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無才便是德?

2021-03-05 小郭不染凡塵氣

Hi,這裡是郭染

歡迎大家收看今天的內容!

甄嬛傳裡,我印象最深的片段:

就是沈眉莊進宮前與母親談話的片段。

母親問她:「若是皇上問你讀過什麼書,你怎麼回答?」

沈眉莊說:「《詩經》《孟子》《左傳》...」

可不等她說完,她的母親便面露不悅,其母更正她說:「皇上是選秀女,為的是繁衍子嗣,不是為了選狀元,女子無才便是德!」

於是在選秀那天,被問及同樣的問題沈眉莊回答:「臣女愚鈍,只讀過女德與女訓。」

當皇帝問起,是否讀過四書五經時,她的回答是否定的。

而如此回答,卻獲得了皇上和太后的讚賞,因而才被選中進了宮。

如何來理解這一段呢?

首先這裡的時代背景是在,倡導男尊女卑思想的古代。以男性為主的統治者認為讀書多了思想活泛,使女性容易萌生不安定的想法。所以才藉此來混淆視聽以便制約女性。

其次,沈眉莊母親的那句「女子無才便是德」,原話為:「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

意思是:有為的男子要以德行為主,以才幹為輔。而女子本有才能,卻不顯露自己的才能,便是一種德行。

後被一些學識不足的人誤傳為,女子沒有才能便是美德。

隨著女性的社會地位越來越升高,這句解釋引起了大部分女性的不滿。後又有人出來解釋,是後人誤傳,原話並非貶低女子,也是要女子注重德行。

,即便是如此,在我看來,原意思也透露著一股濃濃的「男尊女卑」的意味。前者是被寄以希望,希望男子可以看重自己的德行多過才能。

而後者確更像是一種束縛,有才能卻要不顯露,看上去要像無才能一樣。這裡雖也是要求女子有「德」,可這裡的德,確是單一的「謙卑」。

不過是想控制女性的男人的手段之一,但在真正的有識之士眼裡,這一說法便是站不住腳的。

書香門第和身處上流階層的人,如果家中有女,雖礙於一些制度和教條,不能送去私塾,但也會請老師來家教授,讓她們在家中讀書識字。

所以即便在女性地位普遍低下的時代,也不乏一些精通琴棋書畫的大家閨秀,飽讀詩書的才女,巾幗不讓鬚眉的女將軍,更有眾所周知的女皇武則天。

為什麼上流人要讓他們的女兒讀書識字呢,因為他們知道空有美貌,沒有內涵的女人,只能淪為男性的附屬品。

所謂才子配佳人,佳人也是貌美且有學識的女子,並非空有其表。而為何低層級的人,家中女兒倡導「女子無才便是德」。因為這是男性想要控制底層女性思想的一種手段。

在以父權為主的古代,男性可以此來控制女性的價值觀,剝奪女性受教育的權利。以道德來捆綁,讓女性心甘情願淪為男性的附屬品。以方便男性管理。這就是所謂的精神控制!

所以,「女子無才便是德」這一句話,無論作何解釋,也掩飾不了它背後隱藏的目的。

不僅僅是對女性的歧視,還包含了時代對男女的雙重價值標準和道德標準。

我曾經在一本書上讀過一段話,綁在女性身上有兩條繩子,一條是男性綁的,一條是女性自己綁的。

但是,現在不是古代了,作為女性,我們不需要自卑但也不要自大。別人已經拿掉綁在我們身上的繩子,我們自己也不要再捆綁自己。

 什麼「大齡剩女」、「女博士沒人要」、「女強人不討人喜歡」,這樣的話我們統統可以不聽。能說出這樣的話的人水平也可見一斑。

這個時代,我們只屬於我們自己,無論男性女性我們都為自己而活,不需要去取悅別人!

喜歡的話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說不定你的朋友也會喜歡💕

   

相關焦點

  • 「女子無才便是德」上句是什麼?
    這才是「女子無才便是德」的真正意義,被歪曲的太久了。看古裝電視劇,好像都會提到一句話「女子無才便是德」,仿佛女子只要不讀書,沒有才華就是品德高尚。於是乎,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電視劇裡能夠讓讓人喜愛的女子,大都才華一般般,傻白甜居多。可是近幾年大火的電視劇來看,活的精彩的女子,卻都是才華橫溢,滿腹經綸。例如《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裡面藉助祖母跟明蘭聊天討論讀書的重要性,也提出了,大家女子都是要多讀書的。
  • 「女子無才便是德」的真正含義!
    昨日內容:2019年紅鸞星動的人「女子無才便是德
  • 「女子無才便是德」 原來是這個意思!
    有一句話大家可能都聽過,但是都有錯解,叫做「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個無才不是說真的沒有才,是她心裡沒有把才放在心上,這叫無才,心中無才,即使是才藝很高,她也不覺得自己有才,這叫無才,謙卑到極處。這個才就是德,她的德是什麼?謙卑。很多人都把這個錯解了,現在需要正名。這麼好的東西你把它歪解了、錯解了,把它打入死牢了,不去學習了,多可惜。
  • 女人無才 便是德
    古人云 男人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原話的意思強調男人要有德行,德行是衡量一個人的唯一標準和第一才幹,所以古時很講究德,這便產生了道德經。而現在,我們不說男人,只說女人。有德能,她不輕易地顯露,看上去就像無才一樣,那是她的德行。這叫什麼?這叫婦德,謙卑之德,這是第一個意思。 第二,女子無才便是德,還有一個什麼意思呢?女子的天性就像大地一樣,那麼大地有什麼特點呢?從地上我們拿起來一捧土,我就問大家,這捧土它是能吃啊?還是能喝呀?它還是能穿啊?都不能。
  • 「女子無才便是德」的真正含義,請還祖先清白!
    這句女子無才便是德總是讓女權運動者恨得牙痒痒的,他們以為這句話是大男人用來貶損女性的!然而事實非但不是這樣,而且完全相反!在深圳的上課,有一個女同學雙手交叉在胸前問我:老師您這麼樣的捧古人,那我請問您,古人說「女子無才便是德」,請您解釋看看,為何古人這麼歧視我們女性?憑什麼做 聖賢啊?我說:你講的好,大家都有這樣的誤解,不過在解釋之前我想先請問你,這句話的上聯是什麼?她被我問得楞了一下,然後說:嘿!有嗎?有上聯嗎?下面的同學鴉雀無聲,接著有個同學說:上聯是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
  • 「女子無才便是德」是誰說的?孔子表示不背這個鍋
    在古代,男權主義絕大多數處於一個優越的地位,而女子則是一種卑微卻又不可缺少的部分,她們的存在倒像是男性的附屬品。從大多數方面來說,女子需要遵守的規矩實在太多,從社會上給她們的三從四德就足以看出她們的地位,放到現在的話,絕大多女性都會表示抗拒這種歧視吧。
  • 俗語「女子無才便是德」,真正的含義是啥?看完上半句恍然大悟
    他們先發明了「三從四德」,所謂「三從」指的是女子要未嫁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所謂「四德」指的是女子要有婦德、婦言、婦容、婦功,也就是女子的品德、辭令、儀態和女紅。然而這傳了3000多年的三從四德,終究還是沒困住天下女子,於是又有人發明了一句「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的可惡之處在於,他站在極高的視角,用唯一的標準評判了天下女子,而且這個評判標準竟是「無才」。
  • 女子無才便是德:真實涵義是什麼?知道上一句才明白以前理解錯了
    什麼是女子無才便是德按照百科的說法,這句話的出處是清·張岱《公祭祁夫人文》:「眉公曰:丈夫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此語殊為未確。」張岱對這句話的看法是:愚謂丈夫有徳而不見其德,方為大才,女子有才而不露其才,方為大德。
  • 女子無才便是德
    我有個朋友,今年才24歲,已經生了三胎,前幾天不小心又懷孕了,想把孩子打掉,老公卻不允許,兩口子吵得不可開交,公公婆婆也來插手管事……這個女人叫小紅,是我老公朋友的婆娘,因為性格和我比較像,都屬於大大咧咧那種人,一來二去,我們就成了朋友。
  • 「女子無才便是德」被罵不尊重女性,看了上半句,才知古人有多牛
    早在春秋時期,社會的世俗觀念就已有些畸形,普遍認為女子不能有才智,否則就會禍亂一方。發展到後世,有人用一句「女子無才便是德」來概括這種情況,認為女子只要無才無智就是最大的德能了。顯然這是封建社會對女性的歧視,是父權制文化下的「雙標」現象,因此被很多人所不齒。
  • 這才是「女子無才便是德」的真義,被歪曲的太久了!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這句「女子無才便是德」總是讓女權運動者恨得牙痒痒的,他們以為這句話是大男人用來貶損女性的!然而事實完全相反!一次在深圳上課,有一個女同學雙手交叉在胸前問我:「老師您這麼樣的捧古人,那我請問您,古人說「女子無才便是德」,請您解釋看看,為何古人這麼歧視我們女性?憑什麼做聖賢啊?」
  • 古代為何提倡女子無才便是德?那古代的女子每天都幹什麼
    在古代,封建主義社會,家人認為女兒長大遲早都要嫁人,「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所以對女子都不太公平,基本上女子都是作為傳宗接代的工具看待,並且古代都提倡女子無才便是德,為什麼呢?我認為有以下幾點:1、政治發展的需要從漢代班昭作《女誡》中,就稍微透露出「女子無才便是德」,大概是最早提出這種觀念的,從這點推移,大概很早之前就是這個觀念。
  • 下聯:女子無才便是德,很少有人知道上聯,真實含義被歪曲上千年
    這句話就是「女子無才便是德」大家可能都納悶這不就一句嗎?其實這句對聯完整的是:「丈夫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女子無才便是德」總是讓女權運動者恨得牙痒痒的,他們以為這句話是大男人用來貶損女性的!然而事實非但不是這樣,而且完全相反!中華兒女們對這句話的誤會可大了!這話又怎麼說呢?
  • 誰還敢說「女子無才便是德」
    如果如今誰還公開宣講「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話語,估計女權主義的擁護者將緊隨其後便到。在藝術界,不管是西方還是東方,不管是古典還是近代,女性藝術家的數量和影響力始終是屈指可數,能留下名的更少得可憐,這並不是女性沒有創作才能、畫不出好的畫,而是整個社會對其的壓抑;「女子無才便是德」的社會特性始終將女性放在了低層、委婉、不善於表達的位置。
  • 處世奇書《智囊全集》原文譯文男人有德便是才,婦人無才便是德
    譯文:馮夢龍說:俗語說:男人有德便是才,婦人無才便是德,這話當然不對,就像麒麟雖然是吉祥之物,但不能捕鼠;鳳凰雖然是美麗的象徵,但不能獵兔,而像春秋時期申生這樣的仁孝,也不能代表他有治國定亂的才能。周朝最被稱譽的女子,首推邑姜,孔子讚賞她的才能不下於當時的所有功臣豪傑,聖人沒有因為邑姜的才能而貶損她的德行,所謂的才能,也就是智慧,沒有智慧就是無知,如果沒有才幹等於有德,那是否等於說天下那些無知的村姑村婦,都是德行高潔之人呢,就如同日月,男子如日,女子如月,月亮要藉助日光才能明亮,所以妻子向丈夫行芹,日落之後月光照明,因此女子是男子的輔助,這就是日、月的智慧和才能。
  • 女子無才便是德,張偉麗名列福布斯中國名人榜27,背後有才和德
    古人說「女子無才便是德」指的是不執著於眼前的才華,才能做到極處的謙卑。張偉麗擁有著才能,智慧,她很能說,談笑風生。但是她從來不顯露,因為她知道要站在世界之巔,有些才能並不能一直幫助她前進。不執著於眼前才能,著眼未來才能達成夢想。青春因為夢想而美好,但也因為奮鬥的殘酷,青春相對於人生長路來講也是短暫的。
  • 男子寬厚便是德,女子心善便是才
    《論語·衛靈公》中說:「小不忍,則亂大謀」;司馬遷在《史記》中說:「小不忍害大義」;民間也有「忍能生百福,和可致千祥」「一勤天下無難事,百忍堂中養太和」的諺語。唐代張公藝寫的《百忍歌》中說:「仁者忍人所難忍,智者忍人所不忍。思前想後忍之方,裝聾作啞忍之準。忍字可以走天下,忍字可以結鄰近。忍得淡泊可養神,忍得饑寒可立品。
  • 老祖宗的處世忠告:做人,無過便是功,無怨便是德
    其實,人們往往執著於「有」,而忽視了「無」才是做人的最高精神境界。就如《莊子》「逍遙遊」中所寫「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世人都認為有房子、車子、票子、妻子、位子是幸福。殊不知,無憂、無慮、無病、無災,才是真正的幸福。正如處世奇書《菜根譚》中所說「福莫福於少事,禍莫禍於多心」。
  • 【來玩吧,兄弟】全能藝人萌主啾小啾 誰說女子無才便是德
    古人云:女子無才便是德,但是這句話似乎在田湫寧出生的那一刻就已經被她從字典裡抹掉了。
  • 你如何度過自己人生,是有才無德,有德無才,無才無德,德才兼備
    這就是我提到的人分為四類:有才無德,有得無才,無才無德,德才兼備。基本上涵括了人的社會界定。首先,有才無德。汪精衛夫婦跪像秦檜夫婦跪像其次,有德無才。事實上,我們大部分人都屬於這一類人。這也是社會的中在流砥柱。正是我們這些人在默默地做著社會相應的工作,才使社會穩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