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 這53種病根本不需要輸液!

2021-02-12 央視新聞

  近日,安徽省衛計委公布了「53種不需要輸液」的疾病清單,清單一公布,立刻在網上熱傳。清單中包括常見病多發病,一些外科、婦科炎症以及小兒的疾病,都明確可以不需要使用抗生素輸液。專家提醒:不合理輸液可能導致抗生素過度使用,有害無利。

這53種疾病,病情危重才需掛水

  為規範醫療行為,提高治療效果,安徽省衛生計生委發出通知,要求該省醫療機構遵循「能口服就不注射,能肌肉注射的就不靜脈注射」的用藥原則,加強對醫師培訓和指導,只有在患者出現吞咽困難、嚴重吸收障礙(如嘔吐、嚴重腹瀉等),以及出現病情危重,發展迅速,藥物在組織中已達到高濃度這三種情況下才使用靜脈輸液。

  經過廣泛徵求意見,安徽確定了部分無需輸液治療的常見病、多發病。近日,這「不需要輸液的53種疾病」的清單,在微博上熱傳。有網友說,這是一份官方發布的清單,比較嚴謹,有參考的價值,值得收藏一份。

內科

  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病毒性咽喉炎

  急性氣管支氣管炎,體溫38℃以下

  支氣管擴張無急性炎症者

  支氣管哮喘處於慢性持續期和緩解期

  肺結核(播散型肺結核除外)

  間質性肺疾病無明顯呼吸窘迫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緩解期

  無併發症的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風疹

  高血壓亞急症

  慢性淺表性胃炎

  無水、電解質紊亂的非感染性腹瀉

  單純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輕度結腸炎

  無併發症的消化性潰瘍

  具有明確病因的輕度肝功能損害

  多次就診未發現器質性病變考慮功能性胃腸病

  急性膀胱炎

  無合併症的自發性氣胸

  單純的房早、室早

  無急性併發症的內分泌代謝疾病

  無特殊併發症的老年痴呆、面肌痙攣、運動神經元疾病、多發性抽動症、睡眠障礙、焦慮、抑鬱症、偏頭痛

  癲癇(癲癇持續狀態、癲癇頻繁發作除外)

  無特殊併發症的腦血管疾病的一、二級預防(腦血管疾病的非急性期)

  無特殊併發症的腎性貧血、腎病症候群、慢性腎小球腎炎、蛋白尿

解讀1:細菌引發炎症抗生素才有效

  專家表示,出現炎症的刺激因素有4大類:生物的(細菌、病毒、寄生蟲)、物理的、化學的以及免疫過度的因素。

  帶「炎」的病中只有由細菌引起的那些,用敏感的抗生素才會有效。像感冒、腮腺炎等都是由病毒引起的,使用抗生素起不到效果。由物理、化學因素的刺激所致的炎症,比如咽炎,有時是講話過多、麻辣燙飲食等引起的,一般也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外科

  體表腫塊切除術後

  輕症體表感染(無發熱,血象正常)

  輕度軟組織挫傷

  小型體表清創術後

  淺靜脈炎

  老年性骨關節炎

  非急性期腰椎間盤突出症和椎管狹窄症

  閉合性非手術治療的四肢骨折

  慢性勞損性疾病

  慢性膀胱炎

  慢性前列腺炎

  前列腺增生

  無合併症的腎結石

  精囊炎

  急性鼻炎、各類慢性鼻-鼻竇炎、過敏性鼻炎、急性鼻竇炎無併發症者

  急性單純性咽炎、慢性咽炎、急性單純性扁桃體炎

  急性喉炎(重症除外)、慢性喉炎

  急慢性外耳道炎、急慢性中耳炎無併發症者、外耳道溼疹、鼓膜炎

解讀2:外科是抗生素的重災區

  據報導稱,外科科室成為抗生素的重災區,有數據顯示,我國住院患者抗生素的使用率達到了97%。南京市中醫院副院長、肛腸外科專家樊志敏介紹,對於體表一些小腫塊的切除,如果患者的身體狀況,及體表沒有出現明顯的紅腫熱痛及體表感染(如無發熱,血象正常),術後是可以不用輸液的。

  當然,從外科手術的角度,也要辯證地看待輸液,「比如一些人本身抗感染能力較弱,可能仍然需要合理使用抗生素。」

婦科

  慢性盆腔炎

  慢性子宮頸炎

  無症狀的子宮肌瘤

  前庭大腺囊腫

  陰道炎、外陰炎

  原發性痛經

  不合併貧血月經不調

解讀3:抗生素可能破壞「微生態」

  「慢性盆腔炎,慢性子宮頸炎,治療上的確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南京市婦幼保健院婦科主任吳江平表示,只有急性炎症發作,才需要抗生素,而且必須是醫院根據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選用藥物。另外,即便是需要用藥,口服和打針就夠了。

兒科

  上呼吸道感染:病程3天以內,體溫38℃以下,精神狀態好。

  兒腹瀉病:輕度脫水可以口服補液者。

  毛細支氣管炎:輕度喘息者。

  手足口病或皰疹性咽峽炎:無發熱、精神狀態好,血象不高者。

解讀4:抗生素有時會幫倒忙

  在我國,兒科是抗生素濫用的重災區。據2009年對北京、上海、廣州、武漢、重慶5家醫院兒科門診病人的調查,抗生素的使用量是同期國外兒科的2倍到8倍。在這份清單上,兒科也有幾種情況不需要輸液:如上呼吸道感染,小兒腹瀉病,毛細支氣管炎,手足口病或皰疹性咽峽炎。

  解放軍八一醫院兒科主任廖東幸稱,這幾種疾病,嚴格說,的確都可以不用抗生素。小兒如果是單純的上呼吸道感染,發熱低於38℃,孩子精神狀態也不錯,家長也就不需擔心。

  毛細支氣管炎,雖然病中也帶著一個「炎」字,但它主要是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所導致的,不需要使用抗菌藥物。這種疾病的臨床症狀像肺炎,但以「喘憋」為主,此病80%發生在1歲以內,多數是6個月以下的小寶寶。現在醫院可以做呼吸道分泌物的抗原檢測,很快就明確是否是病毒感染。

  但是專家也坦言,「兒科疾病的一大特點是病情的進展很快,對於一些混合感染的小寶寶,有的時候醫生也會讓患兒輸液,主要是怕其發展為肺炎,這也是本著為患者負責的態度,希望家長理解。」

為什麼提倡藥物「口服優先」?

  口服為什麼要優先呢?口服藥物是一個較安全的過程。在胃腸道裡,有胃酸,腸液,有各種消化酶,不僅使食物消化成小分子,也能使一些有毒的物質分解,使很多細菌被破壞。在吸收入血之後,還要通過肝臟,才能分布到全身。人們早已知道,肝臟是人體內的一個解毒器官。一旦誤吃了毒物,由於吸收有一個時間過程,及時發現還可補救,即用灌腸、致吐等方式,讓毒物排出體外。

提醒:抗生素使用「三不」「三問」

專家提醒廣大市民在抗生素的使用中,要記得「三不」

  ①不自行購買。抗生素是處方藥,要憑醫生處方購買;

  ②不主動要求。抗生素是用來對付細菌的。90%的感冒是病毒引起的,抗生素對病毒無能為力;

  ③不隨意停藥。一旦醫生認為需要使用抗生素,病人就要嚴格按照醫囑服藥,保持藥物在身體裡的足夠濃度,完成足夠的療程,以免製造出抗藥性細菌讓其伺機再起。

當醫生開出的處方中含有抗生素時,要做到「三問」

  ①詢問自己的疾病是不是細菌感染,是不是必須應用抗生素才能治療;

  ②經診斷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療時,應詢問醫生正確的用藥方法;

  ③在取藥時詢問藥師,服藥時需注意什麼。

(來源:央視新聞)

本期監製丨宣明棟

主編丨李浙

編輯丨葉燊

微信用戶如何查閱及分享

點擊右上角→發送給朋友

點擊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或騰訊微博

點擊右上角→複製連結,可發送到電腦上查看

如何訂閱央視新聞微信

添加朋友→查找微信公眾帳號:央視新聞

添加朋友→搜號碼:cctvnewscenter

點擊右上角→查看公共帳號→添加關注

喜歡此文請點讚↓

相關焦點

  • 多省市門診輸液被叫停?坦白說,這4種病壓根不需要輸液
    導語:其實現在生病了要及時的去看醫生,這點概念大家都是有的,但是現在很多醫生都不建議我們輸液,也不建議我們吃抗生藥,讓很多人都非常不能理解,明明輸液會讓病好得很快,為什麼卻不讓輸液呢?還真的是因為輸液給身體帶來了非常大的弊端。
  • 9月1日起,廣西停止門診靜脈輸液!這53種病不需要輸液
    通知要求——減少不必要靜脈輸液各級醫療衛生機構要遵循世界衛生組織提倡的「能口服就不注射,能肌肉注射的就不靜脈注射」的用藥原則,加強對醫師培訓和指導,只有在患者出現吞咽困難、嚴重吸收障礙(如嘔吐、嚴重腹瀉等),以及出現病情危重,發展迅速,藥物在組織中宜達到高濃度才能緊急處理這三種情況下才使用靜脈輸液
  • 靜脈輸液最危險!瀋陽人快看好,這53種病不需要打點滴!
    世衛組織12國調查:64%受訪者錯用抗生素治感冒世界衛生組織今天發布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人們對於抗生素耐藥性對於公共健康所構成的威脅存在模糊認識,並且不知道如何採取措施減輕這一威害的程度。世界衛生組織在12個國家進行了這項有關抗生素問題的調查。
  • 輸液5分鐘後竟然死亡,賠57萬!這幾十種病不需要輸液…
    這條名為「9歲男孩輸液中身亡」的新聞,很多平臺都有發布,說的是華陽市一名9歲男孩在輸液中出現休克症狀,搶救時鼻腔出血身亡的案例,而死亡原因,並沒有提及。  而關於輸液致死的例子,廣州也有一例,這一案例更嚇人,患者在輸液後5分鐘休克身亡。  頭孢滴注5分鐘後患者休克身亡  據廣州法制日報消息,近日,一則診所糾紛終於蓋棺論定!
  • 國家公布53種疾病不準輸液!
    來源:人民日報微博近日,上海一名男孩輸液半分鐘就哮喘、眩暈,甚至雙眼黑矇,
  • 53種疾病不準輸液
    我國抗生素年使用量高16.2萬噸,約佔世界總量的一半  95%的人不知道輸液的危害  70%以上的輸液是不必要的  我國人均輸液8瓶,遠高於國際2.5至3.3瓶>  每年因注射輸液導致的死亡人數在39萬以上  中國抗菌藥物人均使用量是美國的10倍  據了解,外國人視輸液為小手術,澳大利亞人看病基本沒有輸液。
  • 媒體揭秘瘦人為何吃不胖:這是種病 得治
    醫學上有種病叫瘦弱症,患者咋吃都不胖,苦惱不已!偏瘦的人吃不胖根本原因就是脾胃對營養成分的吸收出現了障礙,脾胃功能紊亂,吸收功能減弱及肝腎虛弱造成的。  此方能從根本上增加腸胃功能的營養吸收,同時更能健脾益腎滋陰壯氣,只需15天左右即可感覺胃口大開,睡眠質量提高,面色紅潤,一個療程體重明顯增加2—5公斤,達到吸收、消化、營養等3方面調節。
  • 過度輸液=自殺?遼寧省將叫停門診輸液!遼寧人必須知道的真相...
    此舉也使其成為河南省首個取消門診輸液的大型公立醫院。為了避免不必要的輸液行為,河南省人民醫院甚至在3個月前就開始對全院醫生進行培訓。醫院在院內醫囑及收費系統內刪除了「門診靜脈用藥」這一條目。對門診中確實需要輸液治療的病人,河南省人民醫院可為患者開具處方,並建議患者到基層醫院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治療,同時提供醫院周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具體地址及聯繫方式。
  • 又一家醫院門診停止輸液了,玉山人一定要看看!
    能吃藥就不打針,能打針就不輸液。綜合查看新聞報導的情況來看,這其實目的是為了「遏制抗菌藥物過度醫療,引導市民樹立合理用藥觀念」。也就是說,很多小夥伴都會有「為了圖省時間,以為靜脈用藥病就好得快,因而選擇輸液」的想法,因而特地要求醫生給自己輸液,但其實這是一個誤區。有的病根本沒必要輸液~
  • 53種疾病不準輸液!
    對80%的感冒沒有效打吊瓶是公認的最危險的給藥方式  我國抗生素年使用量高16.2萬噸,約佔世界總量的一半  95%的人不知道輸液的危害  70%以上的輸液是不必要的  我國人均輸液8瓶,遠高於國際2.5至3.3瓶  每年因注射輸液導致的死亡人數在39萬以上  中國抗菌藥物人均使用量是美國的10倍
  • 「感冒」到診所輸液,患者偷偷把藥水換了
    前段時間,一則「謊稱感冒到診所輸液,大媽偷換藥瓶將果汁輸入靜脈,差點丟了命」的新聞上了熱搜,在感慨健康科普仍然任重道遠的同時,從診所人的角度,筆者發現這則新聞反映的有關診所輸液安全隱患問題值得我們重視
  • 輸液是不是自殺?央視放狠話:養生保健才是根本
    在澳門,五歲以內的孩子打點滴是犯法、不允許的;成人輸液一次,縮短壽命七天左右,孩子輸液一次,大腦七天不發育,而且免疫力下降,藥物的毒素要2~4年才能排出體外
  • 門診全面停止輸液!河南人必須要知道的真相...
    為了避免不必要的輸液行為,河南省人民醫院甚至在3個月前就開始對全院醫生進行培訓。醫院在院內醫囑及收費系統內刪除了「門診靜脈用藥」這一條目。對門診中確實需要輸液治療的病人,河南省人民醫院可為患者開具處方,並建議患者到基層醫院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治療,同時提供醫院周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具體地址及聯繫方式。
  • 牛羊輸液是一項重要的治病技術,怎樣給牛羊輸液是正確的呢?
    現在有很多獸醫為了賺錢,為了顯示它用量多,常常給一些牛羊輸液。其實這樣的牛羊根本沒必要輸液,大家在心理上其實是這樣認為的。輸液肯定是比打針好的快,輸液理所當然比打針更貴。然而事實上並不是這樣,輸液也要分情況以及用藥的情況。只給注射生理鹽水花不了10塊錢,有一些給牛羊打一次輸液問養殖戶要500塊錢。
  • 「關注」輸液=自殺?2019年起,所有門診不再打點滴!
    你知道過度輸液危害有多大嗎?降低人體免疫力、損傷人體肝腎等器官、導致人體菌群失效、造成人體不良反應,嚴重甚至可導致休克及死亡!據中國安全注射聯盟統計,我國每年因不安全注射導致死亡的人數在39萬以上,每年發生的藥品不良反應,有60%左右是在靜脈輸液過程中發生的。
  • 都是輸液打針,一次性靜脈輸液針與靜脈留置針應該怎麼選?
    「我不打針,我不打針,要你們護士長來。」王奶奶因長期住院需長期輸液扎針,手上因使用一次性靜脈輸液針帶來的不舒適鼓了個小包兒。 早前,護士們建議奶奶選擇留置針進行輸液治療,但奶奶擔心留置針會給自己日常行動造成不便而拒絕。
  • 提醒:經常出現盜汗,可能是這4種病暗藏
    能引起出汗或者經常盜汗的病還有肺結核、低血糖症、心臟疾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等4種病。1.肺結核肺結核是由結核桿菌感染引起的,一般和結核病患者近距離接觸後患病,如果和患者共用碗筷也有感染的可能。在醫院檢查時需要做痰培養,檢查出結核桿菌時確診,最常見的胸部X線片顯示雙側或一側肺尖有斑狀陰影。結核病患者要自覺戴口罩,避免傳染給別人。2.低血糖症男性的低血糖症可以是飢餓引起的,也可以是身體素質弱,容易發生低血糖。
  • 孩子輸液治病,到底有沒有風險?
    看到這樣的新聞讓人震驚心痛的的同時孩子死亡具體原因需要按相關程序調查後才能確定。但除此之外,該患者的用藥也引人深思!因為男童醫藥費用清單中的至少有兩個藥物是不應該使用的。醫生有建議提醒:如果家長發現孩子輸液有以上中藥注射液時,一定要說不!抗生素的濫用對於抗生素不是不能用,而是要合理使用。
  • 1歲男孩輸液後死亡!7種輸液禁用藥,90%家長從未注意!
    最近,全國氣溫開啟「直線下降」模式,一些身體不太好的寶寶也成了醫院的常客。這不,前幾天科大大看過一則新聞:1歲男童打點滴後死亡,家屬稱醫院沒有一句道歉!醫院緊隨其後做出回應:消息不實,家屬想詐騙!TA主要有以下3大傷害:傷害一:輸液=「小手術」輸液需要對寶寶肌膚和血管進行穿刺,這對孩子來說本身就是一種損傷,相當於做了一次小手術。而且頻繁扎針會損傷孩子的血管,引起靜脈炎。
  • 1歲男孩輸液後死亡,7種輸液禁用藥,90%家長從未注意
    這不,前幾天科大大看過一則新聞:1歲男童打點滴後死亡,家屬稱醫院沒有一句道歉!醫院緊隨其後做出回應:消息不實,家屬想詐騙!毫不誇張地講,靜脈輸液是公認的最危險的給藥方式!TA主要有以下3大傷害:傷害一:輸液=「小手術」輸液需要對寶寶肌膚和血管進行穿刺,這對孩子來說本身就是一種損傷,相當於做了一次小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