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
棠湖西路沿線的人行道大變樣了
大家以後出行
就更安全、更方便啦!
而且
這回的人行道地面還防滑……
10月12日
不少途經棠湖西路一段
市民驚訝地發現
棠湖公園路邊的人行道
舊貌換了新顏
這是雙流區委、區政府
為全面貫徹成都市委、市政府
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的總體部署
雙流區城管局
根據成都市政府辦公廳
《關於印發中心城區城市道路人行道提升整治三年計劃》
文件精神
結合我區實施的
「背街小巷」整治提升工程
道路「白加黑」專項整治行動
和「大美雙流」建設專項行動
對東升城區15條人行道
進行了集中整治
從而實現
以人為本、安全、美麗、活力、綠色、共享的
公園城市街道場景
舊貌換新顏 人行道「變臉」
前不久施工打圍的人行道「變臉」了
舒適感明顯增強
告別了人行道上的「暗箭傷人」
路面也不再積水
還增強了防滑
雙雙在施工現場看到
棠湖西路兩邊的人行道正在積極施工
棠湖公園施工擋板已經拆除
施工基本完成
整治後的人行道已經投入使用
「砰砰砰,砰砰砰……」
只見工人揮舞著木頭捶子
一塊塊地面磚
便平躺在「砂漿床」上
新的人行道
就這樣一尺一米地向前延伸……
趙師傅說:「我們加班加點的幹,只希望早日完成人行道整治,儘量減少因施工打圍對周邊商家經濟收入的影響,以最快的速度還道於民。」在憨厚的趙師傅看來,整治人行道給他帶來了經濟收入,他要用實幹精神回報社會。
人行道整治 材料特殊市民點讚
改造的人行道不簡單
分三層
每層用的砂石大小都不一樣
除了砂石比較特殊外
加工攪拌時
添加了特殊的黏合劑
「公園城市下的理想人行道,應該是體現高度人文關懷、構建鄰裡街區友好、展現魅力天府文化、凸顯國際城市形象的人行道體系,突出『以人為本、美好生活』的核心內涵。」走訪中,雙流中學的教師王俊霖說,現在的人行道響應了區委、區政府推進「公園城市」規劃策略,引導城市發展回歸人本邏輯、從生產導向轉向生活導向,讓市民們靜下心來、慢下步來、親近自然、享受生活。
改造後的人行道
均有一定的斜度
但一般情況下很難察覺
在人行道靠機動車道邊上的地下
鋪設有一條管道
那是專門安裝用來接人行道上
雨天滲透下去的接水裝置
透水混凝土
又稱多孔混凝土,無砂混凝土
表面包覆一薄層水泥漿
相互黏結而形成
孔穴均勻分布的蜂窩狀結構
故具有透氣、透水和重量輕的特點
三年行動 推進公園城市發展
雙流區區委、區政府
為全面貫徹成都市委、市政府
建設美麗宜居城市公園的整體部署
積極踐行
高質量建設全面新發展理念的城市
重點圍繞
人城境業、和諧統一的公園城市
堅持以人為本、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開展公園城市街道一體化設計
把人行道整治項目
作為2020年開門紅項目
做出了五個方面的要求
▼▼
提升設施品質方面
通過改善人行道通行條件、完善設施公共服務功能,優化街區人居環境,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質和獲得感,把「大美雙流」建設作出實效。對城區15條人行道鋪裝進行有機更新,將提升整治範圍無縫對接至建築外立面;同時提升的,還有井蓋等附屬設施。
完善便民服務方面
完善人行道無障礙設施;提升整治座椅、通訊電力箱櫃、果屑箱、非機動車停放設施、盲道等公共服務設施;增加人行道隔離樁等人行安全保護設施。
增添城市綠韻方面
同步實施樹池整治,按照園林綠化增量提質要求,同步提升人行道樹、綠化帶等道路綠化,構建街邊園林景觀、微綠地等,從而全面推進公園城市發展。
規範空間秩序方面
根據此次人行道規劃條件,在有建設條件癿人行道範圍內同步實施架空通信線地下管道建設及線纜下地,讓城區從此告別空中線纜「蜘蛛網」。
統籌綜合整治方面
同步統籌實施人行道電力、燃氣、路燈、交通信號控制線、自來水管網等病害整治,以及交通信號燈、標誌、路名牌安裝等工作,避免道路重複開挖。
區城管局結合整治實際
提出了提升整治
「安全優先——完善配套——美化升級」
先後原則
對人行道進行
分區管控、分級分類引導的規劃要求
構建 「片區整體統一,街區各具精彩」
三維指引系統
此次整治的人行道包括
▼
叢桂街,棠湖西路一、二段,吳家壩街,西北街(武裝部門口段),三強西路,錦繡華都路,電視塔路一段、二段、三段,三強東路一段、二段、三段,棠湖東路一段、二段15條人行道,全長共約5.6km,約6.2萬平米。
其中,此次整治的有商業類人行道5條,重點突出購物消費類人群、辦公人群的出行;居住類人行道10條,適合日常居住、上班、上學人群出行。
該項目於8月上旬進場實施
分兩階段施工
第一階段施工8條道路
現已完成第一階段項目施工總量的70%
第二階段施工7條道路
預計進場時間為10月20日
計劃項目完工時間為11月20日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