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咖啡,猶如品人生
「趕緊的,朋友圈又有人分享了,快去搶!」
這不是搶紅包,而是自帶網紅屬性,以規模和速度迅速佔領市場的瑞幸(Luckin)咖啡又開始送券了,買二送一,買五送五,更看重社交和裂變的Luckin決定用10億元教育國內市場,讓更多人喝上咖啡。
「一會咱們星巴克見吧,幫我點一杯抹茶拿鐵。」
星巴克早已不僅是一家咖啡店,更是大部分白領心中生活品味的象徵。
人們需要有非正式的公開場所,把工作和家庭的憂慮暫時放在一邊,放鬆下來聊聊天。——這就是著名的第三空間理論,也是星巴克(Starbucks)成功的最大秘密。
「聽說皮爺在魔都開了海外第一家店,下班後咱們試試去啊?」
在美國東海岸,如果在路上問一個正宗的美國咖啡老饕,每天第一杯咖啡的選擇是什麼?多數的人會回答你:「當然是皮爺(Peet's Coffee),我已經喝了幾十年了。」
早已徵服美國人的星巴克之父皮爺漂洋過海,來到中國,選址全都是高大上的地方。
在全世界每天有20億杯咖啡被喝掉,每3個人之中就有一人有喝咖啡的習慣。
你喝過的咖啡裡,藏著你讀過的書。
每一天,對咖啡愛好者來說,到底是喝Luckin、Starbucks還是Peet’s?
這是個問題。
①
Luckin—少年公司重營銷
瑞幸(Luckin)咖啡 這個品牌,你應該早就聽說過了。
也許是通過刷屏的朋友圈,也許是通過辦公樓的電梯廣告,也許是通過公眾號的文章,或者你公司樓下就有它的線下店……
「用10億教育中國咖啡市場」:免費請幾百萬白領喝咖啡,實現半年開店525家,積累客戶130萬,售出500萬杯咖啡……
幾乎一夜之間,瑞幸咖啡強勢切入大眾視野,在咖啡界、營銷界、網際網路和資本界通通扔下炸彈,在炸出關注的同時,也順便撕裂了你我的朋友圈。
咖啡界「小藍杯」的網紅地位,似乎越坐越穩了!一二線城市寫字樓的電梯間,隨處可見知性女神湯唯和儒雅紳士張震,舉一杯瑞幸反問:「這一杯,誰不愛?」。
但單從咖啡口感來看,瑞幸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打開牛皮紙顏色的外包裝袋子,藍色杯子穩穩放在底座上,很慶幸沒有出現網友說的灑漏問題。咖啡拿在手裡,溫熱。
咖啡包裝袋上掛著瑞幸咖啡的三大賣點:
優選上等阿拉比卡豆、WBC世界冠軍精心拼配、新鮮烘培 新鮮現磨。
讀完這些,相信你和我一樣,很期待「大師咖啡」瑞幸喝起到來底是啥滋味?
正所謂期望越大失望就越大,當淡淡的酸苦味充斥口腔的一瞬間,我開始懷疑人生。
自己喝咖啡的時間少,也許不專業,於是立馬上網請教:「瑞幸咖啡好喝嗎?」
發現喝過瑞幸咖啡的朋友也感覺一樣,紛紛回覆:「同感!」「最後一杯!」
1.從出身看:重營銷輕產品
瑞幸咖啡的CEO錢治亞曾供職於神州優車,她憑藉出色的業務能力迅速上升至集團董事的地位,被稱為「運營一姐」。
深諳網際網路的規則的她,表示準備好10億元資金,把原來打車市場的營銷玩法,用在了咖啡這個傳統的生意上:天價廣告代言提高知名度,「首杯免費」、「買5贈5」、「1.8折」等重磅優惠力度,讓瑞幸咖啡迅速擴張。
但針對咖啡產品本身,瑞幸咖啡團隊似乎用力不夠。
2.從消費場景看:外賣咖啡減少了社交附加值,產品本身需要更突出
「約個會、見個面、聊事情,去喝一杯咖啡吧!」這樣的場景總是發生在我們的生活中,咖啡從某種意義上定義了一種生活社交方式,很多人去喝一杯咖啡,更在乎的是門店的社交體驗空間。
針對此,瑞幸咖啡提出「無限空間」的概念,將咖啡產品本身放大,弱化空間概念。
曾做過咖啡廳的創業者Arthur對此深有感觸。「我的咖啡廳是為了讓大家談事情、休閒,而咖啡則是一個附屬產品。瑞幸是反過來的,先產品後環境。」
先產品後環境,隨著消費場景的轉換,瑞幸是否應該在咖啡本身進行更有力的優化?
消費者通過外賣購得一杯飲品,飲品是否好喝可能從本質上決定了消費者對品牌的認可程度。
3.從線上形式看:外賣時間會影響咖啡口感
瑞幸配送距離2.5公裡,超過30分鐘免費。 也就是說瑞幸希望能做到30分鐘之內讓咖啡達到消費者的手裡。
但時間對咖啡口感的影響不容小覷。 想想如果真的接近半小時才送到,熱咖啡變成溫咖啡甚至冷咖啡,還有口感可談嗎?
就算大部分時候瑞幸能保證15分鐘之內送達咖啡,其實咖啡口感也是大打折扣的, 對於重視咖啡口感的用戶來說,瑞幸咖啡很難獲得這部分用戶的好感。
4.從品牌沉澱來看:瑞幸還太年輕
咖啡和酒、和茶葉一樣,歷史悠久、傳統濃厚,需要時間去了解、學習和琢磨。線下咖啡門店,本就屬於需要積累的傳統行業,並非一朝一夕之間就能達成。
就單論口味來講,瑞幸僅憑3位WBC世界冠軍就搞定,是不是太輕描淡寫了。
5.面對一杯愛不上的困境,期待瑞幸新作為
回想一年多來,瑞幸靠資本介入迅速搭建起來的市場,是否真實不虛呢?
瑞幸目前面臨的最普遍質疑是產品質量不穩定,若優惠力度不再,品控又得不到解決,燒錢10億圈來的用戶能有多少忠誠度? 如果真實需求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充分,項目很可能無法盈利。
資本是沒有耐心的。當資本的熱情褪去,故事就很難再講下去。
在輿論的非議聲中,瑞幸咖啡的創始人兼CEO曾經高調表態,不怕長期虧錢。不過,最新一次媒體採訪中,她似乎轉換了調門:「今後將放緩建店速度,專注於持續提升產品品質。」
瑞幸的大部分工作都是圍繞著快速佔領市場,是一家營銷驅動型的公司。
瑞幸猶如一個初出茅廬的少年,想通過不斷的摧城拔寨來樹立江湖地位,證明自己。
②
星巴克—壯年公司重產品。
愛喝咖啡的人大概都去過星巴克,星巴克是100多年前美國一個家喻戶曉的小說的主人公,20世紀70年代,3個美國人把它變成一家咖啡店的招牌來推廣美國精神,自那以後,一杯一杯的星巴克咖啡使整個世界為之著迷。
星巴克是當下青年男女最熱衷的咖啡。
為什麼說星巴克的咖啡是高品質的,咱們聽聽星巴克的員工是怎麼說的!
1、在星巴克咖啡店裡, 每位員工把做咖啡當成是體現自己價值的主要載體,咖啡的價值通過員工的服務而提升,因而星巴克的咖啡在員工精心的製作下味道自然就提升上去了。
2、星巴克在選擇咖啡時十分的挑剔,從品種到產地到顆粒的形狀等,每一個環節都是嚴格的標準。
3、據說星巴克絕不讓未經專家嚴品評的咖啡豆進入市場,其咖啡品評專家每年要品評10萬杯以上的咖啡,以確保品質,從而挑選咖啡豆。
4、在咖啡的每一道程序上,星巴克都要以精準的烘焙程度,令每一種咖啡的獨有滋味都得以完全釋放。
5、星巴克的門店員工就如同咖啡迷,他們可以詳細地解說每一種咖啡產品的特性,與顧客進行溝通,知道他們的需求,為每一個顧客做出專屬他們的咖啡,讓其心情及身份得到了極大的滿足,從而也就體現了咖啡的價值。
6. 在星巴克,顧客是橫著排隊的,
大致有三個好處:
①.更方便顧客看到牆上的菜單和櫃檯裡展示的新周邊,還能邊看邊打發時間;
②.眼前的咖啡製作過程,會讓顧客覺得很有儀式感、體驗感;
③.方便顧客之間交流。
7. 獨特的杯型命名法:星巴克的杯型,不同於傳統的小、中、大,而是中、大、超大。這麼命名是有講究的。一套只有自己人聽得懂的行話,會迅速提升群體認同感。星巴克要利用的,正是這種語言的神秘力量。
一旦學會了這個命名規則,就會開始對星巴克的文化默默接受。最終,它會像一種密語——一旦使用,就有一種歸屬感和儀式感,產生強烈的群體認同感。
8. 營造高雅的氛圍:
星巴克的每家門店裡,每件商品的陳列、每種顏色的選擇都經過專門的設計,與標語、音樂、香味都要風格一致,並全部服務於營造咖啡的浪漫氣息。
在暖色調的燈光下營造出溫馨怡人的氣氛,星巴克的顧客們坐在舒適的沙發或木質的座椅上,被西方抽象派藝術作品和精美的歐式飾品包圍,聆聽著舒緩的歐洲古典音樂名曲或小提琴獨奏,看著陳列架上琳琅滿目的袋裝咖啡豆。
這就是所謂的「星巴克格調」,這種愜意、放鬆的環境,讓無數小資追捧,提供感官的完美享受。
在星巴克,大部分工作都是圍繞著提升產品質量和提高用戶體驗。
星巴克猶如一位年富力強的壯年,早已名震江湖,勢力如日中天。
③
皮爺—鼻祖公司重布道。
在老外愛扎堆上海東湖路。
一家新開的咖啡館天天人滿為患!
因為,它可是人稱「星巴克之父」!
據說老布希、柯林頓、歐巴馬可都是它的死忠粉!
被公認的美國「咖啡革命」的先驅。
可以說沒有它,就沒有美國精品咖啡的今天!
而且,這還是除美國以外的海外第一家旗艦店噢!
一起來認識一下 「皮爺」吧!
1616年,統治海上運輸貿易的荷蘭人把咖啡帶到了歐洲。
1966年,荷蘭人Alfred Peet來到美國,教會了全世界,什麼才是一杯地道,好喝的咖啡。
星巴克的三大創始人Baldwin、Siegel和 Bowker都師從「皮爺」,沒有它就沒有今天的星巴克,因此有了「星巴克之父」的稱號!
從美國遠道而來,落戶上海東湖路,將這份咖啡精神傳遞而來。這就是皮爺。
無論你是咖啡盲還是咖啡精。
無論你愛意式咖啡還是冷萃手衝。
都可以在皮爺找到一杯。
屬於自己的咖啡和咖啡精神。
來裝滿你的杯子!
上海東湖路第一家店近300平米的空間也hold不住它一開業的爆火,尖峰時段店內熙熙攘攘,喜靜的可能不適合這兒。
不管什麼時候,排隊點單的隊伍從來都沒有斷過。作為美國咖啡界的「教父」,皮爺咖啡的號召力可見一斑。
甜品製作就在透明大玻璃廚房裡,現制現售,所見即所得。看著甜點師一層層的疊千層,能看一下午。
按理說Peet's的歷史積澱那麼長,早就該遍布全球,卻一直穩紮穩打的慢慢發展。
因為理念就是手工調製每一杯咖啡,皮爺覺得「一杯好咖啡是值得等待的。」
在這裡喝咖啡順便撩撩咖啡師。
店裡有13款咖啡豆,香味和烘焙程度都有清晰的標註。
烘焙程度分淺烘,中烘和深烘,程度越深,咖啡的苦味和醇香會更突出,淺烘則容易品嘗出果香花香等等。
能看到,聞到並且選購心儀的咖啡豆,是皮爺的招牌。
13種咖啡豆左右為難的話,在Discovery Bar可以直接試飲中意的咖啡豆,也不容易踩雷。
不同與其他的咖啡店,皮爺咖啡的甜點蛋糕,每天都是新鮮手工烘焙製作的,如果去的太晚經常會售罄。而這個玻璃房,就是手工烘焙製作糕點的地方,主廚還會親自操刀。
作為星巴克的「導師」,皮爺似乎很樂於授教於人,店裡設有咖啡課程體驗區域。不知道在這裡學完,能不能開出第二個星巴克來。
最受歡迎的5款咖啡豆:
1.濃縮咖啡是一款皮爺家的經典豆子,也是在製作奶咖時默認使用的豆子。中度偏深的烘焙,口感平滑溫和,還帶有一點太妃糖般的香氣。
2.皮爺家常繼承了皮爺經典的深烘焙工藝,口味明亮、溫和而又細膩。
3.創世之星是為了慶祝皮爺咖啡成立50周年專門拼配的豆子,混合了拉美和東非的咖啡豆,採用水洗方式處理,中度烘焙,有高度的香氣、活潑的酸味和不錯的醇味。
4.迪克森少校是一款專門為伯克利老店的忠實顧客,一名退伍軍人迪克森而拼配的豆子,也是非常受歡迎的一款深烘焙豆子。
5.耶加雪啡科契爾,是一款專門為上海旗艦店限量定製的單品豆,非常值得入手一試的。
其實豆子都是好豆子,因人而異,選擇最適合自己的一款就是最好的。
皮爺作為咖啡界的鼻祖,本來無意宣傳,卻早已成為資深咖啡品者心中的圖騰。
大隱隱於市,皮爺猶如一位早已名聲在外的老者,即使不在江湖,江湖也流傳著自己的傳說。
④
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無論Luckin,Starbucks還是Peet's。
在不懂咖啡人的眼裡千篇一律,在咖啡愛好者眼裡卻是各有千秋。
羊毛黨們鍾愛Luckin。
都市白領鍾情Starbucks。
外國友人鍾意Peet's。
只是希望:
少年的瑞幸繼續努力,讓更多的人喝上咖啡。
壯年的星巴克不忘初心,讓口感和香味持續精進。
已為鼻祖的皮爺傳道授業,讓純正的咖啡文化深入人心。
相傳在咖啡界流傳著這樣一句話:
人生最重要的不是你選擇了什麼。
坐在了哪裡。
手持什麼樣的器皿。
而是喝咖啡時的心情。
和一起喝咖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