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流正在加速!NASA發布海洋消失的景象,沒水的地球或是這樣子

2020-12-13 猩猩科學頻道

大家好,我是小猩猩

相信大家都知道,我們地球上大部分面積都被海洋佔據了,海洋的佔比達到71%,而陸地的面積僅佔了剩下的29%。由於海洋面積非常大,所以也是一個非常巨大的生態系統,在海洋中生存了無數生物。海洋通過洋流的形式,將海底的各種養分「翻到」海水各個深度,為各種浮遊生物提供了充足的養分。不過現在的科學報告指出,地海洋的洋流正在加速,它們的的速度越來越快。

根據發布在《科學》的科學報告,研究人員分析了從1990年至2013年地球洋流情況,發現海流的能量每十年增加約15%對於這些洋流在近幾十年內加速的原因,有研究人員認為,可能與當前的氣候變暖有一定的關係,畢竟當前氣候變暖確實是一個趨勢。不過目前對于洋流加速的原因,暫時只是推測,是否與氣候變暖有關係,有待商榷。

我們暫且不清楚,洋流加速的真實原因,不過這些洋流加速,確實是會帶來一定的影響。正如前文所說的,海洋面積幾乎佔了地球表面積的71%,所以海洋的變化都可能會帶來全球性的影響。當低緯度的熱帶洋流將大量溫暖的海水帶到溫度較低的高緯度地區,或者高緯度的低溫海水隨著洋流來到高緯度地區,都可能會影響到海洋對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吸收。相信大家都知道,隨著溫度升高,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也會下降。而高緯度、低緯度的洋流加快「交換」,可能會改變高緯度和低緯度地區的天氣模式。

既然海洋的洋流的變化可能會帶來全球性的影響,說明地球的海洋確實是很重要的。如果海洋消失以後,地球會是怎麼樣的呢?毋庸置疑,當前生機勃勃的景象或將不復存在,地球的環境則可能會和當前的火星那樣,到處都是荒涼的景象。當然,地球的海洋如此大,不大可能在短時間內消失,因此我們沒法直接看到地球從溫暖潮溼變乾燥的那一幕。不過,現在科技如此發達,在科技的幫助下,我們還是可以通過模擬的形式,看到這些看似不可能存在的景象。

根據科學報告,NASA確實是展開了這方面的模擬,通過可視化的方式向我們展示了地球當前的景象,地球海洋「消失」的過程,以及地球沒水的樣子。從分享的畫面中,我們看到了這一個過程,確實是有點不可思議。畢竟巨大的海洋不大可能消失,所以只能通過這樣的模擬來了解這一現象。

在模擬中,隨著海平面慢慢下降,部分海底也開始暴露出水面,最後隨著這些暴露出來的「海底」變得乾燥,慢慢變成了一塊塊陸地,陸地的面積越來越大,海洋的面積越來越小。當海洋消失以後,地球就變成了一個看起來像是火星的星球了。

當然,模擬終究不是真實的,因為地球的海洋不會徹底消失。不過,地球海洋和陸地的佔比卻可能會時有變動。因為隨著氣候變暖,冰川會加速融化,海平面會上升,淹沒低洼處,最後海洋面積也會增大。相反,如果氣候變冷,冰川融化速度減緩甚至出現逆增長,越來越多的海水變成了冰川,海平面也會有所下降。當海平面下降以後,某些曾經淹沒在海裡的地區也會「重見天日」。所以,其實不管是氣候變暖還是氣候變冷,海洋都會隨之改變!

相關焦點

  • 北極冰的融化正在改變洋流
    洋流是脆弱的北極環境的一部分,現在已經被淡水淹沒,這是人為引起的氣候變化的結果。 利用12年的衛星數據,科學家們測量了這種被稱為波弗特環流的環流是如何不穩定地平衡大量湧入的冷水和淡水的——這種變化可能會改變大西洋的洋流,並使西歐的氣候變冷。 波弗特環流通過在海洋表面附近儲存淡水來保持極地環境的平衡。
  • 如果把海洋的水抽乾,會是什麼後果?地球會變成什麼樣子?
    如果把海洋的水抽乾,會是什麼後果?地球會變成什麼樣子?水是人類的生命之源,地球上有71%的面積被海洋所覆蓋著,但是小夥伴們有沒有這樣一個設想?如果把海洋的水抽乾,會是什麼後果?地球會變成什麼樣子?要是將海洋中的水抽乾,不可避免的就是一個死字,到底是什麼死法,接下來就和我了解一下吧,關於這個猜想,科學家也曾做過有關的實驗,如果海洋中的水都被抽乾了,地球就會呈現出一個外表坑坑窪窪,不規律的土豆形球體。
  • 在世界海洋眾多的洋流中,你覺得哪一個洋流的規模最大?
    洋流是指全球大洋表層海水常年大規模地沿一定方向進行的較為穩定的流動,洋流運動的能量主要來自於太陽輻射,太陽輻射在地球表面高低緯度之間的分布差異,是促使大氣和洋流運動的根本原因。從具體角度來說,洋流可以分為風海流、補償流和密度流,全球洋流運動是一個整體,共同組成了全球大洋的洋流體系,洋流的運動主要受到行星風系、地轉偏向力、海陸分布和海底起伏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墨西哥灣暖流在世界眾多的洋流中,你覺得哪一個洋流的規模最大?
  • 世界地球日,與NASA一起探索這顆美麗的藍色星球
    在世界地球日的50周年之際,NASA回顧了地球觀測衛星列隊的持續壯大讓我們對地球的氣候、大氣、陸地、極地和海洋有了哪些更清晰的認識。 視頻來源:NASA戈達德航天飛行中心(Goddard Space Flight Center) NASA世界地球日的50周年回顧:在世界地球日的50周年之際,上面這支NASA的精彩視頻,反映了NASA地球觀測衛星列隊的持續持續壯大讓我們對地球的氣候、大氣、陸地、極地和海洋有了哪些更清晰的認識。
  • 海洋裡的鹽消失了會怎樣
    如果海水裡沒有了鹽,那麼地球上的淡水資源就大量增加了。不過,對於為日益減少的淡水資源發愁的人類來說,並不是好事。  一升海水含有約35克的溶解鹽,因此要淡化整個海洋就需要去除大約4500億噸鹽。溶解鹽突然消失,使海水密度變小,對海床的壓力突然減小,這可能會引發全球地震和火山爆發,帶來全球性災難。  海水中的鹽消失幾個小時後,由於滲透作用,幾乎所有的海洋生物都因為細胞膨脹並破裂而死亡。這些死去的生物會沉入海底,但它們的身體不會腐爛,因為所有的海洋細菌也會死亡。海洋生物的死亡還會影響陸地生物的生存。
  • 如果海洋裡所有的鹽突然消失了會發生什麼?
    如果海洋裡所有的鹽突然消失了會發生什麼?   如果海水裡沒有了鹽,那麼地球上的淡水資源就大量增加了,不過,對於為日益減少的淡水資源發愁的我們來說,並不是好事。
  • 地球正在向內部吞噬數萬億噸的水,這是真的嗎?
    是真的,這是正經的科學研究,但是無需驚慌。 海洋佔了地球表面積的71%,而世界上又有97.5%的水集中在海洋。科學家對馬裡亞納海溝附近進行了研究,發現有大量的水正在流入地球內部。
  • 如果把海洋的水抽乾,會發生什麼事情?地球會變成什麼樣子?
    如果把海洋的水抽乾,會發生什麼事情?地球會變成什麼樣子?眾所周知海洋的面積佔著很大的比重,一望無垠的海洋對於人類的生存也是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現在的地球處於一種平衡的狀態,當這種狀態被打破時,地球上的生物,一切都會被重新洗牌,那麼海洋中的水對我們重要到什麼程度呢,如果把海洋的水抽乾,會發生什麼事情?地球會變成什麼樣子?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 瞬間消失,後果不堪設想
    消失的第一個小時:假設情況下是海洋裡所有的鹽成分在某一時刻突然全部蒸發,在消失的一瞬間,海水密度變小,海水的體重急劇下降不能夠在壓制海床的「活躍」。在這一小時裡,全球都會感覺到地動山搖,從天往下看,藍藍的海面會隱約透出海底火山爆發的紅色巖漿。
  • 科普丨這也許是NASA有史以來最出色的32張地球觀測照
    這張拍攝於2012年2月10日的天然彩色衛星圖像顯示了火山噴發的地點——La Restinga 漁村附近。明亮的碧綠色表明水中的火山巖物質濃度很高。在噴口的正上方,一小片褐色的水就像一個洶湧的熱水浴缸。該圖像由地球觀測一號(EO-1)衛星上的高級陸地成像儀(ALI)拍攝。
  • 如果月球突然加速離開地球,會對地球造成什麼影響?
    大約在46億年月球形成了,其直徑大約為3475千米,重7.35×10^22千克,這只是地球質量的百分之一,而月球的大小其實也就是地球的四分之一,不過月球上不同地區卻有著天差地別的溫度,有低至零下173攝氏度的嚴寒,也有高達127攝氏度的炎熱。
  • 如果我們人類徹底消失,地球會變成什麼樣子
    自從地球誕生以來,各種生物相繼出現過在地球上,可是在將近5.5億年漫長的歷史中,種族滅絕卻一直都在上演著。經研究發現表明,地球上出現過的生命有90%以上都應經滅絕。我們知道隨著一種生物的滅絕,會有另一種生物演化出來,而取代它的位置。
  • 假如月球消失會有什麼後果?
    月球消失會怎樣?月球不僅是夜空中的美麗白玉盤,它還有助於引導洋流和潮汐、地球大氣和氣候的運動,甚至有助於穩定地球自轉軸的傾斜。那麼,如果月球突然消失,地球以及包括人類在內的地球生命將會怎樣呢?我們會生存下去嗎?
  • 洋流是風造成的,空氣的移動帶動水,但洋流方向並不與風方向相同
    海面上的洋流是由持續不斷的風所造成的。確切地說,就是空氣的移動帶動了水的移動。然而,由於科裡奧利效應,洋流並不是與帶動它們的風往相同的方向移動,而是與風形成45°角。在北半球是向右45°,在南半球則是向左45°。受貿易風驅動的赤道洋流不是往赤道的方向流動,而是與之平行。
  • 地球正在分裂?非洲內陸,一塊新海洋正在誕生
    魏格納的「大陸漂移說」相信不少人都聽說過,它是截止目前為止對於地球全體地貌形成最有說服力的一門學說。在「大陸漂移說」中認為,在地球最原始的時候,「三分陸地」都是連接在一起,之後由於板塊擠壓、碰撞、分離等各種運動導致了當下七大洲四大洋的情況。
  • 2020高考必考洋流知識點總結
    一、洋流的概念  海洋中的水常年比較穩定地沿著一定方向做大規模的流動,叫做洋流。洋流又叫海流。  二、洋流的成因  大氣運動和行星風系、密度差異、流體的連續性形成的補償作用、陸地的形狀和地球自轉產生的地轉偏向力。
  • 地球上有一個小版塊正在消失,未來可能會影響到七大洲
    地球分為六大板塊,其中除了太平洋板塊幾乎為海洋外,其他五個都是既包括大陸又包括海洋的,板塊構造學說是在大陸漂移學說和海底擴張學說基礎上提出的,大陸漂移是確實正在發生的事情,因此板塊也在不斷變化中。除了六大板塊,地球其實還有其他比較小的板塊,只是六大板塊比較有名而已。
  • 高中地理,洋流知識點大題總結,完整版可列印
    洋流又稱海流,是指海水沿著一定的方向,並具有相對穩定速度的非周期性運動。按成因分類分為風海流、梯度流和補償流。洋流是地球上熱量轉運的一個重要動力。洋流調節了南北氣溫差別,在沿海地帶等溫線往往與海岸線平行就是這個緣故。海洋下墊面的性質是不均一的,其差異主要表現在冷、暖洋流上。
  • 研究揭示人類活動對海洋深遠影響
    1平方米的區域就有190萬個塑料微粒,這是有記錄以來海底塑料微粒含量的最高值。  格陵蘭島冰原每年平均損失2000億噸冰,南極洲冰原損失1180億噸冰。1億噸冰足夠填滿40萬個奧運會標準大小的遊泳池。  近日,刊登於《科學》的兩項研究聚焦了覆蓋地球表面3/4的「藍色領土」。研究人員發現,這個幽深而富饒的「王國」正遭受著人類活動的強烈影響。
  • 諷刺了人類對於地球強大破壞的10幅諷刺插畫
    人類對我們所存在的這顆星球有著巨大的影響,這是毫無疑問的。就目前而言,地球上的人口在增長,需求也在增長。然而,由於大火、森林砍伐和建築的原因,有助於調節地球氣候和水資源狀況的原始森林正在迅速退化。城市和海洋到處都是垃圾。而在這裡,小編帶來了10幅諷刺插畫,它們警示著我們,人類對地球的傷害是多麼的可怕。