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谷婉寧
12月17日上午,在「輝煌『十三五』 奮進新時代」系列之「十三五」時期居民住房建設工作情況及對「十四五」規劃的展望新聞發布會上,濟南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吳力對濟南市綠色建築發展情況及下一步打算的問題進行了解答。
吳力說,「十三五」以來,濟南市將綠色建築作為生態優先和綠色發展的重要結合點,在設計、選材、施工、管理、運維等環節貫穿綠色理念,推動綠色建築升級,大力推動高星級綠色建築、健康建築、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築和裝配式建築發展,努力在濟南市打造一批功能完善、綠色宜居、健康安全的高品質建築項目,全市新增綠色建築面積5177.2萬平方米,實現了新建建築綠色全覆蓋,且高星級綠色建築逐年遞增。
據吳力介紹,濟南市新建居住建築全面執行「75%」建築節能標準,是全國首批居住建築邁入75標準的城市之一,被住建部確定為公共建築能效提升重點示範城市和第一批國家裝配式建築示範城市,也是山東省被動式超低能耗試點數量最多、建築類型最全、最具示範性的城市。
當前,濟南綠色建築領域湧現出了全國首個鋼結構裝配式被動房、中國百年住宅標準工法展示基地、全國首個應用清水混凝土外掛牆板超高層建築、全國最大裝配整體式停車樓、全國首例全裝配式地下人防車庫工程等一批「全國之最」工程項目。
「下一步,濟南市將繼續出臺扶持政策,從容積率獎勵、信用加分、預售資金監管比例下調等多方面推動高品質綠色建築快速發展,以提升泉城市民居住品質,努力實現『人住好房』。」吳力表示,預計2020-2022年,全市新增綠色建築3000萬平方米以上,城鎮新建民用建築中綠色建築佔比達100%,2025年全市新增高星級綠色建築面積累計達到600萬平方米以上。到「十四五」末,濟南市力爭建成全國領先、具有廣泛影響力的綠色建築產業高端集聚區,綠色建築產業培育成新的支柱產業,全產業鏈產值達到1000億元以上,專精特新綠色建築企業達到50家以上。
此外,抓住入選「新城建」國家試點城市的機遇,把「新城建」試點建設作為貫徹落實綠色發展理念、推動城市轉型升級的有利契機,打造宜居城市、韌性城市、智能城市。吳力指出,目前濟南已圍繞七大試點任務搭建了高效務實的「1+7」工作體系(即1個市級方案、7個專項工作方案)和協調機制(即1個市級工作專班、7個專項工作組),推動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重點打造綠色建築產業鏈、裝配式建築產業鏈、智慧建築產業鏈等,明確了「新城建」產業鏈的上中下遊業務範圍,梳理了產業鏈上的48個在建、擬建項目和125家現有、擬引入企業,為構建核心技術自主可控、產業鏈高效安全、產業生態循環暢通的「新城建」全產業鏈體系奠定了基礎。下一步,將通過「新城建」產業鏈的建鏈、補鏈、強鏈、延鏈,培育一批「新城建」骨幹企業,打造一批「新城建」工程項目,推動形成萬億級「新城建」產業規模,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推動城市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