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中世紀的十字軍東徵,是一個很著名的歷史事件。其根源是由於當初的古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羅馬帝國,西羅馬帝國滅亡後形成各種王國,本來東西方是可以互不影響,各自過自己的小日子的。但問題是在羅馬帝國分裂之前,就已經把基督教定為了國教,而在分裂後,在當初西羅馬帝國首都羅馬城和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分別出現了各自的教宗,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天主教教皇和東正教大牧首。
後來東羅馬帝國也就是拜佔庭,由於受到南邊穆斯林的侵擾,損失了大片的土地,只剩下土耳其半島一點,聖城耶路撒冷也落入穆斯林手中。拜佔庭皇帝趕緊向西歐的教皇求救,雖然平時雙方勢不兩立,但畢竟同屬基督教,在關鍵時刻教皇響應求救、號召東徵。更深層次的原因是,這種號召解決了一個社會問題,那就是由於中世紀的歐洲封建體系已然極其固化,各種公侯伯子男層級分明,農奴、農民和底層貴族幾乎沒有什麼上升通道,在教皇的號召下,他們像開發新大陸一樣抱著飽滿的熱情,希望在遙遠的東方世界建立功勳,從而得到高於自己當時身份的爵位和財富。
因此第一次十字軍東徵,去的都是吃不上飯的乞丐或者破產的農民,一路上通過搶劫、要飯,還沒等到達目的地就已經四處潰散,因此也被稱為乞丐十字軍。到了第二次十字軍東徵就是以騎士為主了,這一次不僅攻佔了聖城耶路撒冷,而且還在那裡建立了耶路撒冷王國,但是很快就被薩拉丁領導的軍隊趕了出來。這個第二次東徵所取得的輝煌成就,使得西歐各國對於東徵的熱情暴增,又由於薩拉丁的的反撲使得西歐各國復仇意識強烈,於是就有了規模更大,過程也更為曲折的第三次十字軍東徵。明白了歷史背景,我們就來重點聊一下這次東徵。
第三次十字軍東徵就不僅僅是以騎士為主了,當時西歐最為強大的三國君主集體出動,他們分別是: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紅鬍子」腓特烈一世、英國國王——「獅心王」理查一世、法國國王「奧古斯都」菲力二世。他們目標非常明確,就是搶回得而復失的聖城耶路撒冷,於是他們從各國分別出發,前往今天巴勒斯坦所在地。神聖羅馬帝國地域廣大,幾乎囊括了歐洲大陸的中部所有地區,他們離巴勒斯坦也最近,因此他們從陸路沿著第二次十字軍東徵的路線,打算穿越君士坦丁堡。英法兩國則選擇從海路進發,穿越地中海中部的西西里島。神羅皇帝紅鬍子率領10多萬騎士一路衝殺,不僅過了君士坦丁堡,還穿越了土耳其半島,但是由於陸路關卡重重,軍隊也是死傷慘重,而且在一次行軍過河的過程中,紅鬍子淹死了,剩下的軍隊也就隨之潰散、不了了之。
法國國王很有意思,一路帥軍順利的橫穿地中海後到達地中海東岸,離耶路撒冷最近的海港阿克港,之後佔領了這個港口城市便回國休息了,只留下了少量的軍隊駐紮在港口。兩國的軍隊失利或放棄並沒有影響英王的意志,畢竟獅心王的稱號不是空穴來風。他先是跟法國一樣橫穿地中海,到達土耳其半島南部的海島賽普勒斯,並在這裡建立了賽普勒斯王國,繼續向東登陸巴勒斯坦地區,在阿瑟夫會戰中大敗薩拉丁,這種戰績,使理查一世赫赫揚名,但他在最終攻打耶路撒冷城時被薩拉丁擊敗。
作為基督教世俗騎士領袖的獅心王,和作為穆斯林精神領袖及軍事領袖的薩拉丁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二者在兩次重要戰役之間還發生過數次規模不小的戰役,戰況慘烈,兩位領袖人物都表現出了勇敢和堅韌的品格。居然還在這種你爭我奪的廝殺中建立了友誼,有一次獅心王由於水土不服,病倒在床,他居然寫信給薩拉丁讓他幫忙送點藥物和水果來,而薩拉丁的風度也是令人讚嘆,他居然真的派人把水果、藥品和冰塊兒送到了獅心王的帳前。
在聖城有一件被基督教徒視為寶物的十字架,那就是耶穌受難時的十字架,歷史上被稱為真十字架。獅心王派使者前去向薩拉丁索要,薩拉丁同意把真十字架歸還到基督教徒手裡,作為感謝獅心王打算把自己的妹妹嫁給薩拉丁,但是薩拉丁同雖然同意,但是獅心王的妹妹不同意。由於雙方通過談判氣氛變得緩和,出於禮貌薩拉丁派自己的親弟弟回訪實心王,薩拉丁的弟弟還被英王冊封為騎士,雙方的談判雖然越來越順利。
一邊談判一邊打,有一次大戰,獅心王的馬匹戰死,被薩拉丁發現後派人送了兩匹寶馬過來,以便讓他能夠繼續戰鬥。到第2年,獅心王再次由於水土不服而患病,不得不選擇撤軍回國。於是雙方終於達成和解協議,畫了一條分界線,用於區分穆斯林和天主教徒的控制區域,而且臨走前還把剛建立的賽普勒斯王國以高價賣給了薩拉丁。賣完了獅心王打算趕緊回家,結果在半路上被奧地利俘虜,大名鼎鼎的穆斯林領袖薩拉丁也於次年去世。第三次十字軍東徵落下了帷幕。
總體來說,十字軍東徵並不存在什么正義性。曾經在第二次東徵的時候,這些西歐國家就開始借著攻打耶路撒冷需要橫穿土耳其半島的藉口,對本來是自己需要救助的目標拜佔庭,進行了明目張胆的侵略和搶劫,而三次紅鬍子從陸路再一次橫穿拜佔庭,所到之處也是盡成焦土,徹底使拜佔庭與西歐國家決裂。兩個基督教地區的關係惡化,加上對抗薩拉丁的困難巨大,導致了後面還想通過十字軍東徵大撈一筆的西歐人選擇避重就輕,明確以拜佔庭為攻擊和搶劫目標,可以說是既邪惡又懦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