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長三角2019中企500強圖譜:上海「領頭羊」效益凸顯 38家企業入圍「千億俱樂部」】2019中國500強企業中,共有194家企業營業收入超過1000億元,入圍中國「千億俱樂部企業」,其中中國石化、中國石油、國家電網、中國建築、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平安6家企業的營業收入更是邁進了萬億元的門檻。今年長三角三省一市的上榜企業表現如何?21世紀經濟研究院分析師梳理後發現,三省一市的上榜企業中,共有38家企業超過1000億元,佔全國「千億俱樂部企業」總數的19.6%,共實現營業收入9.17萬億元。從地域分布來看,38家千億企業中,上海市佔據了15家,江蘇、浙江和安徽分別則有12家、9家和2家。其中,儘管安徽僅有兩個入圍企業,但在長三角地區千億企業排名中並不算低,營業收入總額分別排在第16和第17位。(21世紀經濟報導)
圖 / 21世紀經濟報導(jjbd21)
近日,由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共同發布的2019中國企業500強榜單公布,中國500強企業共實現營業收入總額79.1萬億元,同比增長了11.14%;資產總額為299.15萬億元,較上年的500強企業增長了9.08%。
除此之外,今年共有194家企業營業收入超過1000億元,入圍「千億俱樂部企業」。此外,今年的500強企業中,研發投入與研發強度持續提升,特別是發明專利佔比更是實現了6連升。
在此基礎上,作為全國經濟核心區域之一的長三角地區,其各個城市又表現如何?
21世紀經濟研究院分析師梳理2019中國企業500強榜單後發現,2019年滬蘇浙皖四省市共有133家企業上榜,總營業收入達到14.4萬億元,佔全國500強企業的比重達到18.2%。其中,上海以31個上榜企業、營業總收入超過48872億元的強勢表現,成為長三角地區當仁不讓的龍頭企業集聚地。
今年三省一市的上榜企業中,入圍「千億俱樂部」的企業數量共有38家,佔全國總數的比例為19.6%,共實現了9.17萬億元的營業收入。毫無疑問的是,在當前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不斷推進的過程中,這38家龍頭企業無疑將成為長三角地區重要的經濟發展力量。
圖 / 21世紀經濟報導(jjbd21)
上海「領頭羊」效益凸顯
從今年上榜企業的省域分布來看,江蘇省的上榜企業在長三角地區最多,一共有49家企業上榜,浙江、上海和安徽三地分別上榜的企業數量為43家、31家和10家。
從上榜企業數量來看,上海雖然不及江蘇和浙江,但在營業收入總量上,上海仍為四地之首。統計入榜企業的營收數據顯示,上海以48872億元位居長三角城市群之首,江蘇則緊隨其後,營收總額達到了48007億元,僅從總量上來看,上海和江蘇的上榜企業的營收差距並不算大。
除此之外,浙江省43家上榜企業共實現營收39163億元,排在第三位。安徽10家上榜企業以8069億元排在最後。從上榜企業的營收總額上來看,安徽龍頭企業的發展與滬蘇浙三地仍有不小的差距。
21世紀經濟研究院分析師認為,從三省一市的上榜企業和營收總額來看,長三角地區江浙滬三地的龍頭企業發展均表現出強勁的發展態勢,雖然安徽省的龍頭企業發展相對滯後,但從整體上來看,長三角區域內龍頭企業的經濟規模差距正在不斷縮小。
具體從城市分布的角度來看,2019中國企業500強榜單中,上海和杭州的企業數量呈「領跑」之勢。其中,上海以31家企業遙遙領先,共實現營業收入48872億元,杭州以22家上榜企業緊隨其後,共實現營業收入24759.7億元。
雖然在上榜企業總數方面江蘇省處於首位,但上榜企業地域分布相對分散,且企業總數最多的地方並非省會南京,無錫、蘇州、南通三地的上榜企業總數均領先於省會南京。
統計數據顯示,江蘇無錫的上榜企業總數為14家,蘇州、南通的上榜企業總數分別為11家和9家,而南京的上榜企業數則為8家,在江蘇省內按照上榜企業數量排名,僅排在第4位。一定程度上,這也體現出蘇南地區強勢的經濟發展態勢。
在江蘇省內,南京的上榜企業數量相對滯後,但是其上榜企業的實力更勝一籌。統計數據顯示,南京今年上榜的8家500強企業共實現營業收入達到15746.9億元,在長三角地區排在第3位,緊隨上海和杭州之後。蘇州和無錫雖上榜企業數量多,但企業營收相對體量較小,分別以營業總收入12278億元、8048.6億元,排第4位與第5位。
21世紀經濟研究院分析師認為,從城市分布的榜單上來看,長三角地區內的重點城市如上海、杭州、南京和蘇州,無論是上榜企業數量,還是營收總額都佔據了相當優勢,特別是上海、南通、蘇州、無錫和南京,以及杭州、寧波、溫州,在地區發展中越發扮演重要的驅動角色。
38家企業入圍「千億俱樂部」
2019中國500強企業中,共有194家企業營業收入超過1000億元,入圍中國「千億俱樂部企業」,其中中國石化、中國石油、國家電網、中國建築、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平安6家企業的營業收入更是邁進了萬億元的門檻。
今年長三角三省一市的上榜企業表現如何?
21世紀經濟研究院分析師梳理後發現,三省一市的上榜企業中,共有38家企業超過1000億元,佔全國「千億俱樂部企業」總數的19.6%,共實現營業收入9.17萬億元。
從地域分布來看,38家千億企業中,上海市佔據了15家,江蘇、浙江和安徽分別則有12家、9家和2家。其中,儘管安徽僅有兩個入圍企業,但在長三角地區千億企業排名中並不算低,營業收入總額分別排在第16和第17位。
從所屬城市來看,上海上汽集團以9021.9億元「領跑」整個長三角千億俱樂部企業榜單,蘇寧控股集團、太平洋建設集團,以及中國寶武鋼鐵集團、交通銀行位列其後,分別以6025億元、5729.8億元、4386.2億元和4340.5億元在榜單中排位第2至第5位。
值得關注的是,在三省一市入圍「千億俱樂部企業」的企業榜單中,營業總收入排名前十的企業中,上海的企業就佔了6個,江蘇共有3個,浙江僅有阿里巴巴集團1家企業入圍。
21世紀經濟研究院分析師認為,從入圍前十的千億俱樂部企業數量可以看出,上海在長三角地區內的經濟龍頭的位置依然十分突出,在長三角一體化的發展進程中仍將扮演重要的核心驅動作用。特別是未來在以智能製造、高端製造為代表的產業升級中,上海或將繼續引領長三角地區新的經濟發展周期。
根據近日國家統計局、科學技術部、財政部共同發布的《2018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顯示,2018年全國共投入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19677.9億元。分地區看,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超過千億元的省(市),以及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強度(與地區生產總值之比)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的省(市)都只有6個,其中上海、浙江和江蘇三地均在列。
其中,上海以4.16%的投入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強度,在全國範圍內僅次於北京,在長三角三省一市中更是遠超蘇浙皖三地。
21世紀經濟研究院分析師認為,通過科技研發投入的持續增加,在長三角地區內,以上海為核心的新一輪經濟發展動力正不斷孕育,未來或將為創造更多的千億俱樂部企業提供更加有利的發展土壤與環境。
附中國企業500強完整榜單:
相關報導>>>
2019年中國企業500強榜單背後 我們能看到什麼?
兩個「500強」榜單相繼發布 山東該如何學習粵蘇浙?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責任編輯:DF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