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雕塑家Ron Mueck人體雕塑作品欣賞

2021-02-19 CHN景德鎮

Ron Mueck,澳大利亞墨爾本人,出生於1958年,現居英國,他自學藝術,Mueck 的早期的事業是為電視和影片製作逼真的模型。作品為驚人的現實主義,他用玻璃纖維樹脂材料做成的人體個個纖毫畢現,皮膚上毛髮、皺紋、疤痕、青春痘應有盡有,皮下青筋若隱若現,栩栩如生,幾乎令人聽見呼吸,但同時,它們扭曲的形狀又令人感到壓抑窒息,具有心理上的震撼力。

澳大利亞雕塑家Ron Mueck作品

藝術生涯初期

Ron Mueck,他的工作開始於為電影製作模型,他的早期職業是一位模型工和兒童電視、電影木偶劇的表演者,他在著名電影《迷宮》裡擔任主演Bowie。Mueck遷居倫敦後建立了自己的公司,用逼真的照片道具和機械動物做工業廣告,但最終他認為,「攝影幾乎摧毀了原始物體的本來面貌」,於是他轉向了美術,特別是雕塑。他初期經常接觸變體的工業製造,後來花了將近十年時間,用矽膠和玻璃纖維創作,作品都是以真人大小去縮放比例,打造了栩栩如生的擬人塑像。


澳大利亞雕塑家Ron Mueck作品


澳大利亞雕塑家Ron Mueck作品

成名之舉

1990年代,穆克開始製作完全擬真的物件供商業攝影,卻陰錯陽差引來英國收藏家查爾斯.薩奇(CharlesSaatchi)的興趣,邀請他以《長眠的父親》(DeadDad)參加名噪一時的「聳動」(Sensation)巡迴展,穆克就此揚名國際,並於2001年獲邀參加第四十九屆威尼斯雙年展。


澳大利亞雕塑家Ron Mueck作品

複製穆克父親屍體的模型作品《長眠的父親》,製作極度耗時,穆克甚至將自己的頭髮一根根植入雕塑品,以求絕對擬真,魄人的精緻使觀者亦不得不放慢欣賞的節奏,並在緩慢的觀賞過程中,聽任內在情緒漸漸萌生、發酵。

澳大利亞雕塑家Ron Mueck作品

澳大利亞雕塑家Ron Mueck作品

藝術生涯的發展

讓·穆克是九十年代後期開始在雕塑領域展露其藝術天賦,並很快得到藝術界,評論界的關注和認同的藝術家。他的寫實雕塑技巧受到其所從事的商業玩偶製作的影響,在技巧上類似於70年代美國的超級寫實雕塑;在表達上卻又和它有著很大不同。縮小的尺寸和逼真的形象是他主要的藝術語言。這種在19世紀的便日漸消失的手工製作在當代多元文化對形式和觀念的玩味高於一切的時候,讓·穆克的作品不僅僅是一種對手工勞作的回歸,還有對人類內心深處情感的最懇切的呼起。

澳大利亞雕塑家Ron Mueck作品

藝術作品

他的作品為驚人的現實主義,他用玻璃纖維樹脂材料做成的人體個個纖毫畢現,皮膚上毛髮、皺紋、疤痕、青春痘應有盡有,皮下青筋若隱若現,栩栩如生,幾乎令人聽見呼吸,但同時,它們扭曲的形狀又令人感到壓抑窒息,具有心理上的震撼力。


讓.穆克的雕塑作品擅長分析、解析真實世界和夢幻世界的衝突和牴觸。議論、思索、恐懼、無表情、離異等,圍繞在人與人之間或人與自身的互動,但人物所表達出來的情感卻是能直擊人心。他的人體作品強調細節的逼真和細膩,無論是血管,皺紋還是體毛,都如實的被表現出來。


澳大利亞雕塑家Ron Mueck作品

藝術風格

他的雕塑以毛骨悚然的、風格怪異的、皮膚斑駁的、神秘巨大的形象而另人難以置信。他的雕塑擺放在千年穹和著名藝術品收藏家CharlesSaatchi的客廳裡已經有幾年了。可以公平地說,Mueck是當代藝術的領導者之一。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他重新定義了當代超寫實雕塑的審美觀。


20世紀現代主義最大的特色即是都市的興起和都會化,在這樣一個越趨擁擠的空間中,人和人之間的相互關係產生了變化,也間接影響了榮.穆克的作品。

澳大利亞雕塑家Ron Mueck作品

藝術製作過程

像傳統雕塑者一樣,Mueck以草圖、小尺度的模型來開始他的創作。Mueck很少採用真人的模特,因為模特很難長時間保持他作品中所要求的張力。建立基本形態概念後,Mueck開始製作足尺度的粘土模型,雕塑的肢體形態和表情在粘土模型中逐漸塑造完成。

粘土模型需要足夠細膩,因為在此之後的矽膠模子能夠紀錄皺紋等微小細節。粘土模型完成後,塗上一層漆,防止開裂,就可以開始矽膠模子了。開始是矽膠被塗抹到粘土模型上,然後是一層玻璃纖維和樹脂,再在模子外面做好木支架。數小時後,矽膠完全定型,裡面包裹的粘土模型被打碎,分離,清洗,雕塑的模子就完成了。

澳大利亞雕塑家Ron Mueck作品

模子的內部開始著色,很厚的一層樹脂顏料被用來描述皮膚、關節、指甲、手指等細節。然後填充一層玻璃纖維,然後再塗樹脂顏料,以使雕塑的皮膚通透而有層次感。模子裡填滿玻璃纖維,構成雕塑的主體。而頭部需單獨用矽膠製造,因為矽膠更便於描述細節,質地較軟可以使毛髮插入。

玻璃纖維主體較硬,毛髮只能用膠水粘貼。一天之後,矽膠完全定型,打開模子,展示雕塑。樹脂顏料被破壞的地方要用丙烯修補。丙烯被用來描述雕塑最終的細節,如皺紋、痣、毛囊、血管等。

最終的挑戰是要把矽膠的頭部和玻璃纖維的身體連在一起,並用丙烯覆蓋連接部。最後繁重的工作是要把毛髮一根根的嫁接到身體上。

澳大利亞雕塑家Ron Mueck作品

相關評論

有評論家說Mueck是freud繪畫的雕塑版,可以這麼說吧。八十多的freud是繪浮起的色彩交響中達到沉下去的一股古典力。但這後生還有狂妄的暗思。對真實的追求有古典精神的痕跡,這`真實`超出真實本生,以至於真實的讓人難以接受和懷疑。也可能,活人在仿真雕塑前觀看時,更多想到真人世界本身,對人的本體行為的思慮。

Ron Mueck的作品沒有誇張的大眼睛 沒有過於形式化的裝飾語言 他有的只是真實的人物表情 抒情的肢體語言 傳達給我們的是任務的真實情感 是沮喪 驚恐還是在深思 他的人物和真實的人一樣 充滿感情 複雜 而又單純化 也許這才不是浮於表面的裝飾 藝術家和他的作品都是要有靈魂的 技術是為了表達情感 而不是只限於表面的技術



澳大利亞雕塑家Ron Mueck作品

相關焦點

  • 超出真實的真實----Ron Mueck的雕塑
    Ron Mueck上世紀九十年代後期開始在雕塑領域發展藝術,並很快得到藝術界、評論界的關注和認同。他的寫實雕塑受到其所從事的商業玩偶製作的影響,在技巧上類似於美國上世紀70年代的超級寫實雕塑;但表達方式卻有著很大不同。
  • 抒情的雕塑家Jane DeDecker作品欣賞
    DeDecker於1998年成為紐約市國家雕塑學會的會員,並於2007年成為研究員。 她在超過33個州放置了175幅生活和具有紀念意義的大型公共雕塑。DeDecker會用繪畫的筆刷痕跡來操縱黏土。在她的手下,黏土的流動性與人類的形態相呼應。她的作品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與時光和地點聯繫在一起,反映出我們人類尚未完成的故事。
  • 法國著名當代雕塑家Richard Orlinski的作品欣賞
    Richard Orlinski 法國藝術家,於 1966 年出生於巴黎,是法國藝術和流行文化的代表人物,其雕塑作品受到全世界範圍的追捧和喜愛。Orlinski在流行音樂方面也有巨大的影響力。少年時期的 Orlinski 就對模型製作表現出濃厚的興趣,直至2000年,已成為材料工程師和室內設計師的 Orlinski 仍然堅持著雕塑藝術的創作。當時巴黎著名的藝術機構 Artcurial 希望為 Orlinski 舉辦個展,遭到拒絕,Orlinski 認為當時的藝術作品未能體現他的藝術追求,但這也促使 Orlinski 堅定了自己的藝術道路。
  • 羅浮宮雕塑作品欣賞(上)
    主編個人公眾號(無廣告)羅浮宮藏有被譽為「世界三寶」的斷臂維納斯雕像、蒙娜麗莎和勝利女神石雕,館藏收藏達40萬件以上,各國的藝術品從中世紀到現代的雕塑作品,還有數量驚人的王室珍玩以及繪畫精品等。這件雕塑在羅浮宮的Cour Carrée 大廈的西牆
  • 廢鐵絲在雕塑家手裡成了寶貝,這10個雕塑作品,讓人嘆為觀止
    雕塑我們並不陌生,在前一段時間,一座高58米,重達1320噸的關公雕塑作品要被移除的消息,就受到無數人的關注。當然,在我們生活中,並不是什麼雕塑都以高大為主,公園、廣場、小區隨處可見用石頭和金屬製作而成的小型雕塑作品。
  • 百餘件雕塑亮相保定首屆雕塑作品展
    河北新聞網12月18日訊(馬晨輝)今天上午,「庚子·2020保定首屆雕塑作品展」在保定市雕塑學會藝術館正式開展,此次共展出雕塑作品100餘件,此次展覽將從2020年12月18日持續到12月31日。圖為保定首屆雕塑作品展開展現場。
  • 一代名匠——日本鎌倉雕塑家,運慶 Unkei作品欣賞
    運慶,うんけい(Unkei),(約1148年 - 1212年),日本院政時期(1086-1185,平安時代晚期)和早期鎌倉(1192-1333)時期的僧人、雕塑家。
  • 名人主題雕塑,欣賞名人雕塑藝術的風採
    譬如說西方的油畫,它具有源頭、發展、演變的連續性,其輝煌的文化景觀是靠各個時期大量的作品與大師呈現出來的。 人物鑄銅雕像,軍人銅雕,文化藝術雕塑
  • 中國傳統文化,雕塑文化,雕塑藝術的歷史
    所以我們應該認真了解一點雕塑的發展史,以便我們更好地掌握雕塑的語言。在人類藝術的發展史上,離塑藝術起源於什麼時代恐怕現在很難說清楚。但是,就目前我們能夠看到的比較完整的雕塑作品而言,已距今大約有二、三萬年了。例如被藝術界稱為「母神」的奧地利出土的「維林多夫的維納斯」,就是我們所知道的人類最早的雕塑作品之一。
  • 兒時記憶之五十丨田躍民雕塑作品欣賞(泥稿)
    在欣賞田躍民先生創作的大型兒時系列組件雕塑時,見著手拿著飛機玩具,左手指向前方的雕塑作品,仿佛又回到了兒時的夥伴們做玩具的情景,夥伴們用樹枝做彈弓,用棒棒糖紙做彩色的蝴蝶,用紙和小竹條做風箏,用小木板做玩具手槍,有時一些大人們也會參入做玩具的遊戲中,帶著孩子們用木頭雕飛機模型,孩子們圍在大人面前,嘰嘰喳喳問個不停,這個木頭做的飛機為啥只能在地上拖著跑飛不起來呢
  • 20世紀雕塑家,用雕塑展現戰爭殘酷,後世作品水漲船高
    在過去十年中,這位已故藝術家的作品價格一路走高,突破1億美元,讓他成為了史上最貴的雕塑家。賈科梅蒂一生都痴迷於古埃及的藝術與文化,對埃及藝術的觀察和思考,影響到他對生與死的信仰,也影響到他的藝術理念。賈科梅蒂,這位20世紀的現代主義雕塑大師有著一張輪廓分明的英俊的臉。早年畫過素描和油畫,成就最大的是雕刻。作品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 普遍存在於人們心理上的恐懼與孤獨。
  • 雕塑家在不知不覺中因自己的作品中毒
    2013年的時候,一名加拿大多倫多的雕塑家感到身體不適,但是她並不知道罪魁禍首竟會是她的作品。
  • 景觀雕塑帶您欣賞精美的雕塑藝術品
    在悠久的歷史進程中,我們的祖先創造了許多精美的雕塑藝術作品。雕塑藝術是中國社會生活的反映,除了原始石器,從夏朝起,按照遺存的資料和它的發展順序的主要變化,可分為南北朝以前和南北朝以後。
  • 歷史名人雕塑,欣賞名人雕塑
    歷史人物石雕,雕刻工藝,公園雕塑 名人銅雕,蘇東坡雕像,校園文化雕塑 陸羽石雕,古人物雕像,校園景觀雕塑 蘇軾是北宋著名的散文家、書畫家、詞人更是建築家,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 廣慈|從波特羅的雕塑,看畫家和雕塑家
    對於雕塑家來說,他們需要接受使用特殊材料,如泥塑和銅像的訓練。但,毫無疑問藝術是相通的,繪畫和雕塑幾乎就是一對孿生兄弟,即便哥哥做了一個建築師弟弟當了運動員,他們在行為語言思考方式上面都會呈現非常相同的面貌。
  • 大眾藝術網:雕塑 · 圖與文 —— 世界十大經典雕塑作品賞析
    《大衛》(作者:米開朗基羅)雲石雕像,像高2.5米,連基座高5.5米,米開朗基羅創作於公元1501-1504年,現收藏於佛羅倫斯美術學院。這尊雕像被認為是西方美術史上最值得誇耀的男性人體雕像之一。不僅如此,《大衛》是文藝復興人文主義思想的具體體現,它對人體的讚美,表面上看是對古希臘藝術的「復興」,實質上表示著人們已從黑暗的中世紀桎梏中解脫出來,充分認識到了人在改造世界中的巨大力量。米開朗基羅在雕刻過程中注入了巨大的熱情,塑造出來的不僅僅是一尊雕像,而是思想解放運動在藝術上得到表達的象徵。作為一個時代雕塑藝術作品的最高境界,《大衛》將永遠在藝術史中放射著不盡的光輝。
  • 欣賞大型抽象人物雕塑的魅力,感嘆雕塑藝術品的神奇
    抽象雕塑的含義,不特指具體的雕塑形象,抽象雕塑對形體的要求不嚴格,不必和什麼實際的東西相像,但不等於抽象雕塑沒有要求,它要求其它的境界:有的是完全抽象,它要求具有美觀的特徵,還要求內在的涵義,比如不鏽鋼鍛造的流線形體,必須美觀,線條流暢,塊面平滑等;還有半抽象,也叫意象,它要求有一點像某一具體事物,而又簡化變形,也要表現出誇張的美感以及內在的涵義,比如抽象人體。
  • 中國傳統文化,雕塑藝術,西方雕塑與我國古代雕塑
    在他的雕塑中通過人體肌肉的扭曲、張力的強調,來增添塑像的觸覺感。與立體主義進行平行探索的,未卷人任何流派的離塑家布朗庫西,通過對所謂「絕對」的追求,開創了一個還原單純性的過程。他集畢生精力探索卵形以及其他單純的形體,去掉雕塑中一切多餘的部分,將形的意義提高到一個空前的高度。《沉睡的繆斯》是布朗庫西追求卵形表現力的代表作之一,這是一個大理石面頰平靠的頭部,造型被簡化為一個表面極其光潔的卵形。
  • 世界上有名的雕塑城,長春世界雕塑公園,現代城市的雕塑公園
    直到來到這裡,—— 2017年,國家旅遊局新增國家5A級景區,吉林省唯一新評估的長春世界雕塑公園。長春世界雕塑公園位於長春市主幹道人民街的南端。公園裡有來自216個國家和地區的404名雕塑家的454件雕塑(組),是世界上最高的,同時也是融合當代雕塑藝術,展示世界雕塑藝術流派的主題公園,是集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於一體的現代城市雕塑公園。
  • 雕塑家還原貓和老鼠場景,看到這些作品,網友:童年又回來了
    這部優秀的動畫片,在許多國家都受到歡迎,在日本,就有一位名叫井上拓的雕塑家,將《貓和老鼠》中非常經典的場景,製作成一個又一個的雕塑作品,讓每一個看到的人都感到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