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列入瀕危物種!潮州蕕發現揭秘

2020-12-26 騰訊網

溪流潺潺,嶙峋山石之間,幾棵「野草」開著白中帶紫的小花,在石縫中顯露生機。這是2016年初冬時節,潮州自然愛好者丁劍鴻在潮州深山中的驚鴻一瞥。幾年過去,直到2020年秋冬之際,「野草」的神秘面紗被揭開,不僅被正式確定為植物新種,還得到中文命名「潮州蕕」。

潮州蕕。丁劍鴻 攝

這已經成為丁劍鴻植物愛好生涯中的一次奇遇,也是他腦海裡抹不去的記憶。令他沒有想到的是,潮州蕕這一新物種的被發現,也引發了一場關於植物命名和生態保護的討論。

非偶然事件

丁劍鴻發現潮州蕕不是偶然事件。

「這是木槿花,是落葉灌木,開花主要是白色、粉色和紫紅色,還有單瓣、復瓣、重瓣之分……」丁劍鴻是潮州市湘橋區磷溪鎮人,在家附近的公園裡遊走時,他一眼便能分辨出園中所見的植物。而只識其名也許並不算得上出奇,對於各類花草的屬性和特徵,這位「95後」小夥能娓娓道來。

平日裡,丁劍鴻不愛說話,也鮮少與家人交流和植物相關的話題。從事著與植物毫不搭邊的機電工作,閒暇之餘,他更願意沉浸於自己在家中陽臺打造的「花草小世界」中,又或者背起相機獨自踏進山林中,尋覓和記錄各類植物。

初中開始,丁劍鴻便開始搗鼓起各種花草,看到喜愛的植物,也會買回苗木自行栽種。這類花要用酸性土壤種植,那類花要種在陰涼的地方……為了照料好這些花草,他必須要摸清各類植物的脾性。慢慢地,家中陽臺已經培育了幾百種植物,不同時節裡,各類花卉競相開放,這裡儼然成為一個小型花園。

丁劍鴻在野外拍攝植物。受訪者供圖

「與大自然接觸的時候,我覺得更加自在。」這些年,丁劍鴻一有空就往山裡跑。「有水就有路。」在山裡「探秘」的時候,他總是會儘量讓自己沿著水流的方向走,下山的時候才不容易迷路。看到不認識的植物就隨手拍照存圖,回到家裡再繼續上網查詢了解。為了詢問植物的相關知識和信息,他加入到植物愛好者聚集的QQ群、貼吧中,與來自五湖四海的志同道合者討論交流。認識的植物越來越多,而他自己如今也養成了隨手拍照記錄植物的習慣。

「如果沒有積累這些對植物的認識,即使遇到了也只是匆匆一瞥,更沒有後面的故事。」潮州自然愛好者陳明豐談起丁劍鴻與潮州蕕的緣分,感嘆道。

發現潮州蕕的那天,對丁劍鴻來說,只是他上山觀察植物的日常中,再尋常不過的一次。第一次見到這種植物時,他沒有多作停留,只是覺得陌生,便隨手拍照記錄下來,想著回家再查詢。他也沒有想到,這個普通的舉動,成了一個植物新種走進大眾視野的開始。

2018年春天,丁劍鴻又一次前往這片植物的發現地。一年多來,他在網上查遍了資料,也詢問過不少自然愛好者,但查不到有關這一植物的信息,也無人知曉。帶著許多疑惑,他小心翼翼地採集了一棵活體標本,帶回家中種植,希望能夠更深入觀察和了解其生長情況。

無名「野草」系新物種

又經歷了將近一年的等待,時間來到2018年11月,丁劍鴻在家中驚喜地看到,它開花了。而這一年,丁劍鴻也恰好了解到潮州有一個自然愛好者群體,並加入他們組建的微信群中,並因此結識了不少喜歡植物、有著共同話題的朋友。

同在潮州自然愛好者微信群中的陳明豐了解後,經過多番查閱和比對,發現該植物與蕕屬植物相似,但當時潮州有記錄的蕕屬植物僅有一種,叫蘭香草,但從花葉的形狀特徵,以及生長環境等方面對比後,發現兩者有著明顯的差異性,而在國內其他已知該屬的植物中都沒有與其相近的種類。

這時,有自然愛好者提出,丁劍鴻發現的這一「野草」,很有可能是個新種。

潮州蕕及其生長環境。丁劍鴻 攝

為了一探究竟,2019年2月,丁劍鴻與潮州當地的自然愛好者一同再次前往該植物的發現地,更加全面仔細了解該植物植株的生長環境和分布情況,同時記錄影像。愛好者們前後走訪調查了潮州上百條溪谷,初步確定該種植物僅分布在一個非常小的範圍,整個峽谷數公裡內,僅有兩處發現,且數量加起來僅兩百株左右,每年11月前後開花,均生長在向陽的石縫上,或者坑流之旁,可見生命力十分頑強。

但要進一步對該物種進行科學嚴謹的研究和判斷,僅憑自然愛好者的力量,仍十分有限。2019年4月,恰逢中科院華南植物園教授陳又生與其學生到潮州調查堇菜屬植物的分布,丁劍鴻作為嚮導帶他們到該物種的發現地,並委託陳又生幫忙進行鑑定。

該研究團隊隨後採集活體標本回實驗室培植,並開展分子系統學研究及分子鑑定工作。經研究鑑定,最終確定其為一植物新種,並於今年9月底在國際生物分類權威期刊《Phytotaxa》上正式發表論文,描述並命名了唇形科蕕屬新種。

潮州蕕究竟有何特別之處?據該論文顯示,唇形科植物在國內有99屬800餘種,而蕕屬植物全世界此前僅有7種。據介紹,該新種葉子互生,是國內唇形科中第二種互生葉的種類,另一種則是在海南發現的保亭花,也十分稀少。此次發現,使得廣東蕕屬植物達到2種,世界上蕕屬物種達到8種。目前潮州蕕僅發現兩個種群,初步估計成熟個體數量少於250株,依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評估等級和標準,可以列入瀕危(EN)等級,屬於比較典型的極小種群植物。

至此,在專家與自然愛好者共同努力下,這些曾經的無名「野草」終於被世人所知,也因「潮州蕕」這一中文命名引發更多關注。

關於新物種命名的探討

一個植物新物種該如何命名?

華南農業大學林學與風景園林學院高級實驗師、博士吳永彬介紹,按照國際植物命名法規,對新發現的植物新種,採用「雙名法」對植物進行命名,即一個植物的學名由「屬名+種加詞」兩部分構成,並且採用拉丁語進行命名,這是國際上通用的做法,可以避免「同名異物」或者「同物異名」的情況出現。

「一個植物的命名,可以包含很多信息和意義。」吳永彬認為,像此次潮州發現的這個新種,它的拉丁名能直觀體現植物「葉互生」的形態特徵,而中文名取名為 「潮州蕕」,強調了發現地的意義,對潮州來說也是外界了解該城市的一個窗口,更具社會價值。這種情況下,這一新物種的拉丁學名與中文名上的命名方式在一定意義上形成了互補。

潮州蕕生長在流水山石之間。丁劍鴻 攝

目前潮州蕕的中文名已獲得中國自然標本館(CFH)、中國植物物種名錄和多識植物百科的認可。

潮州自然愛好者丁銓認為,以「潮州」命名該新種,對於提高城市的知名度有促進作用,同時也有利於提升本地對該物種的重視程度。他介紹,在國內有不少新物種因為以「地名+屬名」進行命名,從而走進更多群眾視野,並且受到地方政府的重視。例如莽山烙鐵頭、百山祖冷杉、海南長臂猿、弄崗穗鶥等,讓許多人慕名前往,也促進當地生態旅遊的發展。

其中,如在廣西發現的珍稀鳥類弄崗穗鶥,就是以發現地龍州縣的弄崗村命名的。近年來,國內不少外觀鳥、拍鳥愛好者慕名而來,也進一步帶動了這個邊陲小境的生態旅遊經濟。現在,廣西弄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已經成為各地「鳥友」聚集地,衍生出民宿、攝影培訓、觀鳥嚮導等業務。

「潮州蕕植株亭亭玉立,姿態優美,花朵清新優雅,具有很高的園林開發價值。」江西農業大學生態科學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青年教授李波認為,潮州蕕不僅對於理解和探討唇形科植物的性狀演化具有一定的科研價值,同時如果加以培育,或許還可發揮更高的觀賞價值。他建議當地政府與相關科學家合作,開展潮州蕕的人工繁殖和培育,早日實現規模化種植,讓潮州蕕開遍潮州。

潮州植物愛好者認為,如果能夠進一步挖掘其更多學術價值,以及延伸其社會價值,將潮州蕕發展成潮州的一張「名片」,能有助於更好帶動潮州當地的旅遊業發展。

發現新物種之後

近段時間以來,潮州蕕得到了潮州本地乃至國內的不少關注。但發現潮州蕕之後,隨著而來的,除了一系列的研究和保護工作,還有更多生態保護問題值得重視和思考。

潮州市林業局森林資源管理科科長劉永宗介紹,獲悉潮州蕕被證實為新物種後,潮州市林業局十分重視,立即向省林業主管部門報告,並多次向省植物科研機構和植物學有關專家聯繫溝通。下來將按照省林業部門和植物學有關專家的意見,組織專家到實地對潮州蕕的群落學、生物學特性、生態價值和社會價值進行考察,內容包括潮州蕕的群落組成、結構,種群競爭力、個體數量,分布面積,物候與生長狀況,受威脅情況,種群未來發展趨勢等進行野外調查,根據IUCN評估標準進行物種珍稀或瀕危等級評估。

「若該物種屬於珍稀的,我們將根據《陸生野生植物保護條例》有關規定,對特定區域進行區劃落界,現地測量設立界樁,設立小物種自然保護區或特別保護小區加以保護;若屬於瀕危或極危的,我們將按照有關要求召開新聞發布會向社會公布,並逐級向上級林業主管部門申報該物種的保護等級和將其列入保護名錄。」 劉永宗表示,除此之外,還將加大資金投入,加強宣傳力度,提高群眾的保護意識。

近日,潮州的自然愛好者發現,現在網上已經有售賣潮州蕕苗木的情況出現。「潮州蕕的數量原本就十分稀少,但還出現了肆意採摘售賣的情況,我們十分擔憂。」陳明豐表示,希望引發有關部門的重視,對潮州蕕進行更好地保護和利用。

潮州市林業部門回應,對此,已指導潮安區自然資源局組織當地護林員加強巡邏,對發現有採摘潮州蕕或其它保護植物的行為,立即報告林業主管部門進行嚴肅處理。此外,潮州林業部門還結合當前正在開展的打擊整治破壞野生植物資源專項行動,嚴厲打擊亂採濫挖和違法經營利用潮州蕕或其它保護植物的違法犯罪行為,同時在潮州蕕分布的區域樹立固定宣傳牌和掛橫幅進行宣傳保護,致力保護好潮州蕕或其它保護植物資源的安全。

「植物沒有貴賤之分,都應該得到保護和尊重。」吳永彬認為,在探討潮州蕕保護問題的同時,希望在植物保護乃至生態環保方面,也能夠引起社會的重視。李波認為,潮州蕕的發現過程,充分體現了國內植物分類專家群體與當地植物愛好者群體的良性互動,有利於鼓勵國內各地的分類愛好者參與植物的發現和保護,更好地為生態保護工作助力。

■關注

潮州有個「自然科學教室」

「小朋友們看過來,榕樹長著氣根,大家一起觀察看看它是怎麼形成的?它有什麼作用呢?」12月19日早上,一場戶外自然科普教育活動在潮州市慧如公園舉辦,40多名兒童在父母陪伴下,跟隨潮州自然愛好者的引導,分組對公園內的動植物進行觀察和記錄。

這是「潮州自然教室」團隊組織舉辦的公益自然科普活動。兩個小時的時間裡,小朋友們跟隨科普老師的腳步,邊走邊看,不時停下腳步,駐足觀察各種花草和鳥類,與大自然親密接觸。

陳明豐在進行自然公益科普。許鈺敏 攝

「老師,為什麼印度榕的葉子會流出白色的汁液?」「老師,這個葉子為什麼背面是紅色的?」……觀察過程中,小朋友們不時發出疑問,科普老師則通過耐心引導,讓小朋友們發現大自然的巧思。不少小朋友也自覺帶上紙筆,認真記錄。

「在認識生物的時候,我還能知道它的特點,了解更多的知識。」江欣樂就讀小學六年級,在父母的陪伴下,從小學二年級開始到現在,她已經連續參加了潮州自然教室舉辦的多次講座和室外科普活動,每次的學習都讓她收穫滿滿。

潮州自然愛好者陳明豐是活動的組織者之一,也是潮州自然教室團隊的負責人。他介紹,從2015年開始,該團隊便自發在潮州區域內組織開展純公益性的親子自然科普活動,到目前為止,已經開展了10餘場室內專題科普講座,同時走進社區、公園等地方,開展各類有趣的室外科普活動,迄今已累計舉辦了30餘次。去年,該團隊還籌辦了生態攝影展,讓更多的市民、學生去感受潮州生態之美麗。

劉少芸是潮州市城南實驗中學的一名地理老師,作為活動的組織者之一,她利用周末時間,參與到自然科普的公益行動中。「希望讓他們了解自然的過程中,也學習如何發現自然的美,發現世界的美。」劉少芸認為,在公益科普的過程中,她也更注重引導兒童發現和觀察身邊事物,獲取生物知識的同時也培養對生活的熱愛。

陳明豐介紹,在潮州自然愛好者的微信群中,大家時常會進行探討和交流與生物相關的話題。這些愛好者來自各行各業,利用假期周末的時間,他們熱衷於走進山林,觀察和記錄潮州的野生動植物。近幾年來,除了自然公益科普以外,他們還致力於潮州物種的調查和記錄,共拍攝和整理了潮州3000餘種植物以及300多種鳥類。

【策劃】達海軍

【統籌】蘇仕日

【採寫】許鈺敏

【作者】 許珏敏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相關焦點

  • 潮州蕕的來龍去脈
    為了確認這一物種,2019年2月,丁劍鴻和潮州當地的自然愛好者一道再次前往發現地,更加詳細地記錄下該植物植株開花、結果的影像。,葉子是互生的,潮州蕕本身生長環境的特殊性,是對全世界來說只在潮州發現,命名為潮州蕕,對整個潮州可以說是一張名片。
  • 潮州95後小夥發現植物新種
    記者近日獲悉,有一種生長在潮州偏僻山澗的珍稀小草,經專業嚴謹的科學實驗、比對論證後,被認定為植物新種,並且以「地名+屬名」的命名法,被正式命名為「潮州蕕」,成為了目前僅有的以地名「潮州」命名的植物新種。那麼,「潮州蕕」是如何被發現的,它究竟為何物,以「潮州」命名的背後又有何故事呢?
  • 日媒:吃日本松茸和椰子蟹要犯法了 已經被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中國小康網7月10日訊 老馬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9日公布了世界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最新版。與日本有關的動植物中,高檔菌類松茸和棲息於衝繩縣的椰子蟹等此次新被列入分為三級的瀕危物種中的第三級。日本鰻依然位於第二級,嚴峻狀況持續。
  • 雲南發現白腹針尾綠鳩,已被IUCN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白腹針尾綠鳩主要分布於東南亞,此次在我國境內發現,既可能是個體遠距離飛行,也可能是該種群因氣候、棲息地環境變化等因素整體北移的結果,還需要持續跟蹤觀測。」全國鳥類環志中心副主任張國鋼介紹,白腹針尾綠鳩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種群數量呈下降趨勢,主要分布於寮國、泰國和越南等國家和地區。
  • 這個瀕危物種多次在麗水發現!
    近年來,在百山祖國家公園慶元片區等地先後8次發現野生中華穿山甲,並及時通過救護中心治療和野外放生等手段進行科學保護。麗水多地多次發現野生中華穿山甲,得益於自然保護和當地民眾對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的保護;更是麗水市委市政府一直以來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成果。
  • 廣州海關查獲瀕危物種蟒蛇皮製成的二胡
    據廣州海關消息,近日,廣州海關在空港進境快件監管渠道查獲一把特殊的樂器——由瀕危物種蟒蛇皮製成琴面的二胡。目前該二胡已被暫扣並將移交海關緝私部門處置。廣州白雲機場海關查獲的蟒蛇皮製品 6月24日上午,廣州海關所屬廣州白雲機場海關查驗關員在對一票自墨西哥進口、申報品名為「二胡 1把」的快件開箱查驗時,發現這把二胡琴面部分紋理質地疑似蟒蛇皮製品,隨即將該快件暫扣,並送至華南野生動物物種鑑定中心進行鑑定。
  • 瀕危物種蟒蛇皮製成的二胡?廣東海關查獲!
    據廣州海關7月23日消息,廣州海關日前在空港進境快件監管渠道查獲一把特殊的樂器——由 瀕危物種蟒蛇皮製成琴面的二胡 。目前該二胡已被暫扣並將移交海關緝私部門處置。廣州海關所屬廣州白雲機場海關查驗關員日前在對一票自墨西哥進口、申報品名為「二胡1把」的快件開箱查驗時,發現這把二胡琴面部分紋理質地疑似蟒蛇皮製品,隨即將該快件暫扣,並送至華南野生動物物種鑑定中心進行鑑定。
  • 【保護】瀕危物種水鹿現身我市
    近日,廣東樂昌楊東山十二度水省級自然保護區通過一紅外線攝像頭拍攝到了一瀕危物種在我市境內現身。 據專家介紹,水鹿是我國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2008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市森林公安部門提醒廣大市民群眾,水鹿是一種瀕危的野生動物,是禁止狩獵和食用的。
  • 瀕危物種|曾經被認為已經滅絕,本世紀才又被發現的——小勾兒茶
    瀕危物種|曾經被認為已經滅絕,本世紀才又被發現的——小勾兒茶文:花木君勾兒茶是鼠李科(Rhamnaceae)、勾兒茶屬(Berchemia Neck.)植物的統稱和代表性物種,估計不少朋友會感到陌生然而今天我們不談勾兒茶,主要是想介紹和勾兒茶一字之差的另一種屬物種——小勾兒茶,這個我國特有的珍稀物種,自從1907年在湖北興山被發現後,消失了近百年,直到本世紀初才又被陸續發現,然而目前野生成株不到百株,因而被列入國家級重點保護,下面我們就介紹一下小勾兒茶的歷史和現狀。
  • 瀕危物種|小勾兒茶,曾經被認為已經滅絕,本世紀才又被發現
    瀕危物種|曾經被認為已經滅絕,本世紀才又被發現的——小勾兒茶
  • 食蟲植物|國家Ⅰ級瀕危珍稀物種——貉藻
    食蟲植物|國家Ⅰ級瀕危珍稀物種——貉藻捕蟲堇然而相比世界上其他地域,我國的食蟲植物種類相對較少,被列為國家級珍稀瀕危保護的更是鳳毛麟角。在我國稀少的食蟲植物裡面,其中有一種,是國家Ⅰ級保護瀕危植物,這就是——貉藻。
  • 短梗豹藥藤:西雙版納發現一極度瀕危新物種
    《Flora of China》記載我國鵝絨藤屬植物共有57種,為我國夾竹桃科物種最豐富的一個屬,但最新的分子研究顯示,其中的21種應劃入白前屬。而乳突果屬,天星藤屬(Graphistemma),鉸剪藤屬,蘿藦屬,大花藤屬,四川藤屬,已歸併到鵝絨藤屬。經過以上拆分和歸併,目前我國鵝絨藤屬的物種共44種。
  • IUCN更新《瀕危物種紅色名錄》:31種動植物物種已經滅絕
    根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更新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隨著小灰豚最新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進入瀕危類別,目前世界上所有的淡水海豚物種都被列為瀕危物種。根據該保護組織的數據,截至12月,在周四發布的最新名單中包括的128918個物種中,有35765個物種面臨滅絕的威脅。而31種動植物已經滅絕,包括主要在菲律賓拉瑙湖及其出海口發現的全部17種淡水魚。本周的報告中至少有一些積極的消息。歐洲最大的原生食草動物--歐洲野牛,已經從易危物種轉為近危物種。
  • 國家Ⅱ級珍稀瀕危物種|花如風車、材質優美的名貴樹種——鐵凌
    國家Ⅱ級珍稀瀕危物種|花如風車、材質優美的名貴樹種——鐵凌文:花木君即便是對木材家具不甚了解的人,也聽說過紅木家具,其中紫檀木、黃花梨、金絲楠木等木材,由於質量上乘,木材奇缺,價格昂貴,歷來是古代皇家貴族才能擁有的名貴木材家具,再加上經過千百年來的無節制掠奪砍伐,如今資源大多消失殆盡
  • 國家Ⅰ級瀕危物種|有「青蛙王子」美譽的白旗兜蘭鑑賞與保護現狀
    國家Ⅰ級瀕危物種|有「青蛙王子」美譽的白旗兜蘭鑑賞辨識與保護現狀文:花木君我們前面介紹過,我國是野生兜蘭資源大國以及重要原產地,最初資料統計時為18種,隨著田野調查的展開,迄今為止發現了23種野生兜蘭,佔到全世界兜蘭品種的三分之一,並且其中很多是我國特有的珍稀瀕危物種,曾多次在國內外蘭界和植物界引起轟動。
  • 國家林業局支持自貿區建設 部分瀕危物種買賣可在滬審批-附錄,林業...
    同時,國家瀕危物種進出口管理辦公室也將簡化許可程序,擴大上海辦事處的審批範圍。昨天,國家林業局下發公告,首次將此權力下放給省級林業部門,以支持上海自貿區建設。公告中,國家林業局確定將「進口列入中國野生動物經營利用管理專用標識管理範圍的野生動物皮革製品」和「進口實驗用猴血清等衍生物實驗材料」2類行政許可事項審批終審權限,下放上海市林業局。
  • 國家Ⅱ級瀕危物種|花開似雪、猶如朝霞的錫金海棠
    國家Ⅱ級瀕危物種|花開似雪、猶如朝霞的錫金海棠在前面我們陸續介紹了眾多海棠品種,其中最具代表性和觀賞性的有「海棠四品」:西府海棠、垂絲海棠、貼梗海棠和木瓜海棠,有滇池海棠系和隴東海棠系的代表海棠花卉等等,還有比較珍稀的僅僅在東北長白山分布的山楂海棠等,然而若是從國家植物保護和珍稀瀕危性來看,有一種是最早被列入國家級重點保護的海棠品種
  • 珍稀的「忍冬花」,已為一級瀕危物種,遇見要珍惜!
    金縷梅和裸子植物銀杏、水杉一樣,是被子植物最古老的物種,為遠古植物,有著極高的科學研究價值,對地球環境和物種演變有著重要的科學研究意義。1999年,銀縷梅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珍稀瀕危植物樹種,被予以重點保護。
  • 世界瀕危物種白眉歌鶇現身大興安嶺北部林區
    呼倫貝爾根河市一名攝影愛好者近日在根河市朝查河岸邊的樹叢中,拍攝到了兩隻罕見的小鳥,經過諮詢、比對,發現這兩隻鳥分別是白眉歌鶇和田鶇。這幾天,素有冷極之稱的根河已是白雪皚皚,銀裝素裹,在這銀色世界裡,兩隻當地罕見的鳥,時而在樹上覓食嬉戲,時而在冰河邊飲水,給冰冷的冬季增添了樂趣。
  • 國家Ⅱ級瀕危珍稀物種|我國廣西海南特有的物種——蕉木
    國家Ⅱ級瀕危珍稀物種|我國廣西海南特有的物種——蕉木 文:花木君 比如番荔枝科有120餘屬2100餘種,其中我國就分布有24屬100餘種,其中有一種是我國特有的珍稀瀕危物種,那就是——蕉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