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3月,路遙獲得了第三屆「茅盾文學獎」。這是當時中國最高文學大獎,是國家層面對一位作家成就的承認。路遙又要去北京領獎了,8年前的小說《人生》獲得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這是確立路遙在中國文壇地位的一個最重要獎項。
路遙為了創作小說,常年在外奔波,和妻子琳達在感情上有共鳴是不可能的。更多的時候,林達不僅要收拾家裡,還要在工作繁忙之時照顧自己的女子。多年來的任勞任怨,林達終於選擇放棄這段感情。沒有真實情感存在的生活,實在是枯燥、無味。
路遙準備全身心投入到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後,他們兩人的話,更是越來越少,見面的機會更是屈指可數。第二部創作完成後,他生了一場大病。
林達向路遙提出了離婚,但他並沒有同意。此後,林達又提出了幾次,均被路遙拒絕。在他完成《平凡的世界》以後,也許是疲於應對,也許是自知身體不行了,他終於同意了離婚。
1992年,由於長期透支身體的寫作,路遙被診斷出肝硬化腹水,身體徹底垮了。1992年11月17日上午,路遙因肝硬化腹水醫治無效在西安逝世,年僅42歲。
路遙去世後,有人曾經對他和前妻林達的愛情,說過這樣一句話:路途遙遠,山高林密,到達不易,先離而逝。這16個字非常在理也很是耐人尋味……
其實利達在和路遙離婚時,並不知道他當時的病情有多麼嚴重,如果知道他的病情,林達絕對不會離婚的。
另外,也有人說,路遙去世前,妻子林達和他離婚,主要是因為他身上有壞習慣……
作息不規律,飲食不規律,長期抽菸。
他的工作時間是下午到凌晨三四點,還經常為了寫作深入偏遠地區一呆就是大半年。這就在時間、空間甚至生理上拉開了與妻子的距離。這樣的作息方式不僅讓繁重的家務全部落入妻子肩頭,也讓自己長期吃不到一口熱飯,飲食起居的異常為路遙之死埋下了禍根。
路遙的工資收入不高,稿費也不高。辛苦的付出與所得嚴重失衡。而他卻將每月的收入全部購買了菸草,維持一家人的開支長期只能依賴妻子一人。
路遙是在弟弟懷抱中痛苦去世的,他內心不甘。臨終時,路遙大喊:「九娃,快救救我,快救救我呀……」路遙去世後,給13歲的女兒留下了一疊欠條,數額是一萬多塊錢。
然而,誰也沒想到,12年後路茗茗和母親林達兩人卻因路遙著作的版權問題,對簿公堂2006年9月,經過3年的艱苦訴訟,路茗茗最終還是輸了父親著作權的官司。
當路茗茗接受記者採訪時,她袒露了心聲,「我起訴母親是為了實現父親生前未了的心願 ,讓路遙的作品有理有序地出版和發行。」
路茗茗認為輸贏已經不重要了,她認為有如此之多的讀者喜愛父親的作品,是最值得驕傲的一件事。
著名文學評論家白燁曾坦言:「《平凡的世界》可能是中國當代文學作品中發行量最大、影響最大、受眾最多的。」
但鮮有人知道,路遙創作《平凡的世界》付出了怎樣的代價。
熬盡了所有血汗鑄成了這部巨作,不知道該為這部作品感嘆,還是該為路遙的一生惋惜,路遙以自己博大的胸襟和無盡的悲憫之心,為每個時代的處於貧困與逆境中的年輕人,點亮了心中的夢想之光,燃起了奮鬥之火。
《人民日報》點評:「《平凡的世界》激勵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人向上向善、自強不息!」更是被教育部列為青少年必讀書籍之一。
生活不易,人生實苦。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總有堅持不下去的時候。當你迷惘和無助的時候,就去《平凡的世界》找答案!
感興趣的朋友點擊下方連結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