地,科學在就是說種地上作用這扯遠了,我就講我自己種花。我告訴你種花可不比種地容易,其實種花比種地難,比種好多作物都難,種花的複雜性高。
  • 讀書百本,讀一本忘一本?掌握「筆記管理法」,讓你學會有效閱讀
    用「筆記管理法」來有效閱讀一本書很多人喜歡讀書,但是,大家平時的讀書可能是這樣的:「猴子掰包穀」,讀一本忘一本;匆匆讀一遍,片葉不沾身,一點沒記住;一心常多用,一會翻翻微信,一會打電話更高明的辦法是利用碎片時間,拿出便利貼寫寫對正在讀或已經讀完的書的感想,貼在筆記裡。
  • 《DK幼兒玩具圖畫書——堵車了!》這是一本,小男孩都喜歡的書!
    大寶從小對汽車情有獨鍾,剛1歲左右就喜歡玩各種小汽車,尤其跑車;2歲後,喜歡上交通信號燈,看動畫片都是喜歡看相關的;3歲左右喜歡角色扮演交通警察……為了創造更多親密相處的時光,我們搜羅了很多汽車相關的繪本,和他一起親子共讀。
  • 書與女人:書中自有顏如玉
    美女後來復活了,自稱顏如玉,與郎公子朝夕相處,耳廝鬢磨。縱然蜜意濃情,但是郎公子依然手不釋卷,苦讀如故。顏如玉生氣了,兩次欲去,都被公子苦苦哀求而回。後來,他們生了一個孩子。顏如玉對郎公子說:「你要想我長久地留下來,就得把架上的這些書都扔掉。」郎公子斷然拒絕:「那是你的故鄉,是我的性命,你怎麼能說這樣的話呢!」最後的結局是書被縣宰下令焚毀,美女香飄魂散。
  • 媽媽是一本永遠讀不完的書
    小時候,她不厭其煩地給我們重複念著同一本故事書,公主、勇士、怪物、超人......長大了,我們卻在經常選擇性遺漏她「嘮叨」的微信。母愛是天生的,但沒有誰天生就會做媽媽,從不諳世事的少女,到無所不能的母親,媽媽是一部永遠讀不完的書。
  • 不藏書,不是讀書人!
    宋版書,在宋代只是讀書人手中的普通書籍,而在明代卻受到讀書人的狂熱追捧,並形成了一股收藏、追捧宋版書的佞宋之風,成為文化界、收藏界的無雙雅事!湖州當地人家,幾乎家家戶戶都以販書為職業,劃一艘烏篷船,載滿墨香四溢的新書古籍,在密布的水網中漂泊,將書籍送入千家萬戶,絕對是一個辛苦而浪漫的打工人!明代的藏書家,如宋濂、毛晉、範欽、王世貞等藏書家大多與書船關係密切。書船不僅為藏書家提供優質的售書服務,也可以為他們提供求購、轉讓、換書等中介服務。明朝時期,私人藏書事業為古代之最,書船從業者在其中起到了十分積極的作用。
  • 教輔書評測系列17-《一本塗書》大型使用攻略
    《一本塗書》的封面設計採用了明亮的顏色,看起來很青春的感覺。封面也不複雜,適合小清新們。書的文案要吐槽一下:敬不甘平凡的我們。一看到這句,我立馬接了下句: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顆紅星。《一本塗書》的封面文案和紅星二鍋頭的廣告語撞車了,不知是紅星的老闆喜歡看書,還是《一本塗書》的老闆喜歡喝酒。
  • 推薦一本讓我這條鹹魚改變的書
    《為什麼精英這樣溝通最高效》這本書是在我心中的書籍排名NO.1,永遠的NO.1,是一位日本神經科醫生---樺澤紫苑所著的書。為什麼是第一呢?在我心裡,一本好書,不是網上的各種高分評價,而是這本書使你明白了什麼、學會了什麼,當然,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心中都有屬於自己的一本書。至於為何這本書讓我如此推崇,有三點:1.我讀完了這一本書可能看到這句話很奇怪,這也是推崇的原因嗎?
  • 舒燕 朗誦《我是一個傻傻的讀書人》作者:陶發美
    但我看來,有書讀就不孤獨,有書讀就是和最好的朋友交流,就是最好的人生享受。我一個人呆在書房裡,總有陶醉感,總有思想感,總有崇高感,也總有創造感。一個網絡時代,我的最愛,卻永遠是我的書本時代。我簡略地讀過馬克思,貝多芬、梵谷、維根斯坦等人的傳記;我特別地讀過老子、莊子、叔本華、尼採、雅斯貝爾斯、海德格爾、薩特等人的哲學;我反覆地讀過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歌德的《浮士德》等。我甚至反覆抄讀過毛主席的《矛盾論》和《實踐論》。我是一個傻傻的讀書人。我一直認為,那些偉大的頭顱才是值得我追捧的、跪拜的。
  • 帶你1小時讀完一本經濟書—《走進我的交易室》讀書總結
    最開始的靈感,是來自於很多金融界的著名人物,傳奇人物,都曾經在各種場合,例如自傳裡面,或者著作裡面,提到自己讀過100-200本經濟類書籍。或許很多年輕的朋友第一個反應會是:這話真的假的,有沒有存在吹牛的成分。我以前也曾經這麼想過。但經過幾年的努力——或者也不能說努力,因為沒有人強迫我這麼做,而我也樂在其中,我也已經看完了100本了。
  • 賈平凹 《好 讀 書》(妙文)
    但小屋裡有四架五架書,色彩之斑斕遠勝過所有電器,讀書讀得了一點新知,幾日不吃肉滿口中仍有餘香。手上何必戴那麼重的金銀,金銀是礦,手銬也是礦嘛!老婆的臉上何必讓塗那麼厚的脂粉,狐狸正是太愛惜它的皮毛,世間才有了打獵的職業!都說當今賊多,賊卻不偷書,賊便是好賊。他若要來,鑰匙在門框上放著,要喝水喝水,要看書看書,抽屜的作家證中是夾有兩張國庫券。但賊不拿,說不定能送一條字條:「你比我還窮!」
  • 詠梅:他是一個職業的讀書人,而且非常自由
    他們後來都長本事了啊,成了廚房裡的非常好的美食家了。理想國:第二個問題,關於上期分享的《認得幾個字》,想問您現在是否還有寫字的習慣?詠梅:說「還有嗎」,其實我並沒有寫字的習慣,我一直是個比較單純的閱讀者。很早以前,包括現在也是,偶爾會有表達、有寫東西的想法,但是我一直沒把它形成習慣,所以,我並不是一個有很好寫字習慣的人。
  • 農村俗話說:「讀書讀書讀老鼠」,「讀老鼠」是什麼意思?
    舊時的讀書人無人不曉,並以此詩作為自己的座右銘。我讀書的時候,班裡也有很多同學以此詩為座右銘,用來激勵自己。三更,在古代十二時辰記時法中為子時,「子」對應的十二生肖是鼠,因此,古人又把子時稱為鼠時。那時人們對這種計時方式再也熟悉不過了,就像現在我們熟悉一天有二十四小時中二十三時是什麼時候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