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家宴的儀式感——吃的是一頓人間煙火,感受的是一種家風

2021-02-27 春天吶喊


春節,大概是最讓人長肉的假期。七天長假,有吃不完的酒席、聚餐。上酒樓,或擺家宴;親戚聚聚,或同學會會;有的擺幾桌熱鬧,有的湊一小桌歡聚。然而,我最喜歡的形式,還是來自老爹的家宴。

都說現在過年年味變淡,但要吃起了家宴,這年味自然就來了。

家宴的習俗古已有之,是人們的一種生活習慣和社交禮儀。《禮記-禮運》說:「夫禮之初,始諸飲食」,在中國傳統文化裡,家宴被賦予了身份、禮制、情感等多重內涵和儀式感,從其本身的意義進行解讀。家宴,將豐富的營養成分,賞心悅目的藝術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內涵巧妙地結合起來,成為典型的節日飲食文化。

對於中國人而言,節日的團聚,是憧憬、是期待,也是無法忘卻的魂牽夢繞,而以年夜飯這樣飽含深情的載體,凝注著殷殷深情的寄託,成為人們最重要的家宴。

今年,小編家的久未謀面遠方親屬都來到了家裡過年,小編的令尊大人不怕苦不怕累的為大家奉上了一場有著濃鬱親情的家宴(視覺嗅覺味覺聽覺!!!的盛宴)。

實際上,準備年夜飯是一項大工程,不僅要根據人數定下需要購買的食材,還要照顧家人的口味設計菜譜,尤其是今年,為了迎接遠道而至的客人,特意買了大轉桌、餐檯餐布等用品,耗費體力、心力。但即便如此,作為家中掌勺主廚、非專業廚師領域扛把子的老爹,依舊對這項工作樂此不疲。每年除了幾道拿手好菜,也會努力有所創新。平常在飯店或朋友家吃飯,嘗到特別的美味或者有創意的做法,回家總會自己琢磨著燒,再趁著家宴時露兩手,然後在眾人的一片稱讚中,滿足感消解了一天的疲勞。

 在記憶中,打從小年起,他便和老媽開始了忙碌的工作,置辦年貨、醬牛肉、熬製皮凍……等到大年三十當天,從清晨起,「咚咚咚」的剁肉聲不絕於耳,大人們在廚房裡穿梭,仿佛帶著某種韻律般的節奏,雞鴨魚肉輪番走上灶臺,在老爹的鍋鏟之下,變成一道道令人咂舌的美味,仿佛總要用深厚的廚藝來雕琢美食的出爐,才能愈發凸顯新年的意義。

—— 歡騰備菜 ——

菜單

配菜

所有熟食均自製,乾淨美味配料足!

 

餐具

—— 用心做菜 ——

簡單但也要有顏值的 蘸醬菜

紅腸肘花拼盤

紅燒大骨頭

醬牛肉

自製豬蹄

炸肉丸

    

清炒西藍花

   

肘子肉冷拼 

 

 清炒油菜

  

 

清蒸大閘蟹

   

大拌菜

  

清蒸蝦

熗心管

焦溜豆腐

清炒雙椒

香菇油菜

清新小炒

海參撈飯

紅燒鳳爪

大家愛吃的清蒸蝦(原諒小瑤的詞窮吧!)

這個菜名,就叫~如圖所示吧!

熗海參

清蒸什麼魚

紅燒排骨(小瑤最愛)

基圍蝦

扒(念pa三聲)牛排

熗豬耳朵

澆汁鮑魚

饕餮盛宴

早餐系列

編後語:作為非專業家庭大廚,我只想說,厲害了word老爹。

 

最後送給大家三份半夜饞人專用動圖:

相關焦點

  • 【網絡述年】一頓精心籌備的家宴,讓「年」更圓滿
    在中國所有的傳統節日中,最盛大也最富煙火氣息的莫過於春節。春節期間,家宴是中國人家庭生活的頭等大事,同樣也是傳統文化、優良家風傳承之時。教育家豐子愷曾言:「教訓子女,宜在幼時。先入為主,終身不移。」家宴是過年闔家歡聚的時刻,激發著人情的味道,當此之際,讓孩子們重溫家庭美好、領教家風家訓、感悟傳統文化,往往起到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功用。
  • 生活需要儀式感|平淡日子裡的小確幸
    我不知道你有多久沒有放下手機,做了一頓漂亮的晚餐,給你的生活增添了一些新的味道;我不知道你有多久沒有放下繁忙的工作,獨自去看電影,給你的生活增添了一些新的樂趣;我不知道你有多久沒有放下抱怨,和你的妻子去公園散步,還有給你的生活增添了一些儀式感。
  • 「美圖美器」待月觀山食器:煙火日常裡的儀式感
    心中的詩和遠方,總歸要落實到煙火日常。 食一盞人間煙火,嘆一生世事無常。所有的歲月都在一粥一飯裡度過。
  • 一種好的感覺是參與人間煙火而不被困在人間煙火
    然而,我們渴望著是一種實際的感覺,也是一種快樂的婚姻。還有柴火、米飯、油、鹽、鍋碗瓢盆,早上炸的心形雞蛋,晚上煮的一碗熱湯。這是真正的人間煙火氣,也是最幸福在生活中的意義。誰說:人間煙火氣,最感動人。這樣,無論曾經是驚天動地是愛情,無論婚姻是多麼令人羨慕,最終都是回歸平淡,回歸平淡的生活,回歸吃喝拉薩,幸福,憤怒,悲傷和歡樂。
  • 為生活添一份儀式感 這些人間煙火中的美好滋味值得一試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封面新聞記者 李陶然大街小巷的火鍋、串串,茶館休閒聊天的人們,成都的每一處都充滿了人間煙火。這些熱鬧喧囂固然吸引人,但生活中同樣需要優雅的儀式感,也需要繁華中一處靜謐的世外桃源,來安放浮躁的心。在不缺美味的成都,這些新增的美好滋味,想必都是將要刷爆成都人民朋友圈的存在。
  • 浸透人間煙火的心才能過得活色生香
    後來當兵在新兵連,在粗茶淡飯的日子裡感受光陰賦予的厚重與唯美,嚴格的長時間訓練,更是令沒有油水的肚子,深深懷念家中媽媽做的梅乾菜焐肉,黃豆油豆腐燒肉凍是如此的美味。在東北軍校裡吃著兩頓饅頭,又想念南方女兵連裡每天不重樣的優質夥食,餃子,餛飩,包子,姑娘們都學會親自動手豐衣足食,想著想著甚至羨慕起電話連的豬來。
  • 博世 | 生活中不可缺失的儀式感
    生活很需要一些小小的儀式感,來作為人生時間軸上的可以標記的節點,像是自己一個人也要為自己下廚,那才不至於過去之後,因為想不起某些再平常不過的場景而感到遺憾。一個人的獨居生活更是充滿儀式感,儀式感能讓人更加認真地對待生活。
  • 食光不老,我們不散‖從美食到人生,《最是那碗人間煙火》
    中國文化其實就是吃的文化,崗位叫飯碗,謀生叫餬口,受人歡迎叫吃香,花積蓄叫吃老本,就連男女嫉妒也叫吃醋……「吃貨」一詞的開發和利用,為現代生活注入了更多新鮮的含義;而近年來,人們更是著力打造和恢復民國時期的飲食文化風貌
  • 四方食事 不過一碗人間煙火
    煙火人間,飲食男女,有香味、有溫度。夫婦生活總是在吃飯,其他時間便是去忙著賺吃飯的錢,實在沒多大意思。閒來重讀三毛的文章,看到這麼一句話,覺得挺有嚼頭。如果把經營婚姻比作做飯,那麼,吃喝拉撒、賺錢養家屬於不同食材,情趣則是鹽——平淡生活全靠它調味。
  • 有一種高級的修養,叫儀式感
    我希望孩子長大以後,不論是痛苦還是孤獨的時候,一想起童年有過那樣溫馨甜蜜的時光,就覺得生活很美好,很值得。生活中的儀式感,不是矯情。而是一種積極向上、豁達樂觀的生活態度,讓人相信自己配得起更好的一切。在電影《喜歡你》中,周冬雨飾演的天馬行空的大廚,總是能帶給美食家金城武源源不斷的驚喜和絕味人間的美食體驗。
  • 有儀式感地過年有多重要
    >年夜飯越來越豐盛,也越來越吃不出不同;春節晚會還是年年都播,但已淪落成我們刷手機的背景音;沒有小孩會熬一整夜守歲,人們年初一起床的時間是越來越晚;我不再是需要磕頭的年紀,而接受跪拜的老人也已不在人世;三姐妹各地求學工作嫁人,除了打開手機的拼圖功能,真的找不出別的機會可以合影……過年的儀式越來越精簡,到最後連對過年的期許都精簡掉了
  • 即使山河遼闊,我依然愛這一捧人間煙火
    或許是太忙碌過了飯點,或許在慶祝今日生意興隆,或許只是單純想吃一頓火鍋犒勞疲憊的身體……蒸汽騰騰,瀰漫著生活的溫度,煙灶升火,加熱著他們拼命活著的人生,這一天的辛勞和困頓都消散在了這人間煙火氣裡。她再不能親自下廚,卻心心念念著這頓年夜飯,一定要大家吃上最好的味道。她再吃不下多少東西,仍強撐著坐在了餐桌旁,滿足的看著我們大快朵頤。。她想看到的,就是一家人整整齊齊的圍坐在一起談笑風聲的樣子。年後沒多久,舅媽就去世了。
  • 為什麼過年要有儀式感?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物質的豐富,讓我們感受不到新衣裳、年夜飯帶來的喜悅感,儀式的精簡,讓春節變成日曆上沉悶而面目模糊的某一天。02儀式感 到底有多重要?」 當然,並非少了結婚儀式的婚姻就一定脆弱不堪,而大擺豪華宴席的婚姻一定堅不可摧。但如果條件允許,不在乎排場和花費,我們需要一個儀式昭告天下也告訴自己:從此刻起,新的人生開始了!比如吃飯,你以為去米其林餐廳吃一頓繁複講究的法式大餐才是儀式?
  • 那些關於春節的儀式感
    本文配圖全部來自2013年到2018年蔻家春節圖片。我家春節,無關乾果生鮮,少不得的是窗幾清爽,鮮花靜放,對聯盈門。這幾天,被不同女友要年夜菜的方子,翻了翻這幾年年夜飯的記錄,理了理方子,也看清了一年又一年沉澱下來的儀式感。
  • 喝水也要有儀式感,感受藏在秋意裡的精緻生活
    在很多人眼裡,「精緻」被認為是最奢侈、最頂級的東西,過於高高在上、疏離人間煙火。其實,「精緻」從來和錢無關,它更是一種生活態度。 精緻的生活可以從喝水開始,喝水是每個人每日必做的事情,但一個好看的杯子搭配上一張精緻的杯墊,會讓人的心情更加愉悅,連喝水都能得到滿足感。說起杯墊,毫不誇張的說,美目盼兮品牌旗下的蕾絲杯墊,一直是多商網小編最為精緻的配飾首選。
  • 好的感情是沾染人間煙火,又不困於人間煙火
    這聽起來詩意的人間煙火,卻是最磨人心性的,有人手忙腳亂,有人悠然自得,如果打理得好,也會是浪漫的生活。01人間煙火是愛的成全小金和丈夫都是普通工薪族,收入一般般,還有個懂事聽話的兒子。一條貴一點的褲子,換來一段感情的更加牢固,換來丈夫對自己的更加疼愛,小金的方法十分高明,簡直賺大了。日常生活中,我們每一對夫妻可能會很多次面對這樣的問題,大多數人覺得貴了就不願意買,或許兩人也會鬧得不愉快。很多時候,我們被包圍在人間煙火中,在乎著那些蠅頭小利,忘掉了感情才是婚姻生活中重要的東西。
  • 裝飾小靈感:讓這個春節,更有儀式感
    不知你留心了沒有,今年的春節格外早,超市貨架上早已掛滿各類春節裝飾物,雖然看著喜慶,但如何把它們美觀且有效地利用起來,是一門值得深究的學問。每到年末歲尾,我們總是籠罩在一種儀式感之中,希望通過裝扮周圍的環境,營造新年的氛圍,與家人共享喜悅的心情。新年的裝扮不僅要與家內風格統一,更要避免千篇一律的俗氣。希望本篇文章能帶給你一些春節裝飾的靈感,讓你的新年家居裝扮多點時尚與溫度。
  • 「轉瞬即逝」的煙火大會,為何成為日本夏日特有的「儀式感」?
    2.一個用「心」看煙花的民族作為日本的一種傳統習俗,放煙花已經有了幾百年的歷史。而在一開始,放煙花被視作有驅魔的能力。在約500年前,煙花和火藥武器一起傳入了日本。到十八世紀的江戶時代中期,煙花大會被人們視作可以祭奠在疾病和饑荒中死去的亡靈。
  • 那碗最令人魂牽夢縈的人間煙火
    汪曾祺說,四方食事,不過一碗人間煙火。在美食與愛中,我們感受著綿綿的親情、濃濃的鄉情和對夢想的執著追求。那碗最令你魂牽夢縈的人間煙火,又是什麼呢?臘八蒜京源學校高一(2)班 張天翊小時候,一到冬天我就盼著過年。期待那香甜的關東糖、軟糯的臘八粥和香氣撲鼻的瓜子。
  • 有一種生活態度,是注重儀式感
    提起儀式感,我們並不陌生,每個人對儀式感的理解都不相同,有的人很注重儀式感,在自己認為很重要的日子裡,會用不同的、比較特殊的方式去表達自己的情感,而有的人根本不注重儀式感,認為那根本沒有必要,就是沒事找事,是一種嬌柔造作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