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有人在後臺留言質問我:「看個文章還要打賞?你收的這些打賞都幹什麼用去了?」
你特麼管我幹什麼用去了。我拿去買書買咖啡發紅包還是買房買車買遊艇,跟你有半毛錢關係嗎?你是誰啊,我犯得著跟你財務公開嗎?這邊廂我加班之後推掉喝酒吃飯打牌健身各種娛樂休閒活動,百忙之中犧牲時間犧牲精力犧牲腦細胞寫出文章來,拒絕千字千元以上的稿酬,免費發在公眾號裡分享給所有願意點開的讀者,還要反覆推敲怎麼寫才能讓你們看得舒服看得更爽;那邊廂你吃完宵夜洗完澡葛大爺癱在沙發裡吹著空調看著電視左手摳著腳丫子右手點開文章輕輕鬆鬆從頭看到尾,最後發現我附了一個沒有任何強制性和約束力的讚賞連結,你就莫名不爽了?忍不住要發出一聲「憑什麼看個文章還要錢?」的質問來了嗎?
我點開質問者的資料看了一眼,果然一毛錢打賞記錄都沒有。沒有一點點猶豫也沒有一絲顧慮,果斷拉黑,毫無心理負擔。就像和菜頭教導的那樣,要勇敢洗粉,帶著傻逼前行,只會讓你的腳步越來越沉重。
知識經濟時代,創造內容就是一種生產力。你完全可以不用讚賞,點擊和閱讀本身也是一種重要的支持。但起碼請你尊重我,尊重其他願意以讚賞形式表達支持的讀者,也尊重自媒體時代大家普遍認同的遊戲規則,犯不著故作驚詫地發出這種洋溢著腦殘氣的質問,畢竟你看毛片的時候還懂得要花錢註冊會員呢。
2.
要知道,回應這種質問是需要付出大量成本並承擔巨大風險的。
去年開始,我啟動了一個資助日喀則學齡兒童的公益項目。可是眾所周知,法官的工資養活自己尚且困難,所以我捐給孩子的錢便大多來源於公號打賞。為了回應一些關於「打賞的錢用到哪裡去了」的質問,我在一篇文章的讚賞說明裡註明「本篇文章所有打賞捐給日喀則兒童」,結果後臺收到了微信管理方的警告郵件,因為公眾號的打賞功能是禁止用於任何目的的眾籌及募捐的。
至今年初,有北京法官遇刺身亡,圈內同仁同悲同愾,踴躍為逝者的孩子捐款。機緣下我的公號成為了捐款平臺之一,半天內的兩篇文章共獲得打賞12萬餘元。第一篇文章我沒有註明打賞用途,結果留言裡一堆憤怒的質問:「這種時候還要收打賞!!!???你還有沒有人性!!!???」迫於無奈我只好在第二篇文章裡註明打賞將捐給受害者家屬,結果再次犯忌,讚賞功能被騰訊封殺一星期,導致很多後來的熱心人士無法繼續捐款。
最後我查看了一下那些憤怒的質問者,他們從頭至尾並沒有捐出哪怕一分錢。原來他們並不是真的憤慨打賞鍵影響情緒有礙觀瞻,也不真正關心善款的用途和是否得到有效監管,甚至根本不在意是不是有人趁機在吃人血饅頭,他們在乎的,就只是發出質問那一下身心的快感而已。而那一堆一堆的問號和感嘆號,無疑會增強這種快感,讓他們愈加沉迷其中,無法自拔。
質問一時爽,XXXXX。再怎麼說,我讓面臨輟學的藏區孩子們得以繼續學業,讓心懷善意的人們有可靠的途徑表達善意,讓痛失母親的孩子至少還能夠感受這個圈子的些許溫暖,我實實在在地努力在做一些事情,儘管它們可能微不足道。但這些質問者呢?他們除了質問和添亂,什麼都沒有做,也不會做。
因為他們是只會質問的傻逼。
3.
同理,這些人也會發出其他的種種質問,例如:「雷洋案鬧成這樣,你怎麼不說幾句?」我為什麼非要說幾句?一來我從不愛趕熱點(只是偶爾創造熱點),二來我從不在事實尚不明朗的情況下發表評論,三來我一向只寫自己想寫的你愛看不看。我這樣回復他們,質問者們用一副洞若觀火的嘴臉以對:「呵呵,你們到底還是官官相護。」官你梅波,護你梅波啊!直接拉黑,我簡直後悔為什麼要回復他們。
他們還會質問我:「司法改革如火如荼,你為什麼不寫篇文章評價一下?」因為我不樂意啊!「XX事件那麼多人都寫了,你怎麼不寫?」因為我沒啥與眾不同的觀點好說啊!「你都二十天不更新了,你怎麼好意思?」因為我懶啊!我驕傲!
聽了我的解釋,他們呵呵一笑:「是不敢寫吧,還是被招安了吧?」
招你梅波的安啊!我本來就是黨的幹部啊!我本來就是離開最晚的那一個啊!就是開工最早的那一個啊!就是想到自己最少的那一個啊!就是堅守到最後的那一個啊!就是行動最快的那一個啊!就是牽掛大家最多的那一個啊!我驕傲!!!
而你們只會重複無稽地質問,不知道你們會不會為此而驕傲。
4.
其實,在所有表達情緒的方式裡,質問是最沒有智商門檻和技術含量的那一種,所以才會特別受到傻逼們的垂青。例如,「這個國家怎麼了!?」「我們的社會到底怎麼了!?」這種萬能句式,以前只有公知們才敢拿來祭刀獻醜,現在簡直人人都能用得爐火純青舉重若輕了。你要是真的跟他們聊一聊這個國家和社會到底怎麼了,他們只會一臉懵逼。他們哪知道怎麼了,他們就是質問一下過過嘴癮而已。
面對一起事件,質問者們發動質問是不需要具備任何常識的。
不知道事情是怎麼發生的,可以質問「這種事情究竟是怎樣發生的!?」「難道就沒有方法可以避免悲劇嗎!?」
不想費心去理清事實,「真相到底是什麼!?」「人民的知情權在哪裡!?」
不知道事情的運作程序,「誰來保障事情在合理範圍內發展?!?」「誰來杜絕權力的膨脹和傲慢?」
不知道事關那些機構單位,「有關部門難道不應該給一個說法嗎!?」「就沒有人對這起事件負責嗎!?」
不了解相關程序和法律法規,「難道這起事件程序上就沒有任何問題嗎!?」「我們國家的法律就是這樣保護人民的嗎!?」
你看,無論出了什麼事,他們都可以用振聾發聵的質問來表達自己的憂國憂民心和絕對正義感,配合以心痛的措辭和憤慨的標點,更是能夠一舉站上真理和道德的制高點,把事實和邏輯都踩在腳下,十門羞恥感的大炮都轟不下來。
在網絡文化野蠻發展的頭十年裡,公知們正是靠這一手萬能質問法賺得盆滿缽滿。如今紅利時代已過,神功流入民間,無數loser開始操著幾套萬變不離其宗的質問句,給自己刷一些可憐的存在感。
不會有人表揚你們的,因為你們是只會質問的傻逼。
5.
每過一段時間我就會退一些群,並拉黑一些聯繫人,因為每逢引發討論的公共事件,就會有一撥缺乏自省的質問者從各個微信群和朋友圈的角落裡昂揚地冒出頭來,發表一些驢頭不對馬嘴的質問。
好比不久前的邢臺水災,正義感爆棚的聖人們在各種場合大聲疾呼:「農村人的生命就不是生命嗎!?」「城市人的生命就更加金貴嗎!?」「政府是上帝嗎!?有權利決定人的生死嗎!?」「少數人的利益就一定要為多數人而犧牲嗎!?」搞得不明真相的我也跟著義憤填膺起來,問他們水災是不是真的由隨意洩洪所致。結果他們沉默半晌,拒絕接受我的疑問並朝我丟來一堆「五毛」、「鷹犬」、「洗地黨」之類的稱謂,然後繼續發表他們無人回答的天問去了。
不會有人響應你們的,因為你們是只會質問的傻逼。
6.
質問帶來的快感不僅可以令質問者們枉顧常識並忽略邏輯,還可以讓他們徒生莽勇而湮滅人性。
前幾天一位年輕的女法官過勞而死,質問者們如逢狂歡:「死得好啊,誰敢說她沒有過徇私枉法!?」「在中國年紀輕輕就可以當法官,難道不是有過硬的後臺嗎!?」「公務員過勞死就這樣炒作,農民工不比你們辛苦多了!?」「中國法官的辦案數只是美國法官的40分之一,哪來的案多人少?這麼少的案子怎麼會累死?」「我是納稅人,我養活你們的,你們辛苦一點就受不了!?」呵呵噠,先把繳稅單拿出來看看好嗎?你們的父母把你們辛苦拉扯大,想必也曾對你們滿懷期許,即使不說成龍成鳳,至少也要成為對國家社會有所貢獻的正直之人,踏實工作,勇於擔當,言行自負。我想他們不會希望看到你們整天泡在網吧、工棚和出租屋裡,用鍵盤和網線實現自我滿足,在虛擬世界的保護下肆意抹黑和噬咬那些真正胸懷理想甘於奉獻的人,自顧自地做一場行俠仗義的黃粱幻夢。
不會有人同情你們的,因為你們是只會質問的傻逼。
7.
最後,我給你們講個故事:
一個警察打死了一條瘋狗,目擊者把這件事告訴了一個憤青。
「警察打死了……」
「誰給他們的權力!?警察就可以為所欲為嗎!?就沒有一條法律能夠監管他們濫用職權嗎!?他們造成的悲劇難道還嫌少嗎!?」
「……一條狗。」
「狗怎麼了!?難道狗就不是生命嗎!?生命有高低貴賤之分嗎!?一條鮮活的生命消失了,難道沒有人出來為此負責嗎!?」
「據我所知,那是條瘋狗。」
「是不是瘋狗由誰來評判!?誰有權力做出這個決定!?你嗎!?我嗎!?還是別的誰!?有經過鑑定嗎!?鑑定程序合法嗎!?鑑定人員有利害關係嗎!?這裡面難道沒有任何黑幕嗎!?」
「當時它正在瘋狂地追咬路過的行人。」
「難道它沒有遭受委屈嗎!?難道它不是走投無路嗎!?但凡還有一點活路,哪有狗願意去咬人呢!?它是不是妨礙了某些人的利益?這難道不會是個設好的局嗎?我們究竟要釣魚執法到幾時!?」
「我親眼看到的,沒人招惹它,它就是發瘋了。」
「眼見就一定為實嗎!?你就不覺得蹊蹺嗎!?你要被洗腦蒙蔽到幾時!?這個國家的黑幕還少嗎!?……」
目擊者無言以對地走了。憤青得意地踱起方步,一不小心踩到一條在路邊酣睡的狗的尾巴。狗吃痛驚醒,回頭咬了憤青一口。
「臥槽,我被狗咬了!誰家的狗?有沒有人對此負責!?誰來賠償我的損失!?……這他媽是條瘋狗啊!就沒有人來管一管嗎!?……沒人理我嗎!?這個社會究竟是怎麼了!?」
我總覺得這時候需要有人挺身而出對他說一句:「傻逼,你活該。」
空洞的質問永遠是最討巧和無用的事情,而投入行動和解決問題才是困難和必需的。只會質問的傻逼們永遠只是站在池邊抱怨池水汙濁,卻從不停止往池子裡吐口水。而往往當試圖清潔水源的人們躍入水中的時候,他們反而脫了褲子就地一蹲,毫無羞恥感地排洩出更多臭氣燻天的穢物來。
不會有人諒解你們的,因為你們是只會質問的傻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