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於購買雪具來說,最麻煩的莫過於雪鞋,因為每個人的腳都有許不同,每個廠家的鞋楦設計也不相同,如何讓兩者能夠匹配好就成了一個大問題」
本文從雪鞋參數的角度,對如何挑選雪鞋做好鋪墊,讓讀者能在選購雪鞋時更快捷、更好交流。
鞋長
雪鞋的參數不多,我們自己最了解的是腳長,就是腳跟到腳尖的長度。這個長度的說法有很多種,雪鞋用的是國際標準Mondo Point,數字既代表以釐米表示的腳長。至於其他的換算,比如235的鞋到底相當於37#還是38#,那是一筆糊塗帳,不要太依賴它。雪鞋的鞋殼通常會對應兩個鞋號,比如22.0與22.5共用一個尺寸的鞋殼,而內膽則不一定。腳長的測量一定要在站立狀態下,這樣才準確。鞋寬
而腳的另一個參數,腳寬,就不那麼直接了,因為鞋寬的標準通常與性能聯繫在一起。如果要高表現力,就得選購更窄的鞋;如果要舒適,就必須放棄性能。腳背高度
除了腳背高度,還有腳面和腳趾的高度也會影響我們的舒適感,這就需要有經驗的店員指導顧客仔細試穿,才能找到最舒適的雪鞋。
硬度
雪鞋的硬度也是經久不衰的迷之話題,因為越是大神用的雪鞋越硬,所以很多人盲目追求高硬度,這是不可取的。
雪鞋硬度的本意是可彎曲度,一個人能用到的最高硬度主要與體重與力量相關。更硬的雪鞋可以更快的傳遞力量,而較軟的雪鞋能夠更好的吸收震動,會有更高的舒適性。
在室內試鞋時,雪鞋會比室外軟,這時候扣緊鞋扣,用全部身體下壓膝蓋,應該能夠很明顯的看到腳背位置的鞋殼變形。如果變形很小或者一使勁腳跟就抬起來,說明硬度大了。
雪鞋的硬度可以通過鞋脊上的螺釘調整,海德將這種調整方式應用在了大部分產品上。不得不誇獎一下,在雪鞋方面海德還是很有想法的,當年還曾推出過可調鞋楦寬度的一款產品。
重量
試鞋的時候可以明顯感受到,不同廠家和系列的鞋,重量有所不同,越是高性能的鞋通常越沉。而不同廠家之間,我做了一個小小的對比,這是五雙100硬度255的中級雪道鞋,可以看出費舍爾最沉1900克,大菠蘿和海德Edge LVT最輕1700克,差別還挺大。
06
前傾角
絕大多數雪鞋前傾角是14°,也有12°和15°的。
但是也有前傾角可調的雪鞋,比如費舍爾RC4 Curv CT,阿託米克的HAWX Ultra等。
07
內膽
廠家會根據雪鞋的性能檔次,配好相應的內膽。當然也可以自己選購高端內膽更換。
這裡又要點名表演海德,他的LiquidFit技術可以通過向內膽某些位置填充液體材料,實現更貼合的腳感。
凡是有Liquid Fit 標記的產品都支持。
08
適配調整
再好的鞋楦設計,也不可能貼合每個人的腳,除非腳型特別完美,否則雪鞋總有個別地方或多或少的不太舒服,這就需要適配調整(Boot Fitting)上場了。
很多廠家的鞋可以做熱定型,也就是加熱讓鞋殼軟化,然後穿在腳上加壓,讓鞋殼完美貼合腳型,冷卻後就不會再有硌腳的地方。當然效果有時候未必那麼完美。
對於絕大多數雪鞋的局部問題,都可以通過手工適配調整。這是肆加貳上莊店的調鞋工具,他們只給自己的顧客調鞋,而且免費!好心酸,早兩年就這樣多好。
很明顯我的這雙大白是調過的,診斷和調整一共1800元。心好疼。
09
綁帶
鞋筒最上方的綁帶,有時候會有一些麻煩,比如綁不緊,或者鬆開時比較繁瑣等。阿託米克已經把部分高端雪鞋的綁帶更換為快拆扣了(40mm Quick Release Cam Strap)。
對於其他雪鞋,其實可以自己買Booster裝上。這東西在競技運動員那裡非常普通,因為他們需要經常的放鬆和拉緊綁帶。今年Booster推出了更多的顏色,增加了炫酷和裝飾雪鞋的效果。
最後感謝肆加貳上莊店的大力支持。他們正好在促銷雪板,折扣很大,點擊去看看。
阿拉布的讀者在肆加貳微店和實體店購物,可以領取咱們的專屬禮物,價值199的手套,已經拿到的朋友反饋了,相當不錯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