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十字軍東徵,三王一起攻打薩拉丁,結果只剩下獅心王

2020-12-21 三匠畫片

歐洲中世紀的十字軍東徵,是一個很著名的歷史事件。其根源是由於當初的古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羅馬帝國,西羅馬帝國滅亡後形成各種王國,本來東西方是可以互不影響,各自過自己的小日子的。但問題是在羅馬帝國分裂之前,就已經把基督教定為了國教,而在分裂後,在當初西羅馬帝國首都羅馬城和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分別出現了各自的教宗,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天主教教皇和東正教大牧首。

後來東羅馬帝國也就是拜佔庭,由於受到南邊穆斯林的侵擾,損失了大片的土地,只剩下土耳其半島一點,聖城耶路撒冷也落入穆斯林手中。拜佔庭皇帝趕緊向西歐的教皇求救,雖然平時雙方勢不兩立,但畢竟同屬基督教,在關鍵時刻教皇響應求救、號召東徵。更深層次的原因是,這種號召解決了一個社會問題,那就是由於中世紀的歐洲封建體系已然極其固化,各種公侯伯子男層級分明,農奴、農民和底層貴族幾乎沒有什麼上升通道,在教皇的號召下,他們像開發新大陸一樣抱著飽滿的熱情,希望在遙遠的東方世界建立功勳,從而得到高於自己當時身份的爵位和財富。

因此第一次十字軍東徵,去的都是吃不上飯的乞丐或者破產的農民,一路上通過搶劫、要飯,還沒等到達目的地就已經四處潰散,因此也被稱為乞丐十字軍。到了第二次十字軍東徵就是以騎士為主了,這一次不僅攻佔了聖城耶路撒冷,而且還在那裡建立了耶路撒冷王國,但是很快就被薩拉丁領導的軍隊趕了出來。這個第二次東徵所取得的輝煌成就,使得西歐各國對於東徵的熱情暴增,又由於薩拉丁的的反撲使得西歐各國復仇意識強烈,於是就有了規模更大,過程也更為曲折的第三次十字軍東徵。明白了歷史背景,我們就來重點聊一下這次東徵。

第三次十字軍東徵就不僅僅是以騎士為主了,當時西歐最為強大的三國君主集體出動,他們分別是: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紅鬍子」腓特烈一世、英國國王——「獅心王」理查一世、法國國王「奧古斯都」菲力二世。他們目標非常明確,就是搶回得而復失的聖城耶路撒冷,於是他們從各國分別出發,前往今天巴勒斯坦所在地。神聖羅馬帝國地域廣大,幾乎囊括了歐洲大陸的中部所有地區,他們離巴勒斯坦也最近,因此他們從陸路沿著第二次十字軍東徵的路線,打算穿越君士坦丁堡。英法兩國則選擇從海路進發,穿越地中海中部的西西里島。神羅皇帝紅鬍子率領10多萬騎士一路衝殺,不僅過了君士坦丁堡,還穿越了土耳其半島,但是由於陸路關卡重重,軍隊也是死傷慘重,而且在一次行軍過河的過程中,紅鬍子淹死了,剩下的軍隊也就隨之潰散、不了了之。

法國國王很有意思,一路帥軍順利的橫穿地中海後到達地中海東岸,離耶路撒冷最近的海港阿克港,之後佔領了這個港口城市便回國休息了,只留下了少量的軍隊駐紮在港口。兩國的軍隊失利或放棄並沒有影響英王的意志,畢竟獅心王的稱號不是空穴來風。他先是跟法國一樣橫穿地中海,到達土耳其半島南部的海島賽普勒斯,並在這裡建立了賽普勒斯王國,繼續向東登陸巴勒斯坦地區,在阿瑟夫會戰中大敗薩拉丁,這種戰績,使理查一世赫赫揚名,但他在最終攻打耶路撒冷城時被薩拉丁擊敗。

作為基督教世俗騎士領袖的獅心王,和作為穆斯林精神領袖及軍事領袖的薩拉丁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二者在兩次重要戰役之間還發生過數次規模不小的戰役,戰況慘烈,兩位領袖人物都表現出了勇敢和堅韌的品格。居然還在這種你爭我奪的廝殺中建立了友誼,有一次獅心王由於水土不服,病倒在床,他居然寫信給薩拉丁讓他幫忙送點藥物和水果來,而薩拉丁的風度也是令人讚嘆,他居然真的派人把水果、藥品和冰塊兒送到了獅心王的帳前。

在聖城有一件被基督教徒視為寶物的十字架,那就是耶穌受難時的十字架,歷史上被稱為真十字架。獅心王派使者前去向薩拉丁索要,薩拉丁同意把真十字架歸還到基督教徒手裡,作為感謝獅心王打算把自己的妹妹嫁給薩拉丁,但是薩拉丁同雖然同意,但是獅心王的妹妹不同意。由於雙方通過談判氣氛變得緩和,出於禮貌薩拉丁派自己的親弟弟回訪實心王,薩拉丁的弟弟還被英王冊封為騎士,雙方的談判雖然越來越順利。

一邊談判一邊打,有一次大戰,獅心王的馬匹戰死,被薩拉丁發現後派人送了兩匹寶馬過來,以便讓他能夠繼續戰鬥。到第2年,獅心王再次由於水土不服而患病,不得不選擇撤軍回國。於是雙方終於達成和解協議,畫了一條分界線,用於區分穆斯林和天主教徒的控制區域,而且臨走前還把剛建立的賽普勒斯王國以高價賣給了薩拉丁。賣完了獅心王打算趕緊回家,結果在半路上被奧地利俘虜,大名鼎鼎的穆斯林領袖薩拉丁也於次年去世。第三次十字軍東徵落下了帷幕。

總體來說,十字軍東徵並不存在什么正義性。曾經在第二次東徵的時候,這些西歐國家就開始借著攻打耶路撒冷需要橫穿土耳其半島的藉口,對本來是自己需要救助的目標拜佔庭,進行了明目張胆的侵略和搶劫,而三次紅鬍子從陸路再一次橫穿拜佔庭,所到之處也是盡成焦土,徹底使拜佔庭與西歐國家決裂。兩個基督教地區的關係惡化,加上對抗薩拉丁的困難巨大,導致了後面還想通過十字軍東徵大撈一筆的西歐人選擇避重就輕,明確以拜佔庭為攻擊和搶劫目標,可以說是既邪惡又懦弱。

相關焦點

  • 「獅心王」英國理查一世,第三次十字軍東徵領袖的傳奇一生
    這座宮殿的前後左右甚至室內每個角落,都有很多英國歷史名人的雕塑,而設立在正門前的則是理查一世,也就是「獅心王」。亨利二世是徵服者威廉一世小兒子的外孫,原先是法國安茹伯爵,到英格蘭繼位後開創了金雀花王朝,法國安茹領地也就成了英國的領地。他總共有四個兒子,老二就是咱們今天的主角理查。理查年輕氣盛的時候曾經聯合三兄弟一起反叛父王,結果一敗塗地跪地求饒。
  • 「獅子王」的誕生:英王理察一世與第三次十字軍東徵
    基督教世界渴望復仇,理察一世於1189年加冕為英格蘭國王,加冕後不久,他宣布將會進行第三次十字軍東徵,理察宣稱其目的是解放聖地,法國和神聖羅馬帝國表示支持。但是,薩拉丁的軍事力量遠勝於十字軍聯盟。在薩拉丁的統治下,中東大部分地區都團結在了一起。在第三次十字軍東徵開始之時,基督教範圍內的各國軍隊贏得了不少小規模的戰鬥,但是,這對於推翻薩拉丁並沒有重大意義。
  • 獅心王理查一世,率十字軍東徵,令敵人喪膽,卻在歸途被小人算計
    最終,被其次子,後來大名鼎鼎的獅心王理查一世監禁,淡出視野到落下帷幕,都悄然無聲。隨著父親亨利二世被推翻,金雀花王朝的命運也就掌握在了其次子獅心王理查一世的手中。理查一世是一個精力充沛又嗜血的騎士,一名臣子說查理經常帶著武器,滿腔憤怒,只喜歡走血跡斑斑的道路,這也是其一生在戎馬上度過的真實寫照。而成了國王之後的理查,經常會到父親的遺體邊為自己曾經背叛父親而哭泣。
  • 「獅心王」理查一世與「薩拉丁」的故事
    英國歷史上每個有點出息的王都有一個稱號,由於理查夠狠夠橫,從此人們就都稱他為「獅心王」,意思是說他有一顆獅子一般兇狠的心。此時的獅心王理查正像個脫韁的野馬,根本不願受教皇的安排和羈絆,讓他去聖城和腓力一起打薩拉丁,他就偏不去,或許他不屑於和小狐狸腓力在一起並肩作戰吧!從西西里晃晃悠悠出來後,又打起了可憐的拜佔廷帝國的主意了。本來說,惹不起,還躲不起,可拜佔廷帝國此時還不知道獅心王是何許人也。理查欺侮完西西里人後,乘船從海路進軍聖城,其中有幾艘船在賽普勒斯觸礁,拜佔廷人趁火打劫,拿了東西還扣人。
  • 周六薦書 | 戰爭的試煉:十字軍東徵史
    在隨後的數周、數月中,噩耗傳遍了歐洲,激起了恐慌、痛苦和憤怒,這引發了一場新的武裝召喚,要求發動歷史上所謂的「第三次十字軍東徵」的運動。從強大的德意志皇帝腓特烈·巴巴羅薩到年輕、精明的法國國王腓力二世·奧古斯特(PhilipⅡ Augustus),拉丁世界最具權勢的人領取了十字。但英格蘭國王獅心王理查——中世紀最偉大的勇士之一——脫穎而出,成為這項基督教事業的捍衛者,挑戰了薩拉丁對聖地的統治。
  • 真主之劍,十字軍的噩夢——埃及王薩拉丁
    歐洲中世紀浩浩蕩蕩的七次十字軍東徵,是中世紀歷史中最風雲濤蕩,英才輩出,傳奇湧現的一段歷史。全基督教文明圈的騎士、勇者與貴族前往東方追求上帝、財富、土地和權力。從聖墓守護者,布永的戈佛雷;到麻風王鮑德溫四世、伊貝林的巴利安以及獅心王理查等一批批歐洲英豪湧現在十字軍的歷史中。
  • 獅心王理查死後屍體為何被分成三份?背後的故事讓人唏噓不已
    在位於英國首都倫敦中心的議會大廈門口,有一座非常引人注目的歐洲騎士銅像,那名騎士騎著高頭大馬,手持寶劍指向天空,在銅像下方的基座上用法語鐫刻著這座銅像原型的名字--獅心王理查。理查一世的外號叫做獅心王,關於這一外號的來歷也有著十分神秘的記載,傳說理查一世在早年曾被俘虜,當時俘虜他的人把他關進了有獅子的房間裡,結果理查一世面對獅子毫無畏懼,他把手伸進獅子的喉嚨裡,取出了獅子的心臟,然後當著眾人的面生吃了那顆心臟,獅心王理查因此得名。
  • 法國人佔領大馬士革後,曾跑到薩拉丁的陵墓前喊道:十字軍回來了
    不但敘利亞和埃及等國家的居民尊敬薩拉丁,就連發動十字軍東徵的歐洲人也非常崇敬薩拉丁。著名的英格蘭國王理查一世曾在第三次十字軍東徵中和薩拉丁進行較量,他對薩拉丁的美德讚嘆不已,甚至想要將自己的妹妹嫁給薩拉丁的兄弟。
  • 現代大馬士革刀文化的源頭,薩拉丁凌空斬斷紗巾,一刀封神
    在歐美國家,一名刀匠如果不會鍛造大馬士革花紋鋼刀,他就不足以稱為「鍛造刀匠」,而是叫「研磨刀匠」,表示這個刀匠不擅長打鐵,只擅長研磨。親自鍛造一把優秀的摺疊鍛打大馬士革刀,是對「手工鍛造刀匠」最基本的考驗。說到這裡,有一點必須特別強調。
  • 第四次十字軍東徵為何變成了骯髒的土地掠奪活動?
    阿歷克塞到了他姐姐在德意志的宮殿後,很快就激起了第四次十字軍東徵。 這次十字軍已經朝著聖地非常緩慢且斷斷續續地前進。自 1198年 8 月(他被選舉後的第 8 個月)以來,教皇英諾森三世(Innocent III)一直在呼籲基督徒繼續東徵。
  • 中世紀埃及王扶持的奴隸軍,擊敗十字軍、蒙古軍,還終結了他的盛世...
    不過在薩拉丁晚期對奴隸兵進行改革,將精壯男子加入到奴隸兵中,並進行軍事化管理訓練,才誕生後來名傳於世的「馬木留克軍」。 成就奴隸軍的薩拉丁,在埃及歷史中被稱為「民族英雄」! 十字軍東徵說是為了信仰,但洗劫財務、奴役他國的舉動還真不好說是「正義」。
  • 十字軍東徵的緣由,以及三大騎士團的來路與去路
    十字軍東徵源於東羅馬帝國的一封求救信,恰巧教皇烏爾班二世與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在爭奪權力,於是,教皇發表了極富煽動性的演說。歐洲各種目的的騎士用布條做成十字縫在衣服上,去拯救被伊斯蘭佔領的聖地—耶路撒冷,由此開始,用時近兩百年,發動了以宗教名義的九次十字軍東徵。
  • 最具有騎士精神的非騎士-薩拉丁
    公元8世紀,法蘭克國王查理東徵西討,參加大小53次戰役,使法蘭克的疆域幾乎擴大一倍,建立東起易北河和多瑙河,南至庇里牛斯山和義大利,西起大西洋,北至北海的龐大帝國。被教皇加冕為「偉大的羅馬皇帝」。而跟隨他南徵北戰的十二位戰士,被冊封為聖騎士。這便是騎士的起源。
  • 《天國王朝》薩拉丁——史實和電影交輝相映的偉大人物
    劇中的薩拉丁這個角色人物,對於穆斯林世界的人們和喜愛歷史的觀眾應該不會陌生,而對於普通中國觀眾來說,對薩拉丁這個在十二、十三世紀,縱橫馳騁於整個阿拉伯世界有著近乎完美形象的偉大人物也許就有點陌生了。在展開講述薩拉丁這個人物角色之前,我們有必要先聊一下電影中薩拉丁的飾演者。
  • 十字軍將領被俘,只因多喝了半杯水,薩拉丁當場大怒:殺了他
    十字軍將領被俘,只因多喝了半杯水,薩拉丁當場大怒:殺了他公元1187年七月,剛即位沒多久的耶路撒冷國王居伊率領三萬多名十字軍討伐薩拉丁。這些十字軍都圍在真十字架的周圍,向帕拉丁所在的地方發起了進攻。這件事情非常愚蠢,他竟然發動了向薩拉丁的戰爭。他本人的軍事素養非常低,沒有打過仗,但是卻一意孤行發起戰爭。當時耶路撒冷非常缺水,他根本沒有考慮到這個情況,盲目向薩拉丁所在地區進軍,結果在太巴列湖附近的哈丁地區遭到了薩拉丁的偷襲,軍隊損失慘重。在哈丁之戰中,由於缺乏水源,十字軍的戰鬥力大打折扣。
  • 折戟曼蘇拉:第七次十字軍東徵為何會失敗?
    1249年,距離腓特烈二世領導的第六次十字軍東徵,已經過去了整整20年,而在5年前耶路撒冷的再次陷落,這讓教皇英諾森四世再次發出了十字軍東徵的倡議。平心而論,此時對於歐洲國家來說,確實是收復耶路撒冷的大好時機:因為以埃及為大本營的阿尤布王朝,正苦於內部的紛爭。
  • 基督教與伊斯蘭教的衝突:羅馬教皇為什麼要發動十字軍東徵?
    這次戰爭因為是佩戴十字架的基督教徒對伊斯蘭等其他所謂的異教徒發動的戰爭,所以稱之為「十字軍東徵」。 10世紀阿拉伯帝國中央力量變弱,地方貴族紛紛自立為王,由此分裂成了十幾個小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