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榨乾一本書的乾貨知識,速度還得快?這題我太會答了。
作為一名職業讀書人,靠閱讀謀生這3年,基本功就是榨乾所有書,賺出買書錢,外加養活自己。
今天就拿1小時讀完《認知覺醒》,並完成1篇書評大綱,說說我是怎麼做的:
閱讀前先提問帶著問題快速閱讀深度閱讀付諸實踐敢於分享
1.閱讀前先提問
閱讀前為什麼要提問?不提問不行嗎?
不提問當然可以,但是閱讀效率就低了很多。帶著問題閱讀,就好比燈塔之於大海上航行的船隻,能夠為我們的閱讀指明方向,不至於盲目讀了很長時間,最終卻沒有任何收穫。
拿到一本書,我們首先要瀏覽書的標題、副標題、封面、推薦語、序言、目錄,大致了解這本書講了什麼,自己想從中收穫什麼知識,想要解決哪些問題等等,然後提出3個自己最想知道答案的問題。
比如看了《認知覺醒》的封面、標題、推薦語、序言、目錄以後,我提出了3個問題:深度學習有哪些好處?為什麼要進行深度學習?如何進行深度學習?
閱讀的時候,我就可以重點閱讀有關「深度學習」的章節,其他章節的內容可以快速帶過,這樣就能有效解決從頭到尾讀完一本書,抓不住重點,到頭來什麼都記不住的問題。
小tips:如果不知道如何提問,可以參考一個「萬能模板」——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
2.帶著問題快速閱讀
提出了3個問題以後,就帶著問題快速翻閱整本書,不理解的內容也不用糾結,把重點內容和有難度的章節做好標記,在翻完整本書以後,再回過頭重點學習這些內容就可以了。
在快速閱讀的過程中,我藉助了一個高效的閱讀工具——九宮格,圍繞著最初提的3個問題,記錄下與其相關的重要概念和內容,這有助於我們深度閱讀和回憶書中的重點內容。在這裡需要注意的是,重點內容最多是9個,也可以不足9個,內容太多就無法突出重點,還會影響閱讀效率。
讀到《認知覺醒》第五章「深度學習」的時候,我會適當放慢閱讀速度,尋找問題答案的同時,把重點內容記錄在九宮格中,並註明頁碼。這樣做,是為了方便回到書中查找相關內容,分享和寫書評的時候,能夠幫助我們快速定位書中的具體內容。
完成一張九宮格,一本書中的重點內容也就一目了然了,無論什麼時候看它,都能快速回憶起一本書的重點,而且這還是一篇書評大綱的雛形,少做改動就是一篇質量很高的書評大綱。
3.深度閱讀
快速閱讀整本書並完成九宮格以後,我們對書的內容已經有了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然後針對自己感興趣的章節,或者想要深入學習的章節,進行深度閱讀。
深度閱讀的時候,不只是要看內容、劃重點、做讀書筆記,還要有深度的思考,把書中的內容與已有的知識聯繫起來,用以指導實際行動。
比如《認知覺醒》中介紹了「學習金字塔」模型,深度學習就是,在學習的過程中既要做思維導圖/學習筆記,學完以後還要多實操、討論,並把學到的知識分享給他人。
於是,我聯想到了「深度閱讀」,閱讀不是簡單地看完一本書就可以了,而是需要思考和輸出的。如果邊看書邊記讀書筆記或者畫思維導圖,讀完以後嘗試寫書評或者做分享,效果是不是更好?
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我發現這樣閱讀的確更高效,不但能夠加深對書的理解,而且很容易就能記住重點內容。
4.付諸實踐
知識只有用到實踐中,才能提現出學習的價值,否則學習的過程就只是對知識的低效堆砌。
看了《認知覺醒》以後,我意識到了深度學習的重要性,每次看書的時候,不再只是劃重點,而是認真地把好的觀點、方法以及思考記錄下來,在工作、學習中反覆實踐,同時也在堅持寫書評,讀書的效率的確有了很大的提升。
5.敢於分享
「學習的最高標準是會教」。
閱讀完一本書,如果我們能條理清晰、重點突出地把書中的內容分享給他人,就對書中內容有了比較深刻的理解。
現在我每天都會在朋友圈分享書中好的語句,也會把自己的思考分享給大家。每讀完一本書,我還會輸出一篇書評,把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寫出來,和大家相互交流,收穫了很多新的思考,對我的幫助非常大。
當然,我也會把書中觸動我的內容分享給周圍的朋友,告訴他們書中哪些觀點很受用,推薦他們閱讀等等。
無論是寫書評還是做分享,都是有效的輸出方式,這個過程既能鍛鍊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還能提升邏輯思維能力,最關鍵的是,能把很多相關知識串聯起來,將知識網絡越織越大。
如果你也想跟我一樣,快速榨乾書並變成錢,那就現在試試這套方法,也寫篇書評,開始投稿之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