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真相》上線之後,經過短短一個周末,豆瓣評論從8.8分,一路漲到9.2分。
這樣的漲幅表現,對比其他劇集,實屬難得。這個分數甚至打破了三個月前《隱秘的角落》8.9分的成績。
毋庸置疑,《沉默的真相》又一次給懸疑劇市場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隨著該劇在本周完結,備受關注的懸疑短劇市場也將和觀眾暫告一個段落。
回顧優愛騰三個平臺相應推出的懸疑短劇,尤其是愛奇藝主打的「迷霧劇場」和優酷推出的「懸疑劇場」,兩者各推出了多種面孔的懸疑劇,再加上騰訊主推的《摩天大樓》,這些「懸疑」背後的冰冷,為這個夏天帶來一絲別樣的涼爽。
尤其是在《沉默的真相》上線前,《非常目擊》《摩天大樓》《白色月光》更是直接對剛,可見,懸疑劇不僅成為了觀眾所感興趣的劇集,也成為了行業眼裡的「香餑餑」。
那麼,在今夏的「懸疑熱」背後,到底藏著什麼暗湧呢?背後又有什麼秘密值得被挖掘呢?我們在這裡就好好盤一盤。
劇多爆款少?
2020年的夏天,屬於懸疑短劇。
從《十日遊戲》到《沉默的真相》,「優愛騰」在這期間,共推出了10部懸疑短劇,這些劇集的集數均在20集以內,平臺排播也在半個月內播出完畢。
相信在這份懸疑短劇劇目中,必然有幾部作品曾出現在不少觀眾的觀看列表中。尤其是《隱秘的角落》《摩天大樓》《沉默的真相》更是一度成為了熱搜榜上的常客。
那麼,這些作品到底有多熱呢?
我們考慮到不同平臺的熱度計算方式存有一定的差異,故統一以豆瓣的標記人數為主(數據截止至9月21日18點)。
從上述數據可見,真正觀看人數突破10萬人次的劇集,僅有《隱秘的角落》和《摩天大樓》,而上周剛開播的劇集《沉默的真相》在口碑的影響下,本周突破10萬大關也不成問題。
上述這三部作品,無一例外都是獲得了超過8分的超高評價,而其他劇集多數評分僅徘徊在及格線左右。
有趣的是,優酷目前推出的4部作品,均沒有博得觀眾的認可,甚至《刺》和《女孩們在那年夏天》這兩部以「懸疑+女性」題材的劇集,觀看人數連5000人次都不到,完全不如同題材劇集《摩天大樓》的觀看人數的零頭。
雖然熱度區別明顯,但是像優酷和愛奇藝以這種分眾化的劇場模式,推出這批作品,也讓觀眾真正意義上,更快的發現這些作品,並對後續同類型作品有了更多的期待。
比如,上線不足18小時的《在劫難逃》愛奇藝熱度破6500,成為近期迷霧劇場之最——除了鹿晗帶來的粉絲效應之外,同時也意味著越來越多的觀眾對於短劇的青睞。
回顧中國劇集市場,全年首播的懸疑劇一直呈上升趨勢。2019年,其數量就達到了48部,在當時所有類型劇的排名中,位列第二名。
而截至9月,已經播出的懸疑劇數量便已經超過了40部,規模上明顯又有了更大的提升。而隨著短劇政策的發布,市場也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了懸疑題材。就目前已經播出的短劇中,懸疑題材佔據了近9成。
除此之外,「懸疑+短劇」的模式也讓作品更容易「出圈」,不僅獲得了高口碑,而且其中的社會議題也得到了大眾的關注,比如《隱秘的角落》《摩天大樓》《沉默的真相》等。
口碑水分高?
市場熱,口碑水。
隨著懸疑市場被更多觀眾關注,懸疑劇成為了不少平臺和出品方的「角鬥場」。
從目前播出的這些劇集來看,曾出品了《白夜追兇》的五元文化佔據了大頭,它貢獻了《十日遊戲》《非常目擊》《在劫難逃》《白色月光》4部劇集。
除了這些作品以外,它手上仍有不少其他待播和拍攝的懸疑短劇。而它背後站著經緯中國、基石資本、芒果文創基金等在內資本巨頭。
而操刀《隱秘的角落》的萬年影業和製作了《沉默的真相》的好記影業則以精取勝。前者曾製作過《無證之罪》的高口碑網劇,而後者則是初出茅廬的新公司,兩者都通過對紫金陳口碑原著的改編,獲得了不俗的戰績。
上述三家影視公司,尤其是五元文化和萬年影業,都經由這一「戰」,在懸疑市場上站穩了腳跟。
但是,研究這三家公司推出的劇集,我們同樣發現了一些特別的現象。除了《隱秘的角落》和《沉默的真相》以外,五元文化推出的作品都經歷了「斷崖式掉分」,即劇集在豆瓣開分獲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是後續掉分嚴重。
比如,目前分數較高的《十日遊戲》,開分高達8.2分,但最終降了近1分;而《在劫難逃》開播評分高達8分,結局降至6.2分。除此之外,《白色月光》和《非常目擊》也有類似的情況,只是開分本就不高的它們,相對顯得沒有那麼「奪目」。
當然,很大程度上,劇集的爛尾是掉分的關鍵。即便是現象級劇集《隱秘的角落》也被不少觀眾詬病結局不佳,從而導致評分從9.1分,降至如今的8.9分。
除此之外,「買分」更是成為了這波懸疑短劇出現斷崖式降分的原因。
「100元一條(短評),我也沒看內容,他們給了一個方向,我就寫了。」小茜向我們透露到。《白色月光》《在劫難逃》等五元文化在內的四部劇集,她都曾寫過。
「一般劇集開播後才寫,不能早,早的話(豆瓣)系統就會評判這些無效分了。雖然對方不會要求我們首日就打分,但還是希望我們能影響開分的。」但在她的印象裡,《非常目擊》是個意外,當時劇集開局並不好,第二周的時候才找她打分,「有點效果,但最終還是降下來了。」
不過,談及這一現象,有人表示,就目前的市場來看,其他劇集可能有存在這類情況。甚至有行業內的人指出,目前豆瓣電影同樣有商業化資源的售賣,它不會影響評分,但是在資源包中,包括了若干篇豆瓣資深用戶的長評,「雖然長評沒有說一定會是好評,但是其中涉及晚開分、頂五星好評的路數,也多少會影響評分或者輿論本身。」
回歸作品本身,更多人還是表示,如果當下「買分」已是市場常態,但就目前這些作品來看,真正贏得市場認可的,仍是優質的作品內容。
商業新模式
劇集只有憑藉優質的內容,而獲得市場的認可,《沉默的真相》便是很好的例子。
當然,這部劇集更是為懸疑短劇市場的商業化,帶來了全新的靈感。在過去,這類劇集曾因篇幅體量受限,導致廣告量曝光不足而招商困難,同時過快的結束也讓口碑效益難以持續。
而這些劇集背後又多是新人導演支撐,除了其中幾部作品由朱亞文、秦昊、廖凡這類卡司加盟,其他劇集中的演員陣容很難有強號召力和商業價值。
因此,弱商業性也成為這類劇集此前的標籤。
但是,隨著這些劇集的扎堆上線,尤其是《隱秘的角落》《摩天大樓》這類優質劇集的出現,讓懸疑短劇得到了更多的曝光,與此同時,它引起的社會效應,並不再局限於短短的兩周播出期。
這類現象也讓廣告商看到了可能性,從《沉默的真相》的播出情況來看,目前商務合作的數量遠比此前的《十日遊戲》要更多。對於平臺而言,這種打包出售的植入廣告、中插廣告,也能帶來不少的收益。
可見,不只是觀眾,廣告商同樣注重劇集內容質量。
「發酵時間短、單集成本高、盈利空間有限」,這些過去存在的短板問題,如今都因為優質內容的出現,得到了翻盤的改變。
尤其對於依然困在虧損的泥淖裡的優愛騰,或許能從這三個月的懸疑短劇市場中找到經驗。不管是什麼類型的劇集,也不管是短劇長劇,只有內容足夠好,永遠不怕沒有觀眾。
/ 開獎 /
恭喜
隴上hang、素餃子
獲得《死無對證》兌換券
/ MORE /
《奪冠》和《姜子牙》,都對偷票房下手了
《死無對證》值得看嗎?
它像《小偷家族》,也像《我不是藥神》?
上座率調至75%,年票房百億要來了!
《奪冠》搶跑國慶檔,他將是最大贏家?
職場劇,終於不談戀愛了!
包貝爾,討人喜歡挺累的
分享、贊與在看
只要你點,我們就是好朋友
想了解更多新片動態和影節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