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大學社會調查研究中心聯合某知名婚戀網站婚戀研究院發布了《2015中國人婚戀狀況調查報告》(下稱「報告」),對2015年各年齡層、各不同學歷、地域等群體的戀愛、婚姻及性的行為、態度進行了調查。
【初戀】95後平均初戀年齡為12歲
《報告》顯示,初戀年齡與年齡呈現正相關關係。70前人群第一次戀愛年齡最晚,平均在19.19歲。95後第一次戀愛年齡較早,為12.67歲。
相信看到這裡,就不難理解這幅圖片了吧!
父母離異家庭及分居家庭的孩子發生第一次戀愛的年齡較早,其中,離異未再婚的單親撫養家庭成長的孩子,初戀時間最早,為15.23歲。
【戀愛次數】女博士平均戀愛7.12次
一說到博士,總給人一種眼鏡片厚如玻璃瓶底,奔命在實驗室和論文堆之間的印象。但是,今年通過對不同受教育程度人群的戀愛經歷調查發現,博士群體在戀愛中的表現令人大跌眼鏡。
從綜合戀愛次數上來看,博士高居榜首。調查顯示,博士的平均戀愛次數是6.87次,高居第一。從數據上來看,一個本科生談一次戀愛的時候,博士已經談完兩次,正在醞釀第三次了……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博士中,常被人們調侃的女博士的戀愛次數更高,平均為7.12次,男博士居然在戀愛次數上拖了女博士的後腿。
相對應的,博士的平均幸福感也相對較高。調查顯示,學歷較高者的幸福感指數也相對高,博士達到6.68,僅次於研究生,高於其他學歷人群。由此看來,博士並非是缺愛的「孤獨患者」,而是愛並快樂著的「戀愛達人」。
【性行為】95後首次性行為平均年齡低於18歲
《報告》從地域上調查顯示,港澳臺地區第一次性行為最早,平均為19.24歲,北京緊隨其後,為內地最早的地區,為20.63歲。
被調查對象中,不同年代人群的第一次性行為年齡與年齡呈現正相關關係,80前人群性行為發生年齡較晚,平均在22.17歲,95後平均在17.71歲。
從不同學歷來看,本科學歷以下發生第一次性行為的年齡較早,均在21歲之前,研究生、博士生最晚,分別為22.55歲和21.65歲。同時,《報告》也顯示,大學本科在讀及以上學歷避孕意識較高,避孕比例均在45%以上,特別是研究生在讀,比例高達49%,但是大專及其以下學歷則較低,小學及以下學歷僅僅有18%的人採取避孕措施。
【婚齡】全民進入「晚婚」時代
調查顯示,被調查者中初婚年齡主要集中在22歲-28歲,男性晚婚(25歲及以後)的人群佔63.29%,女性(23歲及以後)晚婚人群佔83.07%。
被調查對象中第一次同居主要集中在20歲-24歲。在被調查者中,有38%的人婚前同居,不過,仍然也有62%的人婚前未進行同居生活。
為何出現這樣普遍的晚婚,參與報告撰寫的一位專家表示,除了社會壓力增大等外部原因外,年輕的結婚一代比起上一代來說,心智成熟的時間更晚。
【婚姻生活】女性壓力大 更覺不幸福
在婚後生活中,女性和男性究竟誰的壓力更大?報告調查顯示,由於要操持家務、帶孩子、買菜做飯、照顧老人,同時還要上班賺錢,女性比男性更覺得自己的婚姻不幸福。這種壓力和不幸福感更多出現在有小孩的家庭。
調查顯示,孩子三歲之前主要由母親照顧的佔比29.04%,爸爸參與照顧的比例僅佔2.1%。
《報告》顯示,「第三者」現象並不只是發生在已婚男性身上,婚姻中出現第三者情況中,男方、女方佔比相當,各佔20%,而雙方都有出軌的情況也不鮮見(近10%)。
【婚姻狀況】「七年之癢」縮成「五年之癢」
《報告》顯示,隨著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七年之癢」都變成「五年之癢」了。調查顯示,在婚後3年至5年,夫妻雙方的幸福感、婚姻滿意度都達到最低值。婚齡3-5年的調查者中,有11.1%的人表示下輩子不要和對方在一起,另外更有8.9%的人決定下輩子乾脆不結婚。
某知名婚戀網站婚戀研究院院長周小鵬認為,「癢」說明夫妻雙方在婚姻中需求增大,也說明在遇到婚姻問題時,尋找外遇以及離婚的成本越來越低,「更換」的解決方式取代了「修補」。
來源:新京報、廣州日報
編輯:陳澤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