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喝完酒後,酒精在體內需要多久才能代謝出去?愛喝酒的你,了解下
在我們中國無酒不成席,大家在聚餐的時候喝酒是免不了的事情,不管是在什麼事情上都會與酒沾邊兒,特別是有些男性在談事情的時候,往往能通過喝酒就能成功,但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喝酒雖然能成事,但是也會對人的生活帶來很多不利的影響。
我國很早就規定了,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主要就是由於酒駕能帶來毀滅性的傷害,可能很多愛喝酒的人總是會存在僥倖心理,以為只是喝了一點兒酒並沒有喝醉,而且自己的頭腦也保持的很清醒,對於開車來說毫無問題。
但是有相關研究發現,人體內就是進入了少量的酒精,也會使人的反應能力,協調能力以及對遠近距離的判斷能力受到影響,而且如果體內攝入的酒精比較多的時候,人體還會出現頭暈腦脹,視力模糊,昏昏欲睡的現象,如果這個時候還要堅持開車的話,那麼帶來的後果就可想而知了。
那麼人在喝酒之後,酒精在體內需要多久才能代謝乾淨呢?常喝酒的人不妨了解一下。
一般來說,從我們的身體內喝進去的酒到全部的酒精代謝出去,才能算是真正的行走,只有這樣才能夠開車才不會構成酒駕,正常人每小時的代謝酒精量為15~20毫升,如果你喝一瓶低度數的啤酒的話,大概需要兩個小時左右才能將其全部代謝出去,當然如果你喝的是高度白酒的話,大概要等到21個小時之後才能將身體裡面的酒精全部代謝出去,這時候才能開車。
很多人以為自己喝一瓶啤酒度數又低,而且也比較清醒,不屬於酒駕。我國對酒駕的衡量標準是駕駛員呼出氣體中酒精含量或者是血液中的酒精濃度,如果每100毫升的血液中酒精的含量大於等於20毫克時,說明是酒後駕車,當血液中的酒精含量達到80毫克時就屬於醉駕,如果你無法確定自己呼出的酒精含量是多少時,不管你喝了多少酒,就儘量不要再開車了。
5大喝酒注意事項, 你知道幾個?
1、暴酒不飲
飲酒養生自古有之,古人對於酒的品質格外注重,認為飲好酒實屬保健最佳。清代醫家顧仲在《養心錄》中就有論述:「酒以陳者為上,愈睞愈妙。暴酒(指倉促釀成的酒)切不可飲,飲必傷人。」
2、飲必小咽
很多人都喜歡在酒桌上乾杯,感覺這樣很豪爽,很有豪邁的男兒氣概。其實這樣飲酒是不科學且錯誤的。酒正確的飲法是小口慢飲,方能充分品味酒香餘韻,而喝得太急容易刺激損傷腸胃。
3、勿混飲
不同的酒成分不同,有些成分混合在一起可能會產生有害成分,令人腸胃不適、頭痛,所以儘量不要把酒混在一起喝。
4、勿強飲
飲酒時,喝到差不多了就不要硬往肚裡灌,不喝賭氣酒,也不強逼、硬勸別人喝酒。
5、空腹勿飲
「空腹盛怒,切勿飲酒」,這是自古傳承的道理。唐孫思邈《幹金食治》中提醒人們忌空腹飲酒。因為酒進入人體後,乙醇靠肝臟分解,而肝臟的勞作需要各種維生素維持,如果腸胃空空,很容易使得肝臟受損。因此,飲酒與美食相互搭配食用,更有益於健康。
好了,今天的文章就分享到這裡了,感謝大家的欣賞,對此大家有哪些需要補充的嗎?歡迎下方評論交流!
- END -
內容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感 謝 關 注,歡 迎 分 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