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佩是中國古代非常重要的一種配飾,其作用不僅是裝飾衣物、美化自外形,而且還是身份等級的象徵,甚至還有一種神秘的道德色彩。本文就為大家簡單介紹玉佩這一種飾物。
玉是最重要的配飾。《禮記·玉藻》:「古之君子必佩玉」,又說「君子無故玉不去身」,「故君子在車則聞鸞和(車上的鈴)之聲,行則鳴佩玉」。
功能
玉本是一種貴重的裝飾品,為貴族豪富所專有,所以它不僅可以用來美化自身外形,還可藉以標誌身份等級。在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裡,統治者還把佩帶玉石附會上一種神秘的道德色彩。孔子曾說「玉之美,有如君子之德。」他認為玉具有仁、智、義、禮、樂、忠、信、天、地、德、道等君子的品節。
種類
古代佩玉的種類繁多,大致有玉簪、玉玦、玉鐲、玉牌、玉觽(xī)、玉扳指、玉帶板、玉動物、玉人佩以及玉劍飾10種。
其中,玉玦指的是一種形如環而有缺口佩玉,因為玦的名稱來源於「決」,而且形制又是「缺」,斷開的兩邊不相接,所以古人常以玦寓以「決」義。《史記·項羽本紀》:「範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這是以玦暗示項羽,讓他「決」斷,殺掉劉邦。
雜佩
雜佩指的是連綴在一起的各種佩玉。雜佩又稱「組佩」,現今所知最早見於春秋早期,戰國達到極盛,漢代逐漸消亡,其後南北朝、唐,元等朝代偶有出土。雜佩是如何掛法,文獻記載也不具體,大致是用絲線將幾個,甚至數十個玉佩,包括玉璜、玉璧、玉珩等,串聯結成一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