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微信官方新功能灰度測試,真有點頻繁啊。
感覺要搞大事的樣子。
01
首先,公眾號最新推出灰度測試的 「專輯" 新功能,只有開通了原創功能的公眾號才能申請開通。
開通專輯功能,你的公眾號就可以創建圖文專輯,並可以添加50篇自己的原創作為專輯內容,支持自定義 「專輯封面」、「專輯名稱」 和 「專輯簡介」。
最重要的是,每一篇加入專輯的文章,包括過去推送的原創文章,在開頭都會顯示專輯連結,點擊就可以進入專輯,進行號內的連續性閱讀。
這無疑是給原創作者的一大福利,雖然絕對不算完美,但可以進一步有效激活歷史優質原創內容,不僅提高文章曝光,也能促進新用戶關注。
02
然後,在我開通 「專輯」 功能後的第二天,又一個新功能來了。
就在公眾號後臺編輯頁面,多了一個「搜索」 功能。寫文章時,你可以自己在正文中隨意插入一個搜索欄,讓讀者搜索你公眾號上更多感興趣的文章。
這比公眾號過往主頁上的 「歷史文章搜索」 功能,效率高了不止一星半點啊。
最關鍵是,你可以自定義搜索關鍵詞,設置讀者正在閱讀這篇文章主題相關的關鍵詞,主動引導搜索興趣,最大化提高相關內容的曝光可能。
03
再接著,另一個灰度更新測試,最近也是大家都在討論。
就是訂閱號推文的智能排序。
現在訂閱號推文在你瀏覽時,都是按推送時間先後排序的,對吧?智能排序就是微信要去打亂這個時間排序,部分文章明明早就發了,反而排在新發的文章前面。是不是感覺沒天理?
比如下面饅頭商學院發出的這張圖,央視新聞20分鐘前的信息推送,卻排在了11分鐘前推送的新氧,以及16分鐘前推送的人民網前面。
這意味著什麼,大家都明白,你排得越靠前,被點擊閱讀的可能性就越高。
對此,微信給出的解釋是:
這是微信最近正在灰度測試的訂閱號 「閱讀效率優化「 新功能,慢慢會普及開。上線這個新功能後,訂閱號消息排列順序會根據訂閱號的優質程度、用戶對訂閱號的喜愛程度以及群發文章的內容質量等綜合因素動態變化。用戶可以更高效閱讀到感興趣的內容。
是不是有點似曾相識?有點像今日頭條的個性化智能推薦——你喜歡的,就是頭條!
當然,微信的 「閱讀效率優化「 功能,主線應該還是按時間排序,不會完全的去智能推薦,只是部分文章會動態變化,優勝劣汰。
很多人對這個新功能表示不能接受,覺得時間順序被打亂,不能及時看到訂閱號最新消息,而且自己的內容可能無形之中被往後排,影響推送消息的打開率。
不過,我倒覺得挺好。
你想,現在每個人關注的公眾號都很多,每天要麼是關注太多,根本就來不及看;要麼是匆匆划過,大多都沒有點開看;再要麼,標題黨太多,搶走所有用戶注意力,優質內容反而沒有被閱讀。良幣驅逐劣幣了。
好好一篇最新推送的文章,可能就這樣死掉,那個用戶可能一輩子也不會再看到。
而有了這個 「閱讀效率優化」 新功能,那些被暫時忽略,沒有點擊的優質內容等於有了新的推薦機會,會優先出現在用戶面前。
只要內容夠優質,用心在做對讀者有價值的帳號,微信會Pass掉時間因素,可能大範圍把你推薦給用戶,讓好文章得到更多展現。
當然,Pass掉的不僅是時間因素,也會Pass掉一些用戶不感興趣的號。
雖然目前這個功能還沒有什麼明確的推薦標準,但作為運營者,內容始終是核心競爭力。好的垂直化內容可能不會馬上爆發,但它一定是你最具差異化的標誌。
這個行業多半是公平的,多數用戶總是會向好的內容靠過去,微信官方也會。
你是準備好了給用戶帶來有價值的內容,還是煩他一次?
就像微信團隊說的:
通過誘導關注等方法違規吸引粉絲的公眾號,在新的排序方式下將更難獲得與其內容質量不相符的高閱讀量,而真正靠內容吸引粉絲的公眾號,其內容將會更高效地觸達常讀粉絲。
最後,很遺憾,關於留言功能重新開放,依然沒什麼消息,千呼萬喚還是始不出來。節哀!
好了,對這微信這些新功能,你有什麼看法?還是就是想要留言功能?歡迎討論。
關注木木老賊,新媒體寫作運營更輕鬆,給你看得見的能力提升和啟發。持續生產新鮮有料的新媒體寫作、運營、文案進階乾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