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爭培育千億綠色建築產業鏈,濟南創新經濟新增長極

2020-12-21 齊魯壹點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谷婉寧

12月17日上午,在「輝煌『十三五』 奮進新時代」系列之「十三五」時期居民住房建設工作情況及對「十四五」規劃的展望新聞發布會上,濟南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吳力對濟南市綠色建築發展情況及下一步打算的問題進行了解答。

吳力說,「十三五」以來,濟南市將綠色建築作為生態優先和綠色發展的重要結合點,在設計、選材、施工、管理、運維等環節貫穿綠色理念,推動綠色建築升級,大力推動高星級綠色建築、健康建築、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築和裝配式建築發展,努力在濟南市打造一批功能完善、綠色宜居、健康安全的高品質建築項目,全市新增綠色建築面積5177.2萬平方米,實現了新建建築綠色全覆蓋,且高星級綠色建築逐年遞增。

據吳力介紹,濟南市新建居住建築全面執行「75%」建築節能標準,是全國首批居住建築邁入75標準的城市之一,被住建部確定為公共建築能效提升重點示範城市和第一批國家裝配式建築示範城市,也是山東省被動式超低能耗試點數量最多、建築類型最全、最具示範性的城市。

當前,濟南綠色建築領域湧現出了全國首個鋼結構裝配式被動房、中國百年住宅標準工法展示基地、全國首個應用清水混凝土外掛牆板超高層建築、全國最大裝配整體式停車樓、全國首例全裝配式地下人防車庫工程等一批「全國之最」工程項目。

「下一步,濟南市將繼續出臺扶持政策,從容積率獎勵、信用加分、預售資金監管比例下調等多方面推動高品質綠色建築快速發展,以提升泉城市民居住品質,努力實現『人住好房』。」吳力表示,預計2020-2022年,全市新增綠色建築3000萬平方米以上,城鎮新建民用建築中綠色建築佔比達100%,2025年全市新增高星級綠色建築面積累計達到600萬平方米以上。到「十四五」末,濟南市力爭建成全國領先、具有廣泛影響力的綠色建築產業高端集聚區,綠色建築產業培育成新的支柱產業,全產業鏈產值達到1000億元以上,專精特新綠色建築企業達到50家以上。

此外,抓住入選「新城建」國家試點城市的機遇,把「新城建」試點建設作為貫徹落實綠色發展理念、推動城市轉型升級的有利契機,打造宜居城市、韌性城市、智能城市。吳力指出,目前濟南已圍繞七大試點任務搭建了高效務實的「1+7」工作體系(即1個市級方案、7個專項工作方案)和協調機制(即1個市級工作專班、7個專項工作組),推動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重點打造綠色建築產業鏈、裝配式建築產業鏈、智慧建築產業鏈等,明確了「新城建」產業鏈的上中下遊業務範圍,梳理了產業鏈上的48個在建、擬建項目和125家現有、擬引入企業,為構建核心技術自主可控、產業鏈高效安全、產業生態循環暢通的「新城建」全產業鏈體系奠定了基礎。下一步,將通過「新城建」產業鏈的建鏈、補鏈、強鏈、延鏈,培育一批「新城建」骨幹企業,打造一批「新城建」工程項目,推動形成萬億級「新城建」產業規模,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推動城市健康發展。

相關焦點

  • 新增綠色建築5177.2萬㎡ 濟南發起成立黃河流域綠色裝配式建築城市...
    記者在發布會上了解到,2019年濟南實現建築業總產值3514億元,增加值1107.98億元。2020年,全市共有17家特級資質建築企業,102家總承包一級以上資質建築企業,建築業總產值過百億的企業達到8家。在全省創建「建築強市、強縣、強企」活動中,近三年濟南市連續蟬聯5強市首位。2020年底,預計濟南全年建築業主要經濟指標持續領跑全省。
  • 「綠色建築」深入人心!濟南新增綠色建築面積5177.2萬平方米 實現...
    記者從今日召開的濟南市委、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十三五」以來,濟南市將綠色建築作為生態優先和綠色發展的重要結合點,當前,濟南綠色建築領域湧現出了全國首個鋼結構裝配式被動房、中國百年住宅標準工法展示基地、全國首個應用清水混凝土外掛牆板超高層建築、全國最大裝配整體式停車樓、全國首例全裝配式地下人防車庫工程等一批「全國之最」工程項目。
  • 2020年濟南重點項目觀摩|歷城區:奮力爭當濟南建設黃河流域中心...
    7日下午,觀摩團一行來到濟南市歷城區,先後視察濟南陸港大廈智能化物流產業園、中電建·能源谷項目、中國智能骨幹網項目、空天信息產業項目。據介紹,前三季度,歷城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21.9億元,同比增長3.3%,全年有望突破千億。1-11月份,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08億元,同比增長1.12%,稅收比重達到88.5%。
  • 臨港新片區「十四五」:形成3~5個千億級前沿產業集群
    2025年,臨港新片區的前沿產業總規模力爭達到6000億元左右,形成3~5個千億級產業集群。12月18日,《臨港新片區前沿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下稱《規劃》)發布。這些是適應新片區未來競爭和產業發展需要、急需著力培育和超前布局的若干新型特色產業。在這個「4+2+X」的前沿產業體系中,2025年要實現千億級產業集群的分別是:智能新能源汽車產業達到2000億元,高端裝備製造力爭工業產值達1000億元,集成電路產業規模突破1000億元。
  • ...預計2020-2022年 城鎮新建民用建築中綠色建築佔比將達100%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17日訊 12月17日,濟南市委、市政府召開「輝煌『十三五』 奮進新時代」系列發布會的第八場發布會。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十三五」以來,全市新增綠色建築面積5177.2萬平方米,以綠色「築」就城市建築「最美底色」據悉,「十三五」時期,濟南市綠色建築全面推廣。
  • 雲陽新型綠色裝配式建築生產基地開工
    12月24日,從工業園區黃嶺組團傳來佳訊:雲陽縣新型綠色裝配式建築生產基地建設項目開工儀式隆重舉行,標誌著我縣裝配式建築產業正在不斷邁上新的發展階段、產業基礎正在不斷發展壯大、產業鏈條正在不斷拓展完善,加速推進我縣以「千億工業」為引領的現代產業集聚地建設。
  • 擘畫展望,五年後新時代新濟南變成什麼樣子?
    新東站崛起後,濟南規劃建設東部樞紐產業城,發揮綜合交通優勢,依託國際內陸港核心區、濟南東站—濟鋼片區和臨空經濟區,打造以樞紐經濟、通道經濟為主要特色的產業新城。  東南方向,推動菜蕪—鋼城創新轉型發展,合力建設黃河流域先進位造業中心,突出抓好山東重工綠色智造產業城、不鏽鋼製品深加工產業基地等重大項目建設,到2025年萊蕪區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000億元。
  • 濟南高新區全力爭創「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
    2019年,高新區地區生產總值實現1150.2億元,同比增長10.5%,穩居全市第一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進出口總值增速均達到全市平均水平1.8倍以上,榮獲全市2019年度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核一等獎,其中,區域性經濟中心、金融中心、科創中心、「雙招雙引」攻堅戰等分項考核均獲得一等獎。
  • 注入綠色發展新效能
    ,為全市高質量發展注入綠色新效能。 在中共臨滄市委關於《制定臨滄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記者獲悉:到2035年,全市「綠色食品牌」5個千億級、4個五百億級、5個百億級產業培育將取得重大進展,可持續發展動能在全市經濟發展中的支撐地位全面形成。
  • 四大發展能級+四大支柱產業 濟南工業強市「路線圖」來了
    先進位造業、數字經濟、企業發展、綠色發展 濟南著力提升四大發展能級先進位造業方面,打造先進位造業集群,到2022年,做大做強做優大數據與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製造與高端裝備、精品鋼與先進材料、生物醫藥等四大支柱產業集群,規模總量達到萬億級。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費用支出佔業務收入比重達到2%以上。
  • 王永勝:打造千億級不鏽鋼基地助力「濟南製造」
    王永勝:打造千億級不鏽鋼基地助力「濟南製造」5月14日,濟南市人大代表,泰山鋼鐵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永勝在接受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今年他帶來關於打造千億級不鏽鋼基地助力濟南製造業高質量發展與助力濟南打造「中國氫谷」兩個議案。
  • 濟陽區:奮力實現濟南北部新區建設新突破
    一年一度的政府工作報告,既是去年的成績單:「建區元年開局良好,預計全年生產總值可比增長8%;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26.95億元,其中為企業減稅降費6.17億元,為近年來最好水平、最優質量。」又是今年的「動員令」「施工圖」:「2020年濟陽區對標對表全市『1+495』工作體系,確立『1138』工作體系,奮力實現濟南北部新區建設新突破。」
  • [輝煌"十三五"閃亮2020]海洋經濟成煙臺經濟發展重要增長極
    海洋經濟,成為煙臺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牢記囑託精心謀劃經略海洋大文章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海洋是高質量發展戰略要地。要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綠色可持續的海洋生態環境,為海洋強國建設作出貢獻。
  • 濟南成立綠色建築協會裝配式建築產業專業委員會,53家企業入會
    該專委會的成立旨在推進濟南裝配式建築工作發展,提高建築業科技含量和生產、施工效率,降低資源消耗和環境汙染,推廣綠色施工,加強濟南市及省內外裝配式建築產業鏈企業間的技術交流與合作。會上進行了揭牌儀式,中建八局一公司副總經理劉明作為第一屆會員主任委員進行了發言,他表示,下一步將攜手專委會各成員,藉助濟南綠色建築協會裝配式建築產業專業委員會這個平臺,堅持共商共建、融合發展,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指導思想,維護各會員單位的權益,積極推進我市裝配式建築產業及裝配式建築產業鏈相關企業的高質量發展。
  • 新濟南新答卷之三 | 高質高效,一條昂揚向上的發展曲線
    我市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迅速制定出臺「工業強市19條」,聚焦重點產業推行「鏈長制」,持續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 在此激勵下,我市工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43%,扛起了引領全市經濟發展的大旗。與此同時,全市獨角獸企業達到4家,累計培育省級瞪羚企業145家、專精特新企業567家。實施「工業投資三年倍增計劃」,投資增長20.7%,增速居全省第1位。
  • 既不「卡脖子」也不「掉鏈子」 創新產業鏈供應鏈這麼幹
    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礎。「十四五」開局之年,如何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解決「卡脖子」問題,確保不「掉鏈子」呢?來看本臺記者對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肖亞慶的專訪。 第二是要鍛造長板,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的深度融合,來打造新型的產業鏈。 自主、完整並富有韌性和彈性的產業鏈供應鏈是經濟平穩增長的重要保障。肖亞慶表示,「十四五」期間,我國將統籌推進產業數位化和數字產業化,促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的深度融合。
  • 濟南「十四五」規劃和2035遠景目標在這裡
    發展質效邁上新臺階,新舊動能轉換取得明顯成效,大數據與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製造與高端裝備產業規模達到4000億級,精品鋼與先進材料、生物醫藥與大健康產業達到1500億級,培育形成2家千億級企業,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增長3.9倍、突破3000家,新型研發機構達100家,落地中科院系院所14家,大科學裝置實現零的突破,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 建設新時代現代化強省會!濟南「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將達到...
    這就是:貫徹落實國家重大戰略任務取得顯著成果,科創濟南、智造濟南、文化濟南、生態濟南、康養濟南基本建成,新時代現代化強省會建設實現新跨越。綜合實力實現新跨越,經濟持續較快增長,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領跑全省,經濟總量在全國主要城市中實現位次前移,省會城市首位度明顯提升,經濟和人口承載能力顯著增強,成為黃河流域核心增長極。
  • 發改委等四部門首提培育壯大新增長點增長極20個重點方向:5G...
    國家發改委9月23日消息,近日,國家發改委等四部門聯合印發的《關於擴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 培育壯大新增長點增長極的指導意見》(簡稱《指導意見》)提出了擴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培育壯大新增長點增長極的20個重點方向和支持政策,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高質量發展。
  • 聊城高新區加快培育開放型經濟增長新動能
    聊城高端智能裝備信息產業園佔地約500畝,建築面積35萬平方米,計劃總投資20億元。產業園一期建築面積10.5萬平方米,建設標準廠房10棟;二期將建設現代化廠房、大數據中心。  山東光明園迪智能家居項目專注於智能兒童學習桌椅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是引領全國兒童家具品牌的創新型高科技項目。項目建築面積14000平方米,預計明年10月份建成投產。圖為光明園迪二期車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