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留是剎那,轉身是天涯
龍溪口是湘黔邊境的一個古鎮。新晃境內的龍溪河在此與貴州流過來的㵲水匯合而得名為龍溪口。臺灣紀錄片《沖天》講到了新晃龍溪口。
林徽因病困湘西龍溪口,幸運的是,她遇到了中國空軍杭州筧橋航校第七期的學員,他們從杭州往昆明撤退,被阻於晃縣有一段時間了。於是,在這些青年的熱心幫助下,林徽因的情況才有了好轉。在龍溪口的日子,養病中與這夥朝氣蓬勃的年輕人朝夕相處,變成了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林徽因在侗鄉老中醫的悉心調理下,病已大愈,梁林一家從龍溪口進入貴州,經鎮遠到達昆明。年輕的飛行員們去了昆明郊區巫家壩機場的飛行學校。訓練期間,飛行員們來到林家吃飯。在林的客廳裡總能看到這些活潑的身影。
在飛行員的畢業典禮上,要求家長參加畢業典禮並發表演講。因為梁思成和林徽因年紀稍大,這些遠在他鄉的飛行員邀請梁林參加畢業典禮,梁林成了他們的「名譽家長」。
畢業典禮後,他們就駕機飛向藍天,與日本空軍作戰。按照規定,他們每個人都必須在外出打仗之前留下親屬的聯繫地址。這些年輕人的家大多在敵佔區,他們在昆明後方沒有親人。於是,他們都留下了林徽因家的地址。
模擬抗日空戰
1941年3月14日,日機來重慶轟炸,林徽因的三弟,空軍航校第十期畢業生林恆駕機迎敵,因戰機落後,在成都空戰中戰死。徽因身心受到極大的創傷。
接著不斷地,林徽因開始收到部隊的死亡通知,航校這些熟悉的身影一個個消失在中國的天空中。他們的日記、鋼筆、照片、唱片和留聲機等個人遺物不斷的寄給她。每次收到這些遺物,林徽因作為「名譽家長」,都捧在手裡,泣不成聲。
弟弟們一個個的犧牲,最後,只剩耀弟了,他常給姊姊寫信及去看望她,言語神情中表露出山河破碎,壯志未酬,面對一個個戰友的犧牲,林耀悲憤交織。
日軍重慶大轟炸
1944年,日軍發動了豫湘桂戰役。戰鬥越來越激烈,對我國空軍頻繁發動攻擊。林耀在衡陽上空擊落了一架日軍的飛機,升任國軍空軍第十七中隊隊長。但很快傳來他去世的消息。他帶領兄弟們在湘江上攻擊日軍運輸艦後,正要回家,卻遭遇了一架高空隱蔽敵機的突然襲擊。林耀的飛機著火,跳出降落傘,傘未打開,墜落在湖南省湘鄉縣仙女鄉,英勇犧牲。
這個不幸的消息給林徽因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創傷。正值林恆殉難三周年。從那時起,林家認識的20多名年輕有抱負的飛行員都死在了中國的藍天上。林徽因在病床上寫了一首長詩《哭三弟恆》,悲傷難言。顯然,她哀悼的不止他一個人。
哭三弟恆(節選):三年了,你陣亡在成都上空/這三年的時間所做成的不同/如果我向你說來,你別悲傷/......我們靈魂流血,炸成了窟窿/弟弟,我已用這許多不美麗言語/算是詩來追悼你/要相信我的心多苦,......中國的悲愴永沉在我的心底/你已給了你所有的,同你去的弟兄/也是一樣,獻出你們的生命/你們給的真多,都為了誰?你相信/今後中國多少人的幸福要在......中國的歷史,還需要在世上永久。
林徽因有民國才女之名,這首詩初讀下去,用詞極為平常。然而細細品位,卻可以看見一個唯美清高的女子,費盡心思地去走進飛行員的世界。正如詩中所寫:「弟弟,我已用這許多不美麗言語 ,算是詩來追悼你」若不是無比的疼愛和憐惜,怎會如此一反常態。看到此句,唏噓不已,這感受到了傳奇女人真摯的感情,堅強的氣質一面。用王國維的話說,就是「粗頭服,不掩國色」。這些詩不是給我們看的。天空中也許有飛鷹的血跡。
如果林徽因和這群飛行員沒有在湘西晃縣相逢,她的心該不那麼受傷。
如果林徽因和這群飛行員沒有在湘西晃縣相逢,她的心該不那麼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