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這裡是郭染
歡迎大家收看今天的內容!
甄嬛傳裡,我印象最深的片段:
就是沈眉莊進宮前與母親談話的片段。
母親問她:「若是皇上問你讀過什麼書,你怎麼回答?」
沈眉莊說:「《詩經》《孟子》《左傳》...」
可不等她說完,她的母親便面露不悅,其母更正她說:「皇上是選秀女,為的是繁衍子嗣,不是為了選狀元,女子無才便是德!」
於是在選秀那天,被問及同樣的問題沈眉莊回答:「臣女愚鈍,只讀過女德與女訓。」
當皇帝問起,是否讀過四書五經時,她的回答是否定的。
而如此回答,卻獲得了皇上和太后的讚賞,因而才被選中進了宮。
如何來理解這一段呢?
首先這裡的時代背景是在,倡導男尊女卑思想的古代。以男性為主的統治者認為讀書多了思想活泛,使女性容易萌生不安定的想法。所以才藉此來混淆視聽以便制約女性。
其次,沈眉莊母親的那句「女子無才便是德」,原話為:「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
意思是:有為的男子要以德行為主,以才幹為輔。而女子本有才能,卻不顯露自己的才能,便是一種德行。
後被一些學識不足的人誤傳為,女子沒有才能便是美德。
隨著女性的社會地位越來越升高,這句解釋引起了大部分女性的不滿。後又有人出來解釋,是後人誤傳,原話並非貶低女子,也是要女子注重德行。
但,即便是如此,在我看來,原意思也透露著一股濃濃的「男尊女卑」的意味。前者是被寄以希望,希望男子可以看重自己的德行多過才能。
而後者確更像是一種束縛,有才能卻要不顯露,看上去要像無才能一樣。這裡雖也是要求女子有「德」,可這裡的德,確是單一的「謙卑」。
不過是想控制女性的男人的手段之一,但在真正的有識之士眼裡,這一說法便是站不住腳的。
書香門第和身處上流階層的人,如果家中有女,雖礙於一些制度和教條,不能送去私塾,但也會請老師來家教授,讓她們在家中讀書識字。
所以即便在女性地位普遍低下的時代,也不乏一些精通琴棋書畫的大家閨秀,飽讀詩書的才女,巾幗不讓鬚眉的女將軍,更有眾所周知的女皇武則天。
為什麼上流人要讓他們的女兒讀書識字呢,因為他們知道空有美貌,沒有內涵的女人,只能淪為男性的附屬品。
所謂才子配佳人,佳人也是貌美且有學識的女子,並非空有其表。而為何低層級的人,家中女兒倡導「女子無才便是德」。因為這是男性想要控制底層女性思想的一種手段。
在以父權為主的古代,男性可以此來控制女性的價值觀,剝奪女性受教育的權利。以道德來捆綁,讓女性心甘情願淪為男性的附屬品。以方便男性管理。這就是所謂的精神控制!
所以,「女子無才便是德」這一句話,無論作何解釋,也掩飾不了它背後隱藏的目的。
不僅僅是對女性的歧視,還包含了時代對男女的雙重價值標準和道德標準。
我曾經在一本書上讀過一段話,綁在女性身上有兩條繩子,一條是男性綁的,一條是女性自己綁的。
但是,現在不是古代了,作為女性,我們不需要自卑但也不要自大。別人已經拿掉綁在我們身上的繩子,我們自己也不要再捆綁自己。
什麼「大齡剩女」、「女博士沒人要」、「女強人不討人喜歡」,這樣的話我們統統可以不聽。能說出這樣的話的人水平也可見一斑。
這個時代,我們只屬於我們自己,無論男性女性我們都為自己而活,不需要去取悅別人!
喜歡的話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說不定你的朋友也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