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段發補染處理法
三段發的發況,最大不同處是在毛根的長度,二段發是指毛根的長度較短,約3公分以內,而三段發是指毛根已長3公分以上,這時在染髮時就不能先染毛根,再染髮尾二段式的操作。因為是三段發的發況,這時就必須考慮頭溫,把毛根部份分開操作,再染髮尾。
與二段發一樣, 首先要判斷新生發在幾度?發尾的度數又是已退到在幾度?呈現的顏色是何色?發質是粗發還是細發..仔細了解之後才能下配方,並決定操作方式,染出來的結果才不會使毛根太深或是太淺。
例如:
新生發在3度黑色已長3公分,發尾退到7度紅橘色,想染成整頭一致色。此時用12%(40VOL)雙氧水+6度或7度的紅橘色。因為頭溫關係,必須把新生發部份分開操作,先染離毛根到染過發的交接處,停15分〈細發停20分,一般發停15分,粗發停10分〉,然後染毛根,最後染髮尾部份,分三個步驟處理,如此才能染出一致的顏色。
配方: 12%〈40VOL〉+6或7的紅橘色
操作方式: 1.先染新生發離毛根2公分至染過發
交接處〈發尾〉
2.停15分,染毛根2公分部份
3.最後用剩餘染膏染髮尾部份
4.等約20分衝水完成
上面所談2的步驟,要隨著顧客的發況來調整所停留的時間,顧客如果是細發,因為細發容易過色,所以停了20分再染毛根,此時碗裡的雙氧水濃度剩6%,染毛根才不會太淺。如果顧客是粗發,粗發直徑較寬,不易過色,停了10分,碗裡雙氧水濃度剩9%,這時上毛根,讓染膏的過色時間可以長一些,才不會毛根染出來太深。
此外最後上發尾時,可以加一些蛋白質類的保養品,稀釋成3%再上發尾亦可。發尾部份在染前要上一些修護產品,如此染出來的觸感、與顏色的飽滿度、光澤度、彈性都會比較好,將來的色澤會較持久,可減緩退色的時間。
預染打底與補色打底的差異2
色素的打底在現場上常會有用到,一般分為二種,一種是白髮的預染打底,另一種則是淺染深的色素打底。而這兩種的打底因素、使用時機、位置、及操作流程、結果,都有很大的差異性,如果現場上能分的清楚使用時機,相信會更提升設計師的產能與附加價值。
首先來談預染打底:
1.使用時機
a.白髮較多的局部區域上
b.白髮多要染淺色系
c.不易上色抗拒性的粗硬白髮
2.使用位置
是用在健康、新生發毛根的位置。
3.頭髮發況
白髮在皮質層中沒有麥拉寧色素粒子。
4.毛髮位置
在表皮層上面,主要是利用染膏的礆性劑來張開表皮鱗片。
5.雙氧水
沒有使用雙氧水,但是會酌量加水,幫助染膏好塗抹上色。
6.使用原理
因沒有用雙氧水,當上目標色時色料較多,也會幫助覆蓋白髮,使過色效果較好,減緩透光及退色時間。
接下來談的是補色打底:
1.使用時機
是用在淺色發要染深色時作色素打底用。
2.使用位置
是用在受損發、發尾淺色的位置。
3.頭髮發況
在皮質層中依然含有麥拉寧色素粒子。
4.毛髮位置
進入表皮層,但未與皮質層中的麥拉寧色素粒子作結合。
5.雙氧水
有用低濃度1%~1.5%的雙氧水。
6.使用原理
利用低雙氧水與染膏,作淺染深的色素打底,補充色數總數與接近目標色色相,幫助達成較深色的目標色,及將來色素較持久,減緩退色的時間,並避免產生染後出現前段、後段的色差。
以上是預染打底與補色打底的系統化整理,如能仔細的分辨出它們的差異化,在現場上就不會把預染打底當做補色打底,使用時加雙氧水,因為預染是正式染髮前的預備動作,如果加了雙氧水,已經是算正式染髮,而不是預染打底。
這兩種的色素打底,設計師若能掌控的好,仔細告訴顧客為什麼需要做,以目前的染髮市場是有很大的訴求空間,不但顧客所染的顏色較持久,不易退色,並且還能帶來染髮的業績,是讓顧客與設計師都雙贏的消費項目。
染前、染後分子量的分類與差異
目前在美發的市場趨勢中,顧客染髮的比例已是佔業績很重要的一環,從早期設計師與顧客單一追求顏色的表現,只要顏色有呈現就好,較不重視發質的保養,然而現在因為市場大環境的演變,店家數越開越多,設計師也因業績的壓力,大家燙、染的時間、頻率太近,市場受損發的顧客越來越多,設計師也開始思考在追求顏色的同時,也要把質感表現出來,在廠商與美發人共同努力的提升下,顧客也懂的染髮不只是要染出顏色,也要染出高質感的髮型。
要染出高質感的髮型,它已不是單一技的功能與使用時機及分子組合排列,若能了解並選對時機使用,對顧客發質的加分效果就很能彰顯出來。術面染髮操作流程的問題,而是透過染前、染後PPT、蛋白質、、、的補充,來增加頭髮的彈性、支稱力,做好修護。拜科技的進步,廠商們研發出不同分子量的護髮品,以滿足市場各種受損發的需求,而不同分子量
所謂的分子量是指:
各種蛋白質由數百個、千個、萬個的分子構成,其構成的分子全體重量,我們稱為分子量,而分子量之不同,蛋白質所擁有的性質特徵也不同。
1. 百為單位時是低分子〈也稱小分子〉→因為分子量小容易進入頭髮裡面,但也容意流失。
2. 千為單位時是中分子。
3. 萬為單位時是高分子〈也稱大分子〉→因為分子量大不易進入頭髮理面,一但進入也不容意流失。
分子量的組合排列,分為:
1. 一般放射狀型的
2. 鏈踺式的*阿法型的*
組合排列的方式不同也會影響分子量的進入與吸收,並影響流失的快慢。
一般受損發可用低分子、中分子。但嚴重受損發可以選擇鏈踺式排列的高分子蛋白質使用,雖然是大分子,因為是鏈踺式的,所
以能夠進入頭髮內部,也因為是鏈踺式的連在一起,將來也較不容易流失。塗抹時頭髮乾燥的狀態較溼發的狀態,更容意吸收。
要染出高質感的髮型,在未來除了染髮的專業知識、操作流程以外,對染膏與護髮產品的了解,選擇適合顧客發況的護髮品,才能使染後發質更具彈性與光澤,做出高質感的髮型。
染過重金屬染該如何處理?
在染髮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染過重金屬染的顧客,尤其是白染黑的顧客,如果要轉換新的顏色,這時就必須注意顧客之前染的黑色,是一般永久染的黑色,還是重金屬染膏的黑色?
首先,
1.確認顧客的黑色是不是在自己店裡染的,因為自己店裡的染膏成份,我們最了解。
2.如果不是店裡常來的顧客,或者不是在店裡染的,就先做一些諮詢,
例如:是自己染的或是在髮廊染的?
在那家髮廊染的?
是用怎樣的染膏?、、、。
雖然顧客不一定能回答的很清楚,但是多了解 一些狀況會讓我們的判斷更精準,以方便後面操作時所下的配方或流程順序。
3.接下來用「漂粉+雙氧水」在不醒目的地方,試漂一束髮尾黑色的部份,停十分,如果有退色變淺,就表示之前染的非重金屬的染膏。
如果沒有退淺,依然呈現黑色或髒髒的顏色,表示那是用重金屬染的。測試的結果不同,處理的方式也就不同了。
4.a 如果不是重金屬所染成的,那就把之前的黑色漂淺,再染上我們要的目標色即可。
b.如果是重金屬染,試漂之後還呈現黑色,就暫時再染永久染的黑色,等下次頭髮的長度夠,再把重金屬部份剪掉,永久染的黑色漂淺,再染新的目標色。雖然比較麻煩些,總比染出毛根淺色,發尾黑色好。
c.假如顧客毛根又有很多白髮,此時就必須在漂淺上目標色之前,加一道預染手序。因為漂淺之後的底色變成桔黃或黃色,白髮還是白髮,底色不同如果沒有預染,直接上目標色,將來很容易就退色。
通常重金屬染都是直接用顏色代表,只作覆蓋,沒有淡化的功能,利用金屬化合物,和角質中的硫磺作結合,產生顏色。
銅色→氧化銅 黑色→氯化鐵 褐色→過錳酸鉀 黃色→硫酸鎘 一般常見的金屬化合物有:水銀、銅、鉛、鎳、鈷、鉍、錳、鎘
染過黑色要轉換顏色,不論是否是重金屬,都會程序多、成本較重,在做專業技巧的同時,收錢也是一門藝術,有財富與技術的平衡點,專業才有支撐力,也才能走的長久。
如何染灰色、銀白色
灰色、銀白色一直以來,對美發人都有一種無形的魅力、及吸引力。就算自己沒染過〈或是不敢染〉,現場的顧客群也沒有適合染灰色、銀白色的對象,設計師還是希望能學會這些特殊色。雖然現場上會要購買這些顏色的顧客不多,然而對這些顏色的了解與掌控的能力,對設計師的自信與配色的精準度有很大的影響,這也就是為什麼設計師們都想學的因素了。
灰色、銀白色是屬於無彩色,裡面完全沒有紅、黃、藍的色彩,故要染灰色、銀白色一定要去掉頭髮裡的紅、黃、藍色素粒子,才能染出視覺效果很純淨的灰色、銀白色。
首先,要把頭髮漂至8度以上〈銀白色要漂至9度以上〉,因顧客的發況不同,所需要漂的次數也不同,1~3次左右,不要用漂的次數來評估顏色,必須要用眼睛仔細來判別,底色是否已達到所須的度數與底色的顏色。
然後:
1.a.調同度數的「藍紫色」來抵消黃色。〈可用加強藍+加強紅+大量增亮劑,調成淺藍紫色、或淡藍紫色〉
b.也可以用灰色系加一些紅色或紫紅色來抵消黃色。〈如果單用灰色系來染,一般灰色系藍色粒子的百分比〈%〉佔的比較多,會呈現帶灰綠的色調,而不是純灰色調,所以加一些紅色或紫紅色,可以抵銷綠色,灰色的效果才會很乾淨〉。
2.在抵銷時用雙氧水5vol、或10vol的低雙氧水,時間用目測,黃色一抵消沒有了,就要趕快衝水,時間停太久,會變淺灰紫〈灰裡面帶一點點淡紫色〉。
3.抵銷成灰白色後,再用低雙氧水+灰色染膏或銀白色染膏再上一次色,約15~20分衝水,如此即完成,顏色也會留存的比較久。
〈此時所選的灰色度數可以用5度、6度、7度、8度、9度、10度,染出想要的深灰色、中灰色、淺灰色、或淡灰色〉。
在整個過程中必須注意:
1.每次漂、染都必須做好頭皮的防護。
2.每次漂與上色都必須做好頭髮的保護,補充胺基酸、蛋白質加強對頭髮的支撐力。
3.除了短髮,儘量用區塊染、片染、挑染、、、局部來呈現,較不傷發質。
最後,並不是每一個人染灰色都會很酷、很炫、很好看,有些人染完灰色後,反而看起來很蒼老,沒有精神的感覺,那是因為沒有搭配他們的膚色,用錯灰色的明暗度。
色彩基因是暖色調的人:適合做淺灰色、淡灰色、銀白色,不適合深灰色、暗灰色,除了看起沒精神、蒼老以外、有些皮膚較臘黃還會呈現灰灰髒髒的感覺。
色彩基因是冷色調的人:則都可以使用,尤其深灰色、暗灰色更能把它脫俗的灰色味、時尚感,淋漓盡致表達出來。
加強色的功能與用法
一棟房子在主人般進入住之前,大都會先裝潢一番,其過程有些時候會用到油漆,還會看到油漆師傅他們在試調顏色。地上會放一些大桶白色的油漆,桌上則放一些小瓶單色油漆,那些小瓶調色用的油漆,就像我們染髮時所用的加強色,又有人稱「色彩濃縮劑」。
在整支染膏中,除了化學成份外,色素粒子是單一色,而且是「鮮色調、高彩度」的色彩呈現。對它的使用時機與功能,了解越多用途也就更廣闊,在現場上用色上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而它的功能與用法又有那些呢?
在現場常會用在:
1.調配顏色〈色相〉時使用。
例如:紅色染膏+加強藍=紫色、紫紅、紅紫。
金色+加強紅=紅桔色、桔色、黃桔色。
2.淺染深時加在染膏中做色素打底用。
例如:7~8度的黃要做5度的紫紅,可在配方5度的基色+5度的紫紅色中加一些加強藍,讓打底
紫紅色中的紫味明顯些
3.做互補色〈校正色、抵消色〉、對比色時使用。
例如:6度紅色+6度綠色+再加一些加強黃=棕黃色〈對比〉。
6度紅色+6度綠色+再加一些加強藍=棕色〈互補〉。
4.調特殊色時使用。
例如:增亮劑+加強藍=淺藍色、淡藍色。
增亮劑+加強紅=粉紅色、淡紅色。
5.白髮染黑時使用,加強覆蓋率。
例如:70%的白髮要染3~4度的基色,可以在基色中加一些加強藍,可以幫助覆蓋白髮,減緩
退色。
6.染時尚的藍黑色時使用。
例如:想染時尚感的藍黑色,就必須用到加強藍,做出那種冷豔又有魅力的顏色。
除了以上的用途,另外在使用時尚須注意:
1.因為一般加強色的覆蓋率較弱,儘量不要單獨使用,與其他染膏一同調配使用較佳。雖單獨使用也會上色,但是退色也較快。
2.不限雙氧水的濃度,都可以搭配使用。
3.各家廠商生產時色素濃縮的程度不同,所以用量也不同。
4.使用加強色是屬於彩度增加,在淺色發況中會出現彩度增加,明度下降的情形。
這些系統化的整理,除了解加強色它的功能,它可以幫助設計師在現場使用更得心應手。
淺染深的補色處理
適用於漂淡或淺色發的發色,要恢復較深色度時,彌補底色消失的色素。
在淺色發要染深色發時,通常底色都已經比較淺,此時如果直接用目標色作覆蓋,沒有先作色素打底的動作,將會發現顧客頭髮的顏色,會很快退色,甚至又退回原來底色的顏色,就是因為淺染深沒有作補色的處理,才會發生的狀況。
「補色處理」當下除了補充頭髮裡面色素的色素量以外,也要注意色素的比例,這樣的選色處理,對目標色的呈現會更有幫助。
在現場上通常會有三種常見的發況與處理方式:
(1).直接補色:剛染淺不久,覺得顏色太淺,想染深色一點的發況。
處理方式:
1. 先決定目標色的度數與色相。
2. 選擇同級或淺一級的染膏與低雙氧水混合,補至同度或淺一度色底,再上目標色。
P.S 在補色之前,可以用「洗色法」,把頭髮上剛染不久的人工色素先去除,則染出來的色彩效果會更加完美。
(2).二段發補色:髮根有2~3公分黑色新生發,發尾是已退色的淺色發,必須考慮目標顏色與黑色新生發之間色度差異的發況。
處理方式:
1. 判斷目標色與黑色新生發的色度差異,而決定使用的配方與雙氧水濃度及停留的時間。
2. 另調一碗補色配方,作發尾淺色的補色打底,使其約與目標色同度,停10分,用毛巾擦拭發尾。
3. 再把1.配方剩餘的目標色,均勻的上在發尾上,使毛根與發尾顏色、度數一樣。
(3).三段發補色:髮根有4公分以上黑色新生發,發尾是已退色的淺色發,必須考慮頭溫而分三段來操作的發況。
處理方式:判斷目標色與黑色新生發的色度差異,而決定使用的配方與雙氧水濃度及停留的時間。
1. 用目標色染新生發,離毛根兩公分染至發尾淺色交接處。
2. 另調一碗補色配方作發尾補色處理。
3. 用第一碗的目標配方染毛根部份。
4. 最後擦拭發尾,用剩餘目標配方染髮尾補色處。
在現場常見有須要的補色處理髮況,以上面三種的操作流程為多,如再搭配各家廠商的補色配方表,則效果更好。另外,只要是淺染深差上兩度就須要作補色打底,如此染出來的顏色才會更持久
漂洗的使用時機及配方
一般要把顏色退淺,除了用上漂劑漂淺、及退色膏之外,還可以用「漂洗法「〈又有人稱為洗色法〉。它是指在一般漂劑裡添加一些物質,做為退色時的緩充劑,也就是緩充漂劑的速度,使其退淺的功效降低,才不會因為直接上漂劑而退的太淺。
使用的時機有:
1. 只對一個度數去色時〈如原生發2度提升至3度〉。
2. 去除染髮劑〈已染過的頭髮,想去掉人工色素〉。
3. 初次染髮〈又粗又硬,初次要染髮的人,可幫助打開毛鱗片〉
4. 染灰白髮前〈白髮鱗片比較緊密,幫助打開鱗片,以方便白髮過色。
5. 補色淺染深之前〈針對剛染不久又想染深,此時色料很飽滿,比較會影響上色的顏色呈現,
可以先處理人工色素後再染〉。
6. 特殊發質〈如賣小吃、面類、豬肉….,頭髮油膩者〉
7. 色相轉換〈剛染不久,只要轉換色相,不想提升明度者〉。
使用配方參考如下〈由強而弱〉:
1. 漂粉1/4+雙氧水6%2/4+酸性洗髮精1/4。
2. 漂粉1/4+雙氧水6%2/4+PPT或蛋白質1/4〈受損發〉。
3. 漂粉1/4+雙氧水6%1/4+酸性洗髮精1/4+純水1/4〈細發用〉。
4. 漂粉1/3+雙氧水3%1/3+ PPT或蛋白質1/3〈8度以上使用〉
5. 漂粉1/4+雙氧水12%+染膏3/4〈特殊狀況使用,平常儘量請不要使用,因為對發質較
不好〉。
特殊狀況:
a.只適合粗硬發,健康發一次達成明顯顏色。
b.對已染過發色做挑染時用。
※P.S
A. 第一項配方,用於受損發前最好先上護髮品。
B. 除了第五項以外,等待時間直接用目測或10分鐘及可。
C. 第五項等待時間最長可以50分〈正常雙氧水的停留時間〉。
這是漂洗系統化的整理,針對不同的發況,用不同的配方處理,相信會使我們現場上的染髮更得心應手。
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素有!
長按下放二維碼;一鍵輕鬆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